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辽宁省锦州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别再吃了,有毒”“注意安全,地铁站被淹”“多一人转发,多一份希望”“扩散!扩散!捡到一张准考证,别耽误孩子高考”……近年来,这类看似是为人着想的“善意提醒”,在微博、微信群、朋友圈里频繁出现。不少读者来信反映有许多貌似关心体贴的“提醒”,实则是一种推销手段,其中也不乏谣言。这些谣言,除了涉及食品安全、健康养生、还主要涉及人身安全、政策法规等方面,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具有高度“贴近性”。

    这些谣言看似“无伤大雅”,但也会产生严重后果。比如,很多谣言与食品安全有关,出现过“塑料紫菜”“棉花肉松”“假鸡蛋”等谣言。谣言反复出现,会给被中伤的企业造成经济损失,也会给消费者带来困扰。据报道,今年年初,“塑料紫菜”谣言就导致多地超市下架紫菜产品,不少经销商退货。当然,比眼前显性危害更严重的后果在于,此类谣言看似温情体贴,实则误导公众。每次的欺骗,都将损害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消解公众的善意和爱心。

    (摘编自《人民日报》2018年7月24日)

    材料二:

    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徐敬宏分析,“朋友图”里分享信息的基本都是亲朋好友或同事。在这里转发谣言一般会被认为是出于关心,收到信息的人们往往会收起心中的防线。在这样虚拟的“熟人社会”,谣言就会从这个“朋友圈”跳到另一个“朋友圈”,形成裂变式传播。各种以提醒、体贴形式传播的谣言还抓住长辈“宁可信其有”的心理,使其自愿转发。传播者出于好心随手转发,往往源于制造者的精心包装。记者发现:有的谣言以“善意提醒”为名,利用公众善心,让人放松警惕;不少打着“科学实验揭秘”“有图有真相”“权威人士透露”等幌子;还有的标题十分惊悚,比如“有毒”“致癌”“致死”等,吸引更多人注意。

    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张晋升表示,有人为了求好玩刺激,故意编造传播一些无厘头的信息,把转帖、跟帖多,看成是一种“荣誉”,甚至想以此成为“网红”,提高自身知名度。有的是利益驱动,个人或机构为了博取眼球,用流量赚广告费。江苏省公安厅网络安全保卫总队民警周千里认为,有的属于编造谣言以打击竞争对手。商家借扩散谣言向竞争对手泼脏水,以此破坏对手在受众群体中的口碑,意图获取不当的市场利益。

    (摘编自新华网2018年7月24日)

    材料三:

    近年来,相关部门和网络平台逐渐加大了对谣言的治理力度,在一定程度上震慑了网络违法行为。周千里认为,主管部门要把好关,完善舆情监测预警机制,对网络谣言做到及时发现,第一时间通报责任单位并开展核查工作。同时,强化打击力度,依法对故意造谣或传谣者给予处罚,加大造谣者的违法成本,推进网络空间法治化。

    张晋升认为,貌似关心的谣言广受关注,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信息不对称,比如公众在健康养生方面存在较大知识缺口。可以鼓励卫生健康部门、科学机构推广正规的科普账号,提供量多质优的科普类新媒体产品。网警巡查执法平台、媒体、互联网企业可以共同建立反谣平台,形成辟谣合力。

    从公众角度看,谣言容易流行,说明一些群众缺乏起码的常识和判断力,有从众、随大流、盲目猎奇的心理,有意无意间成为谣言的传播者。徐敬宏提醒,在收到社交媒体模糊、可疑信息时,不轻易转发,而要与权威媒体进行核实比对。

