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课内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25课《掌声》同步测试

课内阅读,回答问题。

修鞋青年

    星期天上午,我去书店买书,路上我被一个修鞋的小摊吸引住了。

    修鞋匠是一个二十多岁的青年,身穿工作服,腰间系着蓝围裙,消瘦白净的脸上,一双乌黑发亮的眼睛里闪着机敏的光。

    一个女青年把一只没了后跟的皮鞋递了过去,修鞋师傅仔细地看了看,用       的口吻说:“是用钉子钉,用黏合剂粘上?”显然女青年在这方面是外行,她没有马上答话。修鞋师傅看出了女青年那种不理解的神情,便       说:“还是用黏合剂粘吧,既美观又省钱。”女青年点了点头。修鞋师傅熟练地操作起来,他仔细地切磨后跟之后,从一个暗色的瓶子中取出黏合剂,均匀地涂在后跟上,然后小心翼翼地粘好。我以为已经完成了,谁知他却转身走了几步,把身后的长方形烘箱打开,扭亮了里面的大灯泡,把鞋子放了进去。“得烘半个小时左右才行。”修鞋师傅一边往回走一边说,“时间是长了一些,我现在正准备研究一种新型黏合剂。”

    我忽然发现这个师傅的腿有些异常——左腿要比右腿长好多,右脚穿的鞋是特制的。啊,这是一个残疾人!我怀着敬佩之情,仔细地观察起这个小小的修鞋摊。只见烘箱上有一个小本,上面写着“意见本”三个字。我一页一页地翻阅起来,上面的意见还真不少,足足写了满满一本,都是表扬这位修鞋师傅的,看来他虽然身体残疾,但意志坚强,修鞋技术还非常高。

(1)、用横线把描写修鞋青年外貌的语句画出来。
(2)、结合上下文,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

建议    商量

①鞋师傅仔细地看了看,用的口吻说:“是用钉子钉,还是用黏合剂粘上?”

②修鞋师傅看出了女青年那种不理解的神情,便说:“还是用黏合剂粘吧,既美观又省钱。”

(3)、给下面句子中的字选择正确读音。

①修鞋匠是一个二十多岁的青年人,身穿工作服,腰间系(xì jì)着蓝围裙。

②“是用钉(dīng dìng)子钉(dīng dìng),还是用黏(nián zhān)合剂粘(nián zhān)上?”

(4)、解释下面的词语。

机敏:    残疾:

新型:    翻阅:

(5)、认真读句子,结合加粗的词谈体会。

他仔细地切磨后跟之后,从一个暗色的瓶子中取出黏合剂,均匀地涂在后跟上,然后小心翼翼地粘好。

(6)、你觉得修鞋师傅是个什么样的人?你想对他说什么?
举一反三
阅读文章,完成练习

那只松鼠

    连续好几个晚上,我都梦见了那只松鼠。

    它躺在我的网袋里,一动也不动,老实得就像已经没有了生命,一改几秒钟前那股拼命逃窜的灵活劲。

    逮(dǎi)住了一只松鼠的我,心里当然异(yì)乎寻常地高兴。在家时,女儿常吵着要一只小松鼠,可惜上海的高楼大厦(shà)绝无松鼠的踪迹;想买一只,却又没有精力去逛市场:万没想到这次在山林路边等车,却逮到了一只。

    我先是看到路对面树干上有个灰褐色毛绒绒的圆球在跳动,于是便蹑(niè)手蹑脚地过去。可是没等我接近,那个圆球就“嗖”地一下蹿(cuān)上了树梢。哦,原来是一只活泼伶(líng)俐(lì)、可爱至极的小松鼠。我兴奋无比,跑东窜西地去抓。后来,我动用了随身携(xié)带的网袋,才网住了它。

    我很开心,看着这只一动不动躺在网袋里的“小俘虏”,想伸手去摸摸它。但是我突然看到了两道极其古怪的目光:像是绝望,像是抗拒,像是乞求,更像是对人类的蔑(miè)视……

