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困难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一课一练(3)桂花雨

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深山含笑

    我以前见过的含笑花都是庭院种植的,叶细花小,象牙色的花蕊吐着幽香,有一种水果般的甜沁。含笑不(以、已)艳丽著称,妙的是一缕沁香。

    在井冈山深处,我被另一种含笑花(佩、折)服!几株两三丈高的乔木体如游龙,散发出弥天的清香气息,这就是野生的深山含笑。

    多么突兀的秀色啊!她简直像一个绝世独立的北方佳人,(竟、竞)然在大山深处隐藏了如此潇洒、如此豪放的春光。和庭院含笑相比,倒(像、向)是临风挺立的巾帼英雄,笑得那么爽朗、欢畅。那是一种胜利的喜悦,似乎天上的白云都是从她的胸中笑出来的。

    从小路那边走过来两个拎着简单行李的年轻人。他们是那个边远的、还没通车的村子里的老师、跟着他们,我们也进了村。目睹孩子们围着老师的亲切嬉闹,我忽然感觉另有一株高大的深山含笑在我心中晃动起来……

(1)、把文中括号里有不合适的字划掉。
(2)、庭院中的含笑与野生的含笑有什么不同?
(3)、在文中找出两个比喻句。
(4)、注意带点词语,结合题目写出文章最后一句话的意思。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丁香结

宗璞

    ①年的丁香花似乎开得格外茂盛,城里城外,都是一样。城里街旁,尘土纷嚣之间,忽然呈出两片雪白,顿使人眼前一亮,再仔细看,才知是两行丁香花。有的宅院里探出半树银枝妆,星星般的小花(缀满  笼罩)枝头,从墙上窥着行人,惹得人走过了,还要回头望。

    ②城外校园里丁香更多。最好的是图书馆北面的丁香三角地,种有十数棵的白丁香和紫丁香。月光下,白的潇洒,紫的朦胧。还有淡淡的幽雅的甜香,非桂非兰,在夜色中也能让人(分辫  分辩)出,这是丁香。

    ③在我住了近二十年的斗室外,有三棵白丁香。每到春来,伏案时抬头便看见檐前积雪。雪色映进窗来,香气直透毫端。人也似乎轻灵得多,不那么混浊笨拙了。从外面回来时,最先映入眼帘的,也是那一片莹白,白下面透出参差的绿,然后才见那两扇红窗。我经历过的春光,几乎都是和这几树丁香联系在一起的。那十字小白花,那样小,却不显得单薄。许多小花形成一簇,许多簇花开满一树,遮掩着我的窗,照耀着我的文思和梦想。

    ④古人诗词云:“芭蕉不展丁香结”“丁香空结雨中愁”。在细雨迷蒙中,着了水滴的丁香格外妩媚。花墙边两株紫色的,如同印象派的画,线条模糊了,直向窗外的莹白渗过来。让人觉得,丁香确实该和微雨连在一起。

    ⑤只是赏过这么多年的丁香,却一直不解,何以古人发明了丁香结的说法。今年一次春雨,久立窗前,望着抖伸过来的丁香枝条上一柄花蕾。小小的花艺圆圆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盘花扣。我才恍然,果然是丁香结!

    ⑥丁香结,这三个字给人许多想象。再联想到那些诗句,真觉得它们(负担  担任)着解不开的愁怨了。每个人一辈子都有许多不顺心的事,一件完了一件又来,所以丁香结年年都有。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是太平淡无味了吗?

    ⑦小文成后一直(搁置  搁浅),转眼春光已逝。要看满城丁香.需待来年了。来年又有新的结待人去解--谁知道是否解得开呢?

任务二:读文赏荷,感受自然之美

映日荷花别样红

一文钱

①行走于柏临河畔,穿过人工湖,从龙泉古镇溯河而上,沿途挤满我眼的全是流动的风景荷 花池。挪步驻足宾馆门前的亭阁台榭,看湖中荷花朵朵,清香淡雅,容娇色丽,透着妩媚神韵,煞是动人。有些昂首鹤立,张扬大方地盛开着,那么灿烂,那么动情,缕缕清香,沁人心脾,令人好生惬意。

② 漫步龙凤桥,桥下河水潺潺,碧波漾漾。手扶桥墩,细数水面上耸出的一把把小伞,分明是少女 摆动的裙。荷叶上滚落的露珠像小孩子在吹泡泡,似滴非落。夏风,不时袭来,想擦拭荷叶脸颊上的 相思泪。荷叶挤挤挨挨铺满了碧绿的湖,叶与叶之间几乎没有留一点儿缝隙。湖中荷花次第开放,层层的小伞间,零星地点缀着红的、白的花,有的袅娜地开,有的羞涩地打着朵儿。莲蓬纷繁缀于荷叶之 间,宛如豆蔻少女。此刻,让我不禁想起杨万里的诗句:“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③沿途信步游走,至青龙村漫水桥河段的荷花,大概是因为这里的池塘没有龙泉集镇池水深的缘故吧,开出的荷花不仅多,而且早,荷叶的颜色也大不一样。细瞧那荷柄,嫩绿的杆,披满了细细密密 微黄的刺儿,修长的身姿略显纤细,别小瞧这荷柄,是她擎起了这满湖的伞。无边的荷叶,无际与绵延 的新绿,展现在我眼前的是如此之俊美。一朵粉白的小荷花不甘寂寞,硬是挤出了身子,钻破了荷叶 探出了头来。莲蓬有的个儿高挑,一枝独秀:有的虽说身材矮小,但也不失雅致,偶尔随风摇曳,姿态 万千,甚是好看。有的双株并列,像娇柔的情侣,并蒂莲花双栖双息。一朵朵荷花,一支支莲蓬,加上满 湖的碧绿,似一幅动态的水墨画。

