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困难

河南省鹤壁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近来有网络媒体称,“中微半导体自主研制的5纳米等离子体刻蚀机,性能优良,将用于全球首条5纳米芯片制程生产线”,并评论说“中国芯片生产技术终于突破欧美封锁,第一次占领世界制高点”等。

    中微公司的刻蚀机的确水平一流,但夸大阐述其战略意义,则被相关专家反对。刻蚀只是芯片制造多个环节之一。刻蚀机也不是对华禁售的设备,在这个意义上不算“卡脖子”。

    光刻机是芯片制造中用到的最金贵的机器,要达到5纳米曝光精度难比登天,ASML公司一家通吃高端光刻机;而刻蚀机没那么难,中微的竞争对手还有应用材料、泛林、东京电子等,国外巨头体量优势明显。

    在IC业界工作多年的电子工程师张光华告诉《科技目报》记者:“硅片从设计到制造到封测,流程复杂。刻蚀是制造环节的工序之一,还有造晶棒、切割晶圆、涂膜、光刻、掺杂、测试等,都需要复杂的技术。中国在大部分工序上落后。”

    《科技日报》记者发现,2017年开始网络上经常热炒“5纳米刻蚀机”,而中微公司一再抗议媒体给他们“戴高帽”。

(摘编自高博《专家:国产刻蚀机很棒,但造芯片只是“配角”》)

材料二:

核心芯片国产占有率(单位:%)

系统

设备

核心集成电路

国产芯片占有率

计算机系统

服务器

MPU

0%

个人电脑

MPU

0%

工业应用

MCU

2%

通用电子系统

可编辑逻辑设备

FPGA/EPLD

0%

数学信号处理设备

DSP

0%

通信装备

移动通信终端

Application processor

18%

Communication

18%

Embedded MPU

0%

Embedded DSP

0%

核心网络设备

NPU

15%

内存设备

半导体存储器

DRAM

0%

NAND FLASH

0%

NOR FLASH

5%

Image Processor

5%

显示及视频系统

高清电视/智能电视

Display Processor

5%

Display Driver

0%

(摘引自《前经济学人APP》)

材料三:

就已经发布的产品来看,华为的手机芯片麒麟980比苹果更强——苹果的芯片没有基带,所以说华为手机芯片达到世界第一,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华为手机芯片的突破不意味着中国芯片业摆脱“卡脖子”窘境。事实上,2018年进口的芯片全额为20584.1亿人民币,高于石油进口总金额15881.7亿人民币。

    芯片分设计、制造和封装三大领域。如英特尔、三星,既设计也制造;联发科和威盛,则只设计,不制造;台积电只替别人代工生产。近几年中国重视IC设计,此类公司已有1400家,别的国家加在一起也没有中国多,但水平不能说最高。另外,造芯片就好比装修房子,除了好的设计图,还得有高水平的施工队。“施工”是中国芯片业的弱项。中国最好的芯片制造企业,成熟工艺是28纳米,跟台积电的7纳米差了三代;在封装(激光切割晶圆、引脚等工序)市场,做得最好的企业在中国台湾地区和美国。这意味着如果我们面临禁运,台积电这样的企业不再加工我们的芯片,即使华为能设计出最好的芯片,也造不出来。

(摘编自刘艳等《华为AI芯片很强,但外行请别瞎吹》)

材料四:

    近期,国内不少互联网及通信行业巨头纷纷追捧人工智能芯片。虽然很多厂商的人工智能芯片还处于PPT状态,或者只是堆在仓库里积灰尘,但这并不妨碍资本对这些企业的青睐。在一轮又一轮资本助推下,一些噱头很大,但规模化应用范例寥寥无几的厂商估值不断被推高。然而,这种现象对于中国解决当下“缺芯少魂”的局面于事无补。

    我们现在最缺的并不是人工智能芯片。在中国每年进口的超2000亿美元芯片当中,人工智能芯片的占比非常低。关键的是,由于布局较早,中科院计算机所等一些单位已经在人工智能芯片方面取得了不错的技术成果,已有成熟的商业货架产品和应用。

