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单选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4课《故宫博物院》同步训练

下列属于生动说明的句子是(   )。


A、故宫,位于北京市中心,又名紫禁城, 。故宫东西宽753米,南北长961米,面积达72万平方米,为世界之最。 B、这里的建筑布局,环境气氛,和前几部分迥然不同。 C、梁枋间彩画绚丽,有双龙戏珠、单龙翔舞,有行龙、升龙、降龙,多态多姿,龙身周围还衬托着流云火焰。 D、这样宏伟的建筑群,这样和谐统一的布局,不能不令人惊叹。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短文,完成以下小题。

低碳生活处处可为

    ①低碳生活首先源自碳足迹。碳足迹是指一个人或一个团体碳耗费量,是测量某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消耗能源而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对环境影响的一种指标。

    ②无论是个人还是群体的碳足迹都可以分为第一碳足迹和第二碳足迹。第一碳足迹是因使用化石能源而直接排放的二氧化碳,比如一个经常坐飞机出行的人会有较多的第一碳足迹,因为飞机飞行会消耗大量燃油,排出大量二氧化碳.第二碳足迹是因使用各种产品而间接排放的二氧化碳,比如消费一瓶普通的瓶装水,套因它在生产和运输过程中产生的碳排放而带来第二第二碳足迹。女性消费化妆品除了会有氟利昂排放增加温室气体外,还会因为化妆品的包装、运输等增多第二碳足迹,因而增加环境负担,甚至间接破坏环境。

③低碳生活就是在生活和生产中极力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行为方式。例如,通过一个专门设计的“碳足迹计算器”来测算,你用了100度电,就等于排放了大约78.5千克二氧化碳;你自驾车消耗了100公斤汽油,也就等于排放了270千克二氧化碳。

    ④人类的低碳生活并不只是体现在个人生活上,还尤其体现在人类的生产活动中。人类的一切活动都在直接和间接加速全球变暖,所以,所谓的低碳生活还包括降低人类活动所造成的所有温室气体,而不仅仅是二氧化碳。

    ⑤温室气体是指大气层中易吸收红外线的气体,主要包括水汽、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亚氮、臭氧、氟利昂或氯氟烃类化合物。人类的衣食住行无一不在产生和制造温室气体,如工业生产、使用石化燃料。甚至连我们吃的粮食也是温室气体的重大来源之一。

    ⑥农业生产过程中的气体排放是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的第二大重要来源,它的排放量介于电热生产和尾气之间。中国是一个水稻生产大国,而水稻生产排出的温室气体可能并不被人们所知。水稻生产期间,植株及稻田会释放出大量氧化亚氮,而每千克氧化亚氮相当于296千克二氧化碳的温室效应量。全球农业生产中氧化亚氮的排放占全球氧化亚氮总排放量的84%。

    ⑦尽管农作物生产和使用化石燃料排放的大量温室气体会危度环境,但我们却不可能因噎废食,只能从其他方面来加以改善。例如,种植氮素高效利用水稻,不但可以减少氧化亚氮排放对环境的破坏,还可以节约费源和资金。同理,研发和使用生物燃料也可以节约资源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冯云 有删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大洋中脊的特殊地质结构

梁鑫峰

    ①自古以来,人类就知道陆地上有山脉;其实海洋里也有山脉,这些山脉被称作大洋中脊。

    ②人们意识到海底也有山脉,只不过___多年的时间。大洋中脊的发现,可以追溯到1872年英国“挑战者号”的全球调查。“挑战者”号上的科学家利用探测锤发现大西洋中部有一处高高隆起的地方。1925-1927年,在德国“流星”号考察期间,科学家利用声学回声测深法再次确认了这条山脉的存在。他们还发现这条位于大西洋底的山脉竟然通过好望角,延伸到了印度洋。

    ③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间,印度洋中脊和东太平洋中脊也陆续被发现。二战后,船载声学设备的发展极大促进了人们对大洋中脊的研究。到20世纪50年代初期,地质学家已经知道地球上每个大洋的洋底都有山脉,并且这些山脉连成一个巨大的海底山脉系统。

    ④大洋中脊的发现使得人类对地球的认识也向前迈出了一大步。正是因为大洋中脊的发现,让魏格纳的大陆漂移学说开始得到重视,诞生了海底扩张学说,并进一步发展成现在被人们普遍接受的板块运动理论。

