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黑龙江省桦南县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现代文阅读

黑色金子——石油

    ①石油被称作工农业生产中流淌着的黑色血液,是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能源。很多交通工具如汽车、飞机等使用的汽油、航空煤油等都是石油产品,日常生活中部分电力的供应也来自石油。美国有45% 的能源供应来自石油,我国能源中石油所占比例为23%。据不完全统计,我们生活中有6000多种产品,例如润油膏、橡胶、合成纤维等等,都是石油产品。石油像黑色的金子一样,吸引着人们去寻找、去开采。

    ②石油是怎么生成的?研究表明石油的生成至少需要200万年的时间,在现在已发现的油藏中,时间最老的可达5亿年之久。在地球不断演化的历史过程中,如古生物和动物死亡后,构成其身体的有机物质不断分解,与泥沙或碳酸质沉淀物等物质混合组成沉积岩,进而形成沉积盆地,这就为石油的生成提供了基本的地质环境。

    ③伴随各种地质作用,沉积盆地中的沉积物持续不断地堆积。当温度和压力达到一定程度后,沉积物中动植物的有机物质转化为碳氢化合物分子,最终生成了石油和天然气。

    ④分散在岩层的石油又是怎样聚集在一起的呢?石油不是聚集在沉积岩中,而是透过岩石的孔隙,被挤压到压力分布更低的岩石裂隙和孔隙中,直至停留在被完全封闭的储集岩中。储集岩是聚集石油的岩石。储集岩形成了储藏石油的地质环境——圈闭构造,它是阻止石油被继续运移的地质构造。石油的这种聚集方式就如同水被一块海绵吸收一样。正因为有了储集岩和圈闭构造,石油才能够安静地在地下定居,等待发掘者的到来。

    ⑤石油的生成、聚集需要相当规模的储集岩及储集岩形成的圈闭构造等几个要素,上述诸要素任何一项缺失或“不佳”,都会对石油生成全过程产生影响或破坏,导致仅形成规模较小的石油生成、聚集,而不具备商业开采的价值。

(选文有删改)

(1)、选文②—④段主要介绍了石油的两方面的内容。
(2)、选文①段中划线句子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作用是什么?
(3)、选文②段加点词“至少”能否删去?为什么?
(4)、资料链接:

    2012年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中国的主题为“绿色消费,你行动了吗?”,这一主题旨在强调绿色消费理念,唤起社会公众转变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