(摘编自央视新闻移动网2018年7月25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经过制造者精心包装、以各种提醒、体贴形式散布的谣言,往往能打动好心的传播者,形成裂变式传播。 B、有人故意编造、传播一些无厘头信息,把转帖、跟帖多看成是一种“成就”,甚至想以此来提高自身知名度。 C、在微信群、朋友圈里频繁出现貌似关心体贴的“善意提醒”,实则是误导公众、损害信任、消解爱心的谣言。 D、公众要提高谣言鉴别力,收到社交媒体模糊、可疑信息时,不要轻信、轻转,而要与权威媒体进行核实比对。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有的个人或机构利欲熏心,希望用流量来赚取广告费,或炮制谣言以打击竞争对手,以便谋取不当的市场利益。 B、群众因为缺乏起码的常识和判断力,有从众、盲目猎奇和“宁可信其有”的心理,有意无意地成为谣言的传播者。 C、看似无伤大雅的网络谣言,因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能获取“熟人”信任得以广泛传播,并产生严重后果。 D、相关部门和网络平台若能加大对谣言的治理力度,推进网络空间法治化,就可对网络违法行为起到震慑作用。
(3)、以上三则材料中《人民日报》、新华网、央视新闻移动网报道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请依据材料简要概括。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十九大代表、教育部部长陈宝生10月19日表示,过去5年是教育改革全面深化的5年,在高考招生制度改革方面,今年上海和浙江试点已经落地,但是存在一些需要完善的问题。目前,在浙江和上海,都出现了有关高考物理选考科目人数下降的争议,引起舆论广泛关注。

    根据浙江省教育考试院、浙江省教育厅公布的数据,2017年高考浙江全省共29.13万考生(其中25.01万人报名普通高校招生),在后3门(从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技术中自主选择3门)选择中相关科目排位如下:1.生物12.53万(50%);2.化学12.5万(50%)3.地理11.95万(47.79%);4.历史10.88万(43%);5.政治10万(40%);6.物理8.95万(35.78%);7.技术7.2万(29%)。也就是说,新高考中,选考物理的仅8.9万人,比例仅占普通高校招生报名人数的36%。

    根据上海教育考试院公布的数据,在2017年5万名上海高考学生中,相关科目的选考人数如下:政治14834人,历史20151人,地理29628人,物理19218人,化学22314人,生物24175人。从中可见,物理也排在第5位,低于地理、生物、化学、历史科目的选考人数。

(网易新闻)

材料二:

    为扭转基础教育的应试导向、唯分数论,我国于2014年启动新高考改革,但是,由于整体的高考录取制度未变,仍旧按总分排序录取学生,因此,新高考出现新的应试倾向,学生为了获得高考高分而放弃重要的科目学习,比之前的问题更严重——以前毕竟所有理科学生(在各省考生中约占70%)都要学物理,而新高考改革后,只有30%多的学生选择物理。

    这也提醒我国教育部门和学校,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学生的兴趣,不能仅靠调整考试科目。以前,学习文科的学生即便考出高分,也不一定就有很深的人文底蕴;同样,学习理科的学生也不一定就有很高的科学素养。现在,文理融合之后,只要学生学习自然科学科目和人文社会科学科目主要目的还是应试,文理融合、3+3选择的改革价值就难以实现,学生会功利选科,家长们也鲜有考虑孩子以后的素养问题。

(环球时报)

材料三:

    柯桥中学打造了“科普讲座进校园”活动,邀请北大、清华、浙大等高校的知名专家学者走进中学校园,为学生带来最新科技前沿和人文发展动态,开拓学生视野,提升学生素养,人大附中也开启“新教育讲堂”系列讲座,并以“科学家谈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作为开篇。

    柯桥中学校长杨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表示,为了吸引孩子们选物理,学校专门组建了物理学科实验室;鼓励学生根据兴趣组建社团,学校提供老师和资金、场地等全方位的支持,当地政府也增加投入,加大师资培训力度,给孩子们更好的学习体验。人大附中也开发了一系列课程启发学生们的创造性思维,发掘学生在科学技术专业上的潜能。

    洪文认为,对于多数需要学习物理学科的专业来说,应该将物理列为“必考”科目,而不是可选项。他说,上海新高考改革第二年,要求选考物理的高校比例上升后,考生选择物理科目的比例也相应提升到了40%。这是一个可以作为参考的有益尝试。

(人民网)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我的老师沈从文(节选)

