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综合性学习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吉林省白城市五校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联考试卷

综合性学习。

2018年4月23日,是第23个“世界读书日”,学校为此举行了“好读书,读好书”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1)、  为此次活动拟一个宣传标语。
(2)、调查读书现状。

读书现状调查表

调查项目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每日可供自由阅读的时间

1.5小时

1.2小时

0.5小时

经典书籍在阅读中所占比例

27.8%

35.8%

46.5%

分析上表,你得出的结论是:

(3)、班级开展名为“爱心城”的读书活动,请你从下列图书中任选一部,结合该书具体内容写上“推荐寄语”,以引起读者对该书的阅读兴趣。

《西游记》、《三国演义》、《繁星春水》、《骆驼祥子》、《名人传》、《格列佛游记》

所选图书:

推荐寄语:

举一反三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从1949年到2019年,新中国走过了70个年头。70年,中华大地沧桑巨变;70年,光辉岁月弹指挥间。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各题。

材料一:

    自2019年2月3日始,央视新闻频道在春节期间连续八天播出快闪系列活动——新春唱响“我和我的祖国”。第一集《新春唱响“我和我的祖国”  这场快闪温暖机场》拍摄于首都国际机场:温暖的旋律从T3航站楼传来,行色匆匆的旅客放慢了脚步,在央视新闻频道多位主播及中国爱乐乐团的带领和感染下,从惊喜到感动,一同唱响《我和我的祖国》。

   

材料二:

2019年4月26日,来自100多个国家的各界嘉宾齐聚北京,参加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题为《齐心开创共建“一带一路”美好未来》的主旨演讲。习主席在演讲中谈到,我们要努力实现____、_____、_______ _____的目标:引入各方普遍支持的规则标准,推动企业在项目建设、运营、采购、招投标等环节按照普遍接受的国际规则标准进行,同时要尊重各国法律法规;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聚焦消除贫困、增加就业、改善民生,让共建“一带一路”成果更好惠及全体人民;同时确保商业和财政上的可持续性,做到善始善终、善作善成。

材料三:

    近年来,中国科技上天入地、通江达海。一大批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标志性科技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嫦娥”探月,“北斗”棋布,“蛟龙”入海,“松科”钻地;“墨子号”量子卫星国际领先,“振华30号”起重船世界最大,_________……

    我国还创造了无数的工程奇迹:世界最长的高速铁路京广高速铁路、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港珠澳大桥、世界首个“智能码头”上海洋山港、世界最大空港大兴国际机场……这些超级工程涉及交通、建筑等各个方面,不论是科技含量还是技术水平,都在世界范围内名列前茅,为经济发展、民生改善提供了强大保障。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大规模在线教育后将呈现教育新生态

育人,即促进儿童高级思维的发展、社会能力提升与情感的培养等,这一点永远不可能被互联网所替代。但简单的知识、低级的技能,通过互联网学习却非常高效。笔者认为,未来的教学形态将是线上线下的融合,互联网教育一定得想办法融入教学过程中,成为教师手里的利器。线上线下融合可以降低学生时间投入,促进认知投入,既能使之掌握更多知识,又能使之具备交流、表达和问题解决能力。而且,线上线下融合可以把教师从低层次的、单调的、重复的工作中解脱出来,让他们有时间与学生互动。 

在线教育将助力和优化学校教育

未来在线教育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助力和优化学校教育,实现线上线下教育的融合。

简单知识,线上规模化学习:未来浅层次的知识获取可以不再依赖于校内教师,线上教育在这类知识的获取方面可以替代教师。

查漏补缺,线上个性化指导:在线教育更大的优势是其智能化、精准化的资源推荐服务。传统的班级授课制是基于整体平均水平的教育活动,而个体之间的差异在时间、内容容量有限的课堂教学中无法得到回应。而在线教育可以通过汇聚丰富优质的资源,记录分析个体的学习行为表现,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支持服务。

精准学情,线上数据分析:学情分析是通过对学生过程性数据和结果性数据的记录和关联分析,对学生学习状态进行全方位的直观呈现,旨在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实施教学干预和改进,保证学习的有效性。此外,学情分析可以实现不同角色(如校长、教研员、教师、家长、学生等)对学习情况的一致性理解,从而促进活动实施相关角色采取协调行动,确保活动更好地落实。

社会互动,在线学习社区:在线学习社区是在网络环境中由学习者和各类助学者(学习同伴、教师、研究者和家长等)共同构成的一个交互协作的学习共同体。在线学习社区能够为学习者提供一个资源丰富且开放的学习环境,学习者通过交流、互动、讨论、反思和协作来分享彼此的观点、想法、资源、知识、学习经验和集体智慧,帮助学习者完成知识和社会人际网络的双重建构,最终使学生的社会性成长成为可能。

                  

在互联网时代,任何学习者都可以凭借网络获得丰富的信息资源和广泛的人际互动交流机会,教师所承担角色及人才培养方式都将重新定位。

课程实施形态的转变。首先,课程形态将越来越多地体现出虚实融合的立体化形态,课程会越来越多地体现出线上线下优势互补的发展趋势。其次,课程结构将越来越多地体现出整合性和跨学科的结构,这种课程结构具有情境性、体验性、趣味性、实证性、协作性、设计性、艺术性等特点。再次,课程实施方式将发生根本性变化,大部分知识性的教学会由互联网或人工智能所取代,课程的育人部分主要由教师组织实施。

教育教学范式的转变。教学将从教师讲学生听单向知识传递的教学范式,转变为教师引导学生进行问题解决,促进学生知识建构的教学范式,再进一步转变到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知识表达和作品创作,实现知识创新的教学范式。整个演化趋势使得学生从解决书本上的良构问题,转变到解决蕴含知识的情境问题,促进学生从浅层次认知到深层次认知。教学要从“双基”关注到“四基”“四能”,即不仅关注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还要让学生理解基本的学科思想、获得基本的活动经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知识获取方式的转变。首先,在知识获取的来源上,未来学校的空间是虚实融合的空间,学校不再是唯一获取知识的场所,教师不再是唯一教授知识的角色,获得知识也不再是学生来学校的唯一目的。未来学校将是社会性的成长空间,学校的宿舍、教室、运动场、音乐厅、美术馆等,都是重要的学习和社交空间。其次,在知识获取体验上,未来学习是随时随地发生的,虚实融合的泛在学习空间,将会给学生提供真实情境的,随时可获得的教育体验。

在线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双向融合,将促进教育大规模的社会化协同,形成新的学校教育生态,未来的学校将是无边界的,学校不会消失,但学校正在跟我们的社会融合,通过网络可以连接实体空间和虚拟空间、校内和校外、国内和国际、现实生活与未来生活。

(选自《光明日报》教育周刊·有删减)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