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容易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七组第26课《全神贯注》同步训练

课外阅读。

鲜花

    又是一年花开时,小学校新来的女教师接到一个任务:放学后照看一下校园西南角的花坛。校长说:“孩子们放学后会来偷的。”

    “偷?”二十一岁的女教师想像不出校长怎么会对天真烂漫的孩子们用上这个词。

    放学后,女教师来到花坛边,望着姹紫嫣红的鲜花,她深吸了一口气,陶醉在一片清香中。忽然,她发现一个小男孩躲在墙角探头探脑地朝这边看。“你过来!”女教师招招手,小男孩过来了,是一个二年级的同学。

    “你怎么不回家?有什么事儿吗?”女教师问。

    “我……我想……我想要枝花。”小男孩支支吾吾地说。

    “ 你想要哪一枝?”女教师微笑着,拉着小男孩的手,来到花坛边。小男孩看了一会儿,指着一枝很艳的玫瑰,说:“这一枝,行吗?”“好,这枝花儿属于你了!”女教师真诚地说,“但是你准备怎么办?如果你把花留在这里,它还能开好几天,别的小朋友也可以来看;如果我现在帮你摘下它,你就只能玩一会儿了。你打算怎么办?”

    小男孩想了想,说:“我把它留在这里,明天我再来看它。老师,你要帮我看好啊!”女教师微笑着点点头。

    第二天傍晚,有二十多个孩子找女教师,等着要一枝属于自己的花儿。他们同那个小男孩一样,都同意把自己的花留在花坛里。

    鲜花盛开最美的那一个月,女教师把学校花坛中所有的鲜花都送给了可爱的孩子们,却没有发生往年经常被偷走的事情。相反,一群孩子放学后总会积极地帮她照看花儿,一直到深秋,鲜花和绿叶全部枯萎,孩子们还有期盼着自己的花儿明年再开放。

(1)、概括一下这篇短文的主要内容吗?

(2)、“往年”孩子们为什么老爱偷学校花坛里的花?你认为他们是小偷吗?为什么?

(3)、新来的女教师照看花坛后,孩子们又为什么不偷花,反而帮老师照看花呢?

(4)、这篇文章最打动你的是什么?

举一反三
阅读民间故事。完成练习。

周处除三害

    古时候,有个人叫周处。周处年轻时,性格暴烈,仗着自己力气大、武功高,横行霸道,欺侮百姓。因此,周处一上街,人们就远远地躲开他。

    背地里人们都抱怨说:“山间的猛虎,河里的恶龙,还有地上的周处,是天下三害。三害不除,百姓永远没有安宁的日子!”

    有人出主意说:“干吗不想办法叫周处上山杀虎,下河斩龙呢?这样三害除了两害,不也好吗?”有人壮着胆子去找周处,见面就夸他胆子大、功夫好,上山能伏虎,下水能降龙,没有谁能比得上他!周处听了十分得意,拍拍胸脯,说:“那猛虎和恶龙只敢欺负你们胆小的,看我怎么收拾它们!”

    周处上山了。傍晚,他把一只断气的大老虎拖下山。街坊们拍手称快,都夸周处本领大。

    第二天,周处提着宝剑下河了。恶龙可不那么容易对付。它忽而浮出水面,跃到半空;忽而潜入水底,东奔西突。周处和它搏斗了三天三夜,搅得大河惊涛拍岸、浊浪冲天。三天以后,大河突然平静了,没有浪涌,没有涛声。恶龙不见了,周处也不见了。

    这下好了!猛虎死了,恶龙死了,周处也和它们同归于尽了!人人奔走相告,个个喜气洋洋。哪知就在这时,周处水淋淋地从河里爬上岸来。他听到人们的欢呼声,呆住了。他实在想不通:我除害有功,为什么乡亲们反倒希望我死呢?他想找个人问一问,可是人们只是远远地朝他点点头,就赶紧躲开了。

    人们的举动引起了周处的深思,他终于想明白了其中的道理,心里十分惭愧。

    从此以后,周处痛改前非,成了一个受人敬重的人。

阅读短文,回答为题。

天堂里的老师

        他是我分管的病人当中比较坚强的一位。他不像有的癌症患者,以绝望、恐惧的态度对待疾病。他很平静,很配合治疗,而且相当用功,一直坚持自学大学课程。他叫阿明,19岁,某师范大学二年级学生,血癌。