对此,结合本文,请你列举两项在保护、节约、利用石油资源方面的绿色消费方式。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梦幻视觉“水立方”
国家体育场——“鸟巢”以它充满阳刚之气的独特外形吸引了世人的目光,而与它并肩而立的国家游泳中心,则以一种柔美风格,与“鸟巢’’共同在北京城的北部构成了一幅和谐的画面。与“鸟巢”一样,国家游泳中心也有一个别具一格的名字:水立方。
(一)阳光下晶莹的水滴
“水立方”设计精妙,晶莹通透,具有梦幻般的独特的视觉效果。它是—个177米乘177米,高31米的方型建筑。看起来形状很随意的建筑立面遵循严格的几何规则,立面的不同形有11种。内层和外层都安装有充气的枕头,梦幻般的蓝色来自外面那个气枕的第一层薄膜,因为弯曲的表面反射阳光,使整个建筑的表面看起来像是阳光下晶莹的水滴。如果置身于”水立方”内部,感觉则会更奇妙,你会看到,那些气枕像海洋里的一个个水泡。
(二)奇妙自洁不沾尘土
“水立方”从材料到结构完全是一个创新的建筑,蕴涵着极高的科技含量。外围采用新型的环保节能ETFE(聚四氟乙烯)膜材料,覆盖面积达到10万平方米,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ETFE应用工程。ETFE项目经理詹姆斯先生说:“它是一个双层ETFE芹,统,外面一层里面一层,从这个角度来讲,它是第一个,是世界独一无二的。”这种ETFE膜材料的质量只有同等大小玻璃的1%,韧性好,又能吸收更多的阳光,并且不女自燃。另外,它们还有奇妙的自洁功能,不沾附尘土,风一吹,土就走了。
(三)覆盖计划大量节水
拥有三个巨大游泳池的水立方,每小时蒸发掉的水就要超过一吨。有没有可能避免除这种浪费呢? “水立方”的建设者们在设计之初就有过周全的考虑。他们考虑在游泳池池不用的晚上用塑料布或其他材料将整个池水覆盖。覆盖计划包括了整个“水立方’’的比赛池、戏水大厅等,这样就可以节约大量的水。
除此之外,“水立方”的另一个环保功能是收集和循环利用雨水,这是充分体现“水立方”科技、绿色设计理念的一个技术亮点。落到水立方房顶上的雨水会汇集到建筑物下面的一个中心储蓄池中,这些被收集永的雨水将被循环利用。
(选自《竞报》2006.12,有删改)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问题。
                                                                                                                      田岸豆
                                                                                                                       袁晓赫
         井冈山老表把农田的田埂称为“田岸”,在“田岸”上种的豆子称为“田岸豆”。每当早稻秧退黄转青之后,正是种田岸豆的时候。种田岸豆要先育豆秧,育豆秧要选出饱满的种豆,浸泡半工后,豆子便脱去了外衣,露出一个个圆鼓鼓的豆胚。然后,整出一块地,整平整细,将种豆均匀地撒在泥面上,再在豆面上撒一层薄薄的细土,盖上薄膜,周围用泥封住。三天后,豆子发芽把薄膜高高顶起,这时掀开薄膜,让种豆见“日头”。又过三天,豆芽分开两瓣,从中间长出几片肥嫩的绿叶来,就可以移栽到田岸上了。
         记得栽田岸豆时,两人一组,我和老表各挑着用灰搅捏成团的“肥料泥”,提着一筢箕豆秧,到大田后,老表用锄头沿着田岸砸出大小均匀间距适当的小窝,我在每个小窝里放一小撮搅好的“肥料泥”,再放好两株豆苗,然后一手扶豆苗一手从水田中捧稀泥糊到豆根上,泥太硬不行太烂也不行,能和田岸土粘到一块就行。田岸栽豆,不是在所有的田岸上栽豆,那样好是好,但人吃不消,主要挑靠村庄近的田岸栽一些,就是如此,“小数怕大算”,如果把所有田岸豆株加起来,换算一下,整个生产队起码栽有七八亩面积了。豆苗蹿得快,栽下不消十来工,田埂上就“垒”起了一道道浓浓的豆叶墙,“保卫”着绿油油的禾苗,一垄垄的山田更显得生机勃勃
        从豆子栽下到豆子成熟的几个月中,再施一次肥更好。因为栽下时那点灰肥营养已被吸收得差不多了,许多长出的须根暴露在外,补充肥料,能使豆株结豆时长势更良好。据说,关北(包括小通)田岸种豆,历史悠久,有说是清乾隆年间,有说更早。它的好处是既节省土地又能保证豆株的水分供给,供给的源头就是水田。
        新豆长出来时,不时可拔上几株回家尝尝鲜,那毛豆炒青椒、毛豆炒泥鳅等家常菜,可是城里人想吃都吃不到的菜肴。
        田岸豆成熟的季节也正是稻谷收割之时。将田岸豆连根拔起,抖去土,摘去叶,一小把一小把绑牢晾晒。十工半月后,找个“日头”最大的日子,把豆荚搬到晒谷席上曝一天,让豆壳自然裂开,黄澄澄的大豆圆鼓鼓的,可爱极了。还没爆出的再棒打手捏,最后用竹筛筛过一遍,那田岸豆成了一箩箩黄澄澄的黄豆了。(选自《新民晚报》2014年4月19日)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①提起台风,人们总是谈虎色变、望而生畏,没有人会对这个“海上暴徒”心存好感。然而,凡事都有两重性,台风虽然给人类带来了灾害,但是,多数人并不了解,如果没有台风,人类可能会遇到巨大的生存危机。客观地说,台风有过亦有功,而且台风的功甚至大于过。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民间流传的“台风来了怕台风,台风不来想台风”,正是对台风的客观评价。
         ②台风最高时速可达200千米以上,其能量相当于400颗2000吨级氢弹爆炸时所释放的能量,所到之处,摧枯拉朽。这巨大能量的流动在直接给人类造成灾难的同时,也使地球保持着热量平衡。众所周知,靠近赤道的热带、亚热带地区受日照时间最长,接收的太阳辐射热量最多,因此气候也最为炎热,特别是在夏季。台风发展和维持的主要能量来源是水汽凝结释放出的潜热能,其水汽主要来自低纬度的热带洋面;随着台风从热带向中高纬度地区的移行,由其携带的大量热量和水汽即从热带输送至中高纬度地区,它给酷暑难熬的人们带来了清凉。2003年7月,正是台风“伊布都”的出现,结束了我国江南大部分地区持续40℃左右的高温天气。如果没有台风,就会造成热带地区气候越来越炎热,地表干旱更加严重。寒带地区正好相反,如果没有台风调节将会更冷。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太阳能飞机

