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21《梦回繁华》同步

根据课文内容,回答下面的问题。

梦回繁华

毛宁

    北宋时期,商业手工业迅速发展,城市布局打破了坊与市的严格界限,出现空前的繁荣局面,北宋汴梁商业繁盛,除贵族聚集外,还住有大量的商人、手工业者和市民,城市的文化生活也十分活跃。由此,绘画的题材范围在反映现实生活方面得到了极大的拓展,从唐代以描绘重大历史事件和贵族生活为主,扩展到描绘城乡市井平民生活的各个方面。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便是北宋风俗画作品中最具代表性的一幅。

    张择端,主要活动于北宋末年至南宋初年,生卒年不详,山东东武人,字正道,又字文友。幼读书游学于汴京,徽宗朝进入翰林,据张著题跋,“后习绘画”,擅长界画,工舟车、人物、市井、城郭,自成一家。除《清明上河图》外,还有《西湖争标图》相传为他所画。据后代文人考订,《清明上河图》可能作于正和至宣和年间(1111—1125)。那正是北宋统治者在覆灭之前大造盛世假象,以此掩盖内忧外患的时期。建炎之后,南渡的北宋遗民怀念故土,在他们眼中,这幅图卷必有其特殊的意义,正是他们回首故土、梦回繁华的写照。透过此一观念来审视这副千古名作,我们会发觉那隐藏于繁华背后的心情。

张择端画的《清明上河图》,绢本,设色,纵24.8厘米,横528.7厘米。作品描绘了京城汴梁从城郊、汴河到城内街市的繁华景象。整个长卷犹如一部乐章,由慢板、柔板,逐渐进入快板、紧板,转而进入尾声,留下无尽的回味。

    画面开卷处描绘的是汴京近郊的风光。疏林薄雾,农舍田畴,春寒料峭,赶集的乡人驱赶着往城内送炭的毛驴驮队。在进入大道的岔道上,是众多仆从簇拥的轿乘队伍,从插满柳枝的轿顶可知是踏青扫墓归来的权贵。近处小路上骑驴而行的则是长途跋涉的行旅。树木新发的枝芽,调节了画面的色彩和疏密,表现出北国早春的气息。画面中段是汴河两岸的繁华情景。汴河是当时南北交通的孔道,也是北宋王朝国家漕运的枢纽。巨大的漕船,舳舻相接,忙碌的船工从停泊在河边的粮船上卸下沉重的粮包,纤夫们拖着船逆水行驶,一片繁忙景象。汴河上有一座规模宏敞的拱桥,其桥无柱,以巨木虚架而成,结构精美,宛如飞虹。桥的两端紧连着街市,车水马龙,热闹非凡。一艘准备驶过拱桥的巨大漕船的细节描绘,一直为人们所称道:船正在放倒桅杆准备过桥,船夫们呼唤叫喊,握篙盘索。桥上呼应相接,岸边挥臂助阵,过往行人聚集在桥头围观。而那些赶脚、推车、挑担的人们,却无暇一顾。这紧张的一幕,成为全画的一个高潮。后段描写汴梁市区的街道。在高大雄伟的城楼两侧,街道纵横,房屋林立,茶坊、酒肆、脚店、肉铺、寺观、公厕等,一应俱全。各类店铺经营着罗帛布匹、沉檀香料、香烛纸马。另有医药门诊、大车修理、看相算命、修面整容,应有尽有。街上行人摩肩接踵,络绎不绝,士农工商,男女老少,各行各业,无所不备。