汪曾祺

    ①一九三七年,江南失陷,我不能回校读书,在家闲居两年。两年中,我反反复复地看的两本书,就是屠格涅夫的《猎人日记》和《沈从文小说选》。

    ②我反复地看,一是因为没有别的好书看,二是这两本某些地方很相似的书,也和我的气质比较接近。这两本书甚至形成了我对文学、对小说的概念。我在中学时并未有志于文学。在昆明参加大学联合招生,在报名书上填写“志愿”时,提笔写下了“西南联大中国文学系”。当时许多学生报考西南联大都是慕名而来。这里有朱自清、闻一多、沈从文。

    ③沈先生在联大开过三门课:“各体文习作”、“创作实习”和“中国小说史”。“各体文习作”就是教学生习作各体文章。他有时也出题目,曾出过“我的小庭院有什么”这样的题目,要求学生写景物兼及人事。有几位老同学用这题目写出了清丽的散文,在报刊上发表了,我都读过。也曾给我的下几班同学出过一个题目,要求他们写一间屋子里的空气。为什么出这样的一些题目呢?沈先生说:先得学会做部件,然后才谈得上组装。大部分时候,是不出题目的,由学生自由选择,想写什么就写什么。这课每周一次。学生在下面把车好、刨好的文字的零件交上去。下一周,沈先生就拿这些作业来讲课。

    ④说实在话,沈先生真不大会讲课。他不像闻先生那样,长髯垂胸,双目炯炯,富于表情,语言的节奏性很强,有很大的感染力;也不像朱先生那样,讲解很系统,要求很严格,上课带着卡片,语言朴素无华,然而扎扎实实。沈先生讲课可以说是毫无系统,因为就学生的文章来谈问题,也很难有系统,大都是随意而谈,声音不大,也不好懂。不好懂,是因为他的湘西口音一直没变,仍然是凤凰话;也因为他的讲话内容不好捉摸。沈先生是个思想很流动跳动的人,常常是才说东,忽而又说西。他的思想的跳动,给他的小说带来了文体上的灵活,对讲课可不利。沈先生真不是个长于逻辑思维的人,他从来不讲什么理论。他讲的都是自己从刻苦的实践中摸索出来的经验之谈,没有一句从书本上抄来的话。这些经验之谈,如果理解了,是会终身受益的。遗憾的是,很不好理解。如,他曾经批评过我的一篇小说,说:“你这是两个聪明脑袋在打架!”让第三个人听,“这是什么意思?”我是明白的。我这篇小说用了大量的对话,我尽量想把对话写得深一点,美一点,有诗意,有哲理。沈先生自己小说里的对话,大都是平平常常的话,但是一样还是使人感到人物,觉得美。从此,我就尽量把对话写得朴素一点,真切一点。

    ⑤沈先生用笔写下的东西比用口语讲出的要清楚得多,也深刻得多。使学生受惠的,不是他的讲话,而是他在学生文章后面所写的评语。沈先生对学生的文章也会作修改,但改得不多,评语却写得很长,有时会比本文还长。这些评语有的是就那篇习作来谈的,也有的是由此说开去,谈到创作上的某个问题,往往有独到的见解,文笔也很讲究。

    ⑥除了评语,沈先生还就学生这篇习作,与之相近的作品,他自己的别人的,中国的外国的,带来给学生看,因此,他来上课时都抱了一大堆书,让学生比较吸收,收效很好。他把自己的小说总集叫做《沈从文小说习作选》,这都是为了给上创作课的学生示范,有意地试验各种方法而写的,这是实情,并非故示谦虚。

    ⑦读他的小说,觉得他是把生活里的人都当成一个作品中的人物去看的。他用一种含蓄的热情对人,用一种欣赏的、抒情的眼睛看一切人。对前辈、朋友、学生、家人,都是这样。他津津乐道的熟人的一些细节,都是小说化了的细节。大概他的熟人也都感觉到这一点,他们在先生的客座(有时是一张破椅子,一个小板凳)上,也就不会谈出过于庸俗无聊的话,大都是上下古今,天南地北地闲谈一阵,喝一盏清茶,借几本书或资料,就走了。客人一走,沈先生就坐到桌子跟前拿起笔来了。

