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困难

吉林省吉化第一高级中学校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9月月考试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谁毒死了村长的狗

陈永林

    村长的狼狗竟被哪个吃了豹子胆的人毒死了。

    村里人都担心村长怀疑自己毒死了那条狼狗,便都去村长家向村长表明自己的清白。当然去村长家不能空手,都拎着鼓囊囊的包。村长听了村人的表白,说,谁毒死了我的狗,我心里清楚。村里人就说,那就好,那就好。村里人很想知道村长怀疑谁毒死了他的狼狗,但又不敢问。村长便说,村里这么多狗,可为啥单单毒死我的狗?

    村长这话传到村里那些养了狗的村里人耳朵里。那些养了狗的村人惶惶不安。为了证明自己的清白,他们都毒死了自己的狗。但他们都装模作样地站在村头骂:哪个短命鬼毒死了我的狗?毒死了我的狗的人有命做二十岁没命做三十岁……啥恶毒的话都骂出口了。他们心里暗笑,自己骂自己还骂得这么起劲。

    村里再没一条狗了,一到晚上村里变得死静。原来村里不是这只狗叫,就是那只狗叫。有时一只狗莫名其妙地叫一声,村里所有的狗都跟着叫起来。村里人总要被吵醒几次。特别是那些上了年岁的人,晚上本来很难睡着,好不容易睡了,又被狗叫声吵醒了,只有睁着眼在床上翻来覆去地熬到天亮。他们心里都感激那个毒死了村长的狗的人。

    如果不是二狗想讨好村长,那么村长的狗被毒死的事就会成为无头案。可是二狗有许多事要求村长。二狗想当村里竹器厂的厂长,二狗想在公路旁申请一块宅基地,这些事都要村长点头。二狗就找到村长拍着胸说,村长,我一定要查出谁是毒害你狼狗的凶手。村长说,这事就算了,查出谁是凶手又有什么意思呢?村长这态度很让二狗失望。但二狗又一想,村长表面不支持他追查凶手,不见得心里也不支持他追査凶手。二狗这样一想,很为自己的聪明高兴,很得意地笑了。

    二狗四处寻找线索。二狗的工作得到全村人的支持。二狗尽管没说是村长让他追查凶手,但二狗话里弦外之音让村里人觉得二狗追查凶手是村长授意的。村里人很是羡慕二狗。如果村长不信任二狗,会让二狗干这事?因而村里人对二狗极热情,二狗到谁家找线索,谁都会递烟递茶,有的人还下面条下鸡蛋,还留二狗吃饭。吃饭时二狗当然坐上席。谁都不敢怠慢二狗,都担心二狗怀疑自己毒死了村长的狗。二狗怀疑谁毒死了村长的狗,那么村长自然也怀疑谁毒死了他的狗。

    通过几天的调查,鸟蛋成了二狗怀疑的对象。村长的狗在被毒死前的几天,鸟蛋还拿扁担打过村长的狼狗。那时鸟蛋还说要毒死村长的狗。二狗找到鸟蛋说,你拿什么毒死了村长的狗?鸟蛋忙说,二狗,你莫乱说,我哪敢毒死村长的狗?二狗说,你没毒死村长的狗,那么是谁毒死了村长的狗?鸟蛋说,我干吗要毒死村长的狗?二狗说,你恨村长的狗!村长的狗咬死了你十几只下蛋的鸡,那天你拿扁担打了村长的狗。这就是你作案的动机。鸟蛋急了,我的好二狗兄弟,你真的别乱猜疑,我有这心也没这胆。我如果毒死了村长的狗,我全家人都没命过年。二狗听不进鸟蛋的话,二狗去村长家报喜,可村长到沿海农村考察去了。

    但全村人都知道鸟蛋毒死了村长的狗。村里人在路上遇见了鸟蛋,都冷着脸不搭理。鸟蛋主动打招呼,村里人也聋子样没听见。村里人都想疏远鸟蛋。如果跟鸟蛋亲近了,会被怀疑是鸟蛋的同谋,谁会那么傻?再说疏远了鸟蛋从另一个角度来讲那就是亲近了村长。鸟蛋便见一个村里人就解释,我真的没毒死村长的狗,我如毒死了村长的狗,那我就断子绝孙。村里人说,毒没毒死村长的狗,自己心里最清楚。

    鸟蛋去了村长家,对村长的女人说,大嫂,你要救救我,现在全村的人都说我毒死了你家的狗。全村的人都不理我了……

    村长的女人打断鸟蛋的话,村里人咋都说你毒死了我家的狗,咋不说別人毒死了我家的狗?

