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语言表达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20课《录音新闻》同步练习

根据下面提供的材料,拟写一条“一句话新闻”,字数不超过22 个字。

今年2月28日上午,信息产业部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传出信息:从3月1日起,在基本不增加用户负担的前提下,电话通话费每三分钟低于0.16元的,调整到0.16元;高于0.22元的降到0.22元。固定电话初装费指导性标准降为500至1000元,移动电话入网费指导性标准降为500至1500元;住宅用户 同址安装两部以上电话,从第二部起不再收取初装费。与电信 收费标准进行结构性的调整的同时,邮资也进行调整:平信、印刷品今后按本埠和外埠区别收费,不超重的本埠平信由每20克0.50元提高到0.60元,外埠由每20克0.50元提高到0.80元。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这是中国人从小就会背诵的二十四个节气歌。2016年11月3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委员会第11届常委会正式通过决议,将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是中国第31个列入代表作名录的项目。农历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古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古代天文学家早在周朝和春秋时代就用“土圭”测日影法来确定春分、夏至、秋分、冬至了,根据一年内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变化和引起的地面气候的演变次序,将全年平分为二十四等份。从西汉起直至今天,二十四节气历代沿用,一直是深受农民重视的“农业气候历”。它指导农业生产不违农时,按节气安排农活,进行播种、田间管理和收获等农事活动。在国际气象界,这一时间认知体系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对研究古代的气象和物候变化有着重要的意义。

【材料二】

我们可以把二十四节气的名称按次序排列,分为四组。这四组就是“春、夏、秋、冬”四个季节,每个季节共六个节气,请看下列表格:

季节名称

节气

春季

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

夏季

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

秋季

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

冬季

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现在我们把每个季节的六个节气再分为前后两半,立刻就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每个季节的前半段都是以“立”字引领,分别是“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每个季节的后半段,又都是以这个季节的名称引领,分别是“春分、夏至、秋分、冬至”。这什么意思呢?不言而喻,这是说春夏秋冬四季从四个“立”立起来,立起来就是开始嘛,也就是春天从“立春”开始了,夏天从“立夏”开始了。每个季节后半段的“春夏秋冬”配上两个“分”字,两个“至”字。分是什么意思?最简单的“分”,就是“一分为二”了,这就表明,在这里把一个季节“一分为两半”了。那另外两个“至”字呢?有人会很容易理解为“到头了”的意思,但要弄清楚是什么到头了?不要当作是这个季节到头了,而是太阳向北或向南走到头(北回归线、南回归线)了,要回头走了。确切追究这个“至”字的本义的话,“至”是极的意思。夏至就是说太阳向北走到极点(北回归线)了,要回头了,但夏季并没有完,而是刚刚到中点。冬至也是类似,太阳刚刚到极南点(南回归线),开始转向北了,冬季过了一半了。综上所述,其实我们可以把上述这四个季节的八个节气准确的称之为四始四中,因为它们是界定一年中各个季节和不同时段的分水岭。但是我们也会发现一个让人不解的现象,为什么快到了夏季的末尾才大暑,快到了冬季的末尾才大寒?这夏季和冬季不是歪了吗?我们可以举这样一个例子:在厨房烙饼的时候会有这样的体验,不管饼铛有多热,饼放到里面都不会马上成熟,烙饼成熟是需要一个过程的。自然界也是如此,当太阳直射地球时,还并不是我们感觉最热的时候。我们感觉到的冷和热虽然是依赖太阳的照射,但又与地面的接受过程有很大关系。这样我们就明白了大暑出现在夏末的原因了。

