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容易

苏教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4课《乡下孩子》同步练习

课外阅读。

                  秋天

       秋天到了,菊花开了,有红的,有黄的,有紫的,还有白的,美丽极了!

      秋天到了,果子熟了,黄澄澄的梨,红通通的苹果,亮晶晶的葡萄。一阵凉风吹来,果儿点头,散发出香味儿。

(1)、短文有个自然段。第段写秋天到了,菊花开了;第段写秋天到了,果子熟了。


(2)、第二自然段有句话。第句话写果子的品种,第句话写果子的香味。


(3)、从文中找出表示颜色的词语 。


举一反三
阅读理解
美的启发
      我家住在古城一角,窗外有一块难得的空地,附近的居民竟把它当成了堆垃圾的地方。怎么办?我制了一个“禁止倒垃圾”的木牌插在那里,可人们连看都不看一眼。这里仍旧垃圾成堆,臭气熏天。为此我们一家人伤透了脑筋。
      一个星期天的早晨,爸爸、妈妈嘀咕了一阵,然后兴奋地告诉我一个好主意。我听了,乐得直拍手。于是我们全家一齐动手,先将垃圾铲成一堆,接着从河边挑来石块,砌成一个椭圆形的花坛,再糊上水泥,并在石缝处勾出十分好看的图案,又在花坛的垃圾上面堆上一尺多厚的细土,栽上各种花苗,还就近挖来了两笼翠竹,种在花坛的东西两旁。一天工夫,这儿完全变成了另一番景象。附近的居民______没来这儿倒垃圾,_______纷纷把家里珍贵的花木慷慨地奉献出来,为这小小的花圃增美添色。
       春去秋来,昔日的空地已经是花团锦簇,翠木葱茏,成了古城的一角风景。人们工作之余,便来这儿休息聊天,看书下棋。你瞧,一位小姐姐正坐在花坛边抚弄着琴弦呢!
       窗外,飘散着动人的琴声;窗外,洋溢着沁人心脾的清香;窗外、小鸟在枝头欢乐地歌唱……看着窗外那幅人与自然相映成趣的风景图,我蓦然懂得了:只有用美,才能启发更多的人热爱美,创造美!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母亲

    我记得,那是个淫雨霏霏的日子……

    窗外,已接连下了几天的雨,似乎仍未尽兴,还在一个劲儿地猛下,这里简直成了水乡泽国。

    久雨生烦,我可不管它对庄稼有多少好处,心里只念着它破坏了我的兴致,所以对它讨厌得很。这个鬼天气!怎么下个没完?亏得那戴眼镜的老师还有那么大的雅兴,讲得很有滋味。我可对不起了,想找点事做,可惜那本《七侠五义》忘在家里了,要不,这时正好派上用场。

    “吱呀”一声响,一股冷气扑面而来,我不禁打了个寒噤。心想,又是风把门吹开了,讨厌!

    “哄……”教室里突然像开了闸的洪水,发出一阵大笑。我连忙抬起头,不解地朝周围看了看。顺着同学们指指点点的方向,我朝门口一瞧,脸“忽”地像着了火。

    妈妈?来的竟是妈妈!

    只见她的花白头发已完全淋湿了,雨水还在顺着发丝往下淌,滑过那苍白的两颊,滴落在胸前衣襟上。她那短细的双腿微微有点发抖,裤筒卷起老高,但下半截还是湿透了,且溅满了泥浆。一对鞋子完全被淤泥糊住,那破处正在往外“嘟嘟”地冒水。她用左臂搂着家中唯一的一把伞,右臂紧紧挨着身子,似乎在努力地夹住什么东西。

    她一见里面都在笑,显得很尴尬,可那双眼睛却已开始四下张望。我连忙低下头。

    “你找谁呀?”老师发话了。

    “我找……我找我们家的建国子呗。”妈妈毕竟没见过世面,说话粗声粗气的。

     她刚说罢,又引起一阵哄笑。我把头埋得更低了。

    “他的大名叫什么?”老师有点儿不耐烦了。

    “他叫……他叫……叫周……”可怜妈妈没念过书,在家喊我小名喊惯了,一下子哪能想起什么大名?

    “下课再找吧。”门被老师关上了。

    本来,我一眼就认出了那熟悉的面容,可面对妈妈的狼狈相和同学们无情的哄笑声,我就犹豫了。尽管我那时只有11岁。我之所以当时把头埋得很深,心里还回旋着一个念头:到底出了什么事,妈妈竞冒这么大的雨从五六里外的家里赶到这儿?

    我不敢扭头看外边,但我感到,妈妈那单薄的身影正在窗外晃动,那探寻的目光刺得我心里一阵阵酸痛。

    下课铃一响,我不顾一切地冲出了教室。

    妈妈一瞅见我,马上奔过来,伸手把胳膊底下夹着的东西递给我:“国儿,这是不是你掉的书?”