    ⑧我曾问过先生:“你的思想到底是什么?属于什么体系?”他微笑。我说:“你是一个标准的人文主义者。”沈先生微笑着,没有否认。

一九八一年一月十四日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最苍凉的海岸

迟子建

    ①如果上帝还在怜恤失落在人间的迷途的羔羊,请他把目光投向大西洋岸边的诺曼底吧。那里有一片浩浩荡荡的白色墓葬,那下面掩埋着成千上万的年轻的士兵,虽然他们告别这个世界已经有六十年了,但他们的灵魂,仍然在大西洋的海浪中盘旋和呜咽。和平年代的欢歌笑语已经彻底湮没了他们满怀着伤感的心语,那些在诺曼底海滩牵着爱犬享受着阳光的度假者,那些劳作了一天、在晚餐时喝着诺曼底特有的苹果烧酒的农人,有谁还会在意这样的一片坟墓呢——也许是人类为自己制造的墓葬太多太多了!

    ②人类的战争史应该永远铭记着1944年六月六日的黎明——事实上那一天是没有黎明的。盟军在薄雾中向着防御薄弱的诺曼底发起了攻击!为了抵御盟军的登陆,希特勒早在1942年就下令修筑一道从诺得角到西班牙海滨的防线——大西洋壁垒,虽然到了1944年还没有完全建成,但它设置的地雷场和像丛林一样潜伏在水中的障碍物,还是给登陆的英美联军士兵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和伤亡。

    ③战争永远离不开流血和牺牲。从中世纪开始就不断在欧洲大陆崛起的教堂,从来就没有以上天赋予的无穷力量阻止过炮火的袭击。我们在高唱赞美诗的同时,屠戮却在烽烟中进行。也许我们应该感谢上帝,如果不是德军的最高统帅把盟军的登陆点预计在加来地区,而把更多的兵力部署在了那里,如果不是天气护佑着艾森豪威尔,那么,盟军在诺曼底的伤亡将会更加惨重。

    ④我们不知道那些肩负着武器、野战背包、防毒面具、水壶、急救包以及食物的士兵在冲上诺曼底海滩的那一瞬间,怀着怎样的心情。当战争像一条条看不见的坚韧的饵线把他们如鱼一样鲜活的身体强行拖上海岸时 , 他们就不是自己命运的主人了。命运好的,他们躲过了敌人炮火的袭击,活到了和平年代,能在夕阳中一次次地回忆那个惊心动魄的早晨。命运差的,会被敌军的子弹射中,当他还来不及看到这片陌生的陆地上哪怕一抹的生命绿色时,就永久地闭上了眼睛。那些在飞机掩护下先期登陆的伞兵,他们并没有因为来自天上而特别受着上帝的眷顾,他们有的落入了沼泽地里,有的掉入农户的花房中,还有的被吊在教堂的十字架上,十字架充当了刺刀的角色,使他们一命归天!

    ⑤随着德军反扑的加强,漂浮在岸边的盟军的尸体越来越多,沙滩上被炮火击中的登陆艇在燃烧,坦克也在燃烧,硝烟中受伤的士兵无助地坐在沙滩上,鲜血如朝霞一样染红了那片海域。但伟大的盟军还是拥有兵力和武装上的绝对优势和主动,一批人倒下来了,另一批人又冲上去了,最终,大西洋壁垒被打开了一个巨大的缺口,诺曼底登陆成功,艾森豪威尔可以畅快地喝上一杯香槟酒,为他的规模宏大的两栖登陆战的巨大战略成果而庆贺!