    ⑤大洋中脊既是海洋深处的巨大山脉,又是新的海洋洋壳生成的地方。大洋中脊的中轴线上坐落着众多的“火山口”。在那里,灼热的岩浆由地幔向上涌,逐渐冷却,结合周围已软化的岩石,形成新的洋壳。新生成的洋壳挤压大洋中脊两边已有的地壳,不断向外扩张,并最终在板块的交界边缘俯冲回地幔去。因此,洋壳在大洋中脊出生,在板块与板块的撞击中消亡。在过去的几十亿年里,大洋洋壳就这样的循环往复、生生不息。

    ⑥研究发现,大洋中脊相对其中轴线几乎是对称的。从中轴线往外,水深逐渐增加。比如大西洋中脊的中轴线处水深大约为2500米,但其外沿的水深则有5000多米。究其原因,中轴线处的洋壳刚刚形成,温度最高,因此其密度较小,所以也就升得最高。在几百万年的地质时间尺度上,中轴线处的洋壳往外移动,其温度逐渐降低,密度增加,随之也就慢慢沉下去了。于是,这些高大的海底山脉就形成了。有时,这些山脉还会露出海面形成岛屿,其中最著名的便是冰岛。

    ⑦虽然同为巨大的山脉,但是海底山脉和陆地山脉的生成机制不同。陆地山脉大多是由板块相互挤压形成的,大洋中脊则是新的海洋洋壳生成的地方。大多数大洋中脊的中轴线处存在一个被称为中央裂谷的特殊结构,形态类似山谷。大洋中脊就像是被从中轴线处劈开来一样。不过,不同的大洋中脊,其中央裂谷的形态也不同。比如,大西洋中脊的中央裂谷非常巨大,大概有25-30千米宽,且有1000-2000米深;而位于东太平洋中脊隆的中央裂谷只有不到1000米宽,深度也不到100米。这些差别主要是由于不同大洋中脊处新生成地壳的扩张速度不同。扩张速度快的(大于5厘米/年)大洋中脊会呈现出如东太平洋隆起样的结构,扩张速度慢的(小于5厘米/年)则更像大西洋中脊。

    ⑧大洋中脊以其特殊的地质结构吸引着众多的地质学家、海洋学家和生物学家。他们的发现和研究极大推动了人类对于地球和生命的认识进程。

(选自《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略有删改)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喝热水也能消暑降温吗

    ①家里老人常说冰饮太寒凉,三伏天喝热茶更解暑,这其中有没有科学道理呢?

    ②其实,喝冰饮一时爽,但喝点热的也不会让你再热到哪里去,出点汗就凉快了。

    ③美国人一年四季都要喝冰水,电水壶和保温杯则是东方养生哲学的代表。中医强调哪怕三伏天也要少食生冷,这样才能通出体内的“寒气”。虽然现代科学无法解释“寒气”到底是个啥,但夏天喝温水,在某些情况下确实能让人凉快点儿。

④悉尼大学运动科学高级讲师杰伊(Ollie Jay)在他2012年发表的一篇论文中研究过,喝温水和喝冷水到底哪个能让身体降温更多。在他设计的实验中,被测试者们在24℃、相对湿度23%的环境中低强度骑车75分钟,并分别喝下温度为1.5℃、10℃、37℃和50℃的水。

    ⑤他发现,尽管身体核心温度的变化量没有太大区别,但喝热水能更有效地降低人体的蓄热。这是因为,食道和胃部的温度感受器在热水刺激下令人出汗,从而带走大量的热。

    ⑥根据测算,运动中的人喝50℃的水要比喝1.5℃的水时多出22%的汗。要知道,水在常温常压下的汽化热大约为2440焦/克,这可比喝冰水跟身体进行热交换来得有效多了:一个成年人一次能灌下一公升水就不错了,而这只占体重的1/60。

    ⑦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杰伊的实验是在汗液蒸发完全的条件下进行的,换句话说也就是环境通风良好、湿度比较低、人也穿得很少。如果出了汗也不能很快消散,比如在极度闷热潮湿、坐着不动也能汗如雨下的南方,或许吃冰才是降温和补充水分的更好办法。

