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困难

人教统编版2019-2020年五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二次月考试卷

阅读短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不要拧乱自己身上的“钟”

    ①你想节省时间有效率地学习吗?那就请你无论如何都不要拧乱自己身上的“钟”!

    ②“生物钟”这个谜是现代生物学中最诱人的一个课题。你倘若观察一下大自然,就能发现一切被安排得多么井井有条!每天黎明,小鸟就唱起婉转的歌,随着日落,歌声又消失;到人们上床睡觉的时候,猫儿却待不住,猫头鹰也开始觅食;小小蜘蛛则是在午夜以后开始织网,到凌晨四点停止工作。看来它们的体内有着极其精确的“钟”。

    ③人身上有没有“生物钟”呢?回答是肯定的。例如在正常的情况下,心跳和呼吸并不受人的意识支配,每分钟心跳大约70次,呼吸20次。人的体温在清晨最低,黄昏最高。夜晚,大脑皮层已经进入休眠状态,你如果马上上床睡觉很快便能入睡,第二天早上不用人叫,也会准时醒来。可是你如果强打精神,还在灯下复习功课,就会给大脑皮层带来很大负担。长此以往,不仅降低学习效率,而更重要的是拧乱了身上的“钟”,还会导致大脑皮层病理性变化,诱发神经衰弱等神经官能症。再如,吃饭也是受“生物钟”控制的。有些人以为自己身体好,早吃晚吃没关系,所以不按时吃饭。岂不知,到了该吃的时候,身上的“生物钟”已把消化液准备好了,并对胃肠壁的细胞起到刺激作用。因此长期不正常进食,饱一顿饿一顿会得胃病。

    ④科学家研究认为,“生物钟”是一种复杂的生理过程,就某种意义来说,是生物体内化学和物理变化的结果。但“生物钟”究竟是怎样起作用的,至今还是一个未揭开的谜。你如果有志去揭开它,是可以大有作为的。在向科学进军的征途上,需要强壮的体魄,所以,你必须注意,千万不要拧乱自己身上的“钟”。

(1)、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复习时可以熬夜到很晚,这样可以提高学习效率。 B、人们上床睡觉的时候,猫头鹰开始觅食。这是动物体内存在“生物钟”的表现。 C、不按时吃饭,人体的“生物钟”会对胃肠壁的细胞起到刺激作用。 D、科学家认为,“生物钟”是生物体内化学变化的结果。
(2)、结合短文内容,判断下面的说法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小英爸爸说:“我的身体非常好,可以不按时吃饭。”

(3)、期末考试快到了,小英复习很刻苦,每天都要到夜里十一二点才睡觉,请你结合短文内容给她提出两条建议。
举一反三
课外阅读

中国的北斗导航系统

①要是在外迷了路,你会怎么办?一定有多人会选择——“导航”。有人会问:现在已有的导航系统中,GPS已经很好用了,中国为什么还要做一个北斗导航系统呢?因为GPS不属于中国。我们日常使用的GPS导航所用的卫星信号,主要是来自于美国空军建设的系统,它一直占领着全球定位的民用市场。如果战争中GPS服务遭到了人为的暂停或干扰,那么依赖于GPS的所有武器装备都将无法使用,后果             

②北斗还能干什么?除了用于军事,也能救人性命。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疫情严重的地区急需各类医用、日用物资,情况              !北斗卫星导航的无人机可以根据需求快速、精准投送应急物资。在湖北,在北斗卫星导航下,一架消毒防疫无人机单次喷洒面积可以达到5000平方米。除此之外,它还能覆盖防疫车无法抵达的死角。

③你可能会问:北斗性能稳吗?相当稳!在吸取了GPS、伽利略和俄罗斯的格纳斯的经验和教训之后,北斗在设计之初就采用了            

的思路,三种轨道、三种频段,既保证了信号质量和抗干扰能力,又让北斗更加精准。现在,北斗是又稳又准又好用。

④因为具备非常强的竞争优势,目前,北斗的产品已经输出到了100余个国家和地区,各类用户数量已经突破了5亿。中国的北斗正在成为全球的北斗!

鸟巢是鸟儿的家吗

许多人认为鸟巢就是鸟儿的家,每当风雨袭来,它们会躲进这个“避风港”,每当夜幕降临,它们会在这个“安乐窝”里睡觉。事实果真如此吗?

