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六年级上册语文一课一练-11故宫博物院人教(部编版)

课外阅读

云冈石窟

    云冈石窟的造像气势宏伟,内容丰富多彩,堪称公元5世纪中国石刻艺术之冠,被誉为中国古代雕刻艺术的宝库。按照开凿的时间可分为早、中、晚三期,不同时期的石窟造像风格也各有特色。早期的“昙曜五窟”气势磅礴,具有浑厚、纯朴的西域情调。中期石窟则以精雕细琢,装饰华丽著称于世,显示出复杂多变、富丽堂皇的北魏时期艺术风格。晚期窟室规模虽小,但人物形象清瘦俊美,比例适中,是中国北方石窟艺术的榜样和“瘦骨清像”的源起。此外,石窟中留下的乐舞和百戏杂技雕刻,也是当时佛教思想流行的体现和北魏社会生活的反映。

    云冈石窟形象地记录了印度及中亚佛教艺术向中国佛教艺术发展的历史轨迹,反映出佛教造像在中国逐渐世俗化、民族化的过程。多种佛教艺术造像风格在云冈石窟实现了前所未有的融汇贯通。

    云冈石窟是石窟艺术“中国化”的开始。云冈中期石窟出现的中国宫殿建筑式样雕刻, 以及在此基础上发展出的中国式佛像龛,在后世的石窟寺建造中得到广泛应用。云冈晚期石窟的窟室布局和装饰,更加突出地展现了浓郁的中国式建筑、装饰风格,反映出佛教艺术“中国化”的不断深入。

(选自《著名遗产纵横》)

(1)、根据意思,从短文中找出合适的四字词语填空。

形容内容丰富,花色繁多。

形容气势极其宏壮雄伟。

(2)、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云冈石窟反映了教造像在中国逐渐世俗化、化的过程。石窟中留下的乐舞和百戏杂技雕刻,也是当时教思想流行的体现和社会生活的反映。

(3)、为什么说云冈石窟是石窟艺术“中国化”的开始?
(4)、概括第一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举一反三
阅读理解

“数"说雷电(节选)

    雷电是大自然神秘而壮观的现象之一,很早就被人类观测到并记录下来。《周易》中记录了发生在公元前1078年的一次球形雷,这是世界上最早的雷电记录。我们所说的雷电,(   )包括闪电,(    )包括雷声。关于雷电的一些数字是非常有趣的。

    通常情况下,雷电多是在人们没有防备的一瞬间发生并完成的,难怪古代典籍对雷电有这样的描述:“疾雷不及掩耳,迅电不及暝目。“从当代科学的角度来说,真正称得上“快"的是闪电,而非雷。雷声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大约为340米/秒。闪电的速度则远非这个量级。很多人认为,闪电的速度就是光速,也就是3×108米/秒;但实际上,它的移动速度受到空气电导率等很多因素的影响,与光速有着本质的区别。可以确定的是,闪电的速度远低于光速,同时又远高于雷声的速度,美国能源部给出的闪电速度为1.5×108米/秒,大致为光速的一半。

    一提到雷声,人们也许马上就能想到“震耳欲聋““惊天动地“等词语,雷声是自然界产生的最大的声音之一。

    那么,雷声到底有多大呢?雷声最高可以达到120分贝。这是个什么概念呢?当声音达到70分贝时,我们就可以认为它是很吵的,而且开始损害听力神经;而100~120分贝,比一列火车从身边呼啸而过的声音还要大,正常人如果在这样高分贝的空间内待1分钟左右,就会暂时性失聪。所以,用“震耳欲聋”来形容雷声,实不为过。

(选自《百科知识》2014年第23期)

请认真阅读《“大智若愚”的猪》并完成相应的习题。

“大智若愚”的猪

①人们常用“笨得像猪”形容某人很愚笨。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实际上,猪是很聪明的动物。科学家认为,猪与其它一些高智商物种一样,具有认知能力。例如 , 在英国曾有一头小猪,在只有6个月大的时候就掌握了一些犬类都很难掌握技能 , 包括与人握手。它甚至可以放羊,能完全替代牧羊犬的作用。