    在人工智能芯片这个概念“火”了之后,一些媒体预测:人工智能芯片将对半导体产业造成颠覆性变革。但实际上,人工智能芯片更像一款解决特定问题的加速器,并不能取代CPU,GPU等类型的芯片。简而言之,人工智能芯片只是饭后甜点,而不是信息产业的主粮。

    对于人工智能芯片,应当辩证地看:一方面看到这类芯片潜在的市场前景和进步意义;另一方面也要看到其局限性,以及被过分炒作带来的一系列恶果。在追赶的车道上,我们应该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去追赶,而不是投机取巧。

(摘编自铁流《谨防人工智能芯片成炒作噱头》)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微公司研制的刻蚀机已经处于世界一流水平,但不能表明中国芯片生产技术突破欧美封锁,媒体上的一些不当宣传受到中微公司一再抗议。 B、计算机系统中的服务器、个人电脑MPU,半导体存储器的DRAM等核心芯片国产占有率为零,反映了我国在核心芯片生产领域面临的严峻形势。 C、2013至2017年间,我国芯片进口额年年攀升,且与出口额差距巨大,2017年贸易赤字接近2000亿美元,我国芯片对外依赖分严重。 D、我国人工智能芯片发展较好,已有成熟的商业货架产品和应用,因此在我国进口芯片中占比很低,但人工智能芯片并不能取代CPU,CPL等芯片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硅片制造的涂膜、光刻、掺杂、测试等环节所需要的技术中,我国大部分落后,尤其光刻问题最为严重,我国高端光刻机生产空白。 B、2011年起,我芯片一直有出口,且一度出口势头增长强劲,结合进口情况,可以预测一旦解决芯片技术问题,会赢得极大的市场空间。 C、华为手机芯片达到世界第一,这主要指的是芯片设计领域,在封装等领域,如果我国技术水平不能提上来,依然会存在着被卡脖子的隐患。 D、从材料四中可看到,资本对人工智能芯片的青睐,展现了市场灵敏的嗅觉和力量,启示要解决我国芯片核心技术问题要更多调动市场力量。
(3)、我国芯片生产核心技术的发展,对我们有怎样的启示?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国家中心城市,是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编制的《全国城镇体系规划》中提出的处于城镇体最高位置的城镇层级。国家中心城市在全国具备引领、辐射、集散功能,这种功能表现在政治、经济、文化、对外交流等多方面。2010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的《全国城镇体系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建设五大(北京、天津、上海、广州、重庆)国家中心城市的规划和定位。2016年至2018年,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及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先后发函支持成都、武汉、郑州、西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

(摘编自百度百科)

材料二:

材料三:

    北京、上海、广州等国家中心城市是中国融入全球化、全方位参与国际竞争的核心城市,是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建设这些国家中心城市,就是要促进中国在更大区域范围内扩大对外开放合作、引领国际交流合作向纵深推进。这些城市要代表国家参与到国际竞争中,要带领所在区域的城市群进入全球城市体系的“顶端”,全面融入全球经济网络,抢占我国在全球城市体系和产业价值链分工体系中的制高点。

    北京、上海、广州、重庆等9大国家中心城市都是所在区城城市群的核心龙头城市,要强化区域引领、辐射带动作用。这些中心城市建设除了关注自身功能提升以外,还需要充分加强与周边城市区域的优势互补和协同发展,推进区域人口、产业、交通、生态、公共服务、市场要素和体制机制一体化对接,建设高效联动、富有活力和竞争力的城市群区域,形成以中心城市为核心带动、区域整体均衡协同发展的良性格局。

    北京、上海、广州、重庆、西安等9大国家中心城市要对所在区域文化的渊源、发展、地位和作用有清醒的认识,主动承担文化发展的历史责任和使命担当,对外要展示地域特色文化,打造特色文化品牌,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努力提高国际话语权,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塑造好中国形象。对内要保护城市的文化根脉,加大对中华民族的优秀历史文化的正面宣传力度,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人民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增强文化自信。

