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安徽省亳州市利辛县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孙杨四连冠

魏超然

①孙杨还是那个战无不胜的孙杨!昨晚,在2019韩国光州游泳世锦赛第一项游泳决赛——男子400米自由泳决赛中,中国游泳队队长孙杨不负众望,以3分42秒44击败老对手、澳大利亚名将霍顿,夺得冠军。这是孙杨七次参加世锦赛场以来夺得的个人第10金,也是他连续四届世锦赛夺得该项目金牌。

②赛前,已经是游泳世锦赛“七届元老”的孙杨,是男子400米自由泳冠军的最大热门人选,因为他保有该项目今年世界最好成绩。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冠军的争夺就毫无悬念,立陶宛新星拉普赛斯、意大利名将德蒂和里约奥运会该项目金牌得主霍顿都具备很强的冲击力,特别是老对手霍顿,在大赛中一向有着不错的发挥,里约奥运会上两人的口水仗至今仍有余波。

    ③孙杨在预赛中游得相当出色,以3分44秒10、预赛第一的成绩轻松晋级决赛,另一名中国选手季新杰也以第八名的身份晋级。孙杨在预赛中有所保留,将全部能力都留待晚上的决赛中使用。

④决赛开始,孙杨前半程采用跟随战术,第一个50米,孙杨划水非常舒展,游得不紧不慢,虽然只排在第五位,但是并不着急。果然,随后孙杨开始发力,100米时,孙杨已经追到了第三位,150米后排名第二,200米时,孙杨已经升至第一位。

⑤后半程,孙杨越游越猛,300米后已经领先第二名拉普赛斯0.71秒。最后冲刺阶段,拉普赛斯和霍顿全力反击,孙杨顶住压力,以3分42秒44率先触壁,夺得冠军。【甲】霍顿以3分43秒17获得亚军,德蒂超越拉普赛斯获得铜牌。季新杰以3分45秒64获得第七名的同时,也获得了东京奥运会的参赛资格。

    ⑥【乙】世锦赛个人夺得金牌总数榜上,孙杨的10金和美国名将罗切特并列第二,仅次于菲尔普斯的15金。孙杨接下来还要参加200米和800米的争夺,超越罗切特只是时间问题

    ⑦【丙】夺冠之后,孙杨相当激动,在泳池中双手竖起四个手指,摆出“4”的手势,庆祝自己达成了世锦赛四连冠的成就。“我想成为在自由泳史上做到这个成就(四连冠)的人,其实我这两天已经没有关注这些东西了,不想让自己想太多。”孙杨赛后解释说。

    ⑧【丁】在混合采访区,爱哭的孙杨这次还是没能忍住自己的眼泪。“我想今天晚上不管结果怎样,我都为我自己骄傲。”说到这里,孙杨哽咽起来,他转过身去背对着记者许久,又转过来,接着向记者们诉说自己能坚持到现在,实属不易。

    ⑨“我们的对手已经换了一批又一批 , 整个游泳界都在一个大换血中,年轻队员层出不穷,像汪顺、商科元都已经算是老队员了,后面都是00后的队员,我觉得老队员能够坚持下来就是胜利。”孙杨表示,对于像自己这样的老将来说,该有的荣誉都获得过,所以现在就是要把这种坚持的力量传递给后面年轻的运动员。

    ⑩在孙杨夺得世锦赛男子400米自由泳四连冠后,获得第二名的澳大利亚人霍顿在颁奖典礼上公然拒绝登上领奖台。对此,孙杨反击称:耍这种“小伎俩”,自己不会受影响。孙杨在赛后新闻发布会上还回应称:“颁奖典礼很神圣,因为运动员代表着国家。你可以不尊重我,但你不可以不尊重中国。

(选自《羊城晚报》2019年7月22日)

(1)、    本文的导语是哪句话?
(2)、    文章的第②段属于新闻结构的哪一部分?有什么作用?
(3)、下面的句子出自原文,它在文中最合适的位置是()