    鸟蛋的腿一软,扑通一声跪下来,大嫂,你也以为我毒死了你家的狗,这真冤枉我,我如果毒死了你家的狗,出门就遭雷打死……村长的女人再不理鸟蛋了,任一脸泪水的鸟蛋跪在那儿。

    村长考察回来时,鸟蛋已疯了。疯了的鸟蛋一见人就说,我没毒死村长的狗,我没毒死村长的狗。鸟蛋翻来覆去的就这一句话。村长很痛心,他叫来了二狗,狠狠地扇了二狗一巴掌,都是你这狗日的办的好事!二狗挺委屈,村长,你的狗真是鸟蛋毒死的,他恨你的狗,有作案的动机……

村长打断二狗的话,放屁!我的狼狗是我自己毒死的!二狗不懂,愕愕地望着村长。村长说,我这狼狗不是条好狗。一到晚上不管什么人到我家里来,它狂叫着要咬人,吓得人都不敢进我家的门了。

    二狗听了村长的话,脑子开窍了,因为有了那条儿狼狗,那些送礼的不敢进村长家的门,村长自然恨它。二狗说,那真不是条好狗,是该毒死。

    后来,二狗当上了竹器厂的厂长了。

(1)、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村长家的狗被毒死了,村民们怕村长误会是自己毒死了村长的狗,于是纷纷拿着礼物到村长家表明自己的清白。 B、标题“谁毒死了村长的狗”设置了悬念,引起了读者的阅读兴趣,是小说的线索,小说围绕这个疑问,展开情节。 C、小说讲述了一个富有悬念的故事,在故事中叠加“误会”,从而形成“悬念——误会——反转(解开悬念)”的情节模式。 D、村里没有了狗晚上也就没有了狗吠声,村庄格外安静,人们终于能够睡一个安稳的觉了,所以大家都很感激那个毒死狗的村民。
(2)、小说第一段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章简要说明。
(3)、小说中安排了“二狗”这个人物有何用意?请结合作品进行分析。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天火

阿来

    多吉跃上那块巨大的岩石,口中发出一声长啸,立即,山与树,还有冰下的溪流立刻就肃静了。

    岩石就矗立在这座山南坡与北坡之间的峡谷里。多吉站在岩石平坦的顶部。背后,是高大的乔木,松、杉、桦、栎组成的森林,墨绿色的森林下面,苔藓上覆盖着晶莹的积雪。岩石跟前,是一道冰封的溪流。溪水封冻后,下泄不畅,在沟谷中四处漫流,然后又凝结为冰,把一道宽阔平坦的沟谷严严实实地覆盖了。沟谷对面。向阳的山坡上没有大树,枯黄的草甸上长满枝条黝黑的灌丛。草坡上方,逶迤在蓝天下的是积着厚雪的山粱。

    多吉手中一红一绿的两面小旗举起来,风立即把旗面展开,同时也标识出自身吹拂的方向。他挥动旗子的身姿像一个英武的将军。他口诵祷词。多吉是在呼唤火之神和风之神的名字。呼唤本尊山神的名字。他感觉到神灵们都听到了他的呼唤,来到了他头顶的天空,他的眉宇间掠过浅浅的一点笑意。

    他在心里默念:“都说是新的世道,新的世道迎来了新的神,新的神教我们开会,新的神教我们读报纸,但是,所有护佑机村的旧的神啊,我晓得你们没有离开,你们看见,放牧的草坡因为这些疯长的灌木已经荒芜,你们知道,是到放一把火,烧掉这些灌木的时候了。”神们好像有些抱怨之声。

    多吉说:“新的神只管教我们晓得不懂的东西,却不管这些灌木疯长让牧草无处生长,让我们的牛羊无草可吃。”

    他叹息了一声,好像听见天上也有回应他叹息的神秘声音,于是,他又深深叹息了一声,“所以,我这是代表乡亲们第二次求你们护佑。”他侧耳倾听了一阵,好像听见了回答,至少,围在岩石下向上仰望的乡亲们从他的表情上看到,他好像是得到了神的回答。在机村,也只有他才能得到神的回答。因为,多吉一家,世代单传,是机村的巫师,是机村那些本土神与人群之间的灵媒。平常,他也只是机村一个卑微的农人。但在这个时候,他伛偻的腰背绷紧了,身材显得孔武有力。他混浊的眼睛放射出灼人的光芒,虬曲的胡须也像荆刺一样怒张开来。

