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甘肃省镇原县2019-2020学年五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联考试卷

阅读理解。

鲁班智扶斜宝塔

    相传,鲁班是我国古代最聪明、最能干的工匠。他原名公输般,因为是春秋末期的鲁国人,鲁班就成了后人对他的称谓。

    一次,他来到吴国姑苏城,人间天堂,(   )名不虚传。古城楼塔,次第排列,茶馆酒肆,热闹非凡。鲁班游兴倍增,揣摸着苏州建筑的特点,迷乐其间。(   )一阵嘈杂的吵闹声传来。鲁班循声望去,只见前面一块绿草如茵的空场上,高高耸立着一座新建的宝塔。塔前围着一群人,吵吵嚷嚷,不知干什么。他慢慢走过去,拨开围观者,看见一个身穿绸缎、头戴高冠、腰系香袋的老人正在发怒,青筋暴绽,瞠目竖眉,大有气冲斗牛之势。老人对面蹲着的一个中年人,双手抱头,一副垂头丧气的样子。鲁班好生奇怪,一询问才知道事情的究竟。

    那位老人是当地有名的富翁,为积善行德,准备修建一座宝塔,流传千古。

    这项工程由那位工匠承接。运木起造,精心筹划,经过近三年的辛苦劳动,宝塔终于建成。可是不知怎么搞的,宝塔(   )建成,可不管横着看,还是竖着看,总是倾斜的。经过测量,宝塔的确倾斜近十度。人们对此摇头相视,指点议论。富翁认为造塔反招非议,很是生气,也有损他的功德圆满,因此,亲自找工匠算帐:要么推倒重建,要么把宝塔扶正,否则,要送官府严办。

    这可难住了工匠,如果要推倒重建,自己就是卖儿卖女,倾家荡产也无法承受经济压力;如果把塔扶正,这也办不到,因为宝塔尽管是木质的,可(   )有约百万斤,只能望塔兴叹。

    鲁班绕着宝塔仔细瞧了瞧,又看了看一筹莫展的工匠,走过去安慰道:“你不要着急,只要你给我找点木料来,我一个人用不着一个月就可以把它扶正!”

    工匠一听,半信半疑,可也没有别的办法。于是他扛来木料,带着一丝希望等待着。而鲁班呢,他也不让人插手帮忙,将扛来的木料砍成许多斜面小木楔,一块一块地从塔顶倾斜的一面往里敲,使倾斜的一方慢慢抬高。这乒乒乓乓,起早摸黑干了一个月,宝塔果然直立起来了。

    工匠感激地问鲁班:“恩公,你这样补救为啥能使宝塔直立?”

    鲁班答道:“由于斜塔是木质的,属穿斗结构,各部件之间的拉扯比较结实,能形成一个有机整体,所以可以用打木禊的办法加以扶正。而木楔又是斜面的,既比较容易往里打,具有‘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打进去后又可抬高塔的倾斜面的高度,使塔不再倾斜。”

(1)、把下列词语恰当地填入文中的括号里。

忽然              依然                 虽然                  果然

(2)、相传,鲁班是我国古代的工匠,后人称他为鲁班是因为
(3)、老人发怒的原因是;工匠为难的原因是
(4)、鲁班是如何把塔扶正的?
(5)、斜塔变正的原理是什么?
(6)、你还知道哪些鲁班的故事?简单介绍一个吧!
举一反三
现代文阅读

田野中的哭声

    东方欲晓,晨曦初露,我坐在田野里,同大自然倾心交谈。在那归真返璞、美不可言的时刻,正值人们或酣梦未醒,或睡眠蒙眬之际,我在绿茵茵的草地上,曲肱而枕,向我看到的一切探寻什么是美的真谛,让眼前的一切告诉我,什么是真实的美。

    当想象同人世隔绝开来,幻觉揭掉了遮住我主观意识的物质幕布时,我感到自己的灵魂在升华,致使我与大自然相亲相近,它为我阐释大自然的奥秘,让我通晓自然界万物的语言。

    我正在此情此景中,一阵微风从树丛树叶间徐徐而来,它A , 我问道:“徐徐的微风啊,你为什么叹息?”它答道:“炎炎烈日迫使我逃进了城里,可是在城里,我那纯洁的躯体却沾满了病菌,人类那有毒的气息也死缠着我不放。因此,我才这样忧伤。”

