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25课《在太空中理家》同步练习

课内阅读,回答问题。

    在太空中,刮胡子不是件容易的事,而且十分浪费时间。我会往脸上挤少量的水。表面张力与我的胡茬使水附着在脸上。我会在水上加一点美国宇航局制造的叫做 “太空剃刀”的刮胡膏。每刮一下,刮胡膏与胡子的混合物就会暂时粘在刀片上,直到我将它放到使用了一星期的脏毛巾上。每放一次,我就会滚动毛巾来抓住丢弃物。

    因为时间太多,我选择每周刮一次胡子,即在每个星期天的早上。我不留大胡子,因为如果在突发事件中我需要带上防毒面具,胡子可能会阻碍全脸面具的密封。一周刮一次胡子变成了一种计时的方法。如果我在镜子里瞥见一张脏乱的脸孔,我就知道是星期五或星期六,我又熬过了一周。

    我的床是光谱太空舱后面的一堵墙,对面的地板上有一台通气窗。因为在太空中热空气不会上升,这里没有空气对流。风扇是使空气流动的惟一途径。

     睡在一个不够通风的地方,你很可能会像是在一个氧气不足与二氧化碳过剩的罩子里呼吸。结果会导致缺氧与换气过度。人醒过来时会感到剧烈的头疼,且会拼命吸气。

    出于这个原因,我头脚倒置睡在墙上,头冲着那台运行的风扇,我用一根BUNGEE绳或是一条尼龙褡裢防止在夜里漂走。我见过其他宇航员在睡觉时到处漂浮——他们在晚上绕着飞船漂浮,通常撞上滤过器的吸入一侧时才会醒来。

    就这样我在太空中生活了五个月。尽管不太方便,我并不因为缺少愉快事物而厌烦。记得我还是小男孩的时候,晚上洗澡常常呻吟抱怨,在这种意义上,我认为空间站是小孩子的天堂。另外,蓬乱,不刮胡子,甚至有点乱糟糟的,似乎很适合太空探险的景象。我们毕竟是在前线的冒险者。我们忙得根本无暇顾及自己看上去怎样或者闻起来怎样。

(1)、选文前五段主要说明了

(2)、是使空气流动的惟一途径”一句中“惟一”能否去掉?为什么?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大脑、智商与基因
         ①人类进化到现在的特征和相貌其实不仅仅是因为自身所拥有一些特殊的基因,同时也取决于人类丢失或自我删除了一些可能无用或制约自身发展的基因,而这些基因与大脑的容量和智商都有关系。
         ②人与黑猩猩的亲缘关系最近,但是两者的形状却有较大不同。其中,人类产生意识和决定行为的大脑与黑猩猩的大脑有显著的差异。人的大脑重量约为1300~1500克,而黑猩猩的大脑重量只有约500克,人脑容量大约是黑猩猩大脑容量的3倍
         ③美国斯坦福大学医学院的吉尔·贝吉拉诺等人进行的一项研究比较了人和黑猩猩及其他哺乳动物的遗传密码,发现了人与灵长类动物在大脑以及其他方面形状差异的奥秘。
        ④研究人员在黑猩猩和其他哺乳动物中发现了510个基因片段,但是这些基因在人类中却不存在。而新发现的这些基因基本上都是调控基因,它们的功能是开启或闭合邻近的大量基因。然后,研究人员对这些人类缺失的基因进行分析,确定了它们是群集在一些特殊的基因周围。这些缺失的基因有什么功能呢?首先,研究人员确定了这些在人类身上缺失的基因可参与类固醇激素的信号调节;其次,还有一些缺失的基因可参与大脑的发育。
         ⑤在这510个黑猩猩拥有但人类缺失的基因中,研究人员发现有一个基因是控制大脑发育的,就像一个闸门或开关,它如果存在,则位于一个抑癌基因GADD45G的旁边。但是,正是由于人类的这种基因缺失,才使得大脑的发育可以不受太多控制,所以大脑发育得更大,大脑的容量也增多,从而产生了更多的神经元,使人类的智能和意识有了飞跃的发展。

阅读下面现代文,回答问题。

飞蛾扑火是傻帽行为吗?