        由于多次化疗,这个19岁男孩的头发已全部掉光,脸色苍白如纸,只有一双大眼炯炯有神地闪着不屈的青春之光。入院时130斤的体重只剩下90多斤,同时,也打碎了他的教师梦。他写了这样的诗句:

鸟儿衔走所有快乐的音符

风儿吹走描绘明天的彩笔

只留下苍白的影子在风中悲泣

心中的太阳陨落在无歌的冬季

        在阿明的隔壁病房,住着一个7岁的小男孩冬冬。不做治疗时,阿明常去给冬冬讲故事,辅导作业,有时还教几个外语单词。病房里的沉寂和生命走近终点时的压抑因为有了冬冬那清脆的笑声而变得活力四射。阿明成了冬冬的编外老师。

        那天上午查房,阿明突然问我:“医生,我还能活多久?”我故作轻松地说:“起码要活100年,好好过你的瘾。”他却盯着我的眼晴:“我想知道实情。”我躲开他那探询的目光,说:“好好做治疗。”便匆匆逃出病房,心理却非常清楚,这两条鲜活的生命难熬过这个漫长的冬天。

        第二天上午,推开病房的门,阿明正在教冬冬写毛笔字,一笔一画,一撇一捺,那么认真那么从容。阳光从窗外射进来,仿佛一道灿烂绝伦的光环笼罩他们。生命被抛至如此绝境,他们却用自己的方式顽强地抗拒着,不向命运低头。还有比这更令人心动的情景吗?

        没过多久,冬冬死了,弥留时冬冬拉着阿明的手:“我要上学。”

        一连几天,阿明没再走出病房,只是闷着看书。我担心冬冬的死会影响他的情緒,便劝他保重身体。他却一把抓住我的手:“医生,我知道我自己活不了多久了,本想等大学毕业后当一名教师,现在看来已经来不及了。病房晚上10点熄灯太早,您能不能再给我亮一个小时的灯?还剩最后一册我就学完了全部课程。”

        “不行,那样违反规定。再说,你学了,也没有用。”我有点残忍地拒绝着。

        “不!”他用极神圣的语气告诉我,“学完了全部课程,即使到了天堂,我也要当一名教师,去教像冬冬那样不幸夭折的没有机会上学的孩子。”我被他深深地打动了,含着泪花破例答应了他的请求。

        每晚到了10点,病房统一熄灯后,只有阿明的房间灯还亮着。那闪烁的灯光像一面旗帜在向人们昭示:生命也许很脆弱,生命又真的很顽强。

        三个月后,阿明死了,死得很安详。我想:“他一定去了天堂,他会是天堂里最好的老师。”

        每当夜深人静,仰望天空,穿过薄雾般的月光,仿佛传来了郎郎的读书声。那儿有阿明,有冬冬,还有一群天使般的读书朗……

课外阅读。

鉴   宝

文/聂鑫森

    夕阳西下时,五十岁出头的阳欣走出了他下榻的北城宾馆。的鼻翼有力地翕动了几下,分明嗅到有饭菜的芬香自西边的一条小街飘来,心中一喜:那儿该有个好吃处!

    阳欣是个著名的文物鉴定家,供职于南方的一家省级博物馆。他的强项是古瓷鉴定,已有十几本专著问世。他之所以来到这北地小县,是该县博物馆邀请他来看一看历年库存的一批古瓷器,帮忙“掌掌眼”,以便向公众开放展览。

阳欣还是个美食家,不但会吃,而且会做,没事时喜欢琢磨各种菜品的制作。家中小院种着许多花草,芙蓉花、晚香玉、马齿苋、荠菜、小青竹……他随手采来便可成为菜肴的原料。比如用芙蓉花和豆腐做成“雪霁羹”,洁白的豆腐上飘着淡红的花瓣,真如雪后飞霞;小笋子出土时,拔几根洗净去皮,切成细段,下油烹炒后,再打两个鸡蛋,煎出黄中泛翠的“金镶玉”。至于各种禽畜之肉,他都有妙法烹饪。朋友称他是“儒厨”,因为他做的菜既有书卷气,也有诗的想象,调和五味,管领水火,一般的烹饪师难以比肩。