    对于国家中心城市来说,制约城市发展的短板在质量。未来一个时期,在面对新发展理念的深刻变化时,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对新时代提出的新目标进行系统思考和准确把握,加快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体系、政策体系、统计体系、绩效评价和政绩考核体系,让高质量发展成为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的核心目标。

    未来一个时期,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城市群将在产业布局、交通网络、通勤就业、生活居住和管理制度等几大领域呈现一体化趋势,城市体系将由等级结构向网络扁平化转变。未来一个时期,国家中心城市作为塔尖城市,应通过人本化、个性化的公共服务,不断改善城市居民的生产生活环境。这将成为国家中心城市吸引高素质人才的条件,从而使城市走向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推动城市空间环境实现品质提升,使城市成为宜居宜业的乐土。

(摘编自《国家中心城市蓝皮书: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报告<2018>》)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数字阅读指的是阅读的数字化,主要有两层含义:一是阅读对象的数字化,也就是阅读的内容是以数字化的方式呈现的,如网络小说、电子地图、数码照片、博客、网页等等;二是阅读方式的数字化,就是阅读的终端不是平面的纸张,而是带屏幕显示的电子仪器,如PC电脑、PDA、MP3、MP4、笔记本电脑、手机、阅读器等等。

    广义的数字阅读包括以数字文件为内容载体的公开出版物、电子书、漫画、数字报刊杂志以及有声读物文件。狭义的数字阅读指通过PC、手机、平板电脑等互联网设备进行文学作品的在线或离线阅读,仅包含网络文学与出版物的电子版。

(摘编自艾瑞咨询《中国数字阅读行业研究报告》)

材料二:

材料三:

    截至2018年底,我国数字阅读用户总量已经达到4.32亿,人均数字阅读量达12.4本,人均单次阅读时长达71.3分钟。

    产业发展方面,调研数据显示,中国数字阅读整体市场规模已经达到254.5亿,大众阅读市场规模占比逾九成,是产业发展主导力量。数字阅读用户的行为偏好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断变化,14~18岁的人群偏好青春校园类题材。且呈现高时长、高频率的阅读习惯;25~30岁的人群偏爱职场商战类内容,人均年阅读量13.22本,超过数字阅读用户的平均水平。付费意愿上,数字阅读用户的版权意识基本建立,付费意愿连年提升,2018年达到66.4%。作者与内容方面,作者数量稳步增长,特别是专业作者培训班的出现,进一步提升了创作者的写作水平,带动精品内容涌现。数据显示,近70%的数字阅读用户认为2018年的数字阅读内容质量有所提升。题材上,立体多样的现实主义题材更受用户欢迎,都市生活、职场商战类的网络原创内容受到热捧。在产业创新方面,以社交化为特征的媒体融合以及线上线下打通的纸电融合等模式带来新的产业增长点,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前沿技术的创新应用进一步挖掘出产业内生动能。

(摘编自《2018年度中国数字阅读白皮书》)

材料四:

    单从数据来看,人均数字阅读量达到12.4本,相当于一个月读一本,其实已经不能算少了。但人均12.4本的数字阅读量,确实模糊了很多问题。且不说具体阅读的方式,是精读还是粗读,是有思考的阅读还是浮光掠影的阅读,就说阅读的内容,就很值得细细推敲。虽然缺少定量定性的统计与分析,但就眼前所见,恐怕很多阅读内容难让人乐观。当下电子阅读中,网络小说是很重要的一块内容。当然,随着这些年来对内容生产的重视,网络小说的质量正在提升,但也很难说就达到了要求。而在一些角落里,大量的阅读内容还存在着不健康一面。这样的电子阅读,即便数字再多,又有多大意义?阅读的所有美好意义,其实都是通过价值体现出来的。消遣式、娱乐式阅读也无不可,但从一定意义上讲,读一些不健康和漏洞百出的内容,走马观花的阅读一百本,可能还不如精读一本有质量的书更有价值。