    “要是火镰第一下就打出了火花,”多吉提高了嗓门,“那就是你们同意了!”说完这句话,他跪下了,拿起早就备好的铁火镰,在石英石新开出的晶莹茬口上蒙上一层火绒草,然后深深地跪拜下去。

    “神灵啊!让铁与石相撞,让铁与石撞出星光般的火星,让火星燎原成势,让火势顺风燃烧,让风吹向树神厌弃的荆棘与灌丛,让树神的乔木永远挺立。山神!溪水神!让烧荒后的土地来年牧草丰饶!”

    唱颂的余音未尽,他手中的铁火镰已然与石英猛烈撞击。撞击处,一串火星进裂而出,引燃了火绒草,就像是山神轻吸了一口烟斗,青烟袅袅地从火绒草中升起来,多吉小心翼翼地捧着那团升着青烟的火绒草,对着它轻轻而又深长地吹气,那些烟中便慢慢升起了一丛幽蓝的火苗。他向着人群举起这团火,人群中发出齐声的赞叹。他捧着这丛火苗,通了灵的身躯,从一丈多高的岩石顶端轻盈地一跃而下,把早已备好的火堆引燃。

    几十支火把从神态激越庄严的人们手中伸向火堆,引燃后又被高高举起。多吉细细观察一阵,火苗斜着呼呼飘动,标示出风向依然吹向面南朝阳,因杂灌与棘丛疯长而陷于荒芜的草坡,他对着望向他的人群点了点头,说:“开始吧。”

    举着火把的人们便沿着冰封峡谷的上下跑去。每个人跑出一段,便将火把伸向这秋冬之交干透的草丛与灌木,一片烟障席地而起,然后,风吹拂着火苗,从草坡下边,从冰封溪流边开始。升腾而上。剩下的人们,都手持扑火工具,警惕着风,怕它突然转向,把火带向北坡的森林。虽然,沟底封冻溪流形成的宽阔冰带是火很难越过的,但他们依然保持着高度的警惕。每一个人都知道,这火万一燃着了北坡上的森林,多吉蹲进牢房后,也许就好多年出不来了。

    就因为放这把山火,多吉已经进了两次牢房。

    今天,上山的时候,他从家里把皮袄与毛毯都带来了。有了这两样东西压被子,即使在牢房里,他也能睡得安安心心,暖暖和和了。大火燃起来了,引燃了那些荒芜了高山草场的坚硬多刺的灌丛,沿着人们希望它烧去的方向熊熊燃烧。来年,这些烧去了灌丛的山坡,将长满嫩绿多汁的牧草。

    烧荒的滚滚浓烟升上天空,这大火的信号,二十多公里外的公社所在地都可以看到了。要不了几个时辰,公安开着警车就会出现在机村,来把多吉捕走。

(节选自《天火》,有删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早市

张瑞明

    早市八点钟散,街对面的姑娘微笑着向我摆手,蹬着三轮走了。烤白薯三块钱一个,从她摊位的顾客看,除去她自己吃的一个,再除去她送我的一个,我能大概判断她挣了多少钱。

    可她不知道我挣了多少钱。她专心致志地烤白薯,没在意有多少人从我面前走过,有多少人在我面前的瓷盆里扔钱。瓷盆里大大小小的票子,加上钢镚,有一百多,我的利润应该是她的几倍!

    我在她对面摆摊整一个月了,挣的钱足够买一车皮白薯。一个月,我吃了她三十个白薯。开始几天,我给她钱,她对我摆着手微笑,后来,我就不再客气。

    她再忙也忘不了来送早餐。她用草纸包着一个热气腾腾的白薯,从熙熙攘攘的街道穿插过来,左躲右闪走向我。她的身材匀称丰满,一头乌发在晨曦中摆动,脸上总是挂着微笑,眼睛亮得让我心慌。她不想打断我的弹唱,躬身把白薯放到瓷盆里,对我点点头,示意结束这一曲后就赶快吃。一曲弹完,我放下吉他,去瓷盆里拿起白薯,白薯的温度刚好,不冷不烫。