    ⑥我是在三月底来到诺曼底的。春天来了,行进在乡村公路上,可以看到初开的各色花朵。我们奔向诺曼底海滩,走向那片掩埋着登陆战中死去的盟军士兵墓地的时候,确实有一种被现实击痛的感觉,虽然说这个“现实”距离我们已有漫长的六十年了。

    ⑦第一眼看到那片浩大的墓地的时候,我以为看到了正在安闲吃着青草的一群羊。那些伫立在草地上的白色十字架,连绵在一起,远远一望,像极了雪白的羊群。我悄悄在入口处的草地上摘了一簇碎碎的小黄花,拈着它走向墓地。墓地太大了,它被划分了十几个区,白色的墓碑数不胜数,墓碑前几乎是没有鲜花的,不像我沿途经过的那些乡村小教堂旁的墓地,总有鲜花点缀着。我真不知该把花放在哪一座墓碑前。天气晴朗极了,阳光飞舞着,环绕着墓地的翠绿的松柏将它的影子投到草地上,就像为墓葬镶了一道花边。那里的游人零星可数,四周静悄悄的,只听得一片呢喃的鸟语和草地下的大海的平静的呼吸声,我缓缓地独自穿行在墓葬中,看着白色十字架上的碑文,后来将那簇黄花献给了一个年龄只有十五岁的战士,十五岁——花季的年龄啊!

    ⑧有谁还会记忆着这些客死他乡的战士呢!他们无声无息地躺在这里,隔着苍茫的大海,诉说着他们永远的乡愁!他们的死亡,在历史教科书中,是伟大的辉煌的死亡。可是再崇高的定义,也不如生命本身的存在更富诗意,他们在最该对着青山碧海抒发豪情的年龄闭上了眼睛,在最该亲吻恋人的年龄闭上了嘴巴,所以我相信,他们年轻的心,一直没有死亡,大海上那些漂浮的云,可是他们流浪着的灵魂?他们该诅咒谁?诅咒制造了那场人间地狱的希特勒和墨索里尼?或者诅咒让他们成就英名的艾森豪威尔?

    ⑨在二战的将帅中,我最尊崇的人就是艾森豪威尔。凭着自己咄咄逼人的“战绩”,他成为一名五星上将,并且做了两届的美国总统。他的战绩之一,就是我面前的这片庞大的墓地,这样的战绩是多么的让人撕心裂肺啊!走在这样的墓地中,艾森豪威尔的光环在我心中黯淡了一圈,虽然我知道他仍然是一个伟大的将军!当我们折取橄榄枝的时候,其实对它已经构成了一种摧残。和平的来临就是伴随着这样一个又一个沉重的代价!然而我们并不珍惜无数人用鲜血换来的和平,这世界的局部战争从来就没有止息过,我们战胜了法西斯,可我们一直没有战胜我们内心的贪婪和愚蠢!

    ⑩诺曼底登陆距今已有六十年了。为了纪念这个历史性的日子,在六月六日的一天,现任美国总统布什和英国首相布莱尔将莅临诺曼底,祭奠他们长眠在这里的士兵。所以,诺曼底一带的公路正在迎接这两国的领导人而加紧重修着。诺曼底一带旅馆的房价,也因此而提前几个月就开始了暴涨。当布什与布莱尔沿着平坦的道路畅通无阻地抵达这片墓地时,我相信这些越来越被世人所遗忘的战士的墓碑前会有鲜花覆盖着,庄严的祭奠的炮声也会隆隆地响起。只是谁知他们带着怎样的情怀来到这里,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他们的举动,将会使他们的政治天平中,又增加一个砝码!

    ⑪我想起了艾森豪威尔在1953年就任美国第34任总统时发表的演说,他说:“在人类从黑暗走向光明的历程中,我们已经走了多远?我们是否正在接近光明,接近所有人类都应享有自由和平的一天?还是另一个黑暗的暗幕正在向我们逼近?”也许在他任职的四年中,他深深体会到了这样的黑暗仍然存在,所以他在1957年连任时又强调:“愿自由之光,普照一切黑暗的角落,燃起明亮的火焰,直到最终黑暗消失为止!”

    ⑫黑暗消失了吗?!