    他七弯八拐走进了这条小街,从油烟味中知道这些小饭馆多以牛羊肉为主要菜料。北地多牛羊,取之方便,但不知烹饪得怎样。他喜欢清静,便走进了街尾的一家门脸很小厅堂很小且没有一个客人的“习均羊肉馆”。刚到门前,一个二十多岁的小伙子迎了上来,殷勤地说:“先生,里面请。”

    阳欣看了看小伙子,眉清目秀,上下也穿得干干净净,就点了点头,跟着走进厅堂,挑一张桌子,坐下来。小伙子手脚麻利地泡上茶,然后递上单薄的菜单。阳欣猜测,这小饭馆的名字应该是小伙子的名字,这冷清劲说明生意不好,只好老板、厨师、跑堂一肩担。

    阳欣扫了一眼菜单,说:“我先点个焦酥羊肉,来二两酒,好吗?”习均喊声好咧”,进厨房去了。随即,厨房里的刀、砧、锅、勺也响了起来。过了一阵,一大盘焦酥羊肉端了上来,还有一把小酒壶和一只小酒盅。阳欣斟上酒,不忙着喝,先举筷夹了一块焦酥羊肉放进口中,细细品嚼。嚼着嚼着,他眉头皱起来了,然后把筷子重重一搁,叫道:“小习,你来!”

    小习慌忙跑过来,毕恭毕敬地站着。

    “这不行,焦过头了,有糊味;却又不酥,咬着粘牙,你得重炒!”

    小习和气地说:“先生,对不起,我重炒,您稍候。”焦酥羊肉再次端上来时,阳欣又尝了尝,依旧说:“难以下咽,谁教你的活?”

     “一个乡下厨师,还花了两干元拜师钱哩。先生,我再炒一次试试。”

    阳欣叹了口气,说:你是个老实厚道人,就别浪费材料了。你到街上去买几个小秋梨来。今儿我反正没事,教你几招。”

    习均飞快地去买了梨来。

    阳欣系上围腰,走进了厨房。厨房很洁净,各种菜料、配料、调料摆放得井井有条,这让他有了一种“技痒”的感觉。

    先炒焦酥羊肉。阳欣取一块肋条羊肉,去骨,烙去残存的毛后用温水浸泡一阵,再刮洗一净,升起猛火,放入锅里烹煮。煮熟后捞出来又清洗一遍,装入盆内(皮朝下),放入盐、糖、拍破的葱和姜,还有桂皮、料酒……

    阳欣接着做梨丝爆羊肉。习均记住了,切条的羊肉爆炒到快出锅时,才将洗净切好的粗梨丝放入,铁铲搅拌几番,赶快入盘,又香又脆,这条街上没有这道菜。

    习均特意寻出一瓶茅台,一老一少,坐在小厅堂里边吃边聊。

    临走时,阳欣搁下五百元钱,说:你不要推辞,先放下。庖厨虽小艺,却不可不读书明理。你先把这两道菜推出去,准火!明天傍晚我再来,再教你做两道菜。”

    四天过去了。第五天的傍晚,阳欣没有来!习均想:只知道这个人叫阳欣,住在北城宾馆,是那里的大厨师吧?明天上午一定去找找他。

北城宾馆没有叫阳欣的厨师!习均却从住房登记册上看到订房间的单位是县博物馆,便又赶快去了那里。

    年轻的馆长听了原委,哈哈大笑。

     “习均,你遇到高人了。他是文物鉴定专家,不到一个星期,把馆里的古瓷都鉴定了一遍。还会鉴人,说你是个可以造就的厨师,为人忠厚、谦和,脑瓜子也灵,所以要帮帮你。”习均愣了,然后问:“阳先生呢。”“他家里有事,匆匆回南方去了。他给你用宣纸写了个匾额,又用小楷字写了一叠菜谱,托我交给你,还嘱咐我们,如上馆子就到你那里去。制匾的钱,他也留下了。”