④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荷花的真容最初是来自于书本中文字的理解。荷花的出身堪称卑微,但她永葆圣洁高雅之风韵,漫润着人们的感情和精神世界。古往今来,有多少人栽荷种花,赏荷取悦,更有无数文人墨客画家以荷寄情、以荷言志,泼墨写意,工笔细描,抒发情怀,赋予了 荷花崇高的人格和品性。

⑤内心满怀对美好期许的追寻与憧憬,面对人生的风风雨雨,好想在自己心间植一株荷香,来温馨太多的寂寞,荡平人生些许沟壑与坎坷。

(文章有删改)

【链接材料】荷叶的表面上有一个个隆起的“小山包”,在每个“小山包”上,又布满了绒毛状的小小“碉堡”。由于“小山包”间的凹陷部分充溢着空气,这样就在紧贴叶面的地方形成了一层极薄的、只有纳米级厚度的空气层。叶面上外形尺寸相对超大的露珠不仅与叶面隔着一层极薄的空气,而且只能同 叶面上“碉堡”处的凸顶形成点接触,因此在“碉堡”顶上“悬空而立”的露珠,只要荷叶稍稍倾斜,就会滚动,这就是所说的荷叶自洁效应。

荷塘月色(节选)

朱自清

沿着荷塘,是一条曲折的小煤屑路。这是一条幽僻的路:白天也少人走,夜晚更加寂寞。荷塘四面,长着许多树,蓊(wěng)蓊郁郁的。路的一旁,是些杨柳,和一些不知道名字的树。没有月光的晚上,这路上阴森森的,有些怕人。今晚却很好,虽然月光也还是淡淡的。

路上只我一个人,背着手踱(duó)着。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世界里。我爱热闹,也爱冷静;爱群居,也爱独处。像今晚上,一个人在这苍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的人。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现在都可不理。这是独处的妙处,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mò)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小提琴上奏着的名曲。(有删改)

阅读理解

那个乞丐(节选)

季羡林

① 时间已经过去七十多年,但是那个乞丐的影像总还生动地储存在我的记忆里,时间越久,越显得明晰。

② 这是一个老太婆。她的头发还没有全白,但蓬乱如秋后的杂草。 面色黧黑,满脸皱纹。右手持一根短棍。因为她双目失明,棍子是用来探路的。不知为什么,她能找到施主的家门。我第一次见到她,就是在我家的二门外面。她从不在大街上叫喊,而是在门口高喊:“爷爷! 奶奶! 可怜可怜我吧!”也许是因为她到我们家来从不会空手离开,她对我们家产生了感情,所以,隔上一段时间,她总会来一次。我们成了熟人。

③ 她说,她住在南圩子门外乱葬岗上的一个破坟洞里。里面是否还有棺材,她没有说。反正她瞎着一双眼,即使有棺材,她也看不见。

④ 不知道为什么,她竟然还有闲情逸致来种扁豆。她不知从哪里弄了点扁豆种子,就栽在坟洞外面的空地上,不时浇点水。到了夏天,扁豆是不会关心主人是不是盲人的,一到时候,它就开花结果。这个老乞丐把扁豆摘下来,装到一个破竹筐子里。拄上了拐棍,摸索来到我家二门外面,照例喊上几声。我连忙赶出来,看到扁豆碧绿如翡翠,新鲜似带露,我一时吃惊得说不出话来。我当时还不到十岁,虽有感情,绝不会有现在这样复杂、曲折。我不会想象,这个老婆子怎样在什么都看不到的情况下刨土,下种,浇水,采摘。这真是一首好诗的题目。可是限于年龄,对这一些我都木然,只觉得这件事有点不寻常而已。扁豆并不是什么名贵的东西,然而老乞丐心中有我们一家,从她手中接过扁豆便非常不寻常了。这一点我当时朦朦胧胧似乎感觉到了。这扁豆的滋味也随之大变。在我一生中,在那以前我从没有吃过那样好吃的扁豆,在那以后也从未有过。我于是真正喜欢上了这一个老年的乞丐。

⑤ 然而好景不长,这样也没有过上几年。有一年夏天,正是扁豆开花结果的时候,我天天盼望在二门外面看到那个头发蓬乱、鹑衣百结的老乞丐。从早晨到晌午,从晌午到黄昏。然而天天失望,我又感到凄凉,感到孤寂,又是好几天心神不宁。从此这一个老太婆,在我眼前消逝了,永远永远地消逝了。

(选自《心中的日月》,有删改)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