张英锋

        ①现象大家都知道:许多昆虫,只在夕阳西下,夜幕降临后才飞行于花间,一面采蜜,一面为植物授粉。因此,夜行昆虫大多有趋光性,这是一个被所有人都接受的客观事实。

        ②如果你问一个小学生朋友,昆虫为什么要趋光呢。他很可能回答:因为晚上太黑了看不见呀,昆虫们想要在光线好一点的地方进行工作和生活呢。这似乎很符合人类直觉,是的,我以前也这样天真地以为过。

        ③但趋光性的真相到底是怎样的呢?

        ④在这个天大的误会当中,最悲剧的就是飞蛾这一物种。早在1600年以前的《梁书》里,就有关于飞蛾扑火的引用——“如飞蛾之赴火,岂焚身之可吝”,将飞蛾扑火的行为形容得何其悲壮哉。更有甚者,古今中外有很多的文人墨客、励志大师还把它提炼成了一种心灵鸡汤——“飞蛾扑火的精神”,还引申出什么亮剑精神、勇士精神、舍生取义的精神,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饱含着满满的正能量。

        ⑤可是,飞蛾真的是自愿扑火的吗?科学家经过长期观察和实验,在近年才终于揭开了“扑火”之谜。飞蛾根本不想扑火,甚至根本不想趋光。

        ⑥原来,亿万年来,夜晚活动的蛾子等昆虫都是靠月光和星光来导航。科学家发现,飞蛾等昆虫在夜间飞行活动时,是依靠月光来判定方向的。飞蛾总是使月光从一个方向投射到它的眼里。飞蛾在逃避蝙蝠的追逐,或者绕过障碍物转弯以后,它只要再转一个弯,月光仍将从原先的方向射来,它也就找到了方向。这是一种“天文导航”。因为是极远光源,光到了地面可以看成平行光,能作为参照来做直线飞行。注意蛾子只要按照固定夹角飞行,就可以飞成直线,直飞才最节省力气。角度稍微一调整,就可以直飞另一个目标。

        ⑦但自从人类学会了使用火,这些人造光源因为很近,光线成中心放射线状,可怜的蛾子就开始倒霉了。

        ⑧飞蛾看到灯光,错误地认为是“月光”。因此,它也用这个假“月光”来辨别方向。月亮距离地球遥远得很,飞蛾只要保持同月亮的固定角度,就可以使自己朝一定的方向飞行。可是,灯光距离飞蛾很近,飞蛾按本能仍然使自己同光源保持着固定的角度,还以为按照与光线的固定夹角飞行就是直线运动,结果越飞越坑爹,飞成了等角螺线,飞到火里去了,这种现象还被人类称为昆虫的正趋光性。

        ⑨以上就是飞蛾扑火的全部真相。

        ⑩不止是飞蛾,大部分夜间活动的昆虫,都有同样的能力。例如,直到最近5年,我们才知道,原来屎壳郎也是采用星光来导航的,它的导航方式和飞蛾一模一样。可怜的昆虫们在亿万年来好不容易才进化出来的神奇夜间导航技能,没有谁能想到,到最后竟成为了它们生命的最大威胁。

        ⑪也许这时有人会问了:人类使用火都这么久了,昆虫们为什么不能与时俱进一点?

        ⑫因为人类使用火的时间虽然很长,可能有数百万年,但人类直到几万年前才走出非洲,7000年前才建立文明。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在波澜壮阔的生物进化史中,这样的影响范围实在太小,时间也太短,以飞蛾为代表的昆虫,还来不及进化出新的导航方式。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放开双手,让汽车自己来

胡璇

    2016年3月3日,政协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开幕。来自全国各地的政协委员齐聚北京,为“十三五”规划建言献策。吉利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关于加快自动驾驶立法的提案,旨在推动自动驾驶汽车推向市场,促进产业良性发展。

    科技发展的速度总是让人惊叹,就当我们还在膜拜特斯拉的大屏操作系统时,自动驾驶汽车就已经从图纸设计走向了实车试验,并将很快大规模投入市场。面对离我们越来越近的具备自动驾驶功能的智能汽车,你愿意放开双手,让它自己来吗?