    我吃白薯时就望着街对面,视线被来往的车流人流切割成秋天的麦子,三轮车后面那个身影一帧一帧播放,在雾气里缥缈成一幅水墨。

    街对面那个小伙太可怜了,年纪轻轻就失去了双腿。他坐在轮椅里弹吉他的姿势很酷,他的歌声也一定很美。只是他最近的头发太长了,已经垂到了下巴。他的鼻梁那么高,眼睛那么亮,他干吗要在脸上抹上锅灰呢?他如果能够站立起来该多好,一定会有很多姑娘愿意嫁给他。

    他从早上五点一直唱到八点,一定很累吧?还好,他可以吃到我送的早餐。他吃白薯的样子好可爱,双手捧着放到嘴边,两眼直视过来,像是兔子吃草。哦,一小块白薯从他的唇边掉到他的膝盖上了,他捡起来放到嘴里。那条牛仔裤至少一个月没洗了吧?那块白薯一定粘上了灰尘。

    轮椅边那块木牌上,写明他悲惨的命运,他父母双亡,举目无亲,是车祸夺去他的双腿。我想,那条污秽不堪的牛仔裤里,装着的该是一对假肢吧。裤腿很长,一直盖住鞋面,僵硬地撑着吉他。

    又是一个美妙的黎明,日头还在睡着,我能感觉到是个晴天,蓝悠悠的空中没有一丝云彩。五点的街上还没怎么上人,两边的马路牙子上,商贩叮叮当当摆列着商品。她来得比往日早,我的瓷盆刚摆好,她就烤熟了一个白薯。

    她左手托着白薯,右手提着一个纸袋,迈开脚步向我走来。她把发烫的白薯放到瓷盆里,从袋子里取出一把剪刀。她绕到我的背后,纤细的手指捏住我一缕头发。我双手捂住头顶,示意她不要剪掉我的头发。那头乱纷纷的长发,如同脸上的锅灰一样,是我增加利润的手段。

    她掰开我的双手,左手摁住我的后脑,右手的剪刀麻利地一开一合。耳边响起咔嚓咔嚓的响声,像是春蚕噬桑,毡片般的灰发一缕缕飘落在两只金属轮子下。不到十分钟,就有空气在头皮间流通,一片舒经活血的板寸顶在我的五官上方。

    她拿着剪刀满足地走了,把那个纸袋留在轮椅边。纸袋里装着一条折叠整齐的蓝色牛仔裤,布料还透着商场的味道,我看出裤子是男式的。我举着裤子向对面摆动,她微笑着摇摇手,又指了指我的下身。

    他终于回归本色,褪去了肮脏的外壳。那条裤子的腰肥和裤长正合适,在两只轮子中间笔挺地支撑住地面,膝盖上托着的吉他也有了神采。他的头一定洗过了,板寸在一轮新的朝阳下闪着乌黑的光亮。他那褪去锅灰的脸好白净啊,没有一条皱纹,没有一粒斑点。

    他吃白薯的姿势换了,右手捏住白薯,左手一点点剥皮,剥出一点蛋黄色,就慢慢举到唇边,咬下来含在嘴里,然后把紫红色拿开,闭着嘴唇咀嚼。优雅的吃相,再没有白薯渣掉到膝盖上。

    我没收他的裤子钱,我把白薯放到那个瓷盆里时,他抽出一张大票递过来,我看见他的眼神中有渴望,他多想让我伸手接过,可我没有。我知道他比我有钱,可他的钱是用双腿换来的。某一天,我们都老去,我依旧能佝偻着脊背,蹬起三轮卖烤白薯,他或许再无力施展歌喉。

    连续多个晴天后,今天阴了天。阴云遮住阳光,我洗干净的短发不再油亮。快收摊时,风裹着积雨云向街道上方压迫过来,马路上躁动不安,车来人往和老天争抢时间。

    她打发走几个顾客就托着白薯走过来。她走得匆忙,走到路中时,白薯从手中脱落,那张沾着热气的草纸贴着路面飞舞。她弯腰拾捡白薯,一辆汽车冲过来。司机估计是个新手,车速不减反快,一定是踩刹车时踩了油门。人群躲闪到两旁,唯有她还在俯身捡白薯,衣摆在风中抖动。

