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真题 难易度:困难

议论文阅读,完成1——3题。

莫让手机电脑毁掉汉字书写的美好

苑广阔

①智能手机和电脑让用户可采用拼音输入法,然后从列出的选项中挑出正确的字。结果呢?提笔忘字成了普遍现象。汉字书写与传承问题,甚至引发了国外媒体的关注。近日英国广播公司网站便以《当中国孩子忘记如何书写时》为题,对此给予了报道。

②国外媒体对中国汉字书写的报道,关注的只是现象本身,而我们关注的,却是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以及如何在手机和电脑日益普及的时代继续传承和弘扬汉字文化。这一问题其实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所以类似《汉字英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等等看上去应该没有什么收视率的电视节目一经推出,马上掀起了收视高潮。

③这些节目的制作和播出,对传承汉字书写和弘扬汉字文化起到了积极作用。但电视节目毕竟不能完全代表现实生活,在奖金和大赛名次的刺激之下,电视节目上的激烈角逐与精彩表现,并不能掩盖汉字在当代人的现实生活中书写的式微。

④汉字既是我们祖先的一项伟大发明,是一种文化传承的工具,同时也代表着中华民族丰富无比的传统文化。尤其是作为象形文字来说,汉字每个字从古至今的演变,都有一段属于它自己独一无二的故事,都包含着文化、文明与历史。所以传承汉字,也就是在传承文化、文明与历史。而要想完成这种传承,则主要须通过书写的方式,因为只有在一笔一画勾勒这个汉字的过程中,人们才能深切体悟出蕴含其中的文化与文明。

⑤而现在各种智能输入法唯一的追求就是速度和效率,其代价则是剥夺了我们在一笔一画书写汉字过程中品味的机会,自然也就谈不上文化与文明的传承。这才是汉字书写之所以引起各界广泛关注的原因。

⑥有人也许会说,汉字书写式微的真正原因在于它“没用了”。问题果真如此吗?即便你可以打印公文、报告,但是一张手写的便条、留言,必定能够带给人不一样的感觉,让人觉得你更加真诚与友善。更别说一封手写家书给远方亲人所带来的温暖与慰藉,是任何打印字体都无法替代的。即便从功利的角度看,当别人的求职信都千篇一律用打印稿,而只有你用或遒劲或娟秀漂亮书法来书写,它必然能够更加打动人心。

⑦这么说,并不是要人们放弃电脑和打印机,而只是想告诉大家,在工作和生活中有意识地拿起笔来,写下一段文字,其实是件很美好,很“走心”的事情。

(选自2014年9月《羊城晚报》)


(1)、针对手机、电脑毁掉汉字书写的现象,作者提出了什么看法?

(2)、文中的第④⑤段运用了哪一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3)、结合自身实际,你觉得应该如何提高自己的汉字书写能力?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海中变色龙
                                                                                                    丁剑玲
        ①说起变色龙,谁都知道那是描述蜥蜴(爬行动物,体长约30厘米,能改变皮肤颜色)。可是许多人并不知道,海里也有变色龙,它就是大名鼎鼎的章鱼。
        ②章鱼挺着个圈圈的大肚子,长在头上的8条腕足在水中随波摇曳,翩翩起舞,远远看去,像一朵花在海里翻动,非常美丽。章鱼其实不是鱼,它属于软体动物。
         ③章鱼和蜥蜴一样,皮肤下布满了各种色素细胞,红橙黄绿,样样齐备。它可以利用细胞的伸缩来改变自己身体的颜色,以便和周围环境的颜色保持一致。
         ④章鱼遇上敌人,会先施展“变色林”,一会儿变成白色,一会儿变成红色,几种颜色不停地变换,以此来吓唬敌人。如果这招不行,它才会动用自己肚子里的墨囊,急剧收缩身体,喷出墨汁状的“烟雾弹”,把周围的海水染成一片漆黑,趁进攻的鱼儿晕头转向、不知所措之机,逃之夭夭。
        ⑤当章鱼见到猎物的时候,全身会变成令人恐怖的鲜红色;它用腕足抓住猎物,送到嘴边。章鱼的唾液腺能分泌出高效麻醉液,很快将猎物麻醉,然后就可以慢慢享用美餐了。有些海洋公园利用章鱼给游客表演。只见它忽而萎缩成一团,忽而伸展开来,8条腕足不断摆动,摆出各种姿势,同时还不停地变换体色,让人们欣赏它那绝妙的变色术。
       ⑥章鱼非常警觉,即便在洞中或礁石下栖息时,也会留两条腕足在外面轻轻摇动。一旦有什么情况,章鱼会立刻警觉起来,或躲避得更深,或用腕足牢牢缠住对方,把它缠死或毒死。
        ⑦雌章鱼可以称得上是海洋动物中的慈母,一产卵后,便不吃不喝,精心孵化小宝宝。在此期间,它不准其他任何动物靠近,即使章鱼爸爸不小心进入,也会被毫不留情地咬死。平时,章鱼妈妈会用腕足轻轻翻动孵粒,并从肚子里的“口袋”中喷出水来逐个给孵粒冲洗,使它们获得充足的氧气,并保持清洁。当小宝宝出世后,章鱼妈妈一般会因饥饿和劳累,辛苦地死在子女身旁。
        ⑧章鱼中的“巨人”大王章鱼,其腕足可长达18米,是异常凶猛且好战的动物,在海中称王称霸。它不仅四处追逐鱼虾,而且经常自相残杀,甚至时常偷袭渔船,或将船拦腰斩断,或用大大的腕足冲上渔船抓住人,吞入口中,然后迅速消失。因而.渔民们称它为“海底恶魔”。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珍惜时间

