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浙江省宁波市南三县2018-2019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苍蝇的光荣与伟大

高珮莙

    ①如果按照数量平均分配,地球上每个人大约拥有1700万只苍蝇。

②属于你的那一群,可能生活在最低气温零下70℃的北极、海拔5364米的珠峰大本营、贝加尔湖1.7千米深的湖底,或是利用浓密的毛发在体表形成一个小气泡,漂在美国莫诺湖。

    ③你最熟悉的,大概是那些从洞穴时代起就与人类形影不离的家蝇。它们在垃圾堆、臭水沟振翅游荡一番,熟门熟路地飞进厨房,用细长的口器凑上去吸食美味的汤汁。

    ④研究这些小家伙,估计需要异常强大的忍耐力。

    ⑤伦敦自然历史博物馆的昆虫学家艾丽卡·麦克阿丽斯特,是这种双翅目昆虫的忠实粉丝。她专门写了一本书《苍蝇的秘密生活》。

    ⑥在她笔下,这群昆虫无所不为,无所不在,闹哄哄地生活,尽心尽力地为人类做贡献,却从没得到认可。

    ⑦麦克阿丽斯特最喜欢的苍蝇,是一种芝麻大小的小蝇。它们像蜜蜂一样勤恳工作,为可可树传授花粉,没有它们就没有巧克力。芒果、红辣椒、黑胡椒、胡萝卜和洋葱,都要靠苍蝇传粉。

    ⑧有些苍蝇是食尸动物和食粪动物,它们负责吃掉排水沟里的污泥,回收动物腐烂的尸体和粪便,让它们尘归尘土归土。这类苍蝇大约有1100种,法医和侦探可以通过观察它们卵的发育阶段,来判断凶案发生的时间。

    ⑨每年雨季,许多鸟迁徙到非洲维多利亚湖,在密密麻麻如同云雾的双翅目蠓虫群中大饱口福。对当地穷人来说,这些飞舞在半空中的蛋白质是天赐的美食。他们把蠓虫挤压成黑色的肉饼,油煎,做成汉堡包。古埃及人欣赏苍蝇不屈不挠骚扰人类的毅力和勇气,把它们视为“圣物”,用金子制作苍蝇形状的护身符,奖给新王朝最英勇的战士。

    ⑩现代科学来了,果蝇有75%的致病基因和人类一样,是遗传学研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美国索尔克生物研究所的科学家发布报告称,他们对苍蝇大脑工作原理的研究,可以用于改善互联网搜索引擎。弗吉尼亚州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的研究人员正在开发苍蝇大脑的线路图,试图分析它们是如何思考的。

    ⑪遇到危险时,苍蝇不但会拍拍翅膀飞走,还会屈起6只脚迅速弹跳。科学家认为,这个过程中并不只有本能反应,而是苍蝇基于气味、记忆、饥饿、恐惧等,用大脑思考得出的逃生策略。

    ⑫蜘蛛蝇是麦克阿丽斯特钟情的苍蝇之一。它们体型又大又圆,身体表面的稠密毛发泛着金属般蓝绿的光。它们把卵产在蜘蛛的必经之路上,专挑狼蛛、活板门蛛、漏斗网蛛等体型大、寿命长的蜘蛛下手。一有机会,幼虫就会黏在蜘蛛腿上,钻进蜘蛛腹部,把它从里到外啃食得干干净净,只留下一副空壳。

    ⑬这些令人毛骨悚然的小东西有着足够的耐心如果蜘蛛还没有长大,幼虫会蛰伏沉睡好几年,直到寄主成长为一顿丰美的大餐。

    ⑭麦克阿丽斯特唯独对一件事不太满意。她还没有自己的肤蝇——一种臭名昭著的寄生蝇,别名“人皮蝇”。

    ⑮她曾在热带地区待过一段时间,满心期待会有肤蝇在她的胳膊或腿上产卵,然后蛆虫会钻进她的皮肤定居下来。那些马力十足的进食机器用钩子把自己牢牢固定在寄主体内,扎进温热的血肉大吃特吃,把自己养得膘肥体壮,让寄主又痛又痒。