②动物学家通过猪与狗的对比测验,发现猪的智能并不比狗差,而且在很多情况下更胜一筹。就拿狗的看家本领嗅觉来说,猪就显得极为灵敏。它的鼻子上不仅有两个孔,而且还有一层细细的毛孔,依靠这些毛孔,猪可以嗅到大约20米远,或地下10厘来深的植物块根。经过专门训练后,猪比狗具有更强的寻物能力,特别是在战场上探需的本领堪比工兵手中的探雷器。早在苏联卫国战争中,就有利用猪探测地雪,突破德军阵地的事例。以色列地雷清除专家训练的一头名叫“soda”的迷你猪、奥地利一头名叫“黑球”的小公猪都是举世闻名的排雷高手。

③在认识到猪的“智商”之后,人们又开始训练猪做起了警察、防爆员、缉毒员等,基至当上了环保侦察兵。德国汉诺威市的路易丝是全球第一头能嗅出毒品的“警猪”。这里的警察署设有警犬训练学校,警犬训练专家无意间发现,猪经过严格训练后,其嗅觉要比警犬敏锐得多。于是,他们经常把一个9个月大的小母猪带到警犬训练学校进行训练,内容完全和训练警犬相同。这头小母猪的反应果然灵敏,2个月就能准确地从一个冰柜中找到曾经让它在别的地方嗅过的一瓶牛奶;6个月后,其探查毒品的本领已经胜过一般的警犬了。到训练课程结束,小母猪正式成为当地警察局的一员,对追查毒品的任务称得上胜任自如。即使把少量毒品埋到70厘来深的地下,它也可以找出来,而这个深度警犬往往是嗅不到的。找到毒品之后,兴奋的小猪还会用鼻子加蹄子把毒品拱出来。

④可见,猪是其实是一种很聪明的动物。

材料三

圣甲虫(节选)

——法布尔

圣甲虫用牙齿挖掘,又用强壮的前腿分拣,不一会儿便搜集了许多有用的材料。接着,它便把有价值的东西统统压到身子下面,用四条细细的后腿不停地搓动,使所有材料黏在一起形成圆圆的小球。劳碌的圣甲虫就这样持续地工作着,食物团眼看大了起来,一开始像个小胡桃,继而又堆得有苹果那么大。我曾见到过有贪吃的小家伙,把球堆到足足有拳头那么大。

完成食物球并不是圣甲虫唯一的工作,这些小虫们总是要①____劳碌,把刚刚完成的杰作运送到合适的地方。于是一趟不那么惬(qiè)意的旅程就此开始了。圣甲虫运送小球的方式很②____。首先,它趴在小球上,用后腿紧紧地抓住球面,接着小心翼翼地使自己的头朝向地面,用两条粗壮的前臂支撑在地面上,开始缓缓地行走。与其说是输送食物,这种倒立行走倒更像是一种滑稽的表演。头朝地,看不到前方的圣甲虫凭着感觉缓缓前行,所以它常常会误入歧(qí)途,踏上险峻得几乎无法攀爬的斜坡,稍有不慎便前功尽弃。可圣甲虫的天性中似乎就有着倔强的因子,因此,它从没有任何回避或放弃的念头。它推着沉重的球,小心翼翼地登上陡峭的斜坡。即使是小小的砾石或枯老的草根也能绊住圣甲虫,使它失去重心,与沉重的球一同滚下斜坡。可屡次失败的圣甲虫越战越勇,十次,二十次,无论怎样艰辛,它总是耐着性子,果断地重新来过。许多时候它终究是能够成功地逾越所有的障碍,偶尔会有仅仅凭借自身力量无论如何也无法克服的障碍,小圣甲虫才会迫不得已绕道而行。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