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部编人教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纪念白求恩》同步练习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大力弘扬奋斗精神

    ①人类进化、社会进步到现在的程度,靠的是奋斗;人类文明要取得更大的发展,仍然要靠奋斗。20世纪,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浴血拼搏,艰苦奋斗,建立了新中国,取得了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伟大胜利。进入新世纪,我们要再创新辉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振兴,更需要大力弘扬奋斗精神。

    ②奋斗是一种精神状态,是一种精神境界。奋斗需要立志高远,需要真才实学,需要真抓实干。人生百年,是为自己的名利而忙碌,还是为国家振兴、民族强盛而奋斗?答案很清楚。为自己着想而苦心经营,其行为卑琐,境界低下;为国家的利益和人民的事业而努力奋斗,其生命绚丽,境界高尚。在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各种竞争越来越激烈的今天,凡事要奋斗已成为大多数人的共识。现在最需要强调的是,要树立正确的奋斗观,把个人奋斗融入到为实现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奋斗之中。只有这样,我们的奋斗才有价值,才会有不竭的动力,才能有勇气和能力克服各种艰难险阻,到达胜利的彼岸。

    ③我们高兴地看到,有无数同志正以这样的奋斗观 , 积极投身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他们把国家和人民的利益置于个人利益之上,不畏艰辛,工作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前不久获得全国“十大杰出青年”称号的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年轻的副院长袁家军,就是其中的一个代表。他大学毕业后,走上了为祖国航天事业服务的岗位,一干就是十多年。谁都知道,我国的航天基地几乎都在贫困荒凉、气候恶劣的地区。十多年间,袁家军边工作,边学习,读完了硕士学位,又在攻读博士学位。最重要的是,他为我国宇宙飞船“神舟号”的发射成功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也许,像袁家军这样的人在物质生活上并不那么富足,但谁能说他们的艰苦奋斗没有获得丰厚的回报呢?他们人生的意义真实而伟大。

    ④但我们也应该看到,现实生活中确有一些人艰苦奋斗的观念淡薄,他们无所事事,饱食终日;庸庸碌碌,不思进取,荒废了大好年华。更有一些人目光短浅,心胸狭隘,把奋斗只局限在个人利益和眼前利益的范围内,丝毫不把祖国和人民的需求放在心上。这样的人是不会受到人民尊敬的,这样的人生也不会是有价值的人生。

    ⑤21世纪,我们要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必须始终保持昂扬的奋斗精神。伟大的事业、伟大的实践要求我们,鄙弃庸俗,追求崇高,走出“小我”,成就“大我”,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选文有改动)

(1)、给下面划线的字注音。

(2)、文章的中心论点是:
(3)、文章第③④段运用的论证方法有:
(4)、文章第③段中划线的“这样的奋斗观”指的是什么?(用文章原句回答)
(5)、为什么说像袁家军这样的人“人生的意义真实而伟大”?
(6)、仿照第②段中画线句子“奋斗需要……需要……需要……”的句式,在“友谊”“理解”“创新”三个词语中任选一个词语代替“奋斗”写一句话。(不可照抄原句内容)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人能感动,就能幸福   