    人群大喊,可她听不见,就像她听不见车声一样。从生下来她就听不见任何声音,也不会说任何语言,她是个不折不扣的聋哑人。汽车飞速逼近她,她对身处的危险一无所知,她的注意力集中在那个冒着热气的白薯上。

    我看见他倒在血泊中,汽车的前轮滑过路面,留下一道清晰的擦痕。他的双腿被车轮压住,血,竟然有血喷溅出来。不!一定是眼花了,他是装了假肢的,怎么会有血?是的,那就是血!那条崭新的牛仔裤已经撕裂,露出的分明是骨骼和肌肉。

    我记起来了,在死神逼近我的刹那,他如离弦的箭一样猛扑过来推开了我。是这辆本来冲向我的汽车,撕破了他的伪装,也撕破了我的心。

雨,铺天盖地倾泻下来,那条沾满血污的牛仔裤,泡在一层水汽里。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儒家对于隐居的态度

    孔子一生周游列国,积极推销自己的社会理想,这使得孔子和隐士之间产生了很大的距离,并因此遭到当时隐士(像长沮、桀溺、荷蓧丈人、楚狂接舆等)的嘲弄。他强调社会伦理关系,尤其强调君臣大义,这种思想和彻底回避社会的隐士思想大异其趣。在参与社会的层面上,隐居不是孔子的选择。“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孔子正是为了“行其义”才积极入世的。

    但面对黑暗、混乱的社会政治,孔子认识到一味地进取对于个人非常危险,而且很可能会损害大义。所以,他提出了一整套的隐居理论作为自己进取思想的一个补充环节。

    避祸是孔子隐居理论的最低层次,“邦有道,不废;邦无道,免于刑戮”“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都是讲在乱世之中远离政治旋涡,明哲保身。孔子如此强调“邦有道”“邦无道”,并不仅仅是从消极避祸的角度立论,而是有更深的含义。孔子的出仕是为了“行义”,如果不能行道,则要停止出仕,否则就会损害道德。孔子主张的隐居并不仅仅是避祸,而是为了坚守道义志向,这样的隐居是对高尚道德的坚守。在孔子看来,是否坚守道义是检验品质的试金石,他说:“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这也被孔子视为评价古代隐士高下的标准。

    如果没有隐居,孔子“守死善道”的主张就可能遭到政治阻挠而不能一以贯之。这样看来,隐居实在是孔子思想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与出仕相辅相成。由此,孔子把人的一生中出仕和隐居两种基本状态都包括进来,从而把他的道德人生原则一以贯之。他的学生原宪深明老师这一思想,后来就隐居了。原宪很穷困,但是他认为自己是学道而能行之的人,并批评子贡。

    但是,孔子主张的隐居是有限度的,只回避无道的政治,不回避人类社会。这和后来庄子的隐居理论很不一样。当长沮、桀溺嘲笑他是避人之士,不是避世之士时,孔子告诉学生们说:“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这里“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有两层含义:第一,如果天下有道,就不出来做事。这和“有道则见”似乎有矛盾。但是,从隐居能够考验士人的道德节操来看问题,我们就能理解它。天下完全清平,就无需士人再出来从政,士人应该隐居求志,磨炼自己。但是,“天下有道则见”中的“有道”还没有达到完全清平,所以还要出仕。故此,两者不矛盾。第二,意味着正是因为天下无道,才出来改革社会的意思。这似乎和“无道则隐”矛盾,其实也不然。因为在参与社会的层面上,孔子是坚决入世的,而他的“无道则隐”则仅仅指出仕为官层面。不做官,依然要参与社会改造。尽管孔子对于在无道时代的隐居作了肯定,但是对于完全逃避社会的隐居则是不赞同的。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卜白

袁良才

    民国时期的上海,凭一张纸名满天下且赚得盆满钵满的,只有《申报》。

    《申报》副刊《自由谈》更是牛气冲天,在上面发稿的多是鲁迅、郁达夫、茅盾、叶圣陶等这样的超级大腕。文豪扬眉吐气,编辑、记者先生也神气活现,洋气十足。但凡事都有例外。卜白就是个例外,不,简直是个另类。

    他是《申报》的资深编辑,陈寅恪的高足,国学功底不可作等闲观,然却土得掉渣,土得冒烟儿。瘦高个儿,白净无须,常年着一袭青布长衫,足穿黑色方口布鞋,架着一副琇琅圆形近视眼镜,讲一口江南土语。

