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问答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北师大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黄山记》同步练习

对“云海”的描写用的是什么手法?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头 朝 下 的 逃 生 者

①这是2004年冬天发生的一件真实的事情。
②一天早晨,城西老街一幢居民楼起了火。这房子建于20世纪40年代,砖木结构,木地板,一烧就着。顷刻间,整幢楼都被火海包围了。
③居民们纷纷往外逃命,才逃出一半人时,木质楼梯就轰地一声被烧塌了。楼上还有九个居民没来得及逃出来。下楼的通道没有了,在烈火和浓烟的淫威下,这些人只有跑向这幢楼的最顶层四楼。这也是目前唯一没被大火烧着的地方。
④九个人挤在四楼的护栏边向下呼救。消防队赶来了,但让消防队员束手无策的是,这片老宅区巷子太窄小,消防车和云梯车都开不进来。灭火工作一时受阻。
⑤眼看大火一点一点地向四楼蔓延,消防队长当机立断;先救出被困的居民!没有云梯车,他只有命令消防队员带着绳子攀壁上楼,打算让他们用绳子将被困的人一个一个地吊下来。两个消防队员遵命向楼上攀爬,但才爬到二楼,他俩借以攀抓的木椽被烧断了,两个人双双掉了下来。没有了木椽,就没有了附着点,徒手是很难爬上去的。就在这时,底层用以支撑整幢楼的粗木柱被烧得咯吱咯吱响,只要木柱一断,整幢楼就有倾塌的危险。
⑥什么样的救援都来不及了,现在被困的人惟一能做的,就是自己救自己了。
⑦没有时间去准备,消防队长只好随手抓过逃出来的一个居民披在身上的旧毛毯,摊开,让手下几个人拉着,然后大声地冲楼上喊:“跳!一个一个地往下跳,往毛毯上跳!背部着地!”为了安全起见,他亲自示范,做着类似于背跃式跳高的动作。只有背部着地,才是最安全的,而且毛毯太旧,背部着地受力面大些,毛毯才不容易被撞破。
⑧站在四楼护栏最前面的,是一个穿着大衣的妇女。无论队长怎么喊叫,她就是不敢跳,一直犹豫着。她不跳,后面的人也没法跳,而每耽搁一秒,危险就增大一分,楼下的人急得直跺脚,只得冲楼上喊:“你不敢跳就先让别人跳,看看别人是怎么跳的。” 那妇女让开了。一个男人来到了护栏边,在众人的鼓励下,他跳了下来,动作没有队长示范的那么规范,但总算是屁股着地,落在毛毯上,毫发无伤。队长再次示范,提醒大家跳的方式。接着,第二个人跳下来了,动作规范了许多,安全!第三个、第四个……第八个,都跳下来了,动作一个比一个到位,都是背部着地,落在毛毯上,什么事也没有
⑨楼上只剩下一个人了,就是那个穿大衣的女人,可她仍在犹豫。楼下的人快急疯了,拼命地催促她。终于,她下定了决心,跨过护栏,弯下腰来,头朝下,摆了个跳水运动员跳水的姿势。队长吓了一跳,这样跳下来哪还有命在?他吼了起来:“背朝下!”但那女人毫不理会,头朝下,笔直地坠了下来。所有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上,只见她像一发炮弹笔直地撞向毯子,也许是受力面太小的缘故,毯子不堪撞击,嗤地一声破了,她的头穿过毯子,撞到了地面上。“怎么这么笨啊?前面有那么多人跳了,你学也应该学会了嘛!”队长慌忙奔了过去,他看到,那女人头上鲜血淋漓,已是气息奄奄。女人苍白的脸上露出了一点笑意,她抚了抚自己的肚子,有气无力地说:“我只有这样跳,才不会……伤到我的……孩子。”队长这才看出,这女人,是个孕妇。 女人断断续续地说:“如果我不行了,让医生取出我肚子里的……孩子,已经九个月了……我没……伤着他(她),能活……”所有的人顿时肃然起敬,人们这才明白,这女人为什么犹豫,为什么选择这么笨的跳下方式。她犹豫,是因为                      。选择头朝下的方式跳下来,对她来说最危险,对她肚子里的孩子来说最安全!
  ⑩把最危险的留给自己,把最安全的交给孩子,这就是天底下的母亲时刻在做或者准备做的选择。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槭树下的家

席慕蓉

    我先是被鸟的鸣声吵醒的。

    是个夏日的清晨,大概有几十只小鸟在我窗外的槭树上集合了,除了麻雀的吱喳声之外,还有那种小绿鸟的嘤嘤声。我认得那种声音,年年都会有一两对小绿鸟来我的树上筑巢,在那一段时间里。我每天都能听到它们那种特别细又特别娇的鸣声,听了就让我想微笑、想再听。

    屋子里面还留有昨夜的阴暗和幽凉。窗帘很厚,光线不容易透进来,可是,我知道,窗户外面一定有很好的太阳,因为,从鸟的鸣声里,可以听得出它们的雀跃和欢喜。

    而且,孩子们也开始唱歌了,就在我的窗下。仔细分辨,唱歌的人有的是坐在矮墙上,有的是爬在树上。他们一面唱一面嘻笑,那种只有孩子们才能发出的细嫩的歌声,还有不时因为一种极单纯的快乐才能引起的咕咕格格的笑声,让睡在床上的我听了也不禁微笑起来。

    原来,早起的孩子和早起的小鸟一样,是快乐得非要唱起歌来才行的啊!