                                                                                               赵捷
        “感动无处不在,仿佛泉水,是滋养生命的。但是,我们却匆匆走过,忍受着干渴。”
      ‚每天上班,我都要在北大东门过斑马线,再往东走到单位。多数时候,都是刚到路口,人行横道的红灯就亮起来,我只有等待。那天也一样,只是我偶然回了一下头。我忽然看到北大校园扩建工地围墙边被留存下来的两棵老柳树,那巨大的绿色树冠在朝阳下闪着熠熠的光泽,随着微风荡漾着,美到极致。
     ƒ那一刻,一种感动深深       (A.打动  B.袭击  C.感染  D.笼罩)了我。无异于多年以前,在某个路口突然看到我单恋的男孩的身影。整整一天,我都感到莫名喜悦。一个很平常不过的日子,仿佛也被早晨的感动镀上了金边。
 „     那天晚上,我在日记中写道:“本是匆忙上班时一次难耐的红灯,偶然的回头,给我的竟然是一整天的幸福,甚至是一生中任何时候对柳树的回忆重复唤起的幸福感觉。”
 …      自从我家保姆走后,我的生活就是白班加夜班。每个夜晚总要醒来数次给三岁的儿子盖被子、把尿。有一天夜里,他突然挣脱我,在迷迷糊糊中大叫:“我自己来,我自己来。”然后,跑到马桶边,吃力地踮着小脚尖,很快小便完了回到自己的被窝里立刻又呼呼大睡了。我却一下子清醒起来,感动于儿子的生命历程又发生了质的变化。黑夜里的我,心花怒放。
     †有一天和台湾佛光大学原校长龚鹏程先生在北京的西餐厅聊天,他讲到他在台湾的时候,看到一个小孩背着另外一个小小孩在乞讨。他心中悲悯,就给了孩子一张大额的钞票。走了好远,他被人叫住了,回头一天是那两个乞讨的孩子。孩子见他回身,立刻跪到地上给他磕头。龚先生说,那一刻,他眼睛湿润了,一个小孩和他背上的小小孩在他面前磕头的样子令他终身难以忘怀。
        ‡听龚先生说着,我的眼泪止不住就下来了。我想,当我没有孩子的时候,这个世界只是一个xīxīrǎngrǎng            的世界,我只是其中的一粒尘埃。但是,当我成为一个母亲,听到这样的故事的时候,我心中的感动就像暮色苍茫无边无际,世界在我心中就变成一个需要我去做一点清扫的房间了。我很感激龚先生传递给我的这份感动让我获得了瞬间的成长。
 ˆ     在这个世界上有时心累,有时身累,有时候,人生仿佛就是天涯苦旅。但是,头顶的鸽哨突然掠过,让人顿感一丝惊喜,这就是感动不期然的来临。感动,仿佛纯棉呵护我们的身心,让我们常住在体贴入微的幸福家园之中。无论是⑴看到幸存柳树的自然之美  ⑵    , 还是 ⑶   , 都是我在感动之花开放的枝桠,采摘到的幸福的果实。
      ‰人能感动,就能幸福。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陡河!陡河!

陡河水库告急!这是一个人们意想不到的险情:大震后,位于唐山东北15公里的 陡河水库大坝下陷1米.主坝纵向断裂70米.横向断裂每隔50米就有一处.约有50多道裂纹。裂纹有的宽达1米.长达11米。时逢天降暴雨,水位猛涨,大坝jíjí可危。该水库库底高出唐山市10米,有3600万立方米的储水量,一旦决堤,架在唐山人头上的一 湖水将咆哮而下,把已经震碎了的唐山完全置于没顶的洪水之中,那将是难以想象的惨况。 可怕的次生灾害!1923年东京毁于地震之后的大火,不就是震撼人心的史例么?

       暴雨中,住在水库周围的地震幸存者们乱作一团,他们喊着、叫着,顾不上掩埋亲 人的尸体,顾不上扒出值饯的财物,只是挟着包裹、抱着孩子,没命地往高坡上跑。恐怖 的情绪迅速蔓延,一时之下,造成了一种强大的危险的态势,直接危及人心。事态确实很

       紧张,已经听得见沉沉的雷声挟裹着水库中的波涛的喧响。一队军人正跑步奔向水库大坝。 这是驻在陡河水库附近的北京军区炮兵某团的指战员,刚刚从废墟中脱身,他们就接到了 保护水库大坝的命令。

可是他们很快意识到了情况的危急:大雨中,急涨着的陡河水像沸腾般地咆哮着, 黑汽蒙蒙,浊浪汹涌,拍打着有裂纹的坝堤,大有“黑云压城城欲摧”之势。当时,陡河上游的洪水,也像野马奔腾而来,水库水位在令人发chù地上涨,杀机四伏的漩涡,疯狂的浊浪,千疮百孔的大坝_______人们似乎能听见大坝在巨大的洪水压力下,发出支撑不住的痛苦的呻吟。水库已经饱和了,入库的水仍在无限止地膨胀,宽厚的堤坝此时竟薄得像 一张透明的纸页。溃堤之险,危在旦夕!必须立即溢洪减压,这是一切一切的关键。炮兵团副参谋长董俊生率领八连战士上堤抢救,他高声喊着:“打开溢洪闸!”然而早已停电,闸门启闭机无法启动。他又带领士兵们冲进绞车房,要靠这架手摇绞车,去启动那两扇40 吨重的闸门。这是一个惊心动魄的场面:士;兵们每四人一组,用手臂的力量去摇动绞车, 去开启那十几万斤重的闸门。