    ⑯更可怕的是,它们拥有异常强大的繁殖能力。普通家蝇一生中产卵500个,有的苍蝇还会更多。雄性马蝇在追逐异性时,能够以每小时145公里的时速狂飙40公里。受气候变暖影响到2080年,家蝇的数量将增加244%。

    ⑰据研究显示,上一次苍蝇数量激增,还是在恐龙灭绝的白垩纪晚期。

⑱早在2.6亿年以前,这群长翅膀的小家伙就已经在古生物的粪便中快乐生活。作为大自然的幸存者,它们轻巧地掠过沧海桑田,见证无数生物的诞生和消逝,或许有一天,他们也会作别年轻的人类。

    小蒙在读这篇文章时产生了不少困惑,请你结合阅读策略和文章内容帮他解惑,完成以下对话。

(1)、【对话一:概括】

小蒙:这篇文章叫《苍蝇的光荣与伟大》,难不成小小的苍蝇还会为人类做贡献不成?

我:你还真没说错!文中提到“在她笔下这群昆虫…尽心尽力地为人类做贡献”,你先找到这一句,再跳读,快速抓取有用的信息,然后进行概括就知道了。文中至少提到了苍蝇的这几种贡献,除了为植物传授花粉外,还有等。

(2)、【对话二:推论】

小蒙:文章第二自然段为什么要罗列苍蝇“可能生活”的地方呢?

我:如果你掌握了“推论”的阅读策略就明白了。在具体的语境下,我们可以运用自己原有的知识和文章提供的信息去推理补足文章省略的信息。第二自然段提到的地方环境各异,又极为特殊,由此我们可以推测出这是在说明苍蝇所具备的……

小蒙:特点!这里在讲“苍蝇的特点”!

我:是的,我们起码能从中推测出苍蝇的两个特点是

(3)、【对话三:联结】

小蒙:麦克阿丽斯特为什么会唯独对“还没有自己的肤蝇”感到“不太满意”?

我:有种阅读策略叫“联结”,是指读者将其他文本进行关联,使阅读达到连贯性而理解。看到麦克阿丽斯特和《苍蝇的秘密生活》,你会想起什么呢?

小蒙:我想到法布尔和《昆虫记》

我:其实对于你之前这个问题,我们只要将法布尔与麦克阿丽斯特联结起来就能找到答案: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轻   放