    在这些声音里,我也听出了我孩子的声音,对一个母亲来说,自己孩子的声音总是特别突出、特别悦耳的。一早起来不知道有些什么事情让他们觉得那么好笑的,那样清脆和圆润的笑声,真有点像荷叶上的露珠,风吹过来时就滑来滑去,圆滚滚的、晶亮亮的,一直不肯安静下来。

    然后,忽然间传来一声低沉的喝止:“小声一点,你妈妈还在睡觉。”

    那是一种低沉而宽厚的男中音,是比我起得早的丈夫出去干涉了。其实,这个时候我已经完全醒了,可是我愿意假装安静地躺在床上,享受着他给我的关怀。

    在阴暗和幽凉的室内,在我们干净而舒爽的大床上,我一个人伸展着四肢,静静地微笑着。把脸贴近他的枕头,呼吸着我最熟悉的气息,枕头套的布料细而光滑,触到我的脸颊上有一种很舒服的凉意。这是我的家,我的亲人,我热烈地爱着的生命和生活。我虽然知道在这世间没有持久不变的事物,虽然明白时光正在一分一秒地逐渐流失,可是,能够在这一刻,能够在这个夏天的早上清楚地感觉到自己的幸福,一种几乎可以听到、看到和触摸到的幸福,我恐怕是真要感谢窗外那十几棵的槭树了。

    在房子刚盖好的时候就种下的这些槭树,长得可真是快,七八年前只有手臂样粗细的幼树,现在却个个都是庞然巨物了,跟着四季的变化,把我们这栋原来非常普通的平房也带得漂亮起来。它们实在很漂亮也很尽责,春天时长出好多软软的叶子,绿得逼人,一簇簇的小花开得满树,在月亮底下每一小朵,每一小簇好像都会发亮。夏天时给我们整片的浓荫,风吹过来,说要多凉就有多凉。秋来时可以变得很黄很红,几乎所有路过的人都会忍不住摘下一两片。到冬天的时候,满树的叶子都落了,屋子里就会变得出奇的明亮,而那些小绿鸟留下的窝巢就会很醒目地在枝桠之间出现了。孩子们爬上树去拿了下来,当作宝贝一样地献给我,小小的鸟窝编织得又圆又温暖,拿在手上虽然没有一点重量,却能给人一份很扎实的快乐。

    对我来说,我的这一个槭树下的家,和它的小小窝巢也没有什么不一样啊!

    这个槭树下的家,就该是我多年来所渴望着的那一个了吧。不过是一栋普普通通的平房,不过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家庭,不过种了一些常见的花草树木。春去秋来,岁月不断地重复着同样的变化,而在这些极有规律的变化之中,树越长越高,我的孩子越长越大,我才发现,原来平凡的人生里竟然有着极丰盈的美,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我的心中因而常常充满了感动与感谢。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酒的怀念

       酒,给我的记忆,始于那诱人的糖。

       每次家里来了客人,去合作社打酒的差使总由祖母交给我。灌满一瓶酒,多余的零钱总被我大胆地换成花花绿绿的糖。口含着糖将酒交给祖母,祖母总要问我口里含着什么,每当此时,我赶紧逃开,身后传来佯装的骂声。

       吃饭的时候,客人举起杯用嘴抿出悦耳的声响,响声还没停止,客人便迫不及待问是什么酒。坐在桌旁的父亲虽不善饮,但对酒似乎知道得颇多,连声说:“饶州酒,饶州酿的酒。”客人大都是邻县的都昌县人,不甚了解饶州,于是父亲主人般地说开来。客人有味地听着,当然不忘眯着眼抿干杯中的酒,当饶州轶事讲完,满满的一瓶饶州酒也喝干了。

       于是,我很小就知道了饶州,那里除了有酒,还有响着机器的铁船,有很长很长的石桥,有好高好高的楼房,还有许许多多买不完东西的商店。北京遥远得没给我任何想象,它仅是一个课本上响亮的词语,它的全部意义被饶州代替,走了一回饶州的人,似周游了世界般被孩子们盘问和尊敬。

       我向往着饶州,甚于那甜死人的糖,这一切都缘于那酒。在大人的怂恿下,我也试着喝酒,酒的滋味远没有想象中的饶州美好,直至一次微醉在如血的残阳里,梦见画般的饶州,才似乎明白酒的妙处了。