(摘编自毛建国《数字阅读不能只重视阅读数字》)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以及经济增长,网约车逐渐成为了国民出行的一种习惯,用户规模将稳定增长。据统计,2018年网约车用户规模达到3.43亿人。作为新兴行业,随着大众的喜爱程度及使用频率的增加,网约车还衍生出多种租车模式,专车、快车和顺风车等,以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

    当然,我国网约车行业发展中也面临许多问题。网约车行业准入门槛低,拥有一辆私家车、一部智能手机就具备运营基本条件。但是,网约车与传统出租车在本质上不同,前者从平台责任到消费者权益保护,从保险责任到侵权责任,从乘客消费运输服务过程的权益如何保护到发生意外后消费者的权益又如何保障等,都缺乏明确的法律法规。而且网约车在价格定位和目标消费群体方面也没有与传统出租车形成错位发展,大都处于税收盲区,不同程度存在逃避税收现象,这与传统出租车行业经营形成了不公平竞争。另外,行车安全问题也是一个大问题:一方面是车辆本身的安全性,是否年检合格等;另一方面是司机的营运资质的问题。为了驾驶安全,国家对出租车司机比普通司机有更严格的规定。

    (摘编自《2018年中国网约车市场现状及发展前景研究报告》)

    材料二:

   

    (摘编自《2018年中国网约车市场现状及发展前景研究报告》)

    材料三:

    一年多前出台的《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即“网约车新政”),是顺应改革大势和市场需求的政策导向,但各地网约车管理细则对投放运营的网约车的标准不统一。北京、上海,杭州等大城市对投放运营的司机和网约车分别做出了限制。针对网约车司机的资格而言,严格限制为本地户口。有关专家认为这最终会导致网约车的价格上升,使乘客承担更多的出行费用,这与乘客所期待的背道而驰。同时,网约车的监管主要是由平台以及政府分别进行,但网约车平台的自我监督与政府监管缺乏衔接与配合。基于自身利益考量,网约车平台隐瞒了大量网约车“黑户”信息,致使平台监督与政府监管无法衔接,更无法配合。管理网约车的上级主管部门为出租车行政管理部门,主要负责对网约车市场、平台公司,车辆驾驶员资质和网约车服务质量进行监管,而网约车平台收集的司机和乘客信息需要上报交通,通信,公安,税务、网信等部门审查备份。但网约车有别于出租车,将其置于传统出租车管理部门下,是不合理的。

    (摘编自《我国网约车监管问题及对策研究》)

    材料四:

    网约车行业这五年经历较快发展时期后,又迅速步入洗牌阶段。网约车行业伴随着移动互联网及共享经济风潮诞生,造成大量企业跟随网约车风口入局,市场产生大量同质化产品,并严重挤压市场空间。网约车纳入政府监管平台后,无法适应监管的企业悄悄退场。另一方面,资本的集中走向推动行业整合加速,由鼎盛时期的三四十家网约车平台到现有屈指可数的平台数量,市场呈现寡头趋势,而且一家独大之势会继续发展并长期存在。在这种形势下,企业需要提升自己核心竞争力,提供高质量便捷的服务,才有机会在行业洗牌中存活下来。

    现阶段中国网约车产品覆盖地域基本集中在一、二线城市或经济较发达地区,部分企业开始探索下沉三、四线城市机会。网约车产品在三、四线城市存在较大的发展空间。短期内,网约车在发达地区的用户增量不会有太大突破,盈利模式探索和产品功能丰富也需要一定时间,因此未来可加快在三、四线城市发展。此外,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城乡差异化在缩小,在出行消费升级趋势下,其需求量也较为充足。在供需两方面推动下,网约车在三、四线城市存在发展空间。