    在报社,他专司划版、校对,有时副刊缺边少角的,主笔大人就会说一声,卜先生,您给补一点白吧。

    卜白二话不说,展纸挥毫,须臾立就:或杂谈,或轶闻,或小幽默,或诗画配,虽短小得可怜,却鞭辟入里,妙趣横生,无不是锦绣文章。

    不少读者就是冲着卜白的补白文章,才订买《申报》的。其补白文字,政治、经济、文化,天文、地理、历史,无所不包,涉笔成趣。依其姓名谐音,人送雅号“补白大王”。真是通才、捷才、怪才。

    怪才必有怪癖。他嗜茶。西湖龙井、碧螺春、太平猴魁,他宁愿饿肚子也要设法买来饮。有好事者悄悄作了统计,卜白每天饮茶能饮掉五瓶热水,可见嗜茶之深。但他很少如厕,你说怪也不怪?

    一天,主笔大人对卜白说,卜先生,您也该给自己的人生补补白啦。卜白会意,三十好几的人,竟酡红了脸,期期艾艾道,不急,不急。事业未就,何以家为?主笔不由分说,扯着卜白的青布长衫袖口说,走,我陪您去见一位女士,我太太已候在那里了。

    卜白见到那位神情忧伤的女士,得知她男人是谢晋元的部下,在淞沪战役中为国捐躯了,撇下孤儿寡母,卜白竟爽快地应承了这桩婚事,主笔夫妇大感意外,又惊又喜。

    卜白一段话让女士为之涕泪交流:我虽一介书生,亦当为抗战效绵薄之力。让我为你这个抗日英烈之家补白吧!再说,你的娘家福建安溪有好茶“铁观音”呢!

    卜白没啥业余爱好,除了饮茶,就是看看京戏,尤其迷梅兰芳的戏,一来二去,结识了梅兰一次,梅兰芳在天蟾舞台演《贵妃醉酒》,观者如堵,一票难求。卜白却接到了梅兰芳专门差人送来的戏票。卜白急急地赶到剧场,戏正待开演,梅兰芳的嗓子突然发不出声音了,在后台急得团团转!

    卜白听闻,急急如风地挤进后台,对梅兰芳说,救场如救火!你在台前演,我在台边唱,合作一曲双簧。

    梅兰芳将信将疑,台下的观众已作哄叫闹起来,梅兰芳只得上台去。

    海岛冰轮初转腾,见玉兔,见玉兔又早东升。那冰轮离海岛,乾坤分外明……剧场顿时响起暴风雨般的掌声。

    整场戏下来,梅兰芳的表演与卜白的唱腔念白浑然一体,俱臻妙境,竟无一名观众识破此中玄机。

    事后,梅兰芳特意答谢,卜白又是一句,急人所难,君子不可不为,补白亦大快事也!

    民国三十八年初夏,解放军的隆隆炮声响彻大上海城郊,吴淞口外。汤恩伯率重兵扼守上海。

    《申报》选派战地记者,“大笔杆子”们虽西装革履,却顿失绅士风度,不是低头狠劲抽烟,就是把咖啡喝得嘴里一半、地上一半。卜白饮了一口铁观音,一抹嘴,石破天惊地说,我去!

    有一天,上海市民突然从《申报》上看到一则快讯:国民党淞沪警备司令部副司令刘昌义中将率部投诚,为解放军打开进入上海中心城区的大门。

    谁也没想到,这竟是卜白平生最“得意之作”。多年后,卜白在自己的回忆录中写道,我是中共隐蔽战线的一名战士,策反敌人弃暗投明,是我对军事斗争的一种补白!

    卜白,姓卜名白,一生补白。

(选自《小小说月刊》2017年8期,有删减)

阅读下面小说,回答问题。

洗碑

①罗永才被第一声鸡叫惊醒,外面的世界里像是有了点扰动。春夜总是这样,惊乍乍的,其实完全不成一回事的。但罗永才还是下了床,开门出去看看,听听。

    ②就在去年这个时节,他去山王庄给亡妻洗碑。那里有个叫王麻子的石匠,洗碑的手艺很好。

    ③那时季候比现在略早些,自然界已走在春气里了,艳阳高照。路两边的一些大树,都拔地而起,枝干粗壮,有一种强悍奔放的气势,各各踞守一方。罗永才左右看着,一路往山村那里去。王麻子的家靠在庄头边上,一个破院框子,里头乱放着各种大小石料。罗永才兀自进了那个院子,见那正房的两扇门紧锁着,打门缝往里头瞅瞅,半星光亮都没有。他白跑了一趟,却也不觉着损失什么