       学会喝酒,便开始替代不善饮的父亲陪客,慈祥的祖母满心欢喜地在旁看着。她对我们管教甚严,来了客人小孩是不能上桌的,然而因为酒,我是一个例外,并得到赞赏。我也学着大人抿酒,说些应酬的话,忽然间发觉自己已长大,似乎也该给客人讲些饶州的事。

       中考那年第一次走进饶州,然而来不及去与想象中的饶州印证便被老师带进考场,考完后又陶醉在答对试卷的喜悦之中,饶州给我留下的大概只有那美丽的设考点的一中校园了。第二次走进饶州,带着一份激动与一位女笔友走在东湖的夕阳里,耳边响着妇人捣衣的回响。离开饶州,竟想不起饶州的街道,只是清楚地记得那轮美丽的夕阳和夕阳里那位女孩醉酒般的笑靥。

       与那位女孩的故事演绎至今,我们相聚在异地的一座小城,小城刚办一家酒厂,酒的美丽的灯箱广告把小城的夜晚点缀得同样美丽,我们陶醉在酒般的爱情河里,忘却饶州,忘却饶州的酒。

       一天傍晚,我们像往常一样在那人工筑起的亭园里漫步、聊天……

       亭园中央有座高耸的灯塔,园中的一切都蒙在它撒下的轻纱下。

       “那是什么?”她突然大叫起来,掩不住兴奋。

       我顺指望去,看见塔身上有则酒广告——饶州酒。它孤儿般蜷缩在这寂静的角落!

       我的心一震,继而泪水浸淹上来。饶州已被洪水冲刷掉了她往日的辉煌,饶州酒也在洪水般的商场中苦苦挣扎。看着那幅不起眼的广告,我似乎遥望到家中的母亲正一日日老去,心如刀绞。忽而,我觉得对不起饶州了。

       我默默离开那亭园,穿越异乡酒的广告灯箱投下的柔暗浮华,心中一直固执地认为:最纯最美的酒在饶州。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文后问题。

兰草

    ①小时候,常常遇到一些女孩用“兰”字作名,干吗要用“兰”作名呢?我产生了好奇心,去问父亲。父亲说,兰是一种草,开的花特香,兰草貌似柔弱,但生命力极强,逗人喜爱,因此人们爱用“兰”为女孩子命名,希望她们像兰草一样贤淑温柔,美貌端庄,健康成长。父亲的话我似懂非懂,但产生了想见兰草的愿望。

    ②但家乡没有兰草,后来,我上了初中、高中,来到县城,那里也没有兰草。

    ③去年九月中旬,我们奉命来到了扒口行洪的小河口镇灾区救灾。行洪区的高处已经露出了水面。少数回归的群众,已在残堤上搭起了临时灾棚,等候着重建家园。为了迎接行洪区中小学生归校,我们急于了解学校的受灾情况。这是一所我十分熟悉的学校:雄伟的教学大楼,整齐的教师宿舍。特别是校园美化,全市有名。四季花香,长年青翠,满园秀色。而现在展现在我们面前的这所学校,除伤痕累累的教学大楼,依然倔强地挺立着,整座校园覆盖在厚厚的淤泥中。露出泥面的柏树、广玉兰、女贞树等,浑身泥土,成了朽木枯枝;至于那些名花们,早已杳无踪迹。一片泥沼,满目荒凉,看不到生命的迹象。我心里感到沉甸甸的。

    ④就在诅咒洪水的肆虐时,我眼前一亮,忽然发现远处的淤泥堆上,像是谁散落了十分鲜嫩的四季葱苗。远远望去,它们婀娜娇艳,翠润如玉。在这百里泥沼中不可能有四季葱苗!我不顾一切,从没膝深的淤泥中蹚了过去,走近一看,其中竟还有两三朵白色的小花。凑上去,一缕淡淡的清香,沁人心脾!我大声叫喊起来:这里有抗御洪水的英雄!同行的校长告诉我们,这堆淤泥下是一个圆形的大花台,周围种的是一圈兰草。淹水前这些兰草叶长不过五寸。竟意想不到,它会在两个多月的滔滔洪水底下,不断地从与日俱增的淤泥中挣出身子,突破了半米多深的淤泥的封锁。在洪水退后,群芳寥落,校园一片死寂。独有这兰草、兰花,带着与洪水顽强拼搏后的疲劳与倦色,虽然减少了一些浓绿与浓香,却显得更鲜、更嫩、更加亮丽。我对这具有超强生命力的兰草,不禁肃然起敬。[A]在温柔舒适的花园中,兰草恪守名分,娴静恬淡,默默奉献,丰富人间香与美,从不张扬;[B]在荒山僻谷中,兰草仍然生机勃勃,奋发向上,散发出缕缕清香,不为沦落深山而自弃;[C]在沧海横流,洪水滔天的绝境中,兰草____________。

    ⑤我抬起头来,远远望见守候在残堤上的父老乡亲们,心潮起伏,思绪难平。在父老乡亲的身上,我看到了兰草的秉性;在兰草的身上,我看到了父老乡亲的希望。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