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湖南省永州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阅读下面三段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一)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精思傅会,十年乃成。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永和初,出为河间相。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又多豪右,共为不轨。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称为政理。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 , 征拜尚书。年六十二,永和四年卒。

    (《张衡传》有删改)

    (二)屈原者,名平,为楚怀王左徒。顷襄王立,以其弟子兰为令尹。楚人既咎子兰以劝怀王入秦而不反也:屈平既嫉之虽放流眷顾楚国系心怀王不忘欲反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也。其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然终无可奈何,故不可以反。屈平曰:“怀王以不知患臣之分,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令尹子兰。”令尹子兰闻之,大怒,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顷襄王怒而迁之。

    (《屈原贾生列传》有删改)

    (三)沈括字存中,以父任为沭阳主簿。辽萧禧来理河东黄嵬地。留馆不肯辞,曰:“必得请而后反。”帝遣括往聘。括诣枢密院阅故牍,得顷岁所议疆地书,指古长城为境,今所争盖三十里远,论之。帝喜曰:“大臣殊不究本末,儿误国事。”命以画图示禧,禧议始屈。赐括白金千两使行。至契丹庭,契丹相杨益戒来就议,括得地讼之籍数十,预使吏士通之,益戒有所问,则顾吏举以答。凡六会,契丹知不可夺,遂舍黄嵬。

(《宋史·沈括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屈平既嫉之/虽放流/眷顾楚国系心/怀王不忘欲反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也 B、屈平既嫉之/虽放流/眷顾楚国/系心怀王/不忘欲反/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也 C、屈平既嫉之/虽放流/眷顾楚国系心/怀王不忘欲反/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也 D、屈平既嫉之/虽放流/眷顾楚国/系心怀王/不忘欲反/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也
(2)、下列对文中加下划线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贯六艺“与“六艺经传”中的“六艺”均指礼、乐、射、御、书、数六种学问和技能。 B、“乞骸骨”是指在封建社会,大臣年老了请求辞职为“乞骸骨”,意思是请求赐还自己的身体,回家乡去。 C、”令尹”指春秋战国时期楚国执政官名,相当于宰相,楚武王时设置令尹,入则领政,出则统军。 D、“表”,古代臣子写给君王的奏章的一种,一般用于较大的事件。本文中是上表的意思。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衡不慕名利、淡泊恬然。用“不行“不就”“不应”等不事雕琢的语言,展现了张衡不慕名利的性格特点。 B、张衡讲究政治策略,政绩卓然。他出任河间相时,暗中查知奸党的姓名,然后把他们逮捕、拘押起来,官民都很敬畏他。 C、屈原对楚国忠心耿耿,矢志不渝。他在作品中再三表达了报国兴邦的愿望,终因子兰在顷襄王面前的诋毁而再遭流放。 D、沈括在与辽国谈判的过程中,据理力争、毫不让步。先是去枢密院查找关于边界商定的文件;谈判时,又让随行人员背诵相关文件加以应对。
(4)、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

②括得地讼之籍数十,预使吏士诵之,益戒有所问,则顾吏举以答.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蔡襄,君谟,兴化仙游人。举进士,为西京留守推官、馆阁校勘。范仲淹以言事去国,余靖论救之,尹洙请与同贬,欧阳修移书责司谏高若讷,由是三人者皆坐谴。襄作《四贤一不肖诗》,都人士争相传写,鬻书者市之,得厚利。契丹使适至,买以归,张于幽州馆。庆历三年,仁宗更用辅相,亲擢靖、修及王素为谏官 , 襄又以诗贺,三人列荐之,帝亦命襄知谏院。襄喜言路开而虑正人难久立也乃上疏曰朝廷增用谏三人一日并命朝野相庆然任谏非难听谏为难听谏非难用谏为难三人忠诚刚正,必能尽言。君有过失,不救之于未然,传之天下后世,其事愈不可掩,此之谓彰君过,愿陛下察之,毋使有好谏之名而无其实。”夏竦罢枢密使,韩琦、范仲淹在位,襄言:“陛下罢竦而用琦、仲淹,士大夫贺于朝,庶民歌于路,至饮酒叫号以为欢。且退一邪,进一贤,岂遂能关天下轻重哉?盖一邪退则其类退,一贤进则其类进。众邪并退,众贤并进,海内有不泰乎!虽然,臣切忧之。天下之势,譬犹病者,陛下既得良医矣,信任不疑,非徒愈病,而又寿民。医虽良术,不得尽用,则病且日深,虽有和(注)、扁,难责效矣。”以母老,求知福州,改福建路转运使,开古五塘溉民田,奏减五代时丁口税之半。进知制诰,迁龙图阁直学士、知开封府。以枢密直学士再知福州。徙知泉州,距州二十里万安渡,绝海而济,往来畏其险。襄立石为梁,其长三百六十丈,种蛎于础以为固,至今赖焉。又植松七百里以庇道路,闽人刻碑纪德。治平三年,母丧,丁忧。明年卒,年五十六。乾道中,赐襄谥曰忠惠。

(节选自《宋史﹒蔡襄传》)

【注】和:秦和,古代名医。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吕不韦者,阳翟大贾人也。往来贩贱卖贵,家累千金。

    秦昭王四十年,太子死。其四十二年,以其次子安国君为太子。安国君有子二十余人。安国君有所甚爱姬,立以为正夫人,号曰华阳夫人。华阳夫人无子。安国君中男名子楚,子楚母曰夏姬,毋爱。子楚为秦质子于赵。秦数攻赵,赵不甚礼子楚。