      ①近日,一架来自瑞士的奇怪飞机引起了国人的持续关注。这架名为“阳光动力”2号的飞机,其翼展达72米,但重量仅有2.3吨,狭小的机舱只能容纳一名飞行员。单看这些数据指标,“阳光动力”2号简直不值一提,但这架飞机却有个绝活﹣﹣不需要传统燃料,因为它是一架太阳能飞机。

      ②太阳能飞机是以太阳辐射的光能为动力的飞机。与常规飞行器相比,太阳能飞机由于不需传统的石化燃料,因此具有自己独特的优势。它通常在白天爬升至平流层20千米至30千米的高度,将太阳能最大限度地转存到储能电池中,夜晚则逐渐降至15千米至18千米的高度,低速、半滑翔飞行。太阳能飞机源源不断的动力,使它一次飞行可长达数月乃至数年。同时,由于太阳能飞机以太阳能为动力,故其燃油、维护和维修费用基本为零。

      ③为获得较高升力,以便在高空持续飞行,太阳能飞机在设计上通常采用大展弦比机翼,因此我们看到的太阳能飞机都会有一个巨大的机翼。这样设计,使太阳能飞机具备了很高的升阻比。目前,各国研制的太阳能飞机的升阻比普遍达到30至40左右,而常规飞机中升阻比最高的美国“全球鹰”无人机,升阻比也仅达到30左右。

      ④与常规飞机使用的航空燃油相比,太阳能提供的能量却十分有限。以“阳光动力”2号飞机为例,其机身太阳能电池面积达270平方米,但全部功率只有50千瓦左右,仅相当于一辆排气量为1.0升的小汽车。同时,在现有技术条件下,太阳能电池的能量转化率还比较低。“阳光动力”2号飞机上使用的单晶硅太阳能电池,在国际上属于领先产品,厚度只有135微米,相当于人类的一根头发,其能量转化率仅有23%。在经过太阳能电池、储能电池、电机等能量传递环节的消耗后,实际传递给螺旋桨的能量达到20%就不错了。由于这些限制,太阳能飞机的巡航速度普遍较慢,一般只能达到每小时几十公里。

      ⑤任何新技术的实用化都充满了无穷潜力,太阳能飞机也是如此。我们相信,只要在未来突破制约其发展的一些技术障碍,这种新能源飞行器必然会在应用中大放异彩。

                                                                                                                                                             (摘自《世界军事》,有改动)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手机确定你的位置

       ①当今时代,手机已经越来越普及,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使人和人之间的沟通更加方便,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的便利。随着手机技术的成熟和发展,同时也带动了各种新型无线业务的出现,如彩铃、彩信和手机上网等等。我们在这里要介绍的是手机的无线定位技术。

       ②无线定位技术的应用非常广泛。在军事上,这项技术可以用以锁定敌对目标的住置。例如,在第一次车臣战争期间,俄罗斯军队用导弹击毙正在用手机通话的杜达耶夫,就使用了这项技术。在公共安全方面,警方在处理绑架案件的时候,可以通过这项技术确定使用手机的绑匪的位置。在日常生活中,这项技术可以派上大用场,例如,给迷路的人指引方向,救助突发疾患的病人等等。那么,怎么用手机来定位呢?