    我的身体有点颤抖,手像触电般地缩回原处,定格。

    最后,我长叹一声,终于把它放了;看着它蹿上树梢,又从这棵树梢跳到了那棵树梢,渐渐隐没在密林深处……

    我说不出为什么要这样做。我发誓,回家后只字不提那只松鼠。

    但我毕竟忘不了那只松鼠,所以在一次得意忘形的餐桌上还是说漏了嘴。我惶(huáng)恐不安地看着女儿,女儿竟一点也没有嗔(chēn)怪的意思,依旧稚气未脱地沉浸(jìn)在我的故事里,并且饱含着深情问我:“爸爸,后来它回家了吗?它回到妈妈身边了吗?”

课外阅读。

我的战友邱少云

    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1952年10月12日。    

    那一天,天还没有亮,我们连悄悄地摸进“391”高地下面的山坳,潜伏在一条比较隐蔽的山沟里。因为敌人控制的“391”高地, 像一颗毒牙,楔入我们志愿军的阵地。我们准备在黄昏时分发动突然袭击,拔掉这颗毒牙,把战线往南推移。      

    太阳渐渐爬上山头。我发现前面六十多米的地方就是敌人的前沿阵地,不但可以看见铁丝网和胸墙,还可以看见地堡和火力点,甚至连敌人讲话都听得见。敌人居高临下,当然更容易发现我们。我们趴在地上必须纹丝不动,咳嗽一声或者蜷一下腿, 都可能被敌人发觉。我看了一下前面,班长和几个战士伏在枯黄的茅草丛里。他们身上披着厚厚的茅草作伪装,猛一看去,很难发现他们。我又看了看伏在我身边不远的邱少云。他也全身伪装,隐蔽得更好,相隔这么近,我几乎找不到他。    

    我们的炮兵不断地轰击敌人的阵地,山顶上腾起一团一团的青烟。敌人阵地前沿的地堡一个接一个被掀翻了。看着这种情景,我只盼望天快点儿黑,好痛痛快快地打一仗。    

    到了中午,敌人突然打起炮来,炮弹一排又一排,在我们附近爆炸。显然,敌人已经感觉到他们的前沿阵地不太安全了,可是没有胆量冒着我军的炮火出来搜索,只好把看家的本领“火力警戒”拿出来了。        

    排炮过后,敌人竞使用了燃烧弹,我们附近的荒草着火了。 火苗子呼呼地蔓延,烧得枯黄的茅草噼噼剥剥地响。我忽然闻到 一股浓重的棉布焦味,扭转头一看,哎呀!火烧到邱少云身上了! 他的棉衣已经烧着,火苗趁着风势乱窜,一团烈火把他整个身子 包住了。   

    这时候,邱少云只要从火里跳出来,就地打几个滚,就可以把身上的火扑灭。我趴在他附近,只要跳过去,扯掉他的棉衣,也能救出自己的战友。但是这样一来,我们就会被山头上的敌人发 觉,我们整个班,我们身后的整个潜伏部队,都会受到重大的损 失,这一次作战计划就全部落空了。    

    我的心绷得紧紧的,这怎么忍受得了呢?我担心这个年轻的 战士会突然跳起来,或者突然叫起来。我不敢朝他那儿看,不忍 眼巴巴地看着我的战友被活活地烧死。但是我忍不住不看,我盼望出现什么奇迹——火突然间熄灭。我的心像刀绞一般,泪水模糊了我的眼睛。    

    为了整个班,为了整个潜伏部队,为了这次战斗的胜利,邱少云像千斤巨石一般,趴在火堆里一动也不动,烈火在他身上烧了 半个多钟头才渐渐地熄灭。这位伟大的战士,直到最后一息,也没挪动一寸地方,没发出一声呻吟。    

    黄昏时候,漫山遍野响起了激动人心的口号:“为邱少云同志报仇!”我们怀着满腔怒火,勇猛地冲上“391”高地。敌人全部被我们歼灭了。看看时间,从发起冲锋到战斗结束,才二十分钟。    

    参加这次战斗的志愿军战士,都记住了1952年10月12日 这个日子。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