这是孙杨连续第四届世锦赛夺得男子400米自由泳金牌,他也收获个人世锦赛第10金。

A、【甲】 B、【乙】 C、【丙】 D、【丁】
(4)、揣摩下面句子中划线的词语,品味其表达效果。

①孙杨顶住压力,以3分42秒44率先触壁,夺得冠军。

②我们的对手已经换了一批又一批

(5)、有人说,本篇新闻的最后一段可以删去。你的观点呢?请说明理由。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假想金箍棒 麦笛
    ①《西游记》中孙悟空从东海龙王那里借了一根“定海神针”,又称“如意金箍棒”,重6250千克,可大可小,变化多端,实在是一件不可多得的宝贝兵器。那么从现代科学的观点来看,金箍棒可能是什么材料制成的呢?
  ②从密度来看,金属密度最大的是锇。《西游记》中说孙悟空把那绣花针从耳朵里取出来,迎风一晃,变得“碗来粗细”。估计那碗指的不是大海碗,应该类似于现在的酒杯,也就是说直径在3~5厘米的样子。以金箍棒长两米来计算,体积最大在3900立方厘米左右。因此,如果金箍棒的材料是锇,其质量大约为88千克,一个臂力超群的人完全可以挥舞得动。关羽能舞动重41千克的青龙偃月刀,鲁智深能舞动重32千克的水磨禅杖,以猴哥那山都压不死的体质而论,挥舞88千克的兵器更不是难事。有人说,不是6250千克吗?想必那是随着体积变化而变化吧,不过这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了。
  ③金箍棒的硬度还应该特别大,猴哥大大小小跟妖魔鬼怪或者神仙星宿干了几百仗,连哪吒、二郎神都拿他毫无办法。哪吒的乾坤圈和二郎神的三尖刀据说都是宝器,但叮叮当当一交击,金箍棒毫发无损,可见金箍棒硬度特别大。金属中硬度最大的是铬,铬的硬度和天然物质硬度之王金刚石不相上下,一般的兵刃应该是奈何不了它的。从这个意义上,金箍棒用铬或者那些更为强韧的铬合金来铸造显得非常合适。
  ④金箍棒的抗腐蚀能力也非常不一般。金角大王那个紫金红葫芦连“大罗金仙都能化成血水”,里面应该盛有腐蚀性非常强烈的液体,比如王水之类。但猴哥和棍子被收进去都毫发无损。猴哥在太上老君的炼丹炉内炼就了一身铜皮铁骨,再加上会七十二变,变成小苍蝇之类的趴在葫芦口,不被腐蚀是可能的。但金箍棒如果用的不是很特别的材料,想要逃过浩劫可就有点难度了。因此从耐蚀性这个角度讲,金箍棒材料又像铱。铱的硬度、密度都很大,抗腐蚀能力在金属中首屈一指,连王水对它也无可奈何。
  ⑤再从伸缩性上来考虑。地球上常见的材料不管金属还是非金属恐怕都没有金箍棒那么强的伸缩性。所以说,一根本来几个人不能合抱的柱子变成“碗来粗细”进而变成绣花针大小,大概纯属小说家的杜撰。
       ⑥《西游记》中老龙王说:“那本是大禹治水之时,定江河浅深的一个定子,是一块神铁!”像大禹这样的神人很可能从外星球采集了这么一块材料,密度特别大,又有很多特殊属性,用于测量江河的浅深,可长可短,能随时调整,实在是太方便了。猴哥成佛之后,金箍棒自然回归原位,现在不知躺在哪处幽深的海底,期待着我们再度去发掘它的传奇呢。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成长的桥
       ①我记事很晚,所有关于童年的记忆,差不多都是在父母与别人闲谈中得知。在很多人眼里,我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笨小孩。
       ②上学第一天回家在巷口碰上母亲,她问:“老师今天讲了啥?”我想了半天才挤出三个字:“脚板印。”母亲又问一起回来的同学,她说:“老师要我们脚踏实地,好好学习。”大家一阵笑,我也跟着笑。一次不小心捧破了家中珍爱的花瓶,我把碎渣扫到地板中央,再搬个小凳子老实地坐在旁边。母亲回来生气地责骂时,我振振有词地说:“老师讲,要表扬诚实的孩子,您却批评我!”母亲忍不住扑哧笑了。
       ③也许智商有限加上读书不用心,虽然花了时间做了副努力的样子,但小学时成绩并不理想。别人家的父母见了面总是夸自己的孩子如何了得,我父母只能一边讪笑一边借机脱身,回来了他们彼此安慰说,孩子老实,心眼又好,读书也自觉,就别逼她了。那时真想像皮皮鲁那样,把课本煮了熬汤喝,除此之外我想不到法子读好书。
       ④懵懵懂懂长到九岁,我的思想第一次发生了重大的转折。
       ⑤那年,春天的花开得特别艳,尤其我家向阳的窗下(那里有个半米宽的窄台),花朵更是美不胜收。我喜而忘形,一手扳窗,一手摘花,却忽略了扳着的窗子是没有插销的。一分钟后那扇要命的窗子开了,把我像球一样从二楼抛下去做了自由落体运动;仙人掌又火上浇油,落地时我已变成昏迷不醒的“刺猬”。后来听说,是好心的行人送我进了医院;私下里以为我笨的母亲,听到这个消息竟在柜台内晕倒了,苏醒过来跌跌撞撞推开同事就往医院跑;而父亲一脸煞白,骑自行车撞到了电线杆,爬起来车子不要、泥水不管地直往前冲……那天医生差点下死亡通知书,警告说,病人必须一直保持清醒意识,于是父母每隔一个小时便忐忑不安地唤我一次,昏昏沉沉往下坠落的我,就被父母一声又一声、柔和而有力、平稳又、掺杂着心疼与希冀的呼唤拉回了这鸟语花香的世界。
       ⑥那年期末,我破天荒考了个全年级第一,邻居说这一摔没留下后遗症已经是万幸,想不到还摔开了窍,变聪明了。只有我自己知道,是48小时的昏迷中母亲带泪的呼唤,父亲紧握我手的力量,是一睁开眼他们憔悴的面容上的极大喜悦,与眼眶里滑落的中年人的泪水,让我一刹那长大了。我才知道我对父母是那样重要。心中渐渐清晰的爱,滋生成牢不可破的愿望——我要为父母好好读书。拿到成绩单时父母______和欣慰,让我开心了好久。后来读书成了习惯,一读读到了研究生。
       ⑦我至今仍不知道我的智商属高属低,这对人的一生也许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有怎样的父母。从懵懂到明事,其实只有一桥之隔。这座桥,就是父母温厚的爱。就像黑云经过太阳的亲吻也会变成绚丽的彩霞,再笨的小孩,有父母的爱来呵护,也会成长为顶天立地的栋梁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诗画之“窗”