(摘编自《2018年中国网约车行业发展趋势展望》)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良渚文化代表遗址为良渚古城遗址,遗址距今5300-4300年,总面积约34平方公里,是人类早期城市文明的范例。中国学者们研究认为该遗址是5000年前中国古文明的遗存,2019年7月6日,良渚古城遗址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说明这一发现和研究成果得到了国际上认可。

    良渚文化时期稻作农业已相当进步。稻谷有籼、粳稻之分,并普遍使用石犁、石镰。手工业也有很高的成就,玉石制作、制陶、木作、竹器编织、丝麻纺织都达到较高水平。尤其是琢制的玉器,其数量之多、品种之丰富、雕琢之精美,均达到史前玉器的高峰。玉器上的纹饰主题神人兽面纹,是良渚先民“天人合一”观念的体现和信仰的象征,并逐步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玉器和陶器上还出现了不少刻划符号,这些符号在形体上已接近商周时期的文字,是良渚文化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

    (摘编自百度百科)

    材料二:

    大约距今5300年,大量人口移民至良渚地区。由于良渚地区地势低洼,“治水”仍是头等大事。大量人口的涌入还需要解决吃饭问题,这刺激了灌溉稻作农业的迅速发展。大规模的土木水利工程和灌溉水稻农业,使得良渚社会生产力水平迅速提升,也极大提高了良渚社会的组织动员能力,从而催生出灿烂的良渚文化。归根结底,良渚文化是长江下游地区持续文明化进程的结果,这一文明化进程的启动还与来自中原的推动有关,且与周边地区存在互动。因此,良渚文化形成于多元一体的早期中国各区域文化融合互动的背景之下。

    不过,良渚文化对中原地区产生影响是晚期以后。大约距今4500年,在晋南临汾盆地出现陶寺文化,其玉、石器都明显属于良渚文化因素;陶寺有近300万平方米的古城,此前中原从未有过如此超大规模的城,它是受良渚筑城理念启发的产物。良渚式玉器的出现,使得黄河流域人群终于找到了一种绝佳的高等级社会身份标志物;良渚式大城出现的同时,良渚文化那套政治管理模式也相应渗透到中原和北方地区。更重要的是,以陶寺文化为基点,琮、璧等玉器北向影响到老虎山文化石峁类型,西向影响到甘肃、青海、宁夏地区齐家文化,为这些粗犷的北—西北方文化平添了许多温润之气。它们甚至传承到更晚的二里头文化(晚期夏文化),以至于商、周文化。

    (摘编自韩建业《如何看待良渚文化的重要地位》,《人民日报》2019年8月10日)

    材料三:

目前来看,良渚文明是所能确证的中国最早文明,在这之后的1000多年,陶寺、石峁、二里头的相继繁荣,使得区域文明的重心不断地发生变化。除了文字和青铜器,良渚文化在各个方面均已达到国家文明的要求。青铜器在文明社会中承载的礼制规范的意义,在良渚文化中是体现在玉器上的。这些玉器以玉琮为代表,并与钺、璜、璧、冠状饰、三叉形器、牌饰、锥形器、管等组成了玉礼器系统,或象征身份,或象征权力,或象征财富。礼玉上常见刻绘有“神徽”形象,用以表达良渚人的统一信仰。文字是记录语言、传承思想文化的工具,在良渚文化中,虽然尚未发现文字系统,但这些镌刻在玉礼器上的标识,也极大程度地统一着人们的思想,而大型建筑工事所反映出的良渚社会超强的组织管理能力,也透露出当时一定存在着某种与文字相当的信息传递方式。

(摘编自刘斌《良渚与中华五千年文明》)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双十一购物狂欢节,是指每年11月11日的网络促销日,源于淘宝商城(天猫)2009年11月11日举办的网络促销活动,当时参与的商家数量和促销力度有限,但营业额远超预想的效果,于是11月11日成为天猫举办大规模促销活动的固定日期。“双十一”已成为中国电子商务行业的年度盛事,并且逐渐影响到国际电子商务行业。