④第二日他再去,春阳更暖,鸟雀啾啾。老远就听见当当的,是不急不慢的打石头声,脚下也就到了。王麻子家破院框子里,盘腿坐了一个人,五十来岁,相貌打扮都很是不起眼。那人坐在院里洗碑,碑形已经看出来了,下方上圆。他洗的时候,左手是錾子右手是锤,也不急,也不躁;也不热,也不冷;也不快,也不慢,一锤一锤,如泣如诉。罗永才看得呆了,心里只是有一种感觉:春阳日暖,万象更新,雀鸟苏醒、飞翔、游戏、鸣叫、盘绕,像是一刻都止不住。人在此时此刻能想些什么,该想些什么,各人都不一样,各人也都是只按着自个的路子走的。惟这破院里的这一个麻脸匠人,像是不知,也像是不觉,木呆呆地坐在亘古的石头旁边,一锤一錾。洗了几十年,也还是不急不躁,不去赶那些过场,凑那些热闹,真叫人觉得不容易!

⑤罗永才呆望许久,才进了院子。那匠人手并不停,只抬起脸:“你我俺?”罗永才递了一根烟过去,半蹲下,低着腔说:“想麻烦王师傅,给洗块碑。”匠人道:“洗块什么样的?”“要两米的,青白石的料子。什么时候能成?”“打今儿个算,要十日。”罗永才交了押金,匠人接了,放在地上,随手拾块碎石压住,打单褂兜里掏出个纸片递给他。那纸片上什么也没有,只有一个红指头印子。罗永才写下要刻的字递过去,匠人接了,一字一顿念了一遍,然后折叠成一个小块,装进兜里,讲:“十日后你来拉呗。”不再理罗永才,低下头,又一锤一锤,洗手下的那块石碑去了。

⑥罗永才第三回去山王,才五六天,他有些不放心。那又是个好天,响响晴。他一直往匠人家里去,进了院子,果然又见那匠入在石料边,坐成一团修行,木了样的,只一锤一锤洗那石碑。匠人望见他进,也不惊,也不乍,手里也不停,只是讲:“时候还没到呢。”顿了一下,又讲:“来找俺的,都是那样个心绪。不如你上山上转转,心里就好受了。”罗永才低头看碑,已洗出个大概,清白厚实,幽深远澈。那山也正在春时里,半山的松树,半山的草坡,半山的闲石。春阳暖融融的,温意无尽,枯茎里已冒出青青的芽子。那些芽子望去甚有张力,生全的趣味浓厚,又鲜活不尽。罗永才一身的感念,不知怎样作想。再往前走时,山有些陡,树影浓郁起来,就有了些寒意。这时从山上下来一个山民,瘦精精的,挑着两大捆紫红色的短针山草,山草捆上还搭了两件破旧衣物,一把竹柄的竹耙子。他看见罗永才,就立住脚,和他讲起话来。罗永才猜他只有五十来岁,他说已经七十七了,家里只利下老两口,老伴瞎了,不能再做什么,现时就靠他挑草换些油盐钱。那担草也有七八十斤。担着得走几架山头,罗永才不免感叹几声。老人又说自己身体有些不如往年了,明年那地便得撂荒了。他说话的时候,也不放下担子,只把担子在两肩上换来换去。他和罗永才讲了一气,才分手下山。罗永才再往山上走;一口气上了山顶。山顶有片旧庙剩的墙框子,四面不见人。他默然站了一会儿,才起步往山下去。到了山下,就又感觉到了春阳的暖意,身上也轻松多了。

    ⑦几天以后,他叫了辆三轮车,进山驮走了石碑。在清明的前两天,他把青白石碑在亡妻的坟前栽了。

⑧春夜里的一点扰动很快就消失了。附近哪里的鸡叫过一阵子,又都不叫了。天气很晴朗,空气却有凉意。罗永才在院子里站了一会儿,看看天上的星星,转过身,慢慢回屋里去了。

【注】①洗碑:刻碑。

(原作发表于《芒种》,作者许辉)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