    《清明上河图》采用了中国传统绘画特有的手卷形式,以移动的视点摄取对象。全图内容庞大,却繁而不乱,长而不冗,段落清晰,结构严谨。画中人物有五百多个,形态各异。采用兼工带写的手法,线条遒劲,笔法灵动,有别于一般的界画。《清明上河图》是一幅写实性很强的作品,画中所绘景物,与文献中有关汴梁的记载基本一致。《东京梦华录》中所记述的街巷、酒楼、饮食果子,以及“天晓诸人入市”“诸色杂卖”等,都能在这画面中找到生动的图释。画中的“孙羊店”“脚店”等,与《东京梦华录》中所记的“曹婆婆肉饼”“正店七十二户……其余皆谓之脚店”等,无有不符。画面细节的刻画也十分真实,如桥梁的结构,车马的样式,人物的衣冠服饰,各行各业人员的活动,皆细致入微。它不是一般热闹场面的记录,而是通过对各阶层人物活动的生动描绘,深刻地揭示出这一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状况。画中丰富的内容,有着文字无法取代的历史价值,在艺术表现的同时,也是为12世纪中国城市生活状况留下的重要形象资料。

(1)、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
(2)、作者是按照怎样的说明顺序来介绍《清明上河图》的画面的?请找出相关语句进行说明。
(3)、课文开头两段并没有介绍《清明上河图》的内容,是否多余?问什么?(提示:从结构、内容两方面来回答。)
(4)、“除《清明上河图》外,还有《西湖争标图》相传为他所画”中的“相传”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
(5)、结合课文内容,说说《清明上河图》这幅画有什么价值?
(6)、作者在描绘《清明上河图》的画面时,使用了大量的四字短语,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语段,回答1—5题。

人体的独特性

⑴全球有70亿人口分布在世界各地,而在过去的5万年间,据估计共有1000亿人口在地球上生息过。每个人都会是独一无二的吗?随着生命科学对人体认识的日益深入,人类个体的独特性被越来越多的揭示出来。那么,人类个体的独特性和不可取代性究竟表现在哪里呢?

⑵人的独特性首先体现在DNA,即脱氧核糖核酸。它是人体所有遗传信息的原始备份。人类DNA中包含有大约32亿个碱基对,人类在基因上显示出的差异有0.5%,这0.5%就意味着大约有1600万个碱基对,它们的组合数则更多,所以任何人都没有机会和你的基因完全一样。

⑶与隐藏在体内的基因相比,我们更多的是从长相来确定他人是谁。对熟悉的人我们辨别的准确率可以达到66%,而对不熟悉的人,准确率只有56%。好在有新的研究显示,其实人们并没有局限于只依赖长相识别人。美国研究人员发现,人们的大脑还非常善于综合收集身体信息。当人的面孔被遮挡或者因距离太远而看不清时,大脑会通过身体的信息,例如个头和身材来识别人,而且效果通常很好。

⑷和长相相比,指纹似乎更加可靠。他们的形态更能显示人的独特性,所以指纹一直被用来确认一个人的身份。指纹的形成除了受基因的控制外,也受其他因素的影响。例如子宫内的压力和羊水的晃动都可能会影响胎儿指纹的形成,这意味着即使是同卵双胞胎,他们的指纹也不会完全一样。

⑸研究显示,每个人在走动的时候都有不同的步态。早在20世纪70年代,人们就已经意识到,步态足以帮助我们辨别一个人,且准确率至少可以达到90%。

⑹耳朵的形状也非常独特,不仅每个人不一样,即使是同一个人,两只耳朵也各不相同。在美国和荷兰,甚至出现过根据耳朵留下的“耳纹”破获案件的实例。  

⑺科学家用心电图记录人的心跳就能得到人们心脏活动的独特电脉冲,而这种独特性也可以用于识别身份。据说苹果公司就曾尝试将心跳作为一种密码用于保护隐私。

⑻所有这一切都证明你是唯一的,没有人可以取代你。亘古至今,天地间只出现了一个现在的你,同样的事情以前没有发生过,未来也不会发生。(原文有改动)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无人机时代正在到来

    ①正在到来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将使人类进入“无人机时代”。各种类型的机器人纷纷问世,其中会飞的机器人──“无人机”异军突起,频频出现在公众的视野中。