    根据阿里巴巴11月12日零点公布的数据,2017年“双十一”天猫,淘宝总成交额1682亿元,刷新纪录。2017双十一,全网母婴销售额高达91.4亿元,占全网总销售额的3.6%,其中海外购占比19%,移动端消费达90.4%,母婴仍然是2017年海外购占比最多的品类。全网个护彩妆销售额为205.7亿元,占全网总销售额的8.1%,其中海外购占比14.9%,移动端消费达93.6%,消费者热衷购买套装。家电销售额为513.0亿元,占全网总销售额的20.2%,其中海外购占比0.3%,移动端消费达92.2%;全网手机销售额为221.0亿元,占全网总销售额的8.7%,移动消费达到91.8%。每年的“双十一”网购狂欢节,网购订单均会瞬间激增,而下单后的送货环节都成为买家吐槽的重点。天猫,京东,易迅等国内几大电子商务网站比拼送货速度,承诺网购包裹“当日达”,“一日三送”等快速送货服务。

(摘编自《双十一购物狂欢节》)

材料二:

历年淘宝双十一销售额表

材料三:

    自天猫2009年首创“双十一”购物节以来,每年的这一天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全民购物盛宴。但在盛宴的背后也有一些隐忧,出现了一些乱象。“双十一”之乱,从商家的广告大战中就可窥见一斑。某电商网站在多家媒体投放了一组以“打脸”为主题的广告,广告语包括“快递等半月”“五折买假货”“差评被人肉”内容,直指竞争对手价格虚高,快递慢,平台售假,促销玩噱头、刷单造数据等问题。事实上,这些问题几乎已成电商领域的通病。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各大电商之间竞争越来越激烈,“双十一”战线已经长约一个月,虽然这是商家自发的市场行为,但无序的竞争带来了多重恶果:一方面民众的冲动消费被进一步刺激和放大,另一方面是消费者对电商网站的信任被透支,此外还导致了快递行业不堪重负,过度包装不环保和浪费等问题。

    从近年来国内主要网购平台开展“双十一”促销活动情况来看,部分网络经营者涉嫌价格欺诈、虚假宣传,假冒伪劣,不正当竞争等违法违规行为。部分消费者逐渐看清个中猫腻,他们更趋向于理性购物。

    “双十一”消费热潮不能沉醉在逐年攀升的数字泡沫中。如果要获得长足发展,无论是商家还是消费者,都必须有更多的理性。唯有如此,才不会让“双十一”成为一场“垃圾消费”狂欢节。

(摘编自《双十一是垃圾消费么?透视网络消费背后的那些事》)

材料四:

    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双十一”购物狂欢节的汹涌客流和极为庞大的单日成交量显示了老百姓较强的消费意愿和较高的消费能力,这对拉动内需无疑是个积极信号。电子商务需求的逆势“井喷”,透露出中国网上消费的巨大潜力,是传统零售业态与新零售业态的交锋。分析人士表示,随着100亿节点的成功突破,中国的零售业态正在“发生根本性变化”—线上交易形式已经由之前的作为零售产业的补充渠道之一,转型为拉动中国内需的主流形式,由此开始全面倒逼传统零售业态升级。

(摘编自《13小时销售破百亿11.11购物狂欢节刷新中国零售新纪录》)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近些年体罚现象时有发生,引发了社会上很多人否定教育惩戒存在的价值与意义。近日,江苏一学校20多名学生家长联名举报一位数学老师对学生进行变相体罚,随后当地教育局对此展开调查并认定为变相体罚,进行了通报批评。

    记者了解到,曾有老师因为学生课堂上顶撞自己,就把该学生带到办公室扇了两个耳光,用脚踢了几下,又将该学生带到班级,让班上学生每人打他一巴掌。

    滥用惩戒权导致惩戒过度现象屡见不鲜,重建家校信任,打破“猜疑链”,双方必须就能否实施惩戒、由谁来实施惩戒、惩戒的形式和程度这些基本问题达成共识。教师惩戒权有理可循,但是尚不能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教育法律法规中缺少对教师惩戒权的明确与规范。