刘绍义

    ①英国首相丘吉尔说:“无书报之家,犹无窗户之室也。”可见在他的心目中,窗户是何等重要。的确,房屋如果没有窗户,不但采光不好,更少有新鲜空气。不少房屋不但有窗,而且还不止一个,就连古人造“窗”字时,也是多多益善的,除了“窗”,还有现在也用的“牖”,以及已经不当“窗”字用的“向”和“囧”等。古代的房子是前堂后室,室的前窗叫“牖”,后窗叫“向”,朝上的才叫“窗”。看样子,“打开天窗说亮话”用的还真是“窗”的本义哩。

    ②不过,如今的“窗”,早已将“牖”“向”“囧”的意思代替完了,有了统治万窗之义。作为房子的眼睛,窗不但能给我们带来生机,带来灵气,也让我们开阔了视野。“万卷古今消永日,一窗昏晓送流年”,日月星辰,水光山色,都能通过窗户进入室内,照于帘钩,落于案几。窗不仅给我们带来光明,更给我们带来情趣。

    ③是的,窗本来就是一张变幻无穷的画,一首吟咏不尽的诗。清代李渔就常在自己的窗前放置盆花、笼鸟、蟠松、怪石,并不断变换它们的位置,让自己的窗户成了一件艺术品,供自己赏玩。他以巧思把窗变成“梅窗”“扇形窗”,坐于其中,看窗外“湖光山色,寺观浮屠,云烟竹树”,以及往来的樵人、牧童、醉翁、游女。他认为窗户就是一幅“天然图画”,而且“时时变幻,不为一定之形”,一日之内可现出图画“百千万幅”

    ④喜欢在窗上搞艺术创作的,还有“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的郑板桥。他在自家两间茅屋的窗前置一小榻,在竹荫下乘凉,舒适无比。秋冬之际,“取围屏骨子,断其两头,横贯以为窗棂”,然后糊上白纸,“风和日暖,冻蝇触窗纸上,鼕鼕作小鼓声”。这些不仅给寒冬里的郑板桥带来乐趣,更让无师自通的他画艺大增—“凡吾画竹,无所师承,多得于纸窗粉壁日光月影中耳”。

    ⑤有人认为窗的最妙之处是可以用来倚靠听雨此话不假。春雨绸缪,如琴如瑟;夏雨滂沱,如钟如鼓秋雨萧索,如箫如弦;冬雨淅沥,如磬如铃。清代文人蒋平伯和妻子秋芙就喜欢隔窗听雨。妻子死后,蒋平伯在他的回忆录《秋灯琐忆》中说,每当听到雨打芭蕉的声音,都会想到自己的妻子,“秋来雨风滴沥,枕上闻之,心与俱碎”。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不欢窗的文人不多,站在窗前,放眼望去,云卷云舒,尽收眼底,心情顿觉舒畅,胸怀倍感开阔。窗,不仅仅是房子的眼睛,也是我们的眼睛,我们的襟胸。