       时间往往是很多作者笔下的宠儿,没事的时候总喜欢写写有关时间的文章,以示感慨。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圣贤为他讴歌,为他赞叹!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这是哲人的感慨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自发,朝如青丝暮成雪”。这是诗人的高歌

       “珍惜时间等于延长生命,钟情于时间的人,时间也对他最钟爱”。这是伟人的教诲。

       有人把时间比作金钱,无非是言他的珍贵。可是朋友,你想过没有?金钱虽可贵,他却可以储蓄起来,而世间却没有储蓄时间的金库;金钱花掉了可以用几十元、几百元来计算,可是时间却无影,无法用价值来估计!世界上的一切物质无不在时间的魔掌中生存!时代的更替,人事的兴废,生命的萌动,青春的激情,无不在时间的注视下形成!时间催促沧桑的巨变;时间扬起未来的风帆;时间是青春的黄金海岸;时间是人类生命的航船!

       可见,在短短的人生中,时间是多么宝贵!然而,在我们的身旁,有的人在搏斗、也有人在消磨;有人在开拓也有人在蹉跎;有人在奋发改善,精神抖擞,也有人在虚度年华,随波逐流。有的人说,人生能有几回搏?此时吥搏待何时!也有人说今朝有酒今朝醉,哪管明日是和非!有多人毕生充实,硕果累累;有的人华发早生,一生无为。正如臧克家说的那样:“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因为他们亵渎了时间,欠了时间的帐,受到了时间的无情惩罚。也许我们会看到巍巍大山难搬,茫茫大海难填! “足球”踢不尽,“扯皮”扯不完!也许我们会体味:解决一个小问题,会议一拖十几天;研究一个小建议、请示汇报带画圈!也许我们会发现:一杯茶伴一支烟,几个电话要一天,已成为官僚主义者的正常日程!这是多么可悲而可叹的时间观,多么消极而顽劣的人生观啊!

       列宁曾说:“赢得了时间就是赢得了一切。”是的,时间是无形的。但却是有价值的。工人们说:时间是产品;农民们说:时间就是粮食;战士们说:时间就是胜利;医生们说:时间就是生命;教师说:时间就是人才……我说:时间就是光辉灿烂的未来!

       珍惜时间吧!让我们青春永驻!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柳和折柳赠别

    ①中国古人送别时,常常折一截青青的柳枝送给远行的友人。《三浦黄图·桥》有这样的记载:灞桥在长安东,跨水作桥。汉人送客至此,折柳赠别。后来,人们经常用“折柳”作为送别之词。在中国古代抒写离情别绪的文艺作品中,“折柳”是使用频率极高的词语,如“”,甚至一些惜别怀远的乐曲,也以“折柳”为曲名,比如“”。

    ②古人为什么要在送别时折一段又轻又软的柳枝呢?一是因为“柳”与“留”谐音,含“留恋”“留别”之意。这种习俗最早起源于《诗经·小雅·采薇》里“”,借柳条随风飘扬,似牵衣人,来表达难分难离,依依不舍的心情。二是因为杨柳是春天的标志,在春天里摇曳的杨柳,总是给人以欣欣向荣之感,“折柳赠别”就蕴含着“春常在”的祝愿。三是因为柳条插土就活,插到哪里,活到哪里,年年插柳,处处成荫。所以古人折柳相送,也寓意友人离别去乡正如离枝的柳条,希望他到新的地方,能很快生根发芽,好像柳枝之随处可活。