       风雨飘摇,大地仍在余震中战栗,恶浪仍在闪电中发光,涛声如雷,泡沫飞溅。从 中午到夜晚,小屋内一阵又一阵地传出“嘎吱嘎吱”的手摇绞车响和战士们于紧张、疲惫中喊出的号子。困难啊!四个壮小伙子拼命地摇动一百圈,闸门提高还不到一厘米!整整七八个小时过去,战士们轮班操作,就像用生命与洪水抢时间。钢铁大闸一毫米一毫米地上升了。……

       三营副营长魏世德当时是参加大坝抢险的一名班长。……他说:“那天的情景,想 起来就有点害怕。我们开始还当提闸很容易,几声号子一喊就起来了,谁想到要连续摇七八个小时!绞车房已经震裂,站在外面,都能见到里面的人,房子随时都有可能落架。大清早我们刚扒过死人,身上的血迹还在,人挨砸是怎么回事儿我们知道。每个进去的人,都是又焦急又紧张。摇,拼着命摇,汗珠子叭嗒叭嗒地掉,心怦怦地跳。十分钟一班,以最快的速度换班。在那十分钟内,谁都有可能送命,可是没有缩脖子的。……我们光着身 子,穿着裤衩,发疯一样摇着绞车。手磨破了,腰快断了,开始还以十分钟为限,后来顾不上了,时间越拉越长,外边喊换班的声音都听不见了!傍晚,来了一次强余震,大坝轰隆隆响着,绞车房猛烈晃动起来,站着的人都栽倒在地。我当时在外面。我的心突然乱跳,趴在地上,心想这下完了,大坝要垮了,绞车房要塌了!可是怕人的事情没有发生。大坝在,小屋也在,小屋里还传出战友的号子……”

阅读《凡尔赛宫》选段,完成下列小题。

       ①驰名世界的凡尔赛宫坐落在巴黎西南的凡尔赛市,它是人类艺术宝库中一颗灿烂的明珠。

       ②凡尔赛官建于路易十四时代,1661年动土,1756年竣工,至今已有222年的历史。全宫占地111万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为11万平方米,园林面积100万平方米。宫殿建筑气势磅礴,布局严密、协调。正宫东西走向,两端与南宫和北宫相衔接,形成对称的几何图案。宫顶建筑摒弃了巴罗克的圆顶和法国传统的尖顶建筑风格,采用了平顶形式,显得端正而雄浑。宫殿外壁上端,林立着大理石人物雕像,造型优美,栩栩如生。

       ③凡尔赛宫宏伟、壮观,它的内部陈设和装潢富于艺术魅力。宫内500多间大殿小厅,处处金碧辉煌,豪华非凡。内部装饰,以雕刻、巨幅油画及挂毯为主,配有17、18世纪造型超绝、工艺精湛的家具。宫内陈放着来自世界各地的珍贵艺术品,其中还有远涉重洋的中国古代瓷器。由皇家大画家、装潢家勒勃兰和大建筑师孟沙尔合作建造的镜廊是凡尔赛宫内的一大名胜。它全长72米,宽10米,高13米,联结两个大厅。长廊的一面是17扇朝花园开的巨大的拱形窗门,另一面镶嵌着与拱形窗对称的17面镜子,这些镜子由400多块镜片组成。镜廊拱形天花板上是勒勃兰的巨幅油画,挥洒淋漓,气势横溢,展现出一幅幅风起云涌的历史画面。漫步在镜廊内,碧澄的天空、静谧的园景映照在镜墙上,满目苍翠,仿佛置身在芳草如茵、佳木葱茏的园林中。