    ②无人机,实际上就是具有飞机形状的遥控飞行装置,主要由机身、 动力、 螺旋桨、录音、摄像、遥控、传输以及感应等部件构成。

    ③无人机的发展始于军事领域。上世纪60年代,美国军方率先使用无人权进行运输、侦查、攻击等。之后,无人机被许多国家运用到军事领域,并且不断创新发展。目前,我国的军用无人机在技术上已经能够通过遥控准确无误地击中目标。

    ④无人机由军用进入民用领城后,用途十分广泛。地质勘探、电网巡检、交通流量统计、大气污染检测等,都可以借助无人机的一臂之力。当地震、洪水、爆炸等灾害发生,无人机可快速飞至救灾人员无法抵达的现场,实施救援。2013年,四川芦山地震后,在交通中断的情况下,就是通过无人机航拍灾区情况,为救灾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⑤随着生产技术的日趋成熟,无人机的造价大幅降低。有资料表明,目前迷你无人机的制造成本已降低到三年前的十分之一左右 , 因此,这类曾经带有神秘色彩的无人机,已经成为集实用与娱乐功能于一体的高端玩具,进入了普通人的生活。今天,只要你登录知名的电商平台,就可以搜索到各种型号的玩具无人机,其中数千元的就有GPS定位和图传功能,通过手机APP就能操控,航拍图象清晰,深受消费者青睐,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⑥科学技术的发展总是双刃剑。民用无人机的快速发展,也会给公共安全带来隐患。 美国白宫的草坪上,就曾有小型无人机坠落。自2016年以来,上海、重庆、南京等地的国际机场都遭遇过无人机的干扰,动辄就影响百余次航班起降,经济损失巨大。我国从2017 年6月1曰起,已正式对质量在250克以上的民用无人机,实施实名登记注册。

    ⑦近年来,随着纳米、仿生机器人技术的突飞猛进,出现了外形似鸟或昆虫的微型无人机,如纳米蜻蜓无人机,翼展仅5厘米,可从窗户飞进飞出,一旦飞进普通人的住宅,个人隐私就会受到侵犯。也许数年之后,停在你书房角落里的一个蜘蛛,飞到你眼前的一只苍蝇,或者落在你窗口歌唱的美丽小鸟,正是一架微型的仿生无人机呢!

    ⑧无人机的时代正在到来,它会走向何方?这不单是政府应该思考的问题,也是所有 人应该思考的问题。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阡陌交通的现代立交桥

       “有人之处必有水,有水之处必有桥。”早在千年之前,就已传颂的这句话,让我们明白了桥的重要。从《水经注》中的旅人桥,又到闻名世界的赵州桥,以及永定河上的卢沟桥,他们都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心血的结晶。

       而今天,已经不再是那个“之乎者也”的时代了,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有人之处必有水”已经不一定了,高新科技使人能在任何地方居住。“有水之处必有桥”已经不再受用了。水下可修通道;而无水之处,一座座雄伟的立交桥拔地而起。

       我国的城市几乎都有着立交桥,它像一座城市的皮带,连接着每个地方。随着城市人口的急剧增加和各式车辆的日益增多,平面相交的路口相当拥挤,所以各大城市就兴建了许多立交桥,用空间分隔的方法消除交叉路口人流、车流的冲突。有了立交桥,城市交通开始走向了立体。

       立交桥的形式多样,因为鉴于它陆地入口、出口的设计空间大,自然也就显得与一般桥更不同了。

       海尔立交桥是立交桥中的佼佼者,他是继杭州路立交桥、流亭立交桥、海信立交桥之后的又一大型立交桥。它起海尔路,北至合肥路,南至同安路,全长1 657米。其中跨线主桥全长312米,以东372米,以西560米。主线为双向八车道。海尔路因为它在原27米行道的基础上改为31米行道,总宽为44米。立交桥采用全苜蓿叶形。从空中俯视,它宛如比翼齐飞的一对蝴蝶,正在青岛这朵花上休息。它是青岛市最为亮丽的一道风景!