                                                                               安宁
      ①走廊里的声控灯,很早以前就坏了。每次走到门口,同租三室一厅的几个人,都会习惯性地叹口气,在黑暗中摸索着将门打开,又重重地关上,似乎想要以此发泄对那一脸晦暗的廊灯的愤恨。其实,楼下的小卖部里,摆满了各种各样的灯泡,而且价格低廉到不过是坐一站公交车的价格,但包括我在内的所有人,谁都没有想起,在买泡面的时候,顺手捎带一个灯泡上来。
      ②父亲过来看我,走到门口,看见我费力地用手机里微弱的光线照明,立刻放下手里的东西,说声“稍等”,便下了楼。不过是几分钟的工夫,他便拿了一个灯泡上来,一声不响地安好。然后,他轻轻一击掌,昔日暗淡无光的走廊,瞬间便有了温暖通透的光亮,我站在门口,看父亲脸上淡然的微笑,便说:“你可真是光明使者呢,你一来,这灯就好了。”
      ③父亲却扭过身来,正对着我,说:“其实路过的每一个人,都可以是光明使者 , 不过是一块五毛钱的灯泡,顺手就捎过来了,何必每次总是感叹世风日下,自己却始终不去动手呢?”      
      ④我笑:“可不是人人都像您这样乐于助人,况且,这还是租来的房子,这走廊,也属于公共的区域,不只我们这一层,楼上的人也都要从此经过呢。”     
      ⑤父亲没吱声,只拿起身边的扫帚,边一层层地扫着楼梯上丢掉的烟头、纸屑、菜叶,边哼起他惯唱的京剧。有人从他身边经过,他便停下来,将身子朝楼梯一侧,又朝来人笑着点一点头,表示让对方先行。而路人总是诧异地看父亲一眼,又微微地停一下,这才在父亲的笑意里,慌乱地点一下头,匆匆离去。那脚步的失措,看上去有些逃的意思。   
      ⑥我在晚饭的时候,便抱怨他,说:“何必对陌生人这样殷勤?他们指不定在心里觉得你有毛病呢。”父亲呷下一口酒,道:“我管不着别人心里怎么想,但我开心就可以啊,况且,我就不信你给别人微笑,他还能泼你一盆冷水不成?所谓寻开心,就是这样,你自己不去主动找,它还会自登家门?”    
      ⑦几日后,翻起账本,突然想起一个借钱的熟人,当时他信誓旦旦,说三个月后肯定一分不少地全都打到我的账户里来,可是又过去两个月了,他不仅没有打钱,连一个解释的电话都没有。气愤之下,我抄起电话便要质问熟人。父亲得知后将我拦住,说:“钱既然已经借出去了,就不必再催了。”我不解,说:“难道就让这笔钱白白地给他了不成?这样不守信用的人,你又何必跟他客气?”    
      ⑧父亲一声不响地拿过我的账本,将我记下的还款日期一栏“啪”的一道线勾掉,这才说:“何时你将心里那个还款的日期,也一并改成无期限的时候,就不会像现在这样气愤了;假如人家忙得忘记了,你过去一通责问,那岂不是彼此坏了感情?一笔钱丢掉不要紧,连带地连一个朋友也给弄丢了,那就得不偿失了。”    
      ⑨我依然心里憋闷,说:“可是我觉得这个人根本就是故意忘记的,我刚刚听说他借过别人的钱,每次别人一催,他就推说下个月还,结果是几个月过去了,还是没有丝毫要还的迹象。”    
      ⑩父亲依然不紧不慢地喝一口茶,道:“如果他真是一个常占便宜的人,那你这钱,丢了也没有关系,能够用钱测出一个人的深浅,并在以后的路上,尽可能地远离这样的人,不是更好吗?况且,如果他不打算还你,你再怎样地催促,也是得不到这笔钱的,不如心中先放下,这样轻松的是你,而他,则会在你的安静里,心里有小小的失落与不安。”
      ⑪隔着十几年的光阴看过去,我第一次发觉,硕士毕业的我,从书本中得到的那些东西,在没有读过几本书的父亲面前,原来是如此的苍白且无力。人生中一切矛盾的化解,并不是拿尖锐的刀子划过,而是那最朴素最温暖的轻轻一放。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想念铁匠老孙

肖复兴

       ①年轻的时候,大概谁都会是心高气盛。那时,我也是一样,自以为是,急公好义,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用当时东北老乡的话说,其实就是“傻小子睡凉炕——全凭火力壮。”

       ②1968年,在北大荒,我21岁。全因为看到队里的三个所谓的“反革命”,认为并不是真正的反革命,而且绝对是好人。尤其是看着他们的脖子上挂着三块拖拉机的链轨板挨批斗,更是于心不忍,要知道每一块链轨板是17斤半重,每一次批斗下来,他们的脖子上都是鲜血淋淋。于是,是我带头出声了,自以为是样板戏里的英雄人物李玉和出场一样呢,要拯救那三个人于危难之中。

       ③第一场戏,我演出的是“访贫问苦”,和几个一起去北大荒的同学悄悄地跑到这三个“反革命”的家里去调查真实的情况。清晨天刚蒙蒙亮,踏雪迎风,身后甩下无边无际的荒原,心里充满了悲天悯人的情怀,见到三位中的一位是个地地道道的贫农,家里穷得盆朝天碗朝地的,当场脱下自己的棉大衣披在他的身上,感觉良好地当了一回救世主。