    习均展开一张四尺宣纸,上写六个隶字:一街香羊肉馆;落款是:湘人阳欣。

习均的手抖动起来,泪花哗哗地涌出了眼眶。

(有删节)

课外阅读。

签名

    在乔治的记忆中,父亲一直就是瘸着一条腿走路的,他的一切都平淡无奇。所以,乔治总是想,母亲怎么会和这样的一个人结婚呢?他总觉得,父亲那条瘸腿,带给自己的是耻辱。

    一次,市里举行中学生篮球赛。乔治是队里的主力,他找到母亲说出了自己的心愿:希望母亲能陪他同往。在赛场上,只要看到母亲的目光,他就能发挥出最好的水平。母亲笑了,说:“那当然。你就是不说,我和你父亲也会去的。”他听罢摇了摇头,说:“我不是说父亲,我只希望你去。”母亲很是惊奇,问这是为什么。他勉强地笑了笑,说:“我总认为,一个残疾人站在场边,会使得整个气氛变味儿。”母亲叹了一口气,说:“你是嫌弃你的父亲了?”父亲这时正好走过来,说:“这些天我得出差,有什么事,你们商量着去做就行了。”乔治舒了口气,说:“爸爸,祝你一路平安!”父亲慈爱地抚摸着他的头,说:“我祝你能赛出好的成绩!”

    比赛很快就结束了,乔治所在的队得了冠军,乔治为此立下了汗马功劳。在回家的路上,乔治很是兴奋地说个不停。母亲也很高兴.说:“要是你父亲知道了这个消息,他一定会放声高歌的。”乔治沉下了脸,说:“妈妈,我们现在不提他好不好?”母亲接受不了他的口气,尖叫起来,说:“你必须要告诉我这是为什么!”乔治满不在乎地笑了笑,说:“不为什么,就是不想在这时提到他。”母亲的脸色凝重起来,说:“孩子,这话我本来不想说,可是,我再隐瞒下去,很可能就会仿害到你的父亲。你知道你父亲的腿是怎么瘸的吗?”乔治摇了摇头,说:“我不知道。”母亲说:“那一年你才两岁父亲带你去公园玩儿,在回家的路上,你左奔右跑。忽然,一辆汽车疾驰而来,你父亲为了救你,左腿被碾在了轮下。”乔治顿时呆住了,说:“这怎么可能呢?”母亲说:“这怎么不可能!不过这些年你父亲不让我告诉你罢了。”

    两人慢慢地走着。母亲说:“有件事可能你还不知道,你父亲就是布莱特,你最喜欢的作家。”乔治惊讶地蹦了起来说:“你说什么?我不信!”母亲说:“这其实你父亲也不让我告诉你。你不信可以去问你的老师。”乔治把运动服塞在母亲的怀里说“你等着”,就急急地向学校跑去。

    老师面对他的疑问,笑了笑,说:“这都是真的,你父亲不让我们透露这些,是怕影响你的成长。但现在你既然知道了,那我就不妨告诉你,你父亲是一个伟大的人。”

    乔治激动得不能自已,一阵风地跑回家中,父亲却不在。两天以后父亲回来,一进门,乔治就急不可待地说:“爸爸,我问你一件事。”父亲放下手提包,说:“是不是又遇到了什么困难?”他摇了摇头,说:“爸爸,我只是想问你一句话。”父亲笑了,说:“别说一句,就是一百句也没问题。”乔治说:“你就是大名鼎晶的布莱特吗?”父亲愣了一下,然后就笑了,说:“孩子,你怎么想起了这个问题?”乔治制止他问下去,说:“你得先回答我。”父亲点了点头,说:“我就是写小说的布莱特。”乔治拿出一本书来,说:“你得先给我签个名吧!”父亲看了他片刻,然后拿起笔来,在扉页写道:“赠乔治,生活其实比什么都重要。布莱特。”然后放下笔,说:“我其实比签名更重要。”然后笑了起来。

    多年以后,乔治成为一名出色的记者。当有人让他介绍自己的成功之路时,他就会重复父亲的那句话:生活其实比什么都重要。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