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语言表达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广东省东莞市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答。

    伴随着“寻找最美声音读书读报”大型公益活动的开展,我市书香漂流活动正式拉开帷幕。包括旗峰公园在内的55个漂流书籍点参与活动,覆盖中小学校、企业车间、社区活动中心和部队基地等城区多地,充分将公共文化资源和服务空间延伸到城市的各个角落,用书页和文字把人们联系在一起,营造了全民阅读的氛围。书香漂流活动还推出了“全民阅读·志愿风采”微信图书借阅平台,利用“互联网+阅读”进一步浓厚阅读气氛。

(1)、用一句话概括以上内容,不超过20个字。
(2)、请用上一种修辞,写一段话,描述你阅读的美好体验。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后面小题。

材料一:筷子,是中国文化代表符号之一。古时称为“著”,后流传到南方,因“箸”的谐音为“住”,住在河边的船家忌讳这个词,便把“箸”改为“快”,讨个口彩。又多以竹子为做筷子的工具,所以给“快”字加个竹字头,“筷子”便流传开来。《韩非子·喻老》载:“昔者纣为象著,而箕子怖。”也就是说,我国有史记载的用筷历史已有三千多年。筷子“头圆尾方”象征着中国人对“天圆地方”的传统解读,是中国人对世界基本原则的理解。手持筷子时,拇指食指在上,无名指在下,中指在中间,隐含着中国“天地人”三才文化,是中国人对人和世界的关系理解。筷子虽为寻常物,却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蔡元培曾在法国设在餐宴会招待客人时说:“早在三千多年前,我们的祖先也用过刀叉,不过中华民族是酷爱和平的礼仪之邦,宴会上出现刀叉会被人视为凶器,影响友好欢乐的气氛。”筷子文化源远流长,日本、韩国、朝鲜、越南等国用筷的习俗皆由我国传入。

材料二:一双筷子承载了太多的情感和记忆。每一个中国人,都有关于家的味道,它是一个味觉的习惯,也是一种情感的记忆,南北不一,味道各异,但对家人的爱,却是唯一。小孩通过筷子第一次尝到了人生的酸甜苦辣,老人通过筷子尝到了儿孙满堂的幸福滋味,孤独的人因为“添双筷子”找到人情温暖,相守的人悟到心灵的依偎……传承、明理、关爱、思念、睦邻、感恩等含蓄的情感与礼仪传统,都可通过一双筷子体现出来。

材料三:下边是关于法国和中国餐具的图片。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小题

    (材料一)

    填埋场觅食的垃圾猪、被废弃的渔网紧紧缠绕的海豹、因吞食塑料袋而死亡的中华鲟……类似的画面经常进入我们的视线。无论在遥远的北极,还是在高耸的珠穆朗玛峰,甚至是世界最深的海沟,到处都有垃圾的踪迹,垃圾已经成为地球最沉重的包袱。

    在中国,2012年起生活垃圾清运量逐年增长。预计2020年,全国生活垃圾清运量将达到2.65亿吨,较上年增加7.5%。目前我国约2/3的城市处于垃圾包围之中,其中1/4已无填埋的场地。堆积如山的垃圾不仅影响城市景观,同时污染了与生命息息相关的大气、水和土壤,对人类的健康构成严重威胁。

    研究表明,_______________。近年来,我国生活垃圾中餐余垃圾每年产量不低于6000万吨,年均增速预计达10%以上。这些有机垃圾中富含氮、磷、钾等养分元素,是很好的有机肥料原料。2016年,我国废钢铁、废玻璃等十大类别的再生资源回收总量约为2.56亿吨,同比增长3.7%,回收总值约5902.8亿元。2017年回收量达到2.82亿吨,同比增长11.0%,回收价值达到了7550.7亿元。如果将垃圾进行分类并充分利用,在减轻环境负荷的同时,还可以节约大量资源。

   

    2013-2019年我国主要再生资源类别回收量及回收价值情况图

    (材料二)

    垃圾分类作为垃圾处理的前端环节,其作用早已得到世界的公认。但我国的垃圾分类工作一直难以有效推进。原因何在?

    垃圾分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包括投放、收集、运输、处置,落实起来并不容易。我国大多数城镇居民居住在密度很高的公寓,家中面积普遍不大,无法放置用于垃圾分类的多个垃圾桶,造成了垃圾分类的不便。调查显示,尽管一些小程序、科普文章对许多垃圾类型进行了细分,但落实到生活中,人们还是会面临很多问题。比如,同样是海鲜,螃蟹壳算厨余垃圾,而贝壳就属于其他垃圾。垃圾分类看似简单,能正确投放却是一门学问。同时,现在的垃圾回收工作也存在很多问题。比如,一些社区虽然放置了分类垃圾箱,但垃圾车来了却混倒进一个车里运走,导致前期的分类前功尽弃。

    (材料三)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逐渐好转之时,生活垃圾分类的文明新风蓬勃兴起。

    新修订的《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于5月1日起正式施行。生活垃圾需要按照厨余垃圾、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四大类分类投放。条例明确了个人垃圾分类责任,遇到违反规定的个人,先劝阻,再警告,再次违反的,处50元以上200元以下罚款。

    北京正多措并举提高群众对垃圾分类的知晓率、参与率、精投率,促进垃圾分类工作顺利开展。各区公众号平台和小区的告示栏都有垃圾分类的宣传标语。小区居民也纷纷参与到垃圾分类宣传工作中,在垃圾站旁经常有社区志愿者指导居民进行垃圾分类投放。为了激发垃圾分类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各地区也频出妙招:有的倡导居民用可回收废弃物兑换花卉绿植,有的设计“垃圾题板”引导儿童参与垃圾分类趣味小游戏,还有的贴心上线“垃圾分类宝典”小程序,最吸引人的是安装智能回收机,以积分回馈的方式鼓励居民养成垃圾分类的良好习惯。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