       ④第二场戏,我演出的是“激扬文字”,和同学——现在的剧作家、话剧《正红旗下》的编剧李龙云一起连夜赶写了三张大字报,慷慨激昂,挥斥方遒,有事实有理论,有文采有感情,掷地有声,不容辩驳。第二天一清早,墨汁未干,把大字报贴在队里的食堂的墙上,胸有朝阳般等待着人们——特别是将这三个人打成“反革命”的队部的头头前来看我的杰作。

       ⑤第三场戏,我演出的是“现场辩论”,一连几个收了工的晚上,全队人被我们的三张大字报招呼到食堂里中,我们和坚持要把那三个人继续打成“反革命”的对立派进行唇枪舌战的激烈辩论,吐沫与手势齐飞,语录和标语共舞,我们赢得了热烈的掌声和惊讶的目光。只是队上的头头没有出场,但每晚都来,躲在角落里目光闪烁,一言不发。我以为我们在节节胜利。

       ⑥我根本没有料到,第四场戏就要开场,我已经走到了危险的悬崖边上,断头台就横在我的面前。

       ⑦上级派来的工作组进队了。工作组进队的头一天,便召集全队人马在食堂里开会,我当时因为值夜班脱谷正在睡大觉,哪里会想到大祸就要临头。那天,天上正下着纷纷的小雪,队上的头头推开我的房门,一脸我以为是有些谄媚的笑其实是得意的笑里暗藏杀机,跟着他爬出了暖烘烘的被窝。我被叫到了食堂,新来的工作组的组长极其严厉地说起了一长段火药味儿很浓的话,其他的话我已经记不住了,但有这样一句话至今清晰在耳,那就是他带有东北的腔调,声音高亢地说:“肖复兴是过年的猪,早杀晚不杀的事了!”那一刻,几乎所有人的眼睛都投向我这一边,目光像是聚光灯似的落在我身上。那时,我还没有觉得会是马上就要大祸临头呢。

       ⑧第二天,他们查抄了我写的所有日记和写的所有的诗。而那好几本日记里,并没有我自己想象的那样,全部都是雷锋式的日记,在那个鸡蛋里都能够挑出骨头的年代里,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在日记里,我记了队长把毛主席的诗“借问瘟神欲何往,纸船明烛照天烧”,给念成了“借问瘟神欲何住”,便都成了我的罪状,对领导不恭,继而上升到对党的不满,最后上升到:“如果蒋介石反攻大陆,咱们北大荒第一个举起白旗迎接的就是肖复兴!”现在听起来跟笑话似的,但从那时起,几乎所有的人都像是躲避瘟疫一样躲避着我。这时候,我知道,一切已经在劫难逃。

       ⑨那一天收工之后,一个好朋友悄悄地告诉我,晚上要召开大会,要我注意一点儿,做一些思想准备。我猜想到了,大概是要在这一晚上把我揪出来,和那三个“反革命”一勺烩了。

       ⑩那一天晚上飘起了大雪。队上的头头和工作组的组长都站在了台上,我知道躲过了初一躲不过十五,硬着头皮,强打精神,我虽然做好了思想准备,心里还是忍不住瑟瑟发抖,我不知道呆会儿真的被揪到台上,我会是一种什么狼狈的样子,他们会不会也在我的脖子上挂链轨板?我真的一下子如同丧家之犬,只好等待着厄运的到来。我才知道英雄人物和“反革命”都不是那么好当的。

       ⑪谁能够想到呢,那一晚,工作组组长声嘶力竭地大叫着,一会儿说阶级斗争的新动向,一会儿重复着说如果蒋介石要反攻大陆真打过来了,咱们队头一个打白旗出去迎接的肯定是肖复兴……总之,他讲了许多,讲得都让人提心吊胆,但是,一直讲到最后,讲到散会,也没有把我揪到台上去示众。我有些莫名其妙,以为今晚不揪了,也许放到明天晚上了。

       ⑫我坐在板凳上一动不动,等着所有的人都走尽了,才拖着沉甸甸的步子走出食堂。我忽然看见食堂门口唯一的一盏灯光下面,很显眼地站着我们队上烘炉的铁匠老孙,他是我们队上地地道道的老贫农,老党员,雪花已经飘落他的一身,就像一尊雪白的雕像。