    ③其实,古人折柳赠别,赋予柳树种种感情,其文化源头是他们对于柳的崇拜。

    ④在中国古人看来,青青的柳树不只是一种单纯的自然界的植物,而且还是一种象征物。中国古代的神话中,太阳西沉的地方叫柳谷。古人认为太阳正是在有柳树的山谷里得到了生气,获得了力量,第二天早上才能那么新鲜、光明、温暖,从东方升起。另外中国古代棺材盖上的装饰,送葬的灵车都可以称作“柳”。这也曲折反映了古人希望死者能像“柳”一样,获得再生。

    ⑤柳树在中国古代还经常被用作消灾祈福的工具:正月里,门前插一枝杨柳,可以挡住百鬼;有些地方认为柳枝可以驱除蛇蝎等毒虫;满族的巫师萨满们用柳枝祛除鬼怪;白族新婚的家庭以柳驱邪。很多地方有清明戴柳的习俗,认为这样可以使全家安康;满族祭祖时还用柳枝蘸水洒在儿童头上,这是向孩子赐福。

    ⑥由于中国古人对柳有这样的认识 , 所以,他们送给远行之人的一段柳枝,虽然谈不上尊贵,却包含着殷切而深远的祝福——祝远去的人在任何环境中都能顽强而蓬勃地生存和发展;祝远去的人一路平安,来日幸福。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生命真情

蒋育亮

    ①那年,爷爷病得不轻,喝水吃饭,都需送到床前。我当时正读初三,面临中考,周末都在学校紧张复习,难得回家照看爷爷。

    ②我们几兄妹中,爷爷最疼爱的是我。他常抚摸着我的头说:“小新子,好好念书,将来跳出农门,为爷爷争光!”那时,我的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每次把奖状带回家,爷爷总小心翼翼地把奖状贴在堂屋那面凹凸不平的土墙上,爷爷非常珍惜它们,定期给那些奖状大扫除。

    ③说起爷爷对我的爱,还有许多往事让我记忆犹新。

    ④当年家里很穷,为了维持家庭的生活,爷爷长年到几十里外的山里打柴挣钱。

    ⑤那是一个冬日,爷爷担着百十斤的生柴,赶到镇上卖。凛冽的寒风吹打在爷爷的脸上,如刀割刺扎。或许足天气过冷,或许是生柴过生,直到天黑,仍然无人问津。

    ⑥掌灯时分,爷爷担着柴,疲惫不堪地回到家。恰逢我感冒发烧,爷爷急忙丢下柴担,赶到床前,轻抚着我的颜头,气喘吁吁地说:“小新子,看爷爷给你带什么回来了?”我睁开无力的双眼,看见爷爷的掌心中,有两个皱巴巴的油豆腐。一阵淡淡的油香沁入心脾,我精神为之一振。晚上,爷爷用那两个油豆腐,加上一把葱,并上几个酸辣椒,煮了一碗酸葱拌豆腐,让我美滋滋地享受了一顿。说来也怪,那晚我的感冒竟然奇迹般地好了。

    ⑦第二天早上,爷爷担着柴出门时,奶奶叮嘱道:“把柴卖了,别忘了还给人家豆腐钱。”听到这句话,我心一惊,忙问奶奶缘由。原来,爷爷昨天带回的两个油豆腐,是趁着天黑卖豆腐的商贩没注意时,夹在手心里头带回来的。我心里明白,那是因为爷爷没卖掉柴,身无分文,但又惦记着我……

    ⑧记得一个周末,恰好重阳节。我从学校赶回家看望爷爷。久病的爷爷,身体很虚弱,他拉着我的手说:“小新子,今天是重阳节,我们去爬村后的状元山,好吗?”我心想:爷爷虚弱的身体,怎么能去爬山?爷爷似乎看出了我的担忧,拍拍胸蹦说:“爷爷能行,重阳节登高,能祛邪避灾!”听了这话,我还能说什么呢。

    ⑨村后的状元山,虽不高,却很陡,少有人攀爬,山路长满了杂草,很难走。我用镰刀砍断杂草,在前面开路。爷爷拄着拐杖,气喘呼吁地挪行,好几次滑倒在地,在我的搀扶下艰难前行。

    ⑩那天我们虽然劳累,却欣赏到山顶的美景:鸟儿不时飞过,留下清脆的鸣声;葱郁的灌木丛中,几朵不知名的野花绽放;远处,潺潺的溪水声,犹如动听的音乐,时高时低;偶有小松鼠,摇着尾巴,在好奇地看着我们。爷爷说:“小新子,好风景在顶峰,继续走。”就这样,走走停停,停停走走,我们终于爬到了顶峰。爷爷极为兴奋,满脸洋溢着喜悦。

    ⑪“这叫什么山?”爷爷突然问我。“状元山。”我脱口而出。爷爷一把抓住我的双手,高高地扬起,用嘶哑的声音,对着群山叫喊:“我的小新子登上状元山山顶啦!”瞧着爷爷喜形于色的样子,我心里也感到十分高兴。

    ⑫没想到几天后,爷爷便溘然长逝。后来,我以优异的成绩考入重点高中,上了心仪的大学,有了一份不错的工作。直到如今,我也弄不明白,爷爷当时极为虚弱的身体,怎么就爬上了状元山山顶呢?