    教育本身含有“惩戒”之意,但没有法律保障的教育惩戒,犹如达摩克利斯之剑,随时存在隐患。给予教师惩戒权立法足够的重视并构建完整的法规体系,已然成为当务之急。

(选自2018年5月7日《半月谈》)

材料二:

    记者采访了杭城10位小学校长,每一个人都表达了这样一个相同的观点:表扬与批评、奖励与惩罚是教育的两种最主要的方式,缺一不可。但是现在很多教师对教育惩戒望而却步,在管理学生上采取不作为的做法。我们的学校教育应该用一种什么样的惩戒方式,让教育的这种手段能在老师、家长之间达成共识,这将是一个重要课题。

    采访中,多位受访校长、教师反映,长期以来,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对严禁教师体罚等规定三令五申,而对力挺教师适度行使惩戒权却“缄口不言”。执纪和维权的失衡,让一些老师选择“明哲保身”,形成“不想管、不能管、不敢管”的氛围。

    很多老师被迫放弃惩戒这种教育手段,家长的一些做法是主要原因。

    “你们整个学校都在欺负我孙子!”前不久,一位老人情绪激动冲进了孙子所在学校的校长办公室。因为其孙子在学校上课不听讲考试不答题,班主任严肃批评了他。孩子回家告诉了爷爷,爷爷一气之下冲进了校长办公室。

    从一些新闻中可见端倪:老师批评学生只考3分,被家长暴打致住院;孩子座位被调整,家长投诉要求换班主任;老师通报孩子成绩,被“后进生”家长要求登门道歉;孩子犯错被叫家长,家长带着律师和录音笔来校对峙……

    一小学生家长曹林说:“适度惩戒当然有利于孩子的成长,但我对赋予学校和老师惩戒权持保留态度。”他担心,如果赋予学校和老师惩戒权,老师们对“度”的把握很难统一,每个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不一样,如果惩戒不当,可能会造成意想不到的后果。

    华东交通大学心理学教授、心理素质教育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舒曼认为,社会上一些家长的过度维权,导致老师因为担心“惹事”而不愿行使教育惩戒权,这是无奈的自我保护。

    (摘编自2018年12月10日《钱江晚报》)

材料三:

    2019年11月22日,教育部发布了《中小学教师实施教育惩戒规则(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规则》),意见反馈截止时间为2019年12月22日。

    《规则》明确提出,教育惩戒是教师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必要手段和法定职权,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应当支持教师正当行使教育惩戒权,制止有害于学生或者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言行。同时,还对教育惩戒的实施原则适用情形以及教育惩戒的方式作出规定。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教授申素平认为:“它给了教师一份指引,明确告诉教师,当孩子犯错时,你这么做没问题,批评、留校、不超过一堂课的站立、适当的体育训练都无可指摘。同时,《规则》也能让学生直观清晰地知道教师实施教育惩戒的对与错,知道自己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犯错时被教师教育惩戒也能心服口服,从而能够主动约束自己,自觉规范自己的言行。另外,《规则》也为学生及其家长对教师实施的教育惩戒,给予申诉的权利。”

    中国传媒大学法律系副主任郑宁认为,国际趋势促使我国必须健全教育惩戒的法律法规,很多发达国家都有教育惩戒权的明确规定,比如日本《学校教育法》规定了对学生惩戒方式包括罚站、增加值日次数、放学后罚留教室、警告、退学等;美国教师的惩戒权包括言语责备、留校、惩戒性转学、短期停学、开除等;而英国规定,老师有权通过身体接触管束不守规矩的学生,教师的惩戒方法还包括:室外立正反思、罚写作文、周末不让回家、让校长惩戒、停学等。英国中小学生如无故旷课, 不仅会受到严厉批评,其父母还将面临5000英镑以下的罚款;在我们的邻国韩国和新加坡,则保留了“鞭挞”等方式。

(选自2019年11月29日人民网)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