       ④正宫前面是一座风格独特的法兰西式大花园。园内树木花草的栽植别具匠心,景色优美恬静,令人心旷神怡。站在正宫前极目远眺,玉带似的人工河上波光粼粼,帆影点点,两侧大树参天,郁郁葱葱,绿阴中女神雕塑婷婷而立。近处是两池碧波,沿池的铜雕塑丰姿多态,美不胜收。

课外议论文阅读

让勤俭节约精神代代相传

①有这样一个“半截粉笔”的故事:徐特立在湖南一女子师范学校当校长时,从不用新粉笔,用的都是每天巡视校园捡来的粉笔头。有学生觉得他太“小气风”,为什么要爱惜“没有多大用处”的半截粉笔?徐特立的问答是,积少成多,集小成大,也可以节省一点办公费用。为此,他特意写下一百智好在台学生。“半极将笔犹爱情,公家物件总官珍。请生不的全地,民明公为常细人。”

②做这样的“算细人”,今天依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美德,从青少年抓起,从小处着手,重习惯养成,才能让勤俭节约精神永远散发光芒。更进一步讲,要让勤俭节约成为自觉行动,必须将其落细在日常生活中,落实在青少年品德养成中。

③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精神如何在青少年一代传承?这一命题已成为我国发展起来之后、富裕起来之后必须重视的重要课题。

④在一档青少年倾诉心声的电视节目中,一些青少年“吐档”长辈们较多的件事,就是“太节俭”“太抠门”:爷爷为省电房间舍不得开灯,奶奶舍不得倒剩饭剩菜,爸爸经常“淘”出各种旧物件……然而,当长辈们现身说法,无一不是语重心长地跟孩子讲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重要性。只有精打细算、充分利用,从日常生活小事入手,才能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⑤我们党的光荣传统。不论公私,物件都宜珍惜爱护,因为它们都是劳动人民的创造。节约是美德,节约是财富,拒奢尚俭无论对国家还是对个人而言都是不可或缺的价值支柱。“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习近平总书记一直提倡“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社会风尚,多次强调要制止餐饮浪费行为,并针对部分学校存在食物浪费和学生节俭意识缺乏的问题,培养学生勤俭节约良好美德等提出明确要求,全国上下掀起了诸如“光盘行动”的培养节约精神的活动热潮,培养了青少年勤俭节约的好习惯,树立了社会的良好风尚。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养成勤俭节约生活习惯,意义绝不只在减少浪费,更重要的是节约习惯的养成。《格言联璧》中有云:“俭则约,约则百善俱兴;侈则肆,肆则百恶俱纵。”铺张浪费、奢靡挥霍,糟蹋的不仅是物质财富,更会侵蚀民族精神大厦,腐蚀社会风气。可见,培养节约意识有利于国家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

⑥有人这样说:“节约与勤勉是人类两个名医。”节俭惜物不仅是一种“待物之德”,也是一种惜物谨身、惕励自做的精神修养之道。如果一个人自小养成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生活习惯,就会懂得自我约束、知道感恩馈赠,就能在人格方面不断丰满,在精神层面不断强健,从而炼就吃苦耐劳、不屈不挠的意志品质,成为一个敢于直面任何困难、迎接任何挑战的人。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青少年自小树立“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理念,从思想认识上深化,在行为习惯中养成,无论对个人成长还是对良好社会风尚形成,都大有裨益。

⑦“不论我们国家发展到什么水平,不论人民生活改善到什么地步,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家之宝”,不仅在物资匮乏的年代要做到,在生活优渥的时候更加需要坚守。当节俭美德、节约行动获得更为持久的生命力和影响力,我们的生活一定会更加幸福美好,我们的祖国一定会更加繁荣富强。

(选自《人民日报》)

独处是生命的良田

韩青

①我一直认为,群居往往是肤浅的、浮躁的、表象的,而独处往往是深刻的、安静的、本质的。要知道,人多的时候,舌枪唇剑,熙熙攘攘,人心难以安静,而心不能安静,就不能深入地思考、探究,这样一来,人自然不会把事做好;而独处的时候,人是安静的、自由的,可以思考、探究自己喜欢的事情,这样一来,就会遇到很多的契机或是意想不到的美好。