阅读

父亲的肖像

    ①我记忆中最寒冷的冬日,是一九八六年的腊月,年仅四十九岁的父亲突发疾病,与亲人永别在年关。

    ②父亲走了三十二年,他的影子却从未从我们心底和梦里消失。父亲盛年离世,留给我们的印象儒雅潇洒,从无老态。父亲的墓地在故乡的山下,离他工作了一生的山镇学校很近。不久前我突然接到故乡一封来信,写信者是父亲的生前同事,说是见到了父亲的几位学生,他们忆起父亲的几段往事,觉得很有意义,所以整理给我。

    ③其中一位回忆说,他十岁随家人来到大兴安岭永安时,这里还没学校,所以他过了上学年龄却无书可读。一九六六年,新学校在永安东头开建了,他满心欢喜,每天都跑过去看。领着工人建校的校长姓迟,一个瘦弱的小伙子,个子不高,面貌寻常,和工人一起光着膀子举着土坯垒墙,满脸流汗,灰头土脸的。而最终落成的是茅草苫顶的土教室,课桌也是土坯垒的,粗糙不堪,椅子则是用原木锯成的木墩。那时没有本子,他们每人发一块石板,用粉笔写字,而身为校长的父亲,一个人承担好几门课的教学。

    ④我向母亲求证这些细节,她说的确如此。父亲从哈尔滨高中毕业,因贫穷不能继续求学,自愿报名去了大兴安岭参加开发建设,是当年大兴安岭的人才了,所以一个人得兼多门课。而他建学校的时候,我才两岁,正是流着涎水傻呆呆啃手指的年龄,记忆还没发芽呢。

    ⑤父亲的学生还回忆到,一九七零年清明节,父亲带领学生去烈士墓扫墓。仪式结束,忽然间天昏地暗,暴雪如罩一般凶猛袭来,学生们被狂风吹打得站不稳,父亲连忙让学生趴倒在地,然后再一个一个将他们转移到桥洞。待暴风雪止息,父亲吓坏了,一会儿看看这个的脸,一会儿摸摸那个的头,生怕暴风雪伤着了学生。

    ⑥这个事情虽然感人,但老实说,我对此毫无记忆。一看年份,时年六周岁的我,已被母亲从永安送到漠河乡的姥姥家,所以父亲带领学生扫墓的事情,我自然不知。

    ⑦能和记忆重叠上的,是信尾记叙的一件事。说是永安学校第一届小学生毕业时,父亲从家里端了一盆新烀的土豆和新炒的黄豆,师生们吃着土豆,嚼着黄豆,举行着毕业式。这确实是父亲的风格。父亲喜欢把家中吃食拿给别人,也常把他喜欢的孩子带到我们家吃饭。沈姐的语文课堂。记得曾听姐姐讲过一件有趣的事,她参加工作后,有一天突然回家,发现不是饭点,我家灶台前却蹲着三个陌生的小家伙,一人捧个饭碗,吃得热火朝天的。饭碗里是大米饭,灶台上是一盘炒鸡蛋,是我们家平素都不舍得吃的。这三个孩子是新来我们山镇的,因为家里生活拮据,孩子们穿得破烂,肚子也没油水。姐姐说父亲这是趁母亲出去干活,我和弟弟在暑假中跑出去疯玩,在家偷着做给他们的。

    ⑧父亲做了二十年山镇学校的校长,直到辞世。我在永安学校读的小学和初中,也在大兴安岭师范毕业后,分配回母校,成为他麾下的一员,那时土教室早被红砖瓦房的教室取代了。我记得父亲最沮丧的一件事情是,北头有户人家多子多女,他们的父母不许所有孩子上学,只派去两三个,其余的在家跟他们干活。父亲几次三番上门相劝,可家长认定,一家有几个识数认字的就够了。父亲许诺减免部分孩子的学杂费,他们依然不允。以致后来他们看见父亲远远过来了,赶紧关门闭户。父亲无计可施,曾想让能接受教育的那几个孩子,回家将知识传与兄弟姐妹,可他们没一个成绩好的。父亲每每说起,痛心不已。

    ⑨我很感激这封故乡来信,唤醒了我对往事的一些回忆,父亲的学生帮我勾勒了他肖像的另一侧面。如今永安学校不复存在,但校址还在,我们家半塌陷的老宅也还在,可是父亲已经不在三十二年了。

(选自《也是冬天,也是春天》有删改)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