科学家发现,狂风暴雨时,许多鸟并不躲在窝里,还有许多鸟也不在巢里过夜。夜晚,野鸭和天鹅把脖子弯曲着,将头夹在翅膀间,漂浮在水面上入睡;鹤、鹳及鹭等长腿鸟类通常站在地上睡觉。

既然不在巢里睡觉,那么鸟儿辛辛苦苦地筑巢,又是为了什么呢?原来,对于大多数鸟儿来说,鸟巢不是它们的家,而是它们精心建造的“产房”。雌鸟大都在巢中产卵,产卵以后,它们就待在里面孵卵,有时雌鸟和雄鸟轮流在巢内孵卵。小鸟出壳后,鸟巢里便热闹起来,随着小鸟逐渐长大,鸟巢越来越拥挤,以致后来,都没有它们爸爸、妈妈的立足之地了。等到小鸟飞离“产房”后,经风吹雨打后的鸟巢已破烂不堪,这时,鸟巢的使命已经完成,就被鸟儿们抛弃了。

有的鸟是不筑巢的,它们孵卵时不需要“产房”。南极的企鹅是雄企鹅把卵放在脚面上孵化的。

有没有以巢为家的鸟呢?有,如喜鹊和一些猛禽,一年四季都居住在鸟巢中。在我国吉林省曾发现一个喜鹊窝,喜鹊在里面度过了9年时间。美国有一对秃鹫,在一个直径达2.74米的大巢里住了36年。

少数鸟儿确实以巢为家,但对于大多数鸟儿来说,它们的巢只是“产房”和“育儿室”,而不是家。

阅读《生命之伞—臭氧层》,完成练习。

生命之伞—臭氧层

    在地球上空20至30千米的同温层中,聚集着占自然界总量90%的臭氧,这就构成了大气臭氧层。虽然臭氧的质量只占整个大气层的1/1000000,但它却能吸收来自太阳的99%的紫外线,使地球免遭紫外线过强的辐射。正是臭氧层这一“生命之伞”,庇护着地球上的所有生灵!

    1985年5月,英国科学家首次发现南极上空出现了臭氧层“空洞”,后来美国的“云雨7号”卫星探测出这个空洞的面积大如美国。科学家们还发现,北极、欧洲的上空,臭氧层也受到侵蚀,形成臭氧稀薄区域。从全球来看,大气中的臭氧含量正在逐年减少。 

    致使大气中臭氧含量减少的原因有很多,而人类生产和生活所产生的CFC类物质进入大气层,则是造成臭氧含量减少、臭氧层被破坏的主要原因。CFC类物质主要是各类气溶胶、制冷剂、除臭剂所释放的氟氯烃,如广泛使用于冰箱、空调的氟利昂、氟氯甲烷等。这些化合物在大气低空中很稳定,经过漫长的时日,顽强地飘到同温层,经阳光中的紫外线照射,发生光化反应,释放出化学反应能力很强的自由氯原子。而一个自由氯原子就可以借助连锁反应破坏10万个臭氧分子!

    臭氧层被破坏的后果是极其严重的。科学家研究表明,大气中臭氧每减少2.5%,就会给世界带来47万个皮肤癌患者。由臭氧层被破坏所带来的地球环境的变化,会造成农作物的大幅度减产。不仅如此,臭氧层被破坏还会使全球气候变暖,雨量增多,加速极地冰川的融化,导致海平面上升,大片海滨地区被淹没。为此,科学家们呼吁世界各国必须加强合作,采取措施,最大限度地避免臭氧层再遭进一步破坏,以保护人类自身。

今天你“低碳"了吗?

①现在,“低碳”无疑是人们耳熟能详的词语之一。所谓低碳,是指较低(更低)的温室气体(以二氧化碳为主)排放。低碳生活是一种生活方式,每个公民都应从日常生活的点滴做起,改变固有的生活习惯,做一名“低碳生活”的践行者。

②低碳生活是一种生活方式,也是一种社会责任。一个人节约一度电、一杯水,意义可能并不显见,但是,人人都自觉践行,汇聚起来,其效益就不可低估。以塑料袋的使用为例,仅限塑令实行后的一年间,超市塑科袋使用量减少了三分之二左右,相当于节约石油240万~300万吨,减排二氧化碳760万~960万吨。再以夏季提倡的调高空调温度为例,据测算,当空调温度从24C提高到26℃,仅北京就可以节约4亿度以上的耗电量,减排二氧化碳约35万吨。

③低碳生活是一种生活习惯,也是一种环保理念。当下不妨先从联合国环境规划署2008年对个人采取“低碳生活方式”提出的7项小建议做起——使用传统的发条式闹钟替代电子钟,每天可减少大约48克的碳排放量;使用传统牙刷替代电动牙刷,每天可减少约48克碳排放量;去8公里以外的地方,乘坐轨道交通比乘坐汽车可减少约1700克的碳排放量……低碳生活不仅能够精确计算出人们生活中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而且能够以自己生活细节的改变来证明:气候变化不只是政府官员、专家学者关心的问题,更与每个普通人息息相关。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