时尚风潮

    目前,几乎所有具备一定技术能力的汽车公司都在研发自动驾驶汽车,奔驰、宝马、奥迪、丰田无不如此,这是一股无法阻挡的潮流。

    在2008年的世界智能交通系统大会上,美国斯坦福大学研发的“Junior”自动驾驶汽车以每小时40千米的速度驶过两个街区,最后在一个写有“Stop”的指示牌前停止了信号接收。当时在旁观看的人们无不瞠目结舌。

    然而仅仅过了几年,如今的智能自动驾驶汽车已经能够基本摆脱人为控制,在高速公路上以110千米的时速畅行无阻了。来自卡内基梅隆大学的机器人科学家克里斯托弗•厄姆森正在为谷歌公司研发自动驾驶汽车,他介绍说:“它能够即时监控各类交通状况,当然也看得懂交通信号灯。”可以说,过去100年的汽车驾驶技术都没有发生本质变化,而在近5年内却完成了转型——自动驾驶的时代就要到来了!

代替人类

    对绝大多数司机来说,在高速公路上行驶可能是最危险的事。从2001年到2009年,仅在美国的高速公路上,就有369629人丧生。造成这些悲剧的罪魁祸首并不是 昏暗的路灯或突然冒出的小动物,而是司机自己。一项研究表明,至少93%的车祸都是因人为错误引起的。那么,自动驾驶汽车能够替我们解决这些问题吗?

    当司机把手从方向盘上放下,智能汽车上由电脑合成的声音就会播报“自动驾驶”的信息,在此之后便是一系列的智能操作:当一辆车从匝道上加速驶来,是该加速还是减速呢?这个问题困扰了不少司机,而出于安全考虑,自动驾驶汽车会选择减速。不过当接收到更多数据,比如那辆车突然刹车时,它还会重新作出决定。

    此外,智能汽车还能让城市交通变得更顺畅。以上海为例,即便是在最拥堵的时候,汽车也只覆盖了30%~35%的市区道路,这样看来,仍有相当一部分的道路资源处于空闲状态。如果这些汽车高度智能,且掌握实时交通数据,那么它们就会选择最优方案行驶,节省你的宝贵时间。而你要做的只有一件事:坐上汽车,并告诉它目的地。

车轮计算机

    尽管自动驾驶汽车的技术相当复杂,但从本质上讲,它就是车轮与一个半自动计算机的连接。因此,汽车公司与那些科技企业必须强强联手,只有这样,才能共同打造一台能自己开车的计算机。

    对于谷歌公司而言,它并不擅长制造汽车,它所做的只是在海量数据中提取出有关道路信息的数据,然后利用计算机控制汽车,实现它的自动驾驶。而汽车真正的操控者其实是谷歌的雷达、录像、运动传感器、GPS设备和人工智能处理器,而非汽车本身。

    当然不少司机也会发现,如今的汽车正在越来越多地融入科技元素,比如自动雨刷、自动亮灯、自动泊位等。我们不难发现,智能汽车的附加值其实是软件和计算机,而车轮只是保证计算机能在路上快速移动。

    奔驰自动驾驶汽车研发部负责人琼•沃斯(Joan Wirth)说:“智能汽车在行驶时,有成千上万个程序同时运行,有大约60个自动控制装置或电子控制元件来处理自动刹车、自动开尾箱之类的事情。”而想要完成这些功能,一辆汽车至少需要使用100万行计算机代码,这比波音787上的还要多。

    这么看来,自动驾驶汽车的科技已经接近成熟了,但仍有一个巨大的技术难题困扰着研发者——如何完成功能切换,也就是“什么时候让汽车操作,什么时候让人类司机操作”。按照谷歌公司及汽车制造商的设想,未来的自动驾驶汽车必须且只能是半自动化的,人类司机还是要在行驶过程中扮演某个角色,毕竟在某些方面,人类与计算机相比还是有些优势的。

____________________

    此外,自动驾驶汽车还存在法律法规方面的问题。这么一辆能够自动运行的车辆如果犯下了过错或是造成了事故,谁该为此负责呢?比如,警察在高速公路上拦下了一辆自动驾驶汽车,那么谁来交付“罚款”呢?是汽车制造商,还是计算机提供商,亦或是车主本人呢?即便是在自动驾驶汽车即将上市的美国,有关的法律法规仍然是一片空白。

    不过与上述难题相比,智能汽车面对的最大麻烦可能还是社会文化的认同。也许对许多人来说,驾车本身就是一种乐趣,更是一种享受。

    在2002年上映的电影《少数派报告》中,导演斯蒂芬•斯皮尔伯格(Steven Spielberg)为大家描绘了高科技化的城市交通解决方案——所有的汽车都由电脑网络控制,精确并高速地行驶在既定的线路中。想想这美妙的画面,你会为自动驾驶汽车买单吗?

