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问答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2019年春九年级语文下册人教版作业训练:18 天下第一楼(节选)

文中哪句话最能概括文章的故事情节?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你对福聚德衰落的原因的认识。
举一反三
阅读并回答下列问题。
         ① 老师说自己像渡工,渡工说我也像老师但比不上老师。
         ② 老师出了道作文题,叫《渡工》,有一名学生写道:“不管暴雨、烈日、严寒、酷
暑,您总是撑着篙、打着桨,把一批又一批的旅客,尽快地送往彼岸。年深月久,白雪压住了您的双鬓,银霜爬满了您的须眉,寒风吹皱了您的额头,浪花打弯了您的腰背,可您还是那样,渡来渡去,没有片刻停留。远行的人通过您的渡船,早已去万里之遥,而您还在原地周旋。
         ③ 有人问您,想不想弃舟登岸,远行千里?
         ④ 您说,想。但渡口需要我,我就不能擅离职守。为了让更多的人远行,我也乐于
在此献身。
         ⑤ 啊,透过您那厚实的胸,我看到了一颗赤诚的心。
         ⑥ 老师改这篇作文的时候,只批了一个朱红色的“阅”。第二天,他又出道作文题,
名字叫《你眼中的老师》。
         ⑦还是那位同学,最先交了作业,老师接过一看,题目不错——《你眼中的老师》,可是内容却没有上篇丰富,通篇只有一句话:“这篇作文昨天已经做过。”
         ⑧老师这回连“阅”字也没签,只是到附近的供销站去买回一箱蜡烛。那时,这地方还没有通电。
         ⑨十多年过去了 , 一位年轻的工程师到这地方勘察,这河上要架一座六车道的大桥,上下几层都能通车的那种桥,城里人管那叫立体交叉桥。
         ⑩工程师去请老师参加奠基典礼,老师一看工程师就是当年写一句话作文的学生,就对他说你还应该请老师的老师。工程师点点头,就去了。于是,奠基仪式上,就有两位白发老人参加了剪彩,一位手指细点,中指第一关节有块厚厚的茧,那是笔杆磨下的痕迹。还有一位手指极粗,状如老树根,老茧很多,但大都集中在掌心,那是竹篙刻下的印记。
         ⑪当晚有酒会,灯光耀眼,但工程师执意拉了电闸,点起蜡烛,说今天举行烛光晚会。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藏獒为何成不了警犬

       我们都知道藏獒性格刚毅,力大凶猛,使人望而生畏。它护领地、护食物、善攻击,但对主人极为亲热。既然它凶猛又忠诚,那么,发展它做警犬,更好地为人类服务不是最好的选择吗?

       能够入选警犬序列的犬种有5项要求:①神经类型好;②有胆量;③衔取能力好;④服从性好;⑤体能好。根据这5项要求,我们来看看藏獒是否合适做警犬。

       藏獒的体能应该是最没有问题的,我们都知道藏獒力大、善奔跑。那么,藏獒为什么有力量、善于奔跑呢?这取决于它不同于一般犬类的肺。藏獒的肺比一般的犬类大一倍,因为它们长期生活在青藏高原——一个极其缺氧的环境中。藏獒的肺胸膜比较厚,里面有丰富的胶原纤维和弹性纤维,这样的肺胸膜部有利于在强烈呼吸时的肺部收缩和扩张。此外,藏獒的肺泡也很特别,有着非常丰富的毛细血管,里面储存了大量的红细胞,携带着很多氧气。在一般情况下,这些肺泡处在半休息的状态,一旦藏獒剧烈运动或者长途奔跑,它们就会立即恢复呼吸功能,为藏獒提供足够的氧气。这些肺泡使藏獒拥有了比一般动物更强大的呼吸储备力,以适应缺氧的高原生活。藏獒的肺部结构真是太完美了,简直就像一辆跑车安装了一部顶级的发动机,它使藏獒在高原上奔跑时能达到每小时80公里左右的惊人速度,并且具有持久力。看来藏獒的体能和耐力都是绝对不成问题的,但是它的这种完美的肺,只适合在高原地区,到了平原和低海拔地区,这样的肺部结构反而成了藏獒奔跑时的负担。

       既然如此,再来看看藏獒的其他方面如何?