    我回眸向万紫千红的花儿望去,只见它们簌簌滴下的不是露珠,而是泪水。我问道:“美丽的花儿呀,你们为什么要哭泣?”其中一朵花儿抬起它那俏丽的脸,说:“我们哭,是因为人们将来到这里,掐断我们的粉颈,把我们带进城里。我们是自由的,他们却要把我们像奴隶一样卖掉。晚上,我们蔫了,他们就会把我们丢进垃圾堆里去。人类残酷的手将使我们离开故土——田野,我们怎能不哭泣?”

过一会儿,我听到溪水  B  , 于是我问道:“甘甜的溪水呀,你为什么哭泣?”它答道:“因为我不得不流进城里,但在那里,人们却鄙视我,他们用葡萄酒代替我饮用,而用我去为他们洗涤污垢。不久,我这冰清玉洁的身体就会变得污浊,我怎能不号哭?”

随后,我侧耳细听,又听到鸟儿  C  , 我就问道:“漂亮的鸟儿啊,你们在为谁号丧挽歌?”一只小鸟走近我,站在枝头上说:“人类带着一种该死的器具,像用镰刀割草似的将把我们消灭掉。我们正在互相诀别,因为大家都不知道谁会幸免于难。我们走到哪里,死神就跟随到哪里,我们怎能不号丧唱挽歌呢?”

    旭日从山后冉冉升起,为树丛戴上了一顶顶金冠,我不由得想:人类为什么要破坏大自然创造的东西呢?

现代文阅读

校园里的泡桐

    在我们的校园周围有一株高大的泡桐树,它们一年四季默默无闻的为我们做着贡献。

    春天,泡桐树开花了,棵棵泡桐树的花都开得那么旺盛,开得那么热闹。每个枝头都是挨挨挤挤的花朵,真是花团锦簇,整个校园都笼罩在花的海洋中。那紫中透粉,粉中有白的喇叭形的泡桐花散发出阵阵清香,弥漫着整个校园。微风吹来,花朵们随风摆动,好像在朝你点头微笑呢!

    盛夏,烈日当头。泡桐树的叶子又多又密,一片紧挨着一片,不留一点缝隙;一棵棵泡桐树就像一顶顶撑开的绿绒大伞,支在操场周围遮住炎热的太阳。我们在操场上蹦啊,跳啊,一点也不觉得热。

    秋天,泡桐树上结了许多棉花桃一样的果实,沉甸甸的挂在枝头上。这些饱满的果实在阵阵秋风中不停的晃动,好像在像向人们显示自己的喜悦心情。

    冬天,泡桐树的叶子在凛冽的北风中飘飘悠悠的全部落在地上。我们把这些树叶扫在一起,放入校园周围的花坛里,让它给植物当棉被,让它给植物当肥料。我常常站在教学楼的走廊里,望着泡桐树那高高的身影沉思:泡桐树啊,你那么无私,默默无闻地把自己所有的一切毫无保留的送给了我们。你多么高尚,从来对我们无所求,从不为自己的利益着想。想着想着,我心里好像有一颗种子在生根、发芽。

阅读短文,回答下列问题。

另一扇窗子

    一个美国的小男孩天生就有一只大鼻子,因为这只大鼻子,他在学校几乎成了每个学生嘲笑的对象。他因此而成天闷闷不乐,他不爱和同学打交道,不愿意参加半晌_______(xiǎng  shǎng)的集体活动,只是常常趴在教室的最后一扇窗户看风景。

    他的老师玛利亚发现了小男孩的忧郁。一次课后,她走到小男孩身边问:“你在看什么呢?”

    “我看见一些人正在埋葬那条可爱的小狗。”小男孩悲伤不已。

    “那我们到前面的一扇窗户边看看吧。”玛利亚牵着小男孩的手走到另一扇窗户边,“孩子,你看到了什么?”

