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一课一练1.草原

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我爱家乡的秋夜

    家乡的秋夜素雅、幽静。我对家乡的秋夜有一种眷恋之情,我爱家乡的秋夜。

    家乡的秋夜像一幅美丽的水墨画。柔和的月光下,一望无际的田野是碧绿的翡翠,水稻的叶子挑起一粒粒的秋露,远远望去,好像珍珠撒在翡翠上,绿得逗你的眼,亮得闪你的目。

    月光慢慢地从浓密的竹林里一丝一缕地透过来,撒在细密的竹叶上,撒在亭亭玉立的竹茎上,撒在浓黑的小草上。叶的碎影、枝的碎影、茎的碎影,重叠错落,把竹的绿映照得深浅明暗,美丽极了。

    柿子园里的景色更是迷人。走进柿子园,枝繁叶茂的柿子树上,挂满了沉甸甸的柿子。黄澄澄的柿子,晶莹透明,令人垂涎欲滴。

    家乡的秋夜像一首美妙的交响曲。瑶寨的小伙子、大姑娘能歌善舞,每当夜幕降临,他们就会载歌载舞,用山歌来表达对生活的赞美,用舞蹈道出丰收的喜悦。田野里的小艺术家们也不甘示弱:蝈蝈们欢快地哼着小夜曲;蛤蟆用粗大的喉咙在弹奏大提琴;青蛙似男高音唱着那粗犷嘹亮的歌儿;蟋蟀们更是尽情地伴奏,构成了一首绝伦无比的交响曲。这声音在空旷的山野间回荡,如春蚕的咀嚼声,似清风拂过杨柳,又似草原上的野马在奔驰……

    夜深了,人们睡了,大山睡了,湖也睡了,只有风儿还在神采奕奕地守护着。风儿把湖面吹醒,在月光的朗照下,湖面闪动着片片银光。柳儿也不甘示弱地飞舞着,梳理着自己的秀发。在这深夜里,偶尔传来几声汽车喇叭声,那是家乡的经济命脉在流动。那响彻夜空的鸡鸣声,划破了黑夜的幕布,预示着黎明即将到来,美好的一天又开始了。

(1)、填上恰当的修饰词语。

的月光   的翡翠   的交响曲

的山野   的柿子   的水墨画

(2)、根据下列解释,从文中找出相对应的词语。

不愿意显得比别人差。

馋得口水都快要流下来。形容非常馋或眼红。

指边唱歌,边跳舞。形容尽情欢乐。

一眼望不到边。形容十分辽阔。

(3)、按要求从文中摘抄句子。

比喻句: 

拟人句:

排比句:

(4)、作者说:“家乡的秋夜像一首美妙的交响曲”请简要说说这首交响曲是由哪些曲声构成的?
(5)、作者在文中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感情?
举一反三
课外阅读。

       吉鸿昌同志是共产党员。在党的领导下,他坚决抗日,尽力为党工作。蒋介石恨死了他,把他逮捕了。     

       吉鸿昌从天津被押解到北平。刚一下车,敌人就给他看一份电报,上面写着“立刻处决”四个字,妄图吓唬他,要他投降。吉鸿昌看了,平静地说:“行啊!你们什么时候动手?”    

       有一次,反动头目何应钦亲自审问,要吉鸿昌招出抗日活动的秘密。吉鸿昌把眼睛一瞪,大声说:“抗日是四万万五千万中国人民的事情,有什么秘密!只有蒋介石和你们, 跟日本勾勾搭搭,尽干些祸国殃民的坏事,才有见不得人的秘密。”何应钦被骂得张口结舌,恼羞成怒。敌人用尽毒刑,把吉鸿昌打得遍体鳞伤。直到临死前一夜,吉鸿昌还在狱中宣传抗日。有人劝他休息一下,他说:“我就要永远‘休息’了,你让我多宣传几句吧!”     

      就义那一天,吉鸿昌像出门散步一样,从容不迫地出发了,在刑场上,他对特务说“告诉你们,我为抗日死,可不能跪下挨枪,我死了也不能倒下!”