       根据考古发现,藏獒在青藏高原上至少生存了800~1300万年。长久以来,为了能使自己在恶劣的自然条件下生存下来,它们不得不竭尽全力与其他动物甚至是自己的同伴争夺食物,从而养成了擅斗的性格,而且在攻击中非常凶猛和残忍。这样的善斗和凶猛,使藏獒处在一种没有天敌的环境里,“有胆量”这一条,藏獒是非常非常合格的。但也正是因为没有天敌,藏獒对身外之事显得漠不关心,也就很难接收外界的信息。因此,它的神经类型比较弱,除了食物以外的东西吸引不了它,这样,最重要的第一条,藏獒却不具备。而且,还因为它“没有天敌,对身外事物漠不关心”,使它的依赖性很差。一个犬种对人的依赖性较差,就意味着它服从命令的程度也很差。所以,藏獒没有被列为警犬目录。

       想不到,藏獒竟然是因为它自身的优势——完美的肺部结构和英勇善战的个性阻碍了它的发展,使它不能走上做警犬的道路。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晋祠(节选)

    山西省太原市西40公里,有一座悬瓮山。在山下的参天古木中,林立着100多座殿堂楼阁和亭台桥榭。悠久的历史文物同优美的自然风景浑然融为一体,这就是著名的晋祠。

    晋祠的美,在山,在树,在水。

    这里的山,巍巍的,有如一道屏障;长长的,又如伸开的两臂,将晋祠拥在怀中。春日黄花满山,径幽香远;秋来草木萧疏,天高水清。无论什么时候拾级登山都会心旷神怡。

    这里的树,以古老苍劲见长。有两棵老树:一棵是周柏,另一棵是唐槐。那周柏,树干劲直,树皮皴裂,顶上挑着几根青青的疏枝,偃卧在石阶旁。那唐槐,老干粗大,虬枝盘曲,一簇簇柔条,绿叶如盖。还有水边殿外的松柏槐柳,无不显出苍劲的风骨。以造型奇特见长的,有的偃如老妪负水,有的挺如壮士托天,不一而足。圣母殿前的左扭柏,拔地而起,直冲云霄,它的树皮上的纹理一齐向左边拧去,一圈一圈的,纹丝不乱,像地下旋起了一股烟,又似天上垂下了一根绳。晋祠在古木的荫护下,显得分外幽静、典雅。

    这里的水,多、清、静、柔。在园里信步,但见这里一泓深潭,那里一条小渠。桥下有河,亭中有井,路边有溪。石间细流脉脉,如线如缕;林中碧波闪闪,如锦如缎。这些水都来自“难老泉”。泉上有亭。亭上悬挂着清代著名学者傅山写的“难老泉”三个字。这么多的水长流不息,日日夜夜发出丁丁冬冬的响声。水的清澈真令人叫绝,无论多深的水,只要光线好,游鱼碎石,历历可见。水的流势都不大,清清的微波,将长长的草蔓拉成一缕缕的丝,铺在河底,挂在岸边,合着那些金鱼、青苔以及石栏的倒影,织成一条条大飘带,穿亭绕榭,冉冉不绝。当年李白来到这里,曾赞叹说:“晋祠流水如碧玉”。当你沿着流水去观赏那些亭台楼阁时,也许会这样问:这几百间建筑怕是在水上飘着的吧!

    然而,最美的还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古代文化。这里保存着我国古建筑中的“三绝”。

    一是圣母殿。它建于宋天圣年间,重修于宋崇宁年间(1102年),这是全祠的主殿。殿外有一周围廊,是我国古建筑中现存最早的带围廊的宫殿。殿宽七间,深六间,极为宽敞,却无一根柱子。原来屋架全靠墙外回廊上的木柱支撑,廊柱略向内倾,四角高挑,形成飞檐。屋顶黄绿琉璃瓦相间,远看飞阁流丹,气势十分雄伟。殿堂里的宋代泥塑圣母像及31尊侍女像、4尊女官像,是我国现存宋代泥塑中的珍品。

    二是殿前柱上的木雕盘龙。这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盘龙雕柱,雕于宋元佑二年(1087年)。八条龙各抱一根大柱,怒目利爪,周身风从云生,一派生气,距今虽已近千年,鳞甲须髯,仍然像要飞动,不能不叫人叹服木质的优良与工艺的精巧。

    三是殿前的鱼沼飞梁。这是一个方形的荷花鱼沼。沼上架起了一个十字形的飞梁,下面由34根八角形的石柱支撑。桥边的栏杆和望柱形状奇特,人行桥上,可以随意左右。这种突破一字形的十字飞梁,在我国古建筑中也是罕见的。

    以圣母殿为主体的建筑群还包括献殿、牌坊、钟鼓楼、金人台、水镜台等,都造型古朴优美,做工精巧。全祠除这组建筑外,还有朝阳洞、三台阁、关帝庙、文昌宫、水母楼、胜瀛楼、景清门等,都依山傍水,因势起屋,或架于碧波之上,或藏于浓阴之中,各有不同的情趣。