       ⑬那时,四周还走着好多的人,只听老孙故意大声地招呼着我:“肖复兴,我家喝酒去!”我被他一把拉住胳膊,当着那么多人其中包括队上的头头和工作组组长,他旁若无人似的把我拖到他的家里。炕桌上早摆好了酒菜,显然是准备好的。老孙让他老婆又炒了两个热菜,打开一瓶北大荒酒,和我对饮起来。酒酣耳热的时候,他对我说:“我和好几个贫下中农都找了工作组,我对他们说了,如果谁敢把肖复兴揪出来批斗,我就立刻上台去陪斗!”

       ⑭算一算,36年过去了,许多事情,许多人,都已经忘却了,但铁匠老孙总让我无法忘怀。有他这样的一句话,会让我觉得北大荒所有的风雪所有的寒冷都变得温暖起来,对于我所做过的一切,不管是对是错,都不后悔。什么是青春?也许,这叫做青春,青春就是傻小子睡凉炕,明知凉,也要躺下来是条汉子,站起来是棵树。

       ⑮1982年夏天,我大学毕业,专门回了一趟北大荒,回到队上,第一个找到的就是老孙。那是我1974年离开北大荒和老孙分别9年后的第一次相见。当时,他正在烘炉子,我握着他的手,一句话也说不出,泪水模糊了我的眼睛。他拉着我到他的家,让他的老婆把早在井里冰好的一罐子椴树蜜冲的甜水端到我的面前(在北大荒的那些夏天的日子里,我没少到他家喝这从井里冰镇好的椴树蜜),那年冬天的情景一下子也一起涌在了面前。他告诉我工作组组长已经得癌死了,队长前几年知青大返城时因为受贿被“双开”(开除党籍和开除公职),算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吧,往事如烟,弥漫开来。

       ⑯今年的夏天,我和几个同学商量好了,准备再回北大荒一次,我的心里一直在想象着和老孙再次重逢的情景。已经又是22个年头过去了,我不知道老孙变成什么样子了。算一算,他有七十上下的年龄了。我真的分外想念他,感念他。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淡定的秋色

曾妈妈的平凡故事

 理由

       岳母曾志去世十年,至今仍是家中鲜活的话题。她经过无数次重大革命运动的磨练,具有中国共产党党员的本色。由于理念、追求以及生死历练而形成了人格特征的一贯风貌,即使在后来我所见到的常态生活环境中,也深深刻下原先的样子。

       曾妈妈退休以后仍担任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享受中组部正部级待遇,但家中私事,她不指使保姆,不麻烦司机,也不有劳家中任何人,每天为买菜而奔波,一副舍我其谁的样子。

       每当晨曦微露,曾妈妈就提着一个用旧了的布口袋,挤在照熙攘攘的人流中。她买菜既要新鲜,还图个便宜,这样就得顺着摊位细挑慢选,来回一两个小时,署往寒来从不中辍。

       她老人家还有一条规矩,从不接受晚辈上交饭费,这么一来,摆到餐桌上的饭菜水准就成为问题,单调,寡味,五六口人能有两三个菜就不错了,而她总是把上一顿的剩菜拿来自己吃。如想改善伙食,只能自己也去买莱,再把实物送到曾妈妈的厨房,而且要把握分寸。我知道妻子陶斯亮就因买过几样时令菜被她数落。她对我这个女婿似乎宽容一些。

       不光买菜,买家庭日用品的路程更远,曾妈妈也不肯叫公家配备的司机,而是去挤公交车。二十多年前的公交车站秋序混乱,上车全凭强弱相争的丛林法则。一次遇到一群身强力壮的年轻人蜂拥而上,瘦小的曾妈妈落在最后,踩在车厢踏板上,只挤进半个身子,不料司机“叱当”把门关上,重重地夹住她的头部。同车人惊呼:“夹住人啦!”句机才把车门打开。曾妈妈觉得头部不适,去医院检查,确诊为“脑震荡”。