    窗外是一片玫瑰花,开得芬芳而灿烂,小男孩的悲伤顿时一扫而光。

    孩子___你开错了窗户了___玛利亚抚摸着小男孩的头说___你知道么___在老师的心目中___你的鼻子是最可爱的___

    “大家都笑我啊。”小男孩深感委屈。

    “那是因为你没有换一扇窗户,把你鼻子最可爱的一面展示给大家看啊。”

恰好学校一个小型话剧演出,一个角色很符合小男孩。在玛利亚的指导下,小男孩鼓起勇气参加了,并获得了成功。因为他的大鼻子,人人都记住了这个校园里的小明星。后来,小男孩参加美国在线节目的演出,也名声大振_______(zhèn  zhèng)。再后来他进入好莱坞,成了最受欢迎的明星之一。这个小男孩叫斯格特,20世纪美国最著名的滑稽______(jì jī)明星之一。

    是的,当我们因某些缺陷而愁闷苦恼时,我们是否想到要换一扇窗,你会看到别样的风景;换一种思考和行动方式,你将开启的是成功的大门。

阅读理解。

与其恨,不如爱

    地处瓦拉纳西东部的瓦拉纳西火车站,一直是一个没有什么名气的乡村小站,每天只有三四辆列车从此经过。而在1968年9月24日这一天,这个小站却一夜成名,令整个印度为之震惊。

    瓦拉纳西的“成名”源于一场惨烈的车祸。这天傍晚时分,一列火车缓缓驶来,即将进站。但就在这一刻,司机发现,指挥行车的信号机架上爬满了蜜蜂。为了看清显示的信号,司机便探身窗外,仔细观望。不料他刚睁大眼睛,一只蜜蜂突然飞了过来,盘旋几圈后落在了他的脸上。

    可恶!也许当时司机心情很不爽,一边咒骂一边挥起了巴掌。

    这绝对是一个足以致命的错误。

    司机毫不费力地拍死了蜜蜂。然而,不等死去的蜜蜂落地,司机已惊得目瞪口呆:只见成千上万的蜜蜂黑压压地扑来,争先恐后地飞进机车,疯狂地刺他的脸、脖子和手臂。顷刻间,他裸露在外的皮肤上爬满了复仇的蜜蜂。

    司机疼痛难忍,视线也一片模糊。好在失去意识前,他拼命拉下了刹车杆。但强大的惯性依然驱动列车闯入车站,撞上了停在同一条轨道上的列车。灾难就此发生,5节车厢倾覆,300多人非死即伤。

    惨剧发生后,印度铁路部门马上组织专家,赶赴现场进行调查。结果很快出来了,是那只被司机拍死的蜜蜂惹的祸。这种蜜蜂死亡时会发出一种具有特殊气味的激素信息,附近的蜜蜂接到信息,便会在最短的时间内,组织“战队”,以最快的速度发动猛攻。

    得出结论不重要,重要的是避免悲剧再次发生。为此,铁路部门开始向社会征集有效的补救措施。有人提出,将瓦拉纳西周边的树全部砍掉,清理出隔离带;也有人建议,调集大批消防人员,喷洒农药,剿灭蜜蜂,捣毁沿线树丛里的所有蜂巢,永绝后患……这些方案不仅耗时耗力,而且执行起来非常困难,还不一定能收到预期效果。论来论去,相关部门始终没有敲定切实可行的方案。这件事慢慢地被搁置下来。

    就在瓦拉纳西事件发生的第四年,一个小男孩的举动引起了人们的注意。每年春天,小男孩都会背一书包花籽,撒种在距离瓦拉纳西小站铁路线百米远处。每年夏天,花开缤纷,清香扑鼻,成群结队的蜂蝶都被吸引过去了,连蜂巢也搬到了那里。更出人意料的是,在当年那个司机探出头观望的地方,小男孩还竖起了一块警示牌:“嗨,不要打它。”

    过往的司机都清楚,它,指的是蜜蜂。

    小男孩说,蜜蜂只有在感觉受到威胁时才会攻击“敌人”。我们给它花蜜,爱护它,做它的朋友,它就不会攻击我们。小男孩还说,他的父亲也在那场车祸中遇难,永远离开了他。

    与其剿杀,不如呵护;与其恨,不如爱。这个道理,我们都懂,但在很多时候,却往往被我们忽视。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