(摘自《微型小说选刊》2018年第1期,有删改。)

阅读《黑死病带给人类的梦魇》,回答问题

    ①众所周知,中世纪时期是欧洲历史上“最黑暗”的时代,而黑死病的爆发又使其晚期被称为“中世纪最黑暗的时代”。14世纪20年代,黑死病开始在欧洲各地扩散。这种流行病的一种症状,就是患者的皮肤上会出现许多黑斑,所以这种恐怖的瘟疫被人们叫做“黑死病”。对于那些感染上该病的患者来说,痛苦的死去几乎是无法避免的,没有任何治愈的可能。

    ②1346年,黑死病传到俄罗斯南部的克里米亚半岛。1347年10月,带有黑死病菌的老鼠藏匿在热拉亚人的船上,从克里米亚半岛来到西西里岛东北的墨西拿港,该岛很快就布满了瘟疫。1348年1月,黑死病侵袭威尼斯和热拉亚两个港城然后蔓延至整个意大利。佛罗伦萨受灾最重,城里的95000人死掉了55000人。法国当局赶忙驱逐了一艘带有黑死病人的游艇,但为时已晚,鼠疫已经在马赛登陆,并由此而进入西班牙。1348年底,英格兰南部也受到侵害。一年以后,从爱尔兰、挪威到维尔茨堡、维也纳的广大地区都变成了黑死病流行区域。但灾难并未就此结束,它无情地扫荡了德国北部和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后,于1532年“进军”俄罗斯西部。1894年,我国广东、香港一带出现的黑死病,传播范围也很广。1898~1928年间,黑死病在印度夺去了数百万人的生命。直到20世纪60年代,黑死病还曾在越南流行。

    ③14世纪后半期,欧洲还出现过数次严重的黑死病。直到15世纪末,欧洲每10年就遭受一次黑死病袭击。16世纪和17世纪,黑死病仍对欧洲人的生命构成极大威胁。1664~1665年流行于伦敦的黑死病为害不小,被人们称为伦敦大瘟疫。黑死病是人类历史上的重大事件,所带来的死亡和恐惧,超过了人类史上任何一场战争。黑死病对欧洲的影响极大,死亡人数占当时欧洲总人口的1/3,而欧洲战争死亡人数仅占人口的5%。

    ④除了死亡和恐惧,对后世的影响也是极大的。它沉重打击了欧洲的封建制度,加快了封建农奴制解体的步伐,推进了欧洲社会的转型,以英国为例,当时的英国是个典型的农业国,因为人口大量减少,导致劳动力短缺。1349年秋天收割的时候,地主们只能花双倍的工钱才能雇到人手,同时还必须每顿给工人们提供鲜鱼鲜肉。瘟疫之前,英国的情况是地少人多。而现在的情况变成了地多人少。劳动者们有了更多的话语权。结果就是英国的农奴制逐渐消亡。原来的农奴基本成了从地主租地的自耕农。一部分敏锐的自耕农发现地多人少,种地忙不过来,把种庄稼改成养羊,收益更高。于是,养羊业逐渐兴起,很多人就是在这个时期发家致富而成了大庄园主。英国领先世界是从工业革命开始的,而工业革命就是从羊毛纺织业开始的。

    ⑤不仅如此,黑死病还加速了欧洲医疗卫生事业向近代化转变,严重的冲击了基督教在欧洲人们心目中的威望,促进了理性意识的萌发,在一定程度上为日后的宗教改革和文艺复兴埋下了伏笔。

    ⑥黑死病的消失是西方疫病专家、历史学家长期争论的问题,直到现在并没有一个明确的定论。但通常认为与当时西欧各国家有组织的集体性抗黑死病行动有关。在这些行动中,隔离是最有效的手段。也是在那个时期,各个西欧国家先后开始采取集体防疫措施。从最早的各个国家自顾自的到国际间相互合作。每个国家的隔离都举全国之力全力而为。最终,在1656至1721年间,西欧诸国就先后走出黑死病的阴影。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