    ⑬愿这样的墓葬能像火炬一样,照亮人间还残存的黑暗;让人类的光明,能像诺曼底的海水一样,汪洋澎湃,势不可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描容

张晓风

(一)

    有一次,和朋友约好了搭早晨七点的车去太鲁阁公园管理处,不料闹钟失灵,醒来时已经七点了。管理处派人来接,但来人并不认识我,于是先到的朋友便七嘴八舌地把我形容一番:

    “她信基督教。”

    “她是写散文的。”

    “她看起来好像不紧张,其实,才紧张呢!”

    形容完了,几个朋友自己也相顾失笑,这么一堆抽象的说词,叫那年轻人如何在人堆里把要接的人辨认出来?

    其实,不怪他们,叫我自己来形容我自己,我也一样不知从何说起。

(二)

    有一年,带着稚龄的小儿小女全家去日本,到了富士山腰,我在一座山寺前停了下来,那里贴着一张大大的告示,说两个月前有个六十岁的男子登山失踪了,他身上靠腹部地方因为动过手术,有条十五厘米长的疤口,如果有人发现这位男子,请通知警方。

    叫人用腹部的疤来辨认失踪的人,当然是假定他已是尸体了。否则凭名字相认不就可以了吗?

    寺前痴立,我忽觉大恸,这座外形安详的富士山于我是闲来的行脚处,于这男子却是残酷的埋骨之地啊!时乎,命乎,叫人怎么说呢?

    而真正令我悲伤的是,人生至此,在特征栏里竟只剩下那么简单赤裸的几个字:腹上有十五厘米长的疤痕!原来人一旦撒手了,所有的学历、经验、头衔、土地、股票持份或功勋伟绩全部不相干了,真正属于此身的特点竟可能只是一记疤痕或半枚蛀牙。

    山上的阳光淡寂,火山地带特有的黑土踏上去松软柔和,而我意识到山的险峻。每一转折都自成祸福,每一岔道皆隐含杀机。如我一旦失足,则寻人告示上对我的形容词便没有一句会和我平生努力以博得的成就有关了。

    我站在寺前,站在我从不认识的山难者的寻人告示前,黯然落泪。

(三)

    对我而言,做小人物并没什么不甘,却有一项悲哀,就是要不断地填表格,你必须不厌其烦地告诉人家你是哪年生的?生在哪里?生日是哪一天?家在哪里?身份证号码几号?

    然而,我一面填表,一面不免想“我”在哪里啊?我怎会在那张小小的表格里呢?我填的全是些不相干的资料啊!资料加起来的总和并不是我啊!

    对我来说,最美丽的理想社会大概就是不必填表的社会吧!那样的社会,你一个人在街上走,对面来了一位路人,他拦住你,说:“咦?你不是王家老三吗?你前天才过完三十九岁生日是吧?我当然记得你生日,那是元宵节前一天嘛!你爸爸还好吗?他小时顽皮,跌过一次腿,后来接好了,现在阴天犯不犯痛?不疼?啊,那就好。……”

    那样的社会,人人都知道别家墙角有几株海棠,人人都熟悉对方院子里那只母鸡,表格里的那一堆资料要它何用?

    其实小人物填表固然可悲,大人物恐怕也不免此悲吧?一个刘彻,他的一生写上十部奇情小说也绰绰有余。但人一死,依照谥法,也只落一个汉武帝的“武”字,听起来,像是这人只会打仗似的。像那个会说出“何不食肉糜?”的皇帝,死后也混到个“惠帝”的谥号。反正只要做了皇帝,便非“仁”即“圣”,非“文”即“武”,非“睿”即“神”……长长的一生,死后只剩下一个字,冥冥中仿佛有一排小小的资料夹,把汉武帝跟梁武帝放在一个夹子里,把唐高宗和清高宗做成编类相同的资料卡。

(四)