       ③无线定位可分为卫星无线定位和地面无线定位。在卫星定位技术中,最有名的就是全球定位系统(GPS),这是一种利用卫星系统实现移动目标三维定位的技术。而地面无线定位则通过测量无线电波的传播时间、信号场强、相位、入射角度等参数实现移动目标的定位。手机定位技术属于地面无线定位系统。

       ④手机定位有各种不同的形式,各种不同的定位业务对定位精度的要求也不相同。我们都知道,手机处在外地漫游状态时,其通话费的计算就另有标准,那么这种定位所需的技术就比较简单。移动通信网有很多基站,每个基站覆盖一定的区域,在这个区域内的手机与基站发生通信联系,从而确定其大致位置。

       ⑤在手机的无线定位系统中,为了避免对移动终端增加额外开销,多采用的是基于网络的定位方案,由多个基站同时接收和检测手机发出的信号,根据测量到的参数由计算机对其进行定位估计。为了获得这些参数,就需要在基站中安装监测设备,再把这些数据通过计算机处理,从而估计出手机的大致位置。手机信号的参数有传播时间、信号场强、入射角度等。

       ⑥从手机发出的信号到达基站,需要一定的时间,根据电磁波的传播速度可以算出手机与基站之间的距离。那么,如果通过多个基站进行这种测量,就可以计算出手机的位置。这种技术对时间同步的要求很高,后来,人们研究出一种方法,可以通过计算时间差来确定手机位置。

       ⑦手机距离基站越远,所接收的信号强度越低。这样,通过测量接收信号的场强数据,以及一些相关的参数,就可以估算出手机与基站之问的距离。同时,由三个以上的测量值就可以估算手机的位置。这就是根据信号场强来定位的原理。由于在城市的复杂环境中,无线电波的传播非常复杂,所以,这种技术在定位精度上有局限性。

       ⑧手机发出的信号是一系列电磁波,电磁波到达基站有一定的入射角度,测量入射角度,就会得到一条从发射机到接收机的方向线,手机的位置就可以由这条方向线得到。当然了,至少要测量两个基站得到两条方向线才行。为了测量电磁波的入射角度,接收机的天线需要改进,必须配备方向性强的天线阵列。

       ⑨以上介绍的是最基本的手机定位技术。如果定住精度要求比较高的话,就需要多种定位技术混合使用,这就是混合定位技术。在混合定位技术中,手机也可以使用全球定位系统(GPS)为人们服务。特别是在城市里,可以利用基站密集的优势,利用卫星技术和基站信号混合的方式定位,实现在高楼层中的精确定位。

       ⑩虽然目前的手机定位技术还存在着很多问题。但是,随着技术的发展,手机定位技术一定会更好地造福于人们。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为寻找清洁能源用激光创造微型太阳

    ①科学家计划用世界最强大的激光系统在试验中复制太阳炽热的核心,这可能最终为人类提供一种清洁能源。

    ②经过50多年的试验,物理学家希望研制出第一种产生的能量多于消耗能量的核聚变技术。

    ③在今后两星期内,总部设在加利福尼亚州的国家点火装置项目(NIF)的研究人员将发射192条单独的激光束。这些激光束能够在不到1秒钟内产生500万亿瓦特的能量,是美国国家电网量的1000倍。这一能量脉冲将集中于一个微小的氢球,尝试模仿太阳内部发生的反应。

    ④科学家希望在明年完善这一过程,直至他们能引发一种能量产生大量的核反应。

    ⑤“我们希望这些燃烧试验将显示,我们制造的能量能超过投入的能量,核聚变能成为一种无碳能源的来源。”NIF负责人埃德·摩西说:“如果我们成功了,那么公众对核聚变的看法就会改变,因为它将是最终的能源——无碳、无限、安全可靠。”

    ⑥最初建立NIF的目的是检测热核武器的设计。不过,其研究结果也将显示,如何有可能将核聚变用作一种和平能源。它是致力于核聚变的少数几个国际项目之一。

    ⑦法国已开始建立造价80亿英镑的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项目。该项目利用磁场而非激光创造核聚变条件。不过,Iter的首次“燃烧”或核反应预计要等到2022年。

    ⑧英国领导的一个项目——高能激光项目(HiPER)计划于2020年在位于牛津郡的拉瑟福德·阿普尔顿实验室建造一个核反应堆。

    ⑨NIF的核聚变过程模仿太阳内部发生的反应。与原子分裂开来的和聚变反应不同,核聚变过程通过巨大的压力和温度把原子挤压在一起,直至原子发生聚合,并释放发出巨大的能量。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