    ⑧杰伊的研究也兼明,参加耐力运动时喝冰水并不是好主意,因为这样会降低散热效率,不利于运动员发挥;而运动之前喝点冰的倒是无甚大碍,而且或许能提神。

    ⑨除了喝温水之外,吃一顿热辣大餐也有类似效果,因为辣椒素这类物质可以作用于口腔和食道中的接收器,发汗降温,无论巴蜀湘鄂还是印度、东南亚的人民应该早就参透了这个道理。

    ⑩你若问我吃火锅就冰啤到底能不能解暑,这还真是个难以回答的问题。虽然还没有科学家做过实验,但关键无疑在于你到底出了多少汗,以及汗有没有迅速蒸发。是以空调房火锅大概是吃不痛快的,习习江风配麻辣锅底才是夏夜之选啊。

(选自《南都周刊》2017.1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盐湖为什么色彩斑斓?

王建萍

①初夏时节,随着气温不断上升,各地盐湖宛如调色板,色彩斑斓,美不胜收。这种美丽的景观是怎么形成的呢?

②首先要明确,不是所有的咸水湖都能叫盐湖,盐湖一般指湖水含盐量在50克/升以上的湖泊。我国是盐湖资源比较丰富的国家,超过1000个大大小小的盐湖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以及新疆、内蒙古等地。

③那么,是什么让盐湖如此色彩斑斓呢?其实,我国98%的钾资源、超过80%的锂资源、50%的硼资源、50亿吨的镁资源都赋存在盐湖卤水中,还有巨量的石盐、芒硝、天然碱、硝酸盐等矿产资源,盐湖可以说是一个个“聚宝盆”。正是由于不同盐湖中含有的离子组合不同,富含微生物也不同,我们才能看到蓝色、绿色甚至棕红色的盐湖。

④盐湖按成因可以分为陆相盐湖和海相盐湖。陆相盐湖主要形成于大陆内部,如青藏高原、内蒙古等地的盐湖;海相盐湖蒸发岩形成于相对封闭的海湾、浅水台地等。按形成时间,盐湖又可以分为现代盐湖和古代盐湖。如柴达木盆地盐湖一般形成于几十万年以来的第四纪晚期,属于年轻的现代盐湖;而四川盆地深部的杂卤石形成于2亿多年前的三叠纪,就属于比较老的古代盐湖(矿)。

⑤无论是海相还是陆相成因,盐湖的形成都需要三个必备条件:构造、物源和气候。值得一提的是,盐湖不一定是有湖水的“湖”。合适的构造、丰富的物源,加上持续干旱的气候,导致湖水大量蒸发浓缩,各类元素不断在盆地中富集,经过长时间演化,最终形成了高矿化度的盐湖。如果补给水源消失或减少,盐湖将进一步浓缩,甚至可能形成地表水较少或没有地表水的干盐湖,或者最终埋藏在地下而形成古代盐湖。例如柴达木盆地察尔汗盐湖就是一个巨大的干盐湖。干盐湖的主要特征是在一年内绝大部分时间是干枯的,只有潮湿季节才有暂时性的表面卤水。

(选自《人民日报》2023年5月23日,有删改)

【材料二】

中国四大盐湖分别为察尔汗盐湖、茶卡盐湖、运城盐湖、巴里坤盐湖。察尔汗盐湖是中国青海省西部的一个盐湖,位于柴达木盆地南部,地跨格尔木市和都兰县,由达布逊湖以及南霍布逊、北霍布逊、涩聂等盐池汇聚而成,湖面海拔2670米,总面积5856平方千米,是中国最大的盐湖;格尔木河、柴达木河等多条内流河注入该湖。

茶卡盐湖位于中国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乌兰县茶卡镇境内,湖面海拔3059米,总面积154平方千米。该湖湖水富含钠盐,盐层较厚,贴近湖面,湖水已经趋于干涸。湖边有铁路支线连接青藏铁路。

运城盐湖位于山西省西南部运城市境内,地处中条山北麓,是山西省最大的湖泊,世界第三大硫酸钠型内陆湖泊。湖面海拔324.5米,最深处约6米,总面积132平方千米。

巴里坤盐湖是新疆的著名盐湖,位于新疆东部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境内。湖面略成椭圆形,湖面海拔1585米,东西宽约9公里,南北长13公里,总面积117平方千米。

(摘编自“百度百科”)

【活动三】触摸生活 温暖前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天冷想赖床”不是懒,而是人类祖先留下的保命本领

①随着天气越来越冷,早晨起床似乎变得也越来越难,睡醒了总想赖一会儿床。为什么天气越冷,我们就越不想起床呢?