    园中的许多小品,也极具匠心。比如有一座假山,山上一挂细泉垂下,就在下面立着一个汉白玉的石雕小和尚,光光的脑门,笑眯眯的眼神,双手齐肩,托着一个石碗接水。历代文人墨客都喜爱晋祠这个好地方,山径旁的石壁和殿廊的石碑上,留着不少名人的题咏,词工句丽,书法精湛。为湖光山色平添了许多风韵。

    晋祠,真不愧为我国锦绣河山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阅读下面的文字后,完成下列小题

说和做

——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节选)

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仅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作为学者的方面。

闻一多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作为革命家的方面。

这个方面,情况就迥乎不同,而且一反既往了。

作为争取民主的战士,青年运动的领导人,闻一多先生“说”了。起先,小声说,只有昆明的青年听得到:后来,声音越来越大,他向全国人民呼喊,叫人民起来,反对独裁,争取民主!

他在给我的信上说:“此身别无长处,既然有一颗心,有一张嘴,讲话定要讲个痛快!”

他“说”了,跟着的是“做”。这不再是“做了再说”或“做了也不一定说”了。现在,他“说”了就“做”。言论与行动完全一致,这是人格的写照,而且是以生命作为代价的。

1944年10月12日,他给了我一封信,最后一行说:“另函寄上油印物二张,代表我最近的工作之一,请传观。

这是为争取民主,反对独裁,他起稿的一张政治传单。

在李公朴同志被害之后,警报迭起,形势紧张,明知凶多吉少,而闻先生大无畏地在群众大会上,大骂特务,慷慨淋漓,并指着这群败类说:你们站出来!你们站出来!

他“说”了。说得真痛快,动人心,鼓壮志,气冲斗牛,声震天地!

他“说”了:“我们要准备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

他“做”了,在情况紧急的生死关头,他走到游行示威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他终于以宝贵的生命,实证了他的“言”和“行”。

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大勇的革命烈士。

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

阅读《老王》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①有一天,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往常他坐在蹬三轮的座上,或抱着冰伛着身子进我家来,不显得那么高。也许他平时不那么瘦,也不那么直僵僵的。他面如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说得可笑些,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象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我吃惊地说:“啊呀,老王,你好些了吗?”

②他“嗯”了一声,直着脚往里走,对我伸出两手。他一手提着个瓶子,一手提着一包东西。

③我忙去接。瓶子里是香油,包裹里是鸡蛋。我记不清是十个还是二十个,因为在我记忆里多得数不完。我也记不起他是怎么说的,反正意思很明白,那是他送我们的。

④我强笑说:“老王,这么新鲜的大鸡蛋,都给我们吃?”

⑤他只说:“我不吃。”

⑥我谢了他的好香油,谢了他的大鸡蛋,然后转身进屋去。他赶忙止住我说:“我不是要钱。”

⑦我也赶忙解释:“我知道,我知道——不过你既然来了,就免得托人捎了。”

⑧他也许觉得我这话有理,站着等我。

⑨我把他包鸡蛋的一方灰不灰、蓝不蓝的方格子破布叠好还他。他一手拿着布,一手攥着钱,滞笨地转过身子。我忙去给他开了门,站在楼梯口,看他直着脚一级一级下楼去,直担心他半楼梯摔倒。等到听不见脚步声,我回屋才感到抱歉,没请他坐坐喝口茶水。可是我害怕得糊涂了。那直僵僵的身体好像不能坐,稍一弯曲就会散成一堆骨头。我不能想象他是怎么回家的。

⑩过了十多天,我碰见老王同院的老李。我问:“老王怎么了?好些没有?”

⑪“早埋了。”

⑫“呀,他什么时候……”

⑬“什么时候死的?就是到您那儿的第二天。”

⑭他还讲了老王身上缠了多少尺全新的白布——因为老王是回民,埋在什么沟里。我也不懂,没多问。

⑮我回家看看还没动用的那瓶香油和没吃完的鸡蛋,一再追忆老王和我对答的话,捉摸他是否知道我领受他的谢意。我想他是知道的。但不知为什么,每想起老王,总觉得心上不安。因为吃了他的香油和鸡蛋?因为他来表示感谢,我却拿钱去侮辱他?都不是。几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阅读

年画记忆

任 静

①每当年根儿临近,我身体中的另一个自己,便飞回了黄土高原北部的那个小村庄,流连沉醉在熟悉的老屋里,轻抚墙上的一张张年画。蛰伏于时光深处的温情记忆,像团扇一般打开了。

②我从小喜欢年画,是受母亲的影响。在最初的记忆里,墙壁的醒目位置张贴着一张年画,那是一个扎着朝天髻的小女孩,白里透红的脸蛋,眉清目秀。母亲说我就是她照着那个小女孩的模样生的。我对母亲的话深信不疑,便一遍遍端详着那张年画,倍感亲切,仿佛望着镜子里的自己。