     “你说怎么办呢?”特务们有些害怕了。“给我拿把椅子来,我得坐着死。”   

       椅子拿来了,吉鸿昌厉声地对那个拿枪的特务说:“我为抗日而死,死得光明正大, 不能在背后挨枪。”“那你说怎么办?”那特务发抖地说。     

    “你在我眼前开枪。我要亲眼看到敌人的子弹是怎样打死我的。”  

       那特务愣了一下,只好走到前面,发抖地举起枪。吉鸿昌瞪起两只大眼,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     

       枪响了,吉鸿昌同志为革命事业壮烈地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但是,他那“死也不倒下”的英雄形象,却永远活在人们的心里。 

现代文阅读

人蛇大战

    最近,美国公布了一些鲜为人知的绝密资料。据其中一份资料披露,在越南战场上,美军曾遭遇蛇的报复,士兵伤亡惨重。

    1970年夏季的一天,美军第七军团某连上尉马丁带领100余名全副武装的士兵日夜兼程,于午夜时分进入了预定的潜伏地带。随即,马丁派出几十个身强力壮的士兵到河谷去背石头。

    士兵们走到河边,一个士兵拆开一块石头后,无意中看到石块下有两条杯口粗的大蛇扭缠在一起。他用刺刀把蛇挑了起来。受到惊吓的毒蛇一下子蹿了起来,还没等他作出反应,就张开长有毒牙的大嘴,狠狠地咬了他一口。这名士兵的脸上立刻血流如注,等同伴扑上来营救时已经来不及了。他们不敢开枪,纷纷拔出匕首,一刀一刀挥刺过去。一条蛇被杀死,另一条负伤,钻进石缝中逃生。几分钟之后,他们准备离开河滩的时候,突然四面八方响起了“咝咝”声,从黑漆漆的石缝里一下子钻出上百条黑绿相间的大蛇。士兵们急忙拔出腰间佩带的匕首向蛇群乱砍过去,毒蛇疯狂地咬噬士兵。数十名中毒的士兵倒在地上命丧黄泉,只有几个行动敏捷、受伤较轻的士兵侥幸逃回营地。可是复仇心切的蛇顺着伤兵逃走的路线追来,在美国兵的营地形成了一个包围圈。

    没多久,蛇群的先锋部队进入营地。负责警戒的哨兵因害怕附近有越军哨兵而不敢开枪,只能用刺刀来刺杀,雪亮亮的刀刃上不一会儿就沾满了血肉模糊的蛇肉。但是蛇群的“大军团”蜂拥而至,遍地密密麻麻。它们把营地围得水泄不通,把包围圈越缩越小,转瞬间便冲到了每个人的身边。它们昂起头,隔着士兵厚实的军服,用长而尖的毒牙咬破衣服,进而咬进肉里。马丁也被蛇咬伤了,虽然作了伤口处理,终因中毒太深而奄奄一息。他命令士兵把手榴弹、地雷里的炸药取出来,撒在营地周围,浓烈的硫磺味使蛇群不敢靠近。不料,一场从天而降的大雨把炸药冲得一干二净。这个连最后生还者只有12人。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青霉素的诞生

    1928年9月,在伦敦圣玛丽医院的一间实验室里,弗莱明正在专心致志地做实验。他一直致力于抗菌物质研究,试图搞清楚白细胞是怎样抗击入侵病菌的。这会儿他需要一些葡萄球菌,可是在哪儿呢?天哪,弗莱明的实验室就像杂货店一样,杂七杂八乱放一气。应该在这里,昨天刚刚培养的,今天长得如何了?弗莱明一个个看下去,还都不错。“咦,这个怎么了?”哎,原来是忘了盖盖子,这里的葡萄球菌培养液一定是被什么细菌污染了,倒掉吧。弗莱明刚要把它拿走,却觉得好像有些不寻常,他低下头认真地观察起那个入侵者来。这是一种青色的霉菌,它与培养液接触的四周是一圈透明的液体,干干净净的一圈,“葡萄球菌完全被溶解了!”弗莱明暗暗吃惊。直觉告诉他,他的抗菌物质的研究要有一个重大突破了。

    弗莱明立即着手鉴定并培养这些神秘的霉菌。他把霉菌接种到肉汤培养皿里,让它们旺盛地生长繁殖。然后,又把长满霉菌的液体小心过滤,最后得到一瓶澄清的滤液。弗莱明一次次地把滤液接引到长满葡萄球菌和其他细菌的培养皿上,细菌都被溶解了。这种神秘的、有如此威力的霉菌究竟是什么?透过显微镜,他发现这是一种单菌物质,与面包或奶酪里的霉菌没什么不同。这种青霉菌向汤里释放出呈小金球状的杀菌物质,霉菌不断进攻,把球菌团团围住,很快,球菌便全军覆没了。真正的杀菌物质,就是青霉菌生长过程中的代谢物——青霉素,弗莱明将其活跃成分命名为“盘尼西林”。