②再说,世间的任何一种美好,都有它自己的规律和节奏,一般来说,它需要我们的安静、沉思、专心和孤独,没有这些元素,我们就难以遇见它,而这些元素也只有在我们独处的时候才有。独处的时候,就是我们与美好相逢的时候。比如,牛顿发现万有引力,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爱迪生发明电灯,马克思写《资本论》,司马迁写《史记》,曹雪芹写《红楼梦》,等等,他们的“作品”都是独处时结出的硕果。

③俗话说,热闹的大街不长草。热闹之所,连草都不长了,还能长什么好东西呢?能长的,只能是浮躁、杂乱、庸俗的东西。而一个人如果被这些东西主宰了,那么他就不可能还有追求和梦想;一个没有追求和梦想的人,就会变得日益庸俗乃至低俗。这样的人就像小水洼,一有什么风吹草动,他就会躁动不安。显而易见,这样的人没有定力,而没有定力的人,往往就没有恒心;没有恒心的人,就很难做成大事。

④美国女诗人艾米莉·狄金森深谙此道。她不喜欢热闹、喧哗,深爱独处,在她的一生中,除了年轻时有一次长途旅行外,她几乎都在乡间隐居。在那期间,她写了近两千首诗,而且,诗歌结集出版后引起轰动,人们因此誉她为20世纪现代主义诗歌的先驱之一。她如果不喜欢独处,常常跟人在一起嬉戏玩耍、虚掷光阴,那么她就不会有这样的成就,更可怕的是,如果她交上了坏朋友或染上了坏习气,那么她的品质就可能开始变坏。正如西哲所言:我们所有的祸害都来自不能独处。可见,独处是智者的明智选择。

⑤事实早已证明:无数的智者在独处中获得了成功,取得了成就,还能让自己的灵魂纯净,进而使自己日益成熟。周国平先生说:“独处是灵魂生长的必要空间。在独处时,我们从别人和事务中抽身出来,回到了自己。这时候,我们独自面对自己和上帝,开始了与自己的心灵以及与宇宙中的神秘力量的对话。一切严格意义上的灵魂生活都是在独处时展开的。”这样的独处,使灵魂变得日益纯粹、丰富和高贵;这样的灵魂,引领我们走向更好的自己。而在这样的独处里,我们不受外界的干扰,不用看别人的脸色行事,也不需要对别人溜须拍马、阿谀奉承,完全可以按照自己的心意生活……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独处的时候,就是我们的增值期,而最大的收获,就是变成越来越好的自己。

⑥我曾经写过这样的诗句:“独处是生命的一片良田,可以种植自己最爱的梦想,收获属于自己的果实。”而那果实正是生命最好的价值和意义。

⑦当然,人都有社会性,这就决定了我们不能完全与世隔绝。再说“读书随处净土,闭门即是深山”。只要闹中能取静,心远地自偏,我们也能独处。

(选自《思维与智慧》2020年10月7日,有删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

打瞌睡

安谅

①在一家知名报社,明人与校友老金总编侃侃而谈。老金忽然回忆起往事:“我们上大学语文的第一堂课时,那位脑门前秃,身子瘦若芦苇秆,穿着有些宽大的旧白衬衣、蓝色长裤,脚蹬一双灰不溜秋的牛皮凉鞋的老教授,用带有浓重苏北口音的普通话自报家门,说自己的姓氏是头上不长草的卢姓,也就是虎头卢。他说,我也属虎,却无虎性。所以,开课之前,我先声明一下,上课要来,不来得请假。但上课允许打瞌睡,或者闭目养神。不过,不得打呼噜,影响别人。如果出现了呼噜声,那得罚站,还得罚背诗文。否则,考试成绩要降一个等次。我都听呆了,哪有这等好事,你知道,我那时老是睡不够,难免上课打瞌睡。”