       休养时去看她,她认真地问:“你们看看,我的头有没有被夹扁?”看样子不像开玩笑。身为医生的陶斯亮说:“没有,夹扁是不可能的事。”看着老人家将信将疑的神色,我的心里一沉。曾妈妈已是古稀之人,腿脚不复当年。在社会急剧变革的时候,一个原汁原味的共产党员坚持自己的信念,竟然显得特立独行,还有几分悲壮。

       她的家居至今在我眼前仍浮现出那张铺在餐桌上的塑料布,那是一幅白地印着绿色图案的塑料台布,每天吃饭都要面对它。年深日久,中间已发黄、变脆,又被砂锅或水杯烫出许多烙印,终至有一天裂开口子。我本想,去商场挑选一幅漂亮的台布送给曾妈妈,但陶斯亮告诉我,那样的结果一定是被妈妈把新台布叠好后放进箱子里,她还会用旧台布。

       有一天坐在餐桌前,忽然眼前一亮,台布上裂开的大洞没了,细看原来是曾妈妈把中间的破洞剪掉,又将尚未破碎的两头调到中间再缝起来,虽然短了一截儿却还能凑合。陶斯亮有一位台湾朋友来家做客,看看家中陈旧的沙发和摇晃的桌椅,一件像样的东西都没有,又发现了这块台布,大为惊讶地说:“没想到共产党的高级干部这样过日子!’’

       岂止半块台布,就是餐巾纸也被她撕成一半。改革开放后的社会日渐富裕,家中餐桌上多了纸巾。曾妈妈认为取之于木材的纸巾用来太奢侈,她把每张纸巾都撕成半张,再叠成一摞备用。看她耐心地一张张地撕纸巾,我总觉得那动作背后有未曾言喻的象征意义。

       平时来看望她的人不少,甚至门庭若市,有求她办事的,也有纯粹出于关心的,她一概热情招待。她深知自己曾任组织工作的敏感性。当客人临走时,曾妈妈最常见的送客动作就是骤然起身,一溜小跑、疾如迅风地追出门外,把客人送来的礼品坚决奉还。经过一番推拒,总是笑吟吟地婉谢。

       有一年夏天,曾妈妈去北戴河,需要提前返回北京,她擅自买一张硬座票,既不叫司机又不坐中办的专列。当时我和陶斯亮都不在身边,听朋友说,他在人头涌动的车站遇到曾妈妈正站在大太阳地里排队,十分吃惊,连忙要带她去贵宾休息厅,曾妈妈硬是不肯,弄得他进退两难,不得不选择陪曾妈妈在那儿傻硒。

       有六十多位朋友为曾妈妈举办了一次庆祝入党七十周年的活动。当主持人朗诵了一首真挚动人的赞美诗之后,曾妈妈接过话筒,向大家深鞠一躬,说了一番肺腑之言:“今天大家这样热烈地为我祝贺,我实在很惭愧,我为党做得太少,只是一个普通的党员,我跟随党走过七十年,凭的是信仰、信心和坚强,从不动摇。”

       我想,早期的中国共产党人因信仰而造就的集体性格:勇敢、忠贞、舍己为人、清廉正直、自律内省……这些也是人类社会对人格的审美共识,谁能说没有普甘价值!

       1998年6月21日,曾妈妈走了。当我们清理遗嘱遗物时,发现许多个发黄的工资袋,每个袋里装着老人家每月省吃俭用省下的两三百或三四百元,而且每个袋都注有年份月份,排列有序,以示来源的清白。在遗嘱中说明把这些钱全部捐献。

       看着那些发黄的工资袋,我热泪盈眶,眼前仿佛又浮现出一张拼凑的塑料台布,还有曾妈妈把纸巾撕成一半的动作以及送客拒礼时的一溜小跑。我忱然有悟:这个原汁原味的共产党员,在常态生活中,刻意走向平凡,仿佛一池秋水般淡定安详,心清似水,净无杂尘。这位在战争年代百死一生的传奇女性,几乎用她的后半生去执着地迎接一场新的挑战﹣﹣如何在和平岁月里保持共产党员的本色。

(有删改)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