       近几十年来,有了立交桥,城市环线和高速公路网的连接畅通无阻。它使交通不再繁忙,它是我们城市必不可少的朋友,也是我们伟大祖国走向繁荣富强的见证!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楹联趣话

    ①对联,汉族传统文化之一,又称楹联或对子,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

    ②对联起源于汉文学形式中的对仗或偶句,可谓源远流长。比如《诗经·米薇》篇中“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尚书·大禹谟》中“满招损,谦受益”之句,皆属于工稳之对仗。到骈体文出现后,几乎通篇皆用偶句,对仗俯拾即是。比如唐人王勃《滕王阁序》中的经典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更是对仗的千古绝唱。而对联,则是偶句与早在先秦时期便已形成的我国民间过年悬挂桃符的习俗相结合的产物。

    ③所谓桃符,即书写着传说中二位降鬼大神“神茶”和“郁垒”之名号的两块桃木板,悬挂于左右门,以驱鬼压邪。这种习俗续了千余年后,至五代时,人们开始把联语题于桃木板上。【A】据《宋史·西蜀孟氏世家》载,五代后蜀主孟昶“每岁除,命学士为词,题桃符,置寝门左右。”孟昶自题的“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是我国最早出现的一副春联。【B】

    ④到明代,开始用红纸代替桃木板,与当今所见的春联如出一辙。据《簪云楼杂话》载,太祖朱元璋定都金陵,某除夕前,曾命公卿士庶家门须加春联一副,并微服出巡,逐门逐户观察欣赏,大得其乐。朱元璋采取行政命令之方式,要求家家户户贴春联,对形成春节贴春联的风俗功莫大焉。【C】尔后,文人学士无不将题联作对视为雅事。【D】清代,对联更是鼎盛一时出现了不少脍炙人口的名联佳对。直至当今,对联仍随处可见,表现出其强大的艺术生命力。

    ⑤就应用类型而言,随着时光推移,早已不限于春联,还衍生出喜联、寿联、挽联、行业联、交际联、谐趣联和装饰联等多种形式。民国年间出版的《楹联集成》,将对联分成二十个类别,即庆贺、哀挽、学校、商业、会馆、祠庙、寺院、剧场、第宅、圆墅等。而按字数来分,又可分为短联、中联、长联。按联语来源来分,有集句联、集字联摘句联、创作联。就表现形式而言,有正对、反对、流水对、联珠对、集句对等。

    ⑥不管何类对联,使用何种形式,都必须具备以下特点:

    ⑦一日字数相等,断句一致。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达到某种特定效果外,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二曰平仄相合,音调和谐。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在实践中,对联创作所遵循的平仄规律,与律诗对仗基本相同,一般上下联的第五个字平仄不必严格相合,第二,四,六个字平仄要相合。三曰词性相对,位置相同。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即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四曰内容相关,上下衔接。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而又不能重复。

    ⑧对联作为一种习俗,是汉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2005年国务院把楹联习俗列为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楹联习俗在华人乃至全球使用汉语的地区以及与汉语汉字有文化渊源的民族中传承、流播,对于弘扬中华民族文化有着重大价值。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空气发电技术

    人们常将风力发电视为最洁净、无污染的发电技术之一,但风力发电也有它的不足,在风力微弱的情况下,风车翼片无外力推动,就会静止不动,无法发电。另外,如果联网的风车群有部分不工作,只有几台运转就可能出现过载现象。电给人们带来诸多便利,如果没有电,后果难以设想。可是,电通常只能是发多少,消耗多少,难以存储。虽有一些存储方法,但成本昂贵,难以普及。

    在深夜,居民和企业用电均处于低峰,如果是核电站或热力电站,便可以将水压进位于高处的储水站,当需要用电时将水排出,推动涡轮发电机发电。那么,风力发电能否也仿照上述方式,将空气存储起来,到需要时再使用呢?德国工程技术人员找到了一种存储空气的新方法,即在地下建一座大型储气站,用空气压缩机将空气压缩,进行存储。需要时打开阀门,由高压空气推动涡轮机发电。空气排放前,如果再用燃气加热,效率将更高。