    《七侠五义》,原来是它!我的心一颤,脸热了起来。

    “耽误了你念书吧?”妈妈一见我神色不对,连忙解释,“我是今儿早给你收拾衣裳时才看见的,怕你着急,赶着给你送来。河里涨水,路不好走……”

    妈妈还在说,可我已听不清了,眼泪直在眼眶中打转……

     打那以后,我再也没有看过武侠小说之类的书,为了妈妈,更为了自己。

    几年了,每逢下雨天,我就会抑制不住自己的情感想起那一幕,想起雨中的妈妈。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亲情是一碗浓香的粥

    有人说亲情是一首温婉的老歌,是一副精美的名画,是一块浓甜的巧克力。

    我要说,亲情是一碗浓香的粥。

    今年终于可以抽空回乡下看望父母。父母的年纪大了,奔出门来迎我时,步履竟然有些蹒跚。母亲扎上围裙一个劲儿地对我说:“给你熬粥吃,熬粥吃!”母亲眼中,一碗粥,就是人间至美的佳肴,一定要亲手为儿女们慢火熬上。打小我就爱喝妈妈熬的粥,她会把身边所有能放进去的杂粮都放进去。金黄的小米,裂绿的绿豆,洁白的糯米,圆润的莲子,结实的栗子,滋补的红枣。黑米粥带着独持的药香,皮蛋瘦肉粥编香好味,南瓜粥有细腻香甜的余韵,花粥美容养颤,当然还有腊八粥的醇厚香味。

    母亲在厨房忙碌了好一阵子,厨房里渐渐飘出粳米的特有香气。香气一点点浓郁起来粥香如蝶,满室翩跹,锅内深红浅绿,脂稠玉浓,伴着气泡上下翻飞,飞珠溅玉,美如流花。我的眼睛竟然随着那馥郁的香气而慢慢湿润了。这哪里是一碗粥啊,这分明是母亲心底对我那份至浓至醇的爱啊!

    母亲端来一碗看似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粥,我先用嘴唇轻轻碰触,感知它的温度,再用牙齿撞进它绵香软糯的怀内,用舌输送着它的清爽嫩滑躯体,然后我的味蕾一点点地通泰舒展,我的身体一段段地褪尽疲意,我的心灵一寸寸地扫去凡尘喧嚣。

    伴着袅袅的粥香,我与父母亲人闲话家常,碗边的话,像是投进岁月长河的石子,淡淡然了无回声,清朗得如同天上人间。清代文人袁枚在《随园食单》中自拟了煮粥的标准:“见水不见米,非粥也;见米不见水,非粥也。必使米水融合,柔腻如一,而后调之粥。”急躁之人理解不了粥的妙处,父母亲的一切平凡而琐碎的爱,就如同不疾不徐的火,持久平和,才能熬出这一锅好粥。

阅读理解。

水性江南(节选)

王本道

    每次去江南,大抵是在莺飞草长的三四月间。去的次数多了,便萌生了探究江南真谛的念头。

    江南是烟柳繁华之地、温柔富贵之乡。江南出芳草鲜花,出才子佳人,出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但江南又是英雄辈出的地方。古往今来,这里孕育过诸多骁勇的斗士。

    一次重读《老子》时,书中的一句名言让我茅塞顿开:“天下英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英之能胜。"老子一通道破了水的柔弱秀美与坚韧顽强的两重性。江南是水乡,河流纵横,池湖密布它们流淌在青山脚下,穿行于广袤的田畴间,还有那直落九天的

    瀑布,山中奏鸣的清泉——千百年来,是水,滋养着江南的风物江南的人,孕育了江南独特的文化。

江南的水如轻纱薄雾、随风起舞,变幻无穷、滋润得江南的景物风姿绰约,江南的人风情万种。一曲《又唱江南》,浓缩了一年四季江南的秀美景色:“二月里看江向的花,花如烈火遍地燃“……清明你看江南的雨,雨中藏着万山……"江南的人也如江南的风物,温婉细腻,柔肠百转。莫愁湖畔莫愁女,西冷桥边苏小小,还有西湖的断桥。绍兴的沈园,秦淮河上的桃叶渡……深受上天厚爱的才子佳人,在江南大地上留下了诸多生命的足迹和美丽的传说。

    江南的水又时有“惊涛拍岸,巷起千堆雪”之势。这坚韧而顽强的水,也涵养了江南风物和江南人的那种英豪之气。江南大地布满了崇山峻岭。杭州的栖霞岭,绍兴的会稽山,常熱的虞山,都雄伟挺拔,占尽风云。那山间的飞瀑,山下的激湍,是养育大山的支支血脉。江南的水,千百年来也曾造就了诸多慷慨激昂之士。卧薪尝胆的勾践,竭忠尽智的岳飞,文武兼备的陆游、辛弃疾、……众多仁人志士用他们的鲜血与生命谱写了首首壮怀激烈的诗篇,他们的诗句至今读来仍洋溢着当年的铁骨雄风。

    江南的水哺育了如水的江南。江南关,美在江南的水,江南的风物,江南的人。这种美是刚与柔的融合。江南,一曲永远唱不完的歌,让人细细地品味着她的如诗如画和似水流年。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