    子楚秦诸庶孽孙质于诸侯车乘进用不饶居处困不得意吕不韦贾邯郸见而怜之曰此奇货可居。乃往见子楚,说曰:“吾能大子之门。”子楚笑曰:“且自大君之门,而乃大吾门!”吕不韦曰:“子不知也,吾门待子门而大。”子楚心知所谓,乃引与坐,深语。吕不韦曰:“秦王老矣,安国君得为太子。窃闻安国君爱幸华阳夫人,华阳夫人无子,能立適嗣者,独华阳夫人耳。今子兄弟二十余人,子又居中,不甚见幸,久质诸侯。即大王薨,安国君立为王,则子毋几得与长子及诸子旦暮在前者争为太子矣。”子楚曰:“然。为之奈何?”吕不韦曰:“子贫,客于此,非有以奉献于亲及结宾客也。不韦虽贫,请以千金为子西游,事安国君及华阳夫人,立子为適嗣。”子楚乃顿首曰:“必如君策,请得分秦国与君共之。”

    吕不韦乃以五百金与子楚,为进用,结宾客;而复以五百金买奇物玩好,自奉而西游秦,求见华阳夫人姊,而皆以其物献华阳夫人。因言子楚贤智,结诸侯宾客遍天下,常曰“楚也以夫人为天,日夜泣思太子及夫人”。夫人大喜。不韦因使其姊说夫人。华阳夫人以为然,承太子间,从容言子楚质于赵者绝贤,来往者皆称誉之。乃因涕泣曰:“妾幸得充后宫,不幸无子,愿得子楚立以为適嗣,以托妾身。”安国君许之,乃与夫人刻玉符,约以为適嗣。

(节选自《史记•卷八十五•吕不韦列传》,有删减)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施世纶,字文贤,汉军镶黄旗人,琅仲子。康熙二十四年,以荫生授江南泰州知州。世纶廉惠勤民,州大治。淮安被水,上遣使督堤工,从者数十辈,驿骚扰民,世纶白其不法者治之。湖北兵变,官兵赴援出州境,世纶具刍粮,而使吏人执挺列而待,兵有扰民,立捕治,兵皆敛手去。后擢扬州知府,又移江宁知府。三十五年,琅卒,总督范成勋疏以世轮舆情爱戴,请在任守制 , 御史胡德迈疏论,世纶乃得去官,复居母丧。岁馀,授苏州知府,仍请终制,辞不赴。三十八年,既终制,授江南淮徐道。

    四十年,湖南按察使员缺,九卿举世纶,圣祖谕曰朕深知世纶廉但遇事偏执处事惟求得中岂偏执如世纶者委以钱榖之事则相宜耳授湖南布政使。世纶至,尽革徭费,民立石颂之。四十三年,移安徽布政使。四十九年,迁户部侍郎,督理钱法。五十四年,授云南巡抚,未行,调漕运总督。世纶察漕运积弊,革羡金,劾贪弁,除蠡役,以严明为治。岁督漕船,应限全完,无稍愆误。

    世纶当官聪强果决,摧抑豪猾,禁戢胥吏,所至有惠政,民号之曰“青天”,在江宁以忧归,民乞留者逾万。既不得请,人出一钱建两亭府署前,号一文亭,步军统领托合齐方贵幸,出必拥驺从。世纶与相值,拱立道旁俟。托合齐下舆惊问,世纶抗声曰:“国制,诸王始县驺从。吾以为诸王至,据立以俟,不意为汝也!”将疏劾,托合齐谢之乃已。赈陕西,陕西积储多虚耗,将疏劾。总督鄂海以世纶子廷祥知会宁,语徵及之,世纶曰:“吾自入官,身且不顾,何有於子?”卒疏言之。鄂海坐罢去。

(节选自《清史稿·卷二百七十七·列传六十四》,有删改)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庾冰字季坚,以雅素垂风,诸弟相率莫不好礼,为世论所重。司徒辟不就征秘书郎出补吴兴内史会苏峻作逆遣兵攻冰冰不能御便弃郡奔会稽。会稽内史王舒以冰行奋武将军,距峻别帅张健于吴中。时健党甚众,诸将莫敢先进。冰率众击健走之,于是乘胜西进,赴于京都。又遣司马滕含攻贼石头城,拔之。冰勋为多,封新吴县侯,固辞不受。迁给事黄门侍郎,又让不拜。司空郗鉴请为长史 , 不就。出补振威将军、会稽内史。既当重任,经纶时务,不舍夙夜,宾礼朝贤,升擢后进,由是朝野注心,咸曰贤相。冰颇任威刑,又隐实户口,料出无名万余人,以充军实。成帝疾笃,时有妄为中书符,敕宫门宰相不得前,左右皆失色。冰神气自若,曰:“是必虚妄。”推问,果诈,众心乃定。进号左将军。康帝即位,又进车骑将军。冰惧权盛,乃求外出。会弟翼当伐石季龙,于是以本号领江州刺史,镇武昌,以为翼援。冰临发,上曰:“今强寇未殄,戎车未戢,兵弱于郊,人疲于内,寇之侵逸,未可量也;黎庶之困,未之安也;群才之用,未之尽也。”顷之,献皇后临朝,征冰辅政,冰辞以疾笃。寻而卒,时年四十九。册赠侍中、司空,谥曰忠成,祠以太牢。冰天性清慎,常以俭约自居。中子袭尝贷官绢十匹,冰怒,捶之,市绢还官。临卒,谓长史江虨曰:“吾将逝矣,恨报国之志不展,命也如何!死之日,敛以时服,无以官物也。”及卒,无绢为衾。又室无妾媵,家无私积,世以此称之。

(节选自(《晋书·列传第四十三》)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