上面我们说的八个节气是二十四节气的骨架,那么其它的节气呢?我们看立春和春分之间插入了“雨水”和“惊蛰”。这两个名字描写了春季上半季的气象或生物的特征。要开始下雨了,藏在地下过冬的小生命听见太阳的召唤要开始苏醒了。春分和立夏之间插入的是“清明”和“谷雨”。从“清明”两个字便可以知道这是天气晴朗温暖阳光明媚的季节。从“谷雨”两个字也可以知道这是庄稼需要雨水促长的季节。立夏与夏至之间插入“小满”和“芒种”。小满是小麦灌浆的时候,芒种是小麦收割和秋种的大忙季节。夏至与立秋之间插入“小暑”和“大暑”,这是最热的一个月了。立秋和秋分之间插入“处暑”和“白露”,“处”含有隐退的意思,这是暑热强弩之末和早晚开始见露珠的初秋季节了。秋分与立冬之间插入“寒露”和“霜降”,其意已见字自明了。立冬与冬至之间插入“小雪”和“大雪”;冬至与立春之间插入“小寒”和“大寒”,其气象意义就更清楚,不必解释了。总之一句话,八节之间插入的十六个节气,是用来描述中国黄河流域的气象和物候的。世界任何其它地区都可根据各地的气象和物候特征模仿为这十六个节气取适当的名称,来显示当地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的变化规律,并指导当地的农业生产。

阅读以下文本,回答问题。

故宫博物院,“卖萌”的创新模式可取吗?

作为国内博物馆的“第一网红”,近年来故宫一直在文创领域积极探索。从2015年开始,故宫便以“卖萌”的方式出现在公众面前。凭借“爱是一道光、朕知道了、朕亦甚想你、这是朕为你打下的一盆江山”等经典金句,迅速俘获一大批忠实粉丝,收获了巨大的商业价值,但同时这样的创新模式也引起了争议。

组员们就这个话题展开了辩论。正方认为故宫博物院采用“卖萌”的创新模式可取,反方则认为不可取。

正方搜集到如下信息:

【材料一】资料显示,仅在2015年上半年,故宫的文化创意产品销售额就达到了7亿元,利润近8000万元,皇冠微店销量达20000+件。截至2015年底,故宫博物院共计研发文化创意产品8683种,包括服饰、陶器、瓷器、书画等系列,产品涉及首饰、钥匙扣、雨伞、箱包、领带等。另外,文创产品的销售额也从2013年的6亿元增长到了2015年的10亿元左右。

——人民政协网《故宫文创10亿销售额炼成记》

【材料二】在品牌推介上,故宫淘宝大打亲民牌。将“高大上”的皇帝文化与网络时代的娱乐精神紧密结合,将充满新鲜创意的文创产品搬上淘宝,并开通微博、微信公众平台,使传统高冷神秘的形象通过卖萌行为变得充满温情,拉近了品牌与公众的距离。

——光明网《文创给了传统文化一副“青春面孔”》

【材料三】故宫淘宝在其微信公众平台发布了一篇名为《雍正:感觉自己萌萌哒》的微信,本文真实再现了雍正皇帝的业余爱好和日常生活。雍正的各种造型,或是泡脚、或是逗猴、或是客串洋人,都是来源于《雍正行乐图》,再配上故宫博物院工作人员拟定的搞笑解说词“朕只想做个安静的美男子”等,萌萌哒的喜感油然而生。有网友大呼,“萌萌哒的雍正,看得心都要化了。”《雍正行乐图》作为历史的画面记录,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因此引来众人的关注。

【材料四】今天前往故宫一游的群体中,年轻游客占据相当重要的部分。考虑到他们的性格特点,我们必须“投其所好”,激发他们将关注的焦点,集中于“故”而不仅仅是“宫”。这方面,我们已经作了积极有益的探索,而且获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以故宫元素为主题的QQ表情包的推出,就是一个成功的案例。不难想象的是,在“Q版韩熙载”等表情包的影响之下,不仅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关注韩熙载 , 并由此了解韩熙载及他的《夜宴图》;故宫,在年轻一代的心目中,也显得越来越“和蔼可亲”。

——中国文明网《卖萌与优雅并重 故宫自成网红》

【材料五】“我们就是要把这些文物真正地起来,活在当下,活在每个人生活中。”

——单霁翔(故宫博物院院长)

【注释】①韩熙载:字叔言,五代十国南唐时名臣、文学家。后主李煜时,他目睹国势日蹙,且以北人南来,身处疑难,遂宴饮以遣忧愤。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