②“你还真在课上睡觉了?那位卢老师的课,我也上过,讲得还是挺生动的,特别是随口说起的文学典故,简明扼要,很有意味,很吸引人的。”明人说。

③“是呀,他讲得确实精彩,我眼皮都没耷拉过,听得津津有味。连着好几堂课,笔记都做得很细致。”老金叙述着,手舞足蹈地表现了当时的兴奋状态。

④“但有一次,我真憋不住了。前一晚睡得太迟,两三点才上床,苏缘他们脑袋一搭枕头,就都睡着了。苏缘还打起了呼噜,浪涛一般跌宕起伏,把我吵得在床上翻来覆去,更难以入眠了。第二天一早的大学语文课,我坐在后排,撑了十来分钟,不得不闭一会儿眼。老先生慢条斯理的讲课声,我依稀能听见,我感觉自己似睡非睡。骤然,我鼻腔里发出了一串粗重的声响,我下意识地收住,却没能成功,将我自己也彻底惊醒了。我发现,课堂上所有的目光都聚焦而来,只有老先生继续讲着课,仿佛并未听到我的声音。我故作镇定,也心存侥幸。可讲完一个段落,老先生换了一个话题,问刚才是谁发出的声音,瓦釜雷鸣似的。他要我站起来,问我是背诵诗文呢,还是期末考试成绩降一个等次。”

⑤“语文成绩本不太好伞高分,很多人都碰巧在及格线上,降一个等次,可就过不了了。”明人莫名地为老金捏了一把汗。

⑥“就是呀、我犹豫了一会儿,答应背诵诗文。老先生说好,就背课本里的,你的学号是多少,就背那一页的诗文。”老金说道。

⑦“老先生倒是有办法呀!”明人笑道。

⑧老金略带苦相地说:“我当时可笑不出来,我的学号是34号,我怎么知道第34页是谁的作品呢,课还没讲到那一页。如果是前面几页,我听过课,还听得很认真,课文也反复读过好多遍,至少还能背出个大概来。正头疼时,向我诡笑着的苏缘忽然喊了一声:‘他的学号是5号。’我吃了一惊,这家伙是在帮我,第5页应该有一段《诗经》里的诗,我完全背得出的,但我抬眉瞥了一眼正凝视着我的老先生,冷静了一下,还是说了自己真实的学号。老先生微微点了点头。戒按学号翻到那一页,竟是一篇巴金的短文,选自他的《真话集》。我还真读过,但背是背不出的,其中只有几句警言妙语,我是记住了的。我颇显尴尬,只得老老实实地向老先生报告,全文我背不出,但我说了这篇文章的大概内容,记住的几句警言妙语,然后一字一句清晰地吐出。我还特意讲了巴老这本书的写作背景,教室里鸦雀无声。我住了口,有些不知所措地望向老先生。老先生挥挥手,让我坐下了。他就说了一句,如果你晚上好好休息,白天好好听课,你会讲得更好!”老金眼睛亮起来了。

⑨“听那口气,老先生好像是在鼓励你。”明人说。

⑩“岂止是鼓励,对我来说,这是对我的表扬呀,讲得更好,不就是这个意思吗?我心里一下子轻松了许多。之后,我越来越体会到这位老先生的高明之处,他处罚了我,也批评了我,却令我如沐春风般心情舒畅,而且得到了令人愉悦的鞭策。后来,大学语文成了我最喜欢,也是最为用心的一门科目。你猜我期末成绩如何?”

⑪“估计、应该是不错的。良好吧?”明人斟酌道。

⑫“是优秀!而且是全班唯一的优秀!”老金笑逐颜开地说,

⑬“哎哟,没想到,一个呼噜让你这么幸运,真是难得!”明人由裴赞道,

⑭“应该说是老先生卢教授带给我的激励。老先生说:‘你不仅考得不错,那次打呼噜,报学号时,我发现你也很诚实。这是最为重要的。’我深深地感谢他!我常常会想到他,特别是今天这个日子。他真是一位好先生 , 真的祝他在天堂快乐呀!”

⑮说完,他朝天空合掌高举,深深一拜。

⑯这天是教师节。卢教授十多年前仙逝了,但他还活在他学生的心中。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23年第24期,有改动)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