    而茫茫大荒,漠漠今古,众生平凡的面目里,谁是我,我又复谁呢?我们却是在乎的。

米开朗琪罗走了,但我们从圣母垂眉的悲悯中重见五百年前大师的哀伤。而整套完整的儒家思想,若不是以仲尼在大川上的那一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长叹作底调,就显得太平板僵直,如道德教条了。一声轻轻的叹息,使我们惊识圣者的华颜。那企图把人间万事都说得头头是道的仲尼,一旦面对巨大而模糊的“时间”对手,也有他不知所措的悸动!那声叹息于我有如两千五百年前的录音带,至今音纹清晰,声声入耳。

    艺术和文学,从某一个角度看,也正是一个人对自己的描容吧。

    马来西亚有个古旧的小城马六甲,我在那城里转来转去,为五百年来中国人走过的脚步惊喜叹服。正午的时候,我来到一座小庙。

    然而我不见神明。

    “这里供奉什么神?”

    “你自己看。”带我去的人笑而不答。

    小巧明亮的正堂里,四面都是明镜,我瞻顾,却只有我自己。

    “这庙不设神明——你想来找神,你只能找到自身。”

    只有一个自身,只有一个空无依傍的自我,没有莲花座,没有祥云,只有一双踏遍红尘的鞋子,载着一个长途役役的旅人走来,继续向大地叩问人间的路径。

    好的文学艺术也恰如这古城小庙吧?香客在环顾时,赫然于镜鉴中发现自己,见到自己的青青眉峰,盈盈水眸,见到如周天运行生生不已的小宇宙——那个“我”。

    某甲在画肆中购得一幅大大的弥天盖地的“泼墨山水”,某乙则买到一张小小的意态自足的“梅竹双清”,问者问某甲说:你买了一幅山水吗?”某甲说:“不是,我买的是我胸中的丘壑。”问者转问某乙:“你买了一幅梅竹吗?”某乙回答说:“不然,我买的是我胸中的逸气。”描容者可以描摹自我的眉目,肯买货的人却只因看见自家的容颜。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2018中国科幻产业报告》认为,今年中国科幻产业的发展势头将超越2017年,细分市场的数据反映出这一趋势。比如,2018年上半年科幻产业产值已经接近100亿元。

    报告分析了我国科幻活动的发展情况。科幻活动已经逐渐成为一种涵盖学习、工作和休闲内容的社会活动,吸引了越来越多人参与,科幻教育有望成为科幻行业的增长点。“去年,涌现了大量以科幻为内容的校内校外、线上线下的教学课程。今年全国多地的高考试题出现跟科幻相关的作文或知识点,这些有望对科幻教育发展产生积极影响。”专家说。同时,专家表示,我国科幻资源总体上比较稀缺,管理部门、行业组织以及相关企业等,有必要聚集整合有限的资源,营造良好的产业氛围和生态。

    2019年将上映的《流浪地球》《疯狂的外星人》等国产科幻电影,受到业界期待。作为科幻文学、漫画等视觉化呈现的载体,科幻电影被认为是提升科幻影响力的重要产品。

    材料二:

    我国电影银幕数量增长情况

   

    [注] E指预测

    (摘编自《2018年中国电影市场发展回顾、市场格局分析及2019年发展前景分析[图]》,产业信息网2019年3月11日)

    材料三:

    新华网记者:目前来看,您觉得未来中国科幻发展有哪些有利条件?

    刘慈欣(科幻作家):最有利的条件就是中国社会本身。就中国社会来说,它的未来从来没有像现在这么有吸引力。中国可以说是现在世界上最有未来感的一个国家,因为我们周围的世界、中国社会都在发生着快速的变化,这个就是对科幻产业,尤其是科幻文学最有利的一个肥沃的土壤。

    新华网记者:科幻小说搬上影视屏幕的很少,您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的?