    实验接连成功,弗莱明越来越兴奋,他看到了成功的希望。一次,助手克拉德克不小心划破了手指,几天后红肿化脓了,弗莱明给他用青霉素溶液清洗后,很快就消肿好了。这可能是青霉素最早的临床应用了。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幸福很小

    朋友买了一间房,面积不大,八十个平方不到。而且是尾房,房间布局不(合适  合理),采光也不是很好。

    我去玩时,朋友和他的太太把我带到露台上。我看到露台上放了一张桌子,还有一些休闲椅。朋友把水果、瓜子从房里搬出来,还给我泡了茶。我坐在阳光里,微风轻拂,惬意极了。朋友的太太在给一些刚绽了骨朵的花儿浇水,她指着不远处操场上的孩子们说:“那儿是个幼儿园,你看这些孩子,玩得多开心啊!”

    朋友的太太站在露台上,看着那些孩子,笑意融融的。

    从朋友家回来,我似乎知道朋友为什么要买下这间房子了。一个在都市之中,还能读懂孩子,还能从孩子那儿感受快乐的人,他肯定是一个能把握住幸福的人。即使这样的幸福很小,小得可以(忽略  忽视)不计,但他们(竟然  仍然)把它牢牢抓在了手里。

    还有位朋友,在杭州一家贸易公司上班,收入并不高。大家都劝他换一份工作,但是他却在那家公司一呆就是十年。

    说起原因,真的让人不敢相信。朋友的家在郊区,为了每天能回去,他五年前就购了一辆车,每天上下班有三个小时在路上。之所以不愿离开那家单位,是因为这家公司有足够的车位,不论他何时到达,车位总不会被停满。

    他(竟然  仍然)是为了一个车位,宁愿放弃其他更好的就业机会,让人百思不得其解。但他却没有认识到自己的决定是错误的,相反,他的日子过得安安稳稳的。他喜欢过这种工作在城里,居家在郊区的日子,你能说他不快乐、不幸福吗?

    生活是有秘密的,如果你没有接近一个人的心灵和情感,你就不会发现这一切。原来你以为他们那种是枯燥、毫无乐趣的生活,其实,根本不是你想象的那样。

    幸福很小,如果你的心很大,那么幸福就擦肩而过了。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不能没有规则

    约翰晚上出去,爸爸妈妈规定,必须在10点前回家。但是有一天,约翰没有按规定的时间回家,是后半夜才回来的。回家时怕父母发现,他就从后窗跳进屋子。第二天早上,爸爸见窗下有一个凳子,就把约翰叫起,说:“你这样做是很危险的,不是怕你会摔伤,而是说别人发现有人在跳窗子,就有可能开枪。”在美国,这是最危险的。然后,爸爸又重申了按时回家的规定,并告诉他这样做的道理。年老的祖父意味深长地说:“孩子像牛一样长得越来越大,需要的牧场也越来越大。但不管牧场大小,我们还是要用栅栏将牧场围起。”

    生活不能没有规则。规则就是人生的红绿灯。这看起来是在限制,实质是在保护。红绿灯是城市交通的指挥官。如果没有控制,整座城市将陷入一片混乱之中。人也一样,没有“红绿灯”的限制,将会无法无天,闯下大祸。

    中国世贸组织首席谈判代表龙永图,一次和几个朋友在瑞士公园里散步,上厕所时,他听到隔间“砰砰”地响,很是纳闷。这是怎么回事?出来后,一位女士着急地说,儿子进厕所十几分钟都没出来,她请他帮忙看一下。龙永图折回到洗手间,打开那“砰砰”作响的隔间,见一个七八岁的小孩正在弄抽水马桶,却怎么也冲不出水,累得满头是汗。你看,小孩也懂得上厕所不冲洗违反规定。尊重和遵守规则是一种教养、一种风度、一种文明、一个现代人必备的品格。没有这些,人便无法在社会上生存和立足。没有规则,社会也无法得到和谐与安宁。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