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单选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安徽省六安市霍邱二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

1983年,我国种植业在农业产值中已降到62.1%,林牧副渔业比重上升到37.9%。1983年粮食商品率由1978年的49%提高55%。促使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农民的生产自主权得到扩大 B、经济体制改革获得根本性的突破 C、非公有制经济发挥主导作用 D、农业生产技术有了革命性的改变
举一反三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改革开放后,《人民日报》以农民媒介形象为窗口,一窥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变迁,以及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巨变给农民带来的重大影响。以下是摘自《人民日报》(1978—2002年)的几个农民媒介形象。

形象一   劳动致富:响应号召的致富引领者

1984年开设专栏讨论“如何看待先富起来的农民”,塑造了“在县委书记三次到家撑腰壮胆后,打消顾虑大力开展家庭副业”;“坚信富民政策,大力发展个体经济并获得财富”等典型先富农民形象。

1984年3月8日对专业户“番茄大王”张文康的报道,主体内容如下:三中全会后,他分得二亩三分七厘旱地,于是就在自己的土地上试验起番茄种植。他的想法是:“要想富,政策加技术,如今党的政策允许我们农民富起来,但没有科学技术也富不起来呀。”经过艰辛的试验,他取得了成功,在他的带动下,他周围许多农民也逐渐富裕起来。

形象二   积极求变:财富积累下的思想解放者

1988年10月5日《遵化农村自治组织发挥积极作用》报道了河北省遵化县农村自治组织蓬勃发展,普遍建立起“民主议事会”“村民代表议事会”等农村民主自治组织,并制定了相应的章程、公约和活动办法。

1991年12月13日的报道《农民怎样花钱——太行山里话市场(中)》提到:“获鹿县铜冶镇南铜冶村去年人均收入1200多元,是一个富裕村,农民多数盖起了漂亮的二层小楼。这里的农民对工业品下乡的要求是要名牌,质量好。真是财大气粗。”

形象三   进城求富:异地谋生的艰难生存者

2002年1月21日以“为农民工讨回工资”为主题开展了一期专题报道,塑造了这一时期极为典型的农民工追薪形象:“农民工辛勤劳作却被欠薪,政府关注到这一问题并开展工作进行解决,最终为农民工讨回工资,农民工喜笑颜开。”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人民日报》(1978—2002年)中的“农民媒介形象”进行合理解读。(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