②这事还真不是因为懒,反而是人类祖先留下的高级保命本领。

天冷想赖床

   ▲   

③光照和温度对我们睡眠的节律和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这是因为我们的大脑会分泌一种叫做褪黑素的物质,它就像是“睡眠开关”,能够促进睡眠并延长睡眠时间。

④而这个“开关”受到光照的调节,清晨的阳光会抑制褪黑素的分泌,告诉大脑现在是白天,该起床了。在寒冷的冬天,太阳出来得晚,褪黑素持续分泌,容易让人感到困倦,醒不过来。

⑤此外,天气太冷时,睡眠质量会下降。如果想拥有高质量的睡眠,人和床之间形成的小气候的温度一般需要维持在32~34℃左右。然而,在冬天寒冷的天气里,这种理想的睡眠环境会受到一定的影响,人不容易睡得安稳。

⑥而且天气寒冷时,人们喜欢冲一个暖暖的热水澡让身体暖和起来再睡觉,但是过热的温度却反而抑制褪黑素的分泌,让人更难入睡。天冷睡不好,自然也就导致了白天的醒不来。

⑦另外,苏醒的过程也会受到环境温度的影响。入睡的过程中核心体温逐渐下降,开始苏醒时,核心温度需要缓慢恢复。当天气变冷时,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才能使核心体温恢复,把人从睡眠状态中唤醒。

⑧总结一下:天冷不想起床,不是因为懒,而是身体在适应环境,需要更长的时间去苏醒过来。这时不妨耐心等一会儿再起床,让身体先“开机”。

天冷想赖床

是人类祖先留下的保命本领

⑨作为恒温动物,人类有感到最适宜的温度区间,一夜的睡眠让被窝里的温度温暖又舒适,但被窝外却是寒气袭人。寒冷意味着需要消耗更多的能量来维持体温,但如果继续躺在床上就可以保持体温。

⑩这时,刻进基因里的节能机制让人倾向于选择呆在温暖的被窝里,这种机制来自于住在山洞中恐惧饥寒的祖先们的经验,即尽可能地保存能量,并保护身体免受寒冷的伤害。

⑪另外,天气寒冷时,为了维持体温,血液的流速变慢,早晨刚醒来时常常肢体僵硬不灵活,这样的不适感让人更加不愿意动起来。

⑫除了以上两点,还有一种时常被忽视的原因,随着气温降低,身体和情绪也似乎跟着进入了冬季模式 , 这时大脑可能会患上一场情绪感冒。“情绪感冒”患者白天常常感觉像是被一只沉重的被子包裹住,昏昏欲睡,缺乏精力和困倦,晚上睡得更久,早上很难打起精神从温暖的被窝里爬出来。

适当赖床

真的能保护心脑健康

⑬当室内温度较低时,人蜷缩在被子里进入睡眠状态后,头面部会受到冷空气的刺激。这种只有面部的冷刺激会增加心脏副交感神经活动,诱发心动过缓。这时如果迅速从睡眠中唤醒进入兴奋状态,血管应激迅速收缩,心脏需要加大负荷来保持血液循环,容易出现头晕、心悸、体位性低血压,甚至引发心血管疾病。适当赖床可以给身体足够的时间适应室内外的温度差异,减少对心脏和大脑的负担。

⑭医生们也会建议天冷的时候坚持“221”起床原则,即睁开眼后先在床上躺2分钟,起来后坐2分钟,坐到床边等1分钟再站起来活动,给血管和心脏一个缓冲时间。

⑮此外,来自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的一项新研究发现:闹钟响起后再小睡一会儿的人,大脑会更加年轻。尤其对于爱熬夜或不午休的人来说,早晨适当“贪睡”,可以改善认知,减少疲倦感,让情绪状态更加积极。

⑯所以,如果在冬天早晨挣扎着不想起床,那就适当听从身体的感受,赖一会儿床,缓缓精神再起吧!这是人类祖先留给我们的高级本领,真的对身体有好处!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