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问答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25课《治水必躬亲》同步练习

通读课文《治水必躬亲》,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两段内容。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甲】【乙】两文,回答下列各题。

     【甲】①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

    ②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乙】业不知书,忠烈勇武,有智谋。练习攻战,与士卒同甘苦。代北苦寒,人多服毡罽 , 业但挟纩 , 露坐治军事,傍不设火,侍者殆僵仆 , 而业怡然无寒色。为政简易,御下有恩,故士卒乐为之用。朔州之败,麾下尚百余人,业谓曰:“汝等各有父母妻子,与我俱死无益也 , 可走还,报天子。”众皆感泣不肯去。

      【注释】①业:即杨业,又名杨继业,山西太原人,宋代著名将领。②代:地名,治所在今山西代县。③毡罽(jì):毛织品。④纩(kuàng):丝棉絮。⑤傍:同“旁”。⑥殆僵仆:几乎倒下。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甲】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

【乙】

时上封事者众或不切事帝厌之。曰:“古者立谤木,欲闻己过。封事,谤木之也。陛下当任其所言,以彰得失。言而是,则为朝廷之;非,亦无损于政。”帝悦,皆慰之。

帝宴群臣,曰:“贞观以前,从我定天下,玄龄功也;贞观之后,纳忠谏,正朕违 , 征而已。”解佩刀,以赐二人。帝尝问群臣:“征与诸葛亮贤?”岑文本曰:“亮才兼将相,非征可比。”帝曰:“征蹈履仁义,以弼朕躬,欲致之尧、舜,虽亮无以抗。”

(选自《新唐书》,有删改)

[注释]①封事:指密封的奏章。②征:魏征,唐代谏臣。③违:过失、错误。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