③母亲喜欢买《连年有鱼》《五谷丰登》《五子夺魁》等喜庆的年画,它们图案简洁,画风古朴而清新,令人赏心悦目。后来我长大了点儿,识了不少字,父亲开始有意识地买一些经典文学年画,有《三英战吕布》《智取生辰纲》《武松打虎》《红楼梦》《西厢记》……个子矮小的我,常常仰着头沉醉于一幅幅年画中。

④《红楼梦》系列年画中有一幅《老寿星偕众娇娃赏雪芦雪庵》,画面中的人物栩栩如生,有贾母、黛玉、探春、宝钗、鸳鸯等。我最爱林黛玉,一袭白色曳地斗篷,将她的姿容衬托得愈加清丽出尘。正是缘于那幅年画,我喜欢上了《红楼梦》。我也曾痴迷地站在《三英战吕布》的年画前,恳求父亲再给我讲一遍三国故事。有一幅《梁红玉击鼓退金兵》的年画,一身戎装的梁红玉英姿飒爽,我和二妹都幻想能拥有那样一件大红披风。

⑤后来,我不满足于只盯着自家墙上的年画,而是将视野延伸到隔壁奶奶家、二奶奶和三奶奶家,还有村里更多的庄户人家。奶奶家喜欢张贴门神秦琼敬德、灶爷、财神、观音、八仙、寿星等充满吉庆色彩的年画。二奶奶和三奶奶家有一帮半大孩子,喜欢张贴颇具时代色彩的电影年画,有《智取威虎山》《红灯记》《沙家浜》《红色娘子军》《青松岭》《小花》。从小年那天开始到过年的那一个星期,我一路挨个儿看过去,几乎能看完全村的年画,其中的戏曲人物、耕织农作、民间传说、历史故事、花卉、动物、仕女、娃娃、风景尽收眼底,令我大开眼界。

⑥贴年画的那一天是我们翘首以盼的,母亲终于允许我将新买的年画一幅幅展开,然后选择哪一幅贴在屋子正中间,哪一幅贴在左边,哪一幅贴在右边。母亲举着画在前边张贴,我端着一大碗糕糊紧跟在后,不时在远处观望贴的位置高了或低了。新买的年画全部贴完后,再选择几幅隔年旧画,贴在容易被烟熏火燎的炉灶上方。仿佛为了犒劳我似的,母亲每次都要把我的“学习优胜者”“三好学生”奖状,挨着年画贴到墙上最为显眼的地方。母亲说,年年贴年画,是为了祈求来年的平安祥和。而她贴奖状的样子,似乎比贴年画时更加虔诚。

⑦每次贴完年画,我们家刹那间焕然一新,一孔简陋、黯然无光的窑洞在色彩缤纷、错落有致的年画的映衬下,瞬间变得满室生辉、春意盎然。夕阳西下,待一切收拾妥当,母亲这才像变戏法似的拧开新换上的100 瓦灯泡,平时逼仄拥挤的屋子,瞬间变得宽阔了,亮堂了,仿佛灰头土脸的汉子有了饱满的精气神儿。

⑧贴上新年画的那些日子,母亲很少发脾气,她布满细密皱纹的脸庞上,始终洋溢着温婉的笑意,看上去也像一幅喜庆祥和的年画。母亲要忙年,一刻不闲地忙进忙出,而我则有了大把时间沉浸在观赏年画的享受中:品读侠义故事,观察画中人物的各种神情,欣赏色彩鲜艳的种种服饰⋯⋯我看了又看,百看不厌,甚至曾举着图画本,拓着年画描摹。

⑨稍年长,母亲便安排我去买年画。说是年画市场,其实就是县城新华书店附近一个简陋的年画摊子,横七竖八拉扯着一些绳子,悬挂着各种年画。在我眼中,这分明是一个琳琅满目的大世界。我一边观赏,一边仔细挑选,买了《八骏图》《梅兰竹菊》《昭君出塞》《听琴》《一丈青生擒王矮虎》……那天,我看得眼花缭乱,竟然忘记了母亲嘱咐我到父亲单位寻他的事。

⑩不知不觉,我已过了耽于幻想的年龄,年画也渐渐淡出了我们的生活,但我始终没有忘记被年画装点的旧日时光。正是

因了它们的存在,人们有了精神的归宿,物资匮乏的日子也变得斑斓、隽永、有滋有味。

⑪新春将至,又想起了那段时光,想起了那个小小的自己——站在贴满年画的墙边,久久仰望。

(选自 2023年 1月 20日《光明日报》,有改动)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