(选自《科学24小时》 2015年第3期,有删改)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想起那年读书时

    真的,读书,是件特别好玩的事情。

    十来岁,三年级,天不怕地不怕的感觉,不管生疏,常常和同学去串门。到了别人家里,是安静的,不声不响,微笑,直盯着土屋墙壁上的黑白报纸。那些报纸,是一些富裕人家不知从哪里弄来的,贴在墙上,给土屋一点美观,不至于到处露着暗灰的墙皮。有字,可读,真好。

    看着看着,身子会趴下,因为,靠底下的一些字,实在是看不清了。而下面的报纸,往往是更旧一些,泛着黄色,伴随着一丝丝潮潮的味道。而于我,是温润,是隆重,闪着华丽的光,仿佛是琥珀。

    慢慢读完一面墙,真畅快呀。

    当时,除了课本之外,再也找不到书可读,偶然在同学家发现这样的“报纸墙”,自是欣喜若狂,也就有了这“串门”的雅好。

    慢慢地,很多人知道我喜欢“读字”,便有人告诉我,谁谁那里有小人书,可以借着看看的。听了那些陌生的名字,怵头,哪里认识人家呀?怎么办?

    便央求妈妈去借,大人总会和人家说上话的吧。

    那时候的小人书,人人当宝贝的,自是不会轻易借出。便苦口婆心地求人家,一遍遍保证,不会弄丢的,不会弄脏的,不会弄扯的,一定按时还……终于,在人家一遍遍的叮嘱里,在犹豫的眼光里,拿到了小人书。

    抱着书,飞奔回家,小心翼翼放在床头一角,赶紧吃饭写作业,然后,扎在灯下,一声不吭,一页页,仔仔细细看过去。

    夜,深了,抚摸着小人书,恋恋不舍地睡去,天亮,它就该物归原主了。

    还有让人欢喜的,是过年放鞭炮,很多的鞭炮是用废弃的书本卷成的,鞭炮在炸开的刹那,很多带着字的碎片,仿佛一个个精灵,舞蹈着,纷纷而来。我笑着跑着去迎接着那些碎片,在碎片里,看到一个个的“断句”,或者几个词语,那种此起彼伏的文字阅读,仿佛海边的波浪,一波波的涌动而来,真好。

    当然,也会有大的收获,就是包鞭炮的纸张是大一些的(有时放学路上也会捡到一张大大的报纸,然后一路开心),捡来,展开,抚平,偶尔会读到一段故事,也许没有开头,也许没有结尾,但有一些词:万水千山,碧波荡漾,寂静芬芳,花来衫里,影落池中……它们,总像是春天拂过的风,暖暖的,通身清透。

    拥有淋漓畅快的读书机会,是因为村里一户人家,做起了废品收购的买卖。他家的院子里,堆满了瓶瓶罐罐,纸箱书本。没有任何人邀请,我就成了人家的“座上客”,只要一有空闲,就跑到人家的院子里,那个小小的院落,被我一寸寸地丈量过了。也是在那个时候,我看到了一本本完整的杂志,一本本很旧很破,几乎还是繁体字的《西游记》《后唐演义》……一路读起来,磕磕绊绊的,但总算能读过去。

    坐在小小的院子里,有书天地,满心欢喜。

    看不完的时候,要拿回家看,人家说不行。谁会无缘无故相信一个不认识的小姑娘呢?

    怎么办?

    偷呗。悄悄偷回家,连夜看,赶紧看。第二天去的时候,再悄悄把书放下,生怕人家发现找到家里来,那样,肯定会是一顿暴揍的。也会有晚放的时候,是因为看到了喜欢的地方,要抄下来,就会晚一些送过去。还好,一直没有发生血腥事件。

    慢慢地,条件好了,来到乡里读书,可读的书多了起来。但是,却因为爱熬夜,受到了妈妈的限制。为了防止妈妈批评我,我钻在被窝里打着手电筒看,电池没得太快,也不是长久之策,就和妈妈打游击战。