    刘慈欣:科幻影视对中国的影视界来说,是一个全新的表达方式,不管是从故事还是从特效,各方面都是一个全新的表达方式。以前这种方式我们实践不多,特别是高成本的科幻片,那种工业化的科幻片,尤其没有任何经验。这可能就是你说的到目前为止科幻片比较少的原因。另外科幻电影的投资一般都很大,在这种没有经验的前提下,投资方、制片方肯定都是比较谨慎的,但是刚才说过这种情况估计很快就会改变。未来五到十年,中国科幻影视将迎来黄金时代。

    (摘编自《未来五到十年中国科幻影视将迎来黄金时代》,新华网2018年11月16日)

    材料四:

    近年来,随着电影院线不断扩大,受众观影习惯不断养成,影院建设不断从一二线城市向三四线城市拓展。从开始排片较低到之后一路逆袭,《流浪地球》一枝独秀,上映第二十三天,票房已超44亿元,《流浪地球》选择背负更深沉的题材与更宏大的叙事,选择用中国智慧改造世界、拯救世界,选择对人类命运和地球未来进行深刻思考,从而增强了影片的视觉震撼力和穿透力。父辈牺牲和家园情愫、人类普遍的人性与中国式情感、“硬奇观”和“软感动”融合在一起,矛盾更加突出、更加集中,这是中国式科幻与好莱坞同类影片的不同之处。

    2018年12月11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下发了《关于加快电影院建设促进电影市场繁荣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到2020年,全国加入城市电影院线的电影院银幕总数达到8万块以上”的目标。在一年多的时间里,我们要完成2万块银幕的飞跃。这是中国电影发展的国家战略和现实基础,也是中国电影产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摘编自《中国科幻电影的类型突破》,《人民日报》2019年3月7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考察时强调,要抓住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赋予的际遇,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扩大有效投资的重点之一为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何为“新基建”?日前,国家发改委明确范围,新基建是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科技创新为驱动,以信息网络为基础,面向高质量发展需要,提供数字转型、职能升级、融合创新等服务的基础设施体系,具体包括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创新基础设施等三个方面。

(摘自韩鑫《新基建如何加速落地》,《人民日报》2020年6月7日)

材料二:

近年来,我国一直致力于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机遇,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推动产业化升级,新基建的谋划布局早已展开,为何要选择此时按下“快进键”?

这一决策既是应对经济下行压力的客观需要,更是在深刻洞察和把握世界科技与产业变迁大趋势基础上作出的战略抉择。面对经济下行压力、传统基建投资边际效益下降和产业渗透率下降的挑战,推进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是我国对冲疫情影响、优化投资结构、刺激经济增长的有效方法。疫情期间线上需求的集中爆发,展现了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技术带动社会经济整体发展的潜力,客观上也打开了新基建的窗口期。

随着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原有基础设施体系的不适应问题更加凸显,基于新时代新使命,基础设施体系也必然要进行战略性调整。加速推动新基建,价值不仅在眼前。5G、数据中心、工业互联网等领域具有一定超前性,投资新基建,实际上是投资未来,服务长远。新基建是围绕科技这一经济新硬核掀起的基础建设浪潮,是为中国经济转型升级注入强大“数字动力”,为高质量发展蓄能。

(摘编自吴月辉等《为新基建注入强动力》,《人民日报》2020年6月8日)

材料三:

中国出台经济扶持计划,以帮助国家摆脱疫情引发的危机。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表示,中央预算内投资安排6000亿元,重点支持既促消费惠民生又调结构增后劲的“两新一重”建设。

这一金额看上去是天文数字,但以中国的标准而言不足为奇,这表现出的更多是审慎。考虑到至少最近一年经济形势和疫情的不确定性,中国政府没有匆忙将资金注入经济。他们从2008年到2009年的全球经济危机中吸取了这一教训。

在一揽子应对危机的措施中,很大一部分将用于扶持提供了超过70%城市就业的中小企业,为此中央政府将向税收优惠、贷款利率和自然垄断产业关税补贴投入资金。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中国没有宣布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增长目标。

大部分投资不会用于道路和桥梁,而是用于被中国理解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新一代信息网络、5G应用、数据中心、充电桩、换电站等设施。中国将力求借这一机会,建成向“工业革命4.0”过渡的基础设施。

(摘编自《俄媒关注:中国“新基建”助力“工业革命4.0”》,《参考消息》2020年6月6日)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