    70年代末,德国就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座空气发电站,它的两个储气站位于地下658米和800米,储气量为31万立方米,足够供功率290兆瓦的发电机组工作3小时。美国Norton电站储气站在地下800米,储气量达900万立方米,可发电2700兆瓦,相当于两个大型核电站的峰值发电量,可满足68万户居民的两天用电。

    目前,该技术除了能应用于空气电站应急发电外,也是一种获取洁净能源的办法。如果将其与风力发电机组合使用,它将开辟一条全新的提供能源的途径。一个风力发电机群加上压缩空气电站,无论从技术还是从经济角度看,均可以与油、燃气、煤或核能一比高下。如我国的内蒙地区,风力资源丰富,建造风力发电机群,加上空气电站,将有取之不尽的能源。风速高时,风力发电机群同时工作会出现电力过剩情况,这时就可以将空气压缩进地下储气站,到需要时再放出。

    空气发电技术现在还少有人问津,原因是目前矿物能源的价格太低,以致人们还无需去考虑。一旦矿物能源耗尽,政府对二氧化碳排放标准严加限制,对洁净能源的需求就会骤然而升。当然,空气发电也并非是零排放,但与热力发电相比,仅是它的二十分之一,每度电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为10至15克。如果该技术能够投入使用,那么它将是生态能源领域的一项新突破。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低碳生活处处可为

    ①面对环境的恶化,科学家都鼓励人们过低碳生活。那么,什么是低碳生活呢?

    ②低碳生活涉及碳足迹,碳足迹表示一个人或者一个团体的碳耗费量,是测量某个国家和地区的人口因每日消耗能源而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对环境影响的一种指标。第一碳足迹是因使用化石能源而直接排放的二氧化碳,比如一个经常坐飞机出行的人会有较多的第一碳足迹,因为飞机飞行会消耗大量燃油,排放出大量二氧化碳。第二碳足迹是因使用各种产品而间接排放的二氧化碳,比如消费一瓶普通的瓶装水,会因它的生产和运输过程中产生的碳排放而带来第二碳足迹。碳足迹越大,说明你对全球变暖所要负的责任越大。碳足迹越小,说明你对环境的保护做出的贡献越大。

    ③就个人而言,每个人可以从自我做起,从生活中的细节做起,尽量减低碳足迹,选择低碳生活。例如,少开一天车,少吃一顿肉食大餐,少用一次性筷子,少开一盏灯等等,都可以减少碳足迹;甚至用餐做菜时选择烹饪方式也可以减少碳足迹。以土豆为例,用烤箱烘烤土豆产生的二氧化碳比用锅煮的要多,而用锅煮产生的二氧化碳又比微波炉做产生的多。所以,用微波炉做土豆就是一种更好的低碳生活。

    ④另外,棉布衣服与化纤衣服,爬楼梯与坐电梯,走路与开车等等,都是前者是低碳生活,后者是高碳生活。生产化纤衣服要消费更多的石油和能源,排放更多的二氧化碳,所以应当选择棉布衣服。在家居用电上,使用风电或水电等清洁能源产生的碳排放会比使用热电低。在交通出行方面,小排放量汽车在同距离时碳排放量较少,应大力推广小排量节能环保型汽车。

    ⑤尽管低碳生活值得提倡,但是,由于工作需要或其他原因,人们不时会进入高碳生活。这时就应当对自己的高碳生活进行补偿。这种补偿就是所谓的碳中和。碳中和指的是,人们可以计算自己日常活动(生产)直接或间接制造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如果过高,则可以通过植树等方式把这些排放量吸收掉,或者计算抵消这些二氧化碳所需的经济成本,然后个人付款给专门企业或机构,由他们通过植树或其他环保项目抵消大气中相应的二氧化碳量,以达到降低温室效应的目的。可以说,碳中和就是人们对自己高碳生活的补偿。

    ⑥因此,人类的低碳生活处处可为。

(摘自《百科知识》,有刪改)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