    那时候,没有雾霾,夜晚总是清亮亮的,我就盼着每个月的十五六,在月光下看,但眼睛看得疼啊,试了几次之后,也就放弃了。

    月光下,窗台边,一股清凉,几声蟋蟀鸣的浪漫场景,却是在少年的记忆里,飘飘欲仙。

    后来啊,读书的种类,读书的桌子,读书的茶台,读书的座椅,读书的场地……慢慢丰富起来,读书的每一个刹那,都仿佛是时光滋养的花枝,慢慢开出耀眼的花来。

    多年以后,到底还是因为这书,生出了一些灵性,鲜亮了人生。

    蓦然回首,一路走来的读书时光,在阳光丽日里,散发着温暖、生动、可爱、亲切。一纸一片,在呼啦啦的青春里,依然于素色中呈现着夺目的光芒,素手拈花,好似故人来这好玩的读书往事,想想就笑意盎然,关乎经脉,关乎底气,怎不值得终生记忆?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从敌人到闺蜜,我和母亲花了27年时间

①妈妈生我的时候几乎把命给送了,从那以后,身体一直不好。因此爸爸包揽了抚养我的责任和大部分的家务。爸爸对我没什么期待,给了我一个快乐的童年。后来爸爸被调去外地工作,我开始了和妈妈“相依为命”的生活。

②妈妈开始亲自带我之后,迅速地发现了我的一堆毛病,比如说娇气、懒惰任性等。她在对爸爸进行了一番批斗之后,便迅速投入了对我的改造计划。而我作为倔强少女,也和她展开了顽强的拉锯战。

③我小时候扁桃体肥大,一吃冰的就发烧。我爸在家的时候老是盯着我,尽管如此,我还是隔一两个月就发一次烧,因为总会忍不住偷吃。有一次我又因为偷吃冰淇淋发烧了,妈妈发话了:“我没那个闲工夫像你爸那样盯着你,你的身体你自己负责。要是你再这么经常发烧,我就带你去把扁桃体割掉,或者你就等着被烧成个傻子吧。”

④孩子生病的时候不是应该好言抚慰吗?你为什么要威胁割掉我的扁桃体?从此之后我真的开始不吃冰的了,发作次数也确实减少了。

⑤和妈妈的斗争贯穿了我的整个童年和青春期,但是我最终惨败了。不是我的反抗不够厉害,而是她真的是个狠人。

⑥高中时,我要去同学家住一晚,妈妈不让,我和她大吵一架。我假装要从阳台跳下去,威胁她。但是她特别淡定地看了我一眼说:“要是为了这种事情跳楼,你活着也没啥意义了,我就权当白养你了。”

⑦我其实也害怕啊,只能哆哆嗦嗦地自己下来了。我明白了斗狠我是斗不过我妈的。不过现在回想起来,她当时肯定也是怕了的——自从我假装要跳楼的事情发生后,她就大装修了一次,把阳台弄成了封闭式。

⑧我上大学之后,妈妈整个人似乎突然就放松下来,很少教训我了。不知道是因为距离产生美感,还是因为我们的状态改变了,我和妈妈之间的关系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好转起来。我们开始煲电话粥,一起上街买衣服、下小馆子,开始尝试去了解对方。妈妈这些年一直围着我和爸爸转,似乎没有别的爱好。比起我的成长和爸爸的事业来说,她的人生显得那么不重要。

⑨我读研二时遇到了前男友,他是名校的医学生,各方面条件都不错,但是他老爱和我唱反调。我说我想考博士,他说就你这种研究生学校有戏吗?我说有别的男生在追我,他说我有幻想症......他经常大言不惭地说要养我,却不肯承认我的能力和付出,这令我很痛苦。

⑩有一天当他提出结婚这个议题,我崩溃了。我哭着跟妈妈打电话,不知所措。原以为妈妈会说我这山望着那山高,对我一顿批评。但她对我说:“快点跟他分手吧!没必要委屈自己,我女儿是最好看最优秀的,不用那样的人来伤害你!”我握着电话,眼泪直往下掉,第一次觉得有妈妈在,总是会有人无条件来爱我的。

⑪后来我和他分开了。妈妈一直没有催过我找男朋友。我和现在的未婚夫在一起的时候,他选择辞职和我去到新城市一起重新开始。妈妈一直很支持,因为她看出他对我是真心好。

⑫那天和妈妈窝在一起看韩剧《婚纱》,两个人都眼泪汪汪的。妈妈说:“当年我要是一场手术没熬过来,你也早就成了个没妈的孩子了。”我一下抱紧了她。

⑬感谢上天让妈妈一直陪着我。幸好,我理解她的时候还不算晚。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