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材料一】
大气醒目的汉字
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汉字自带一股炫酷而神秘的气息,在不同书法字体的加持下,可以大气随性,也能化雅细腻。即使是一件没有图案的卫衣,打上“中国李宁”四个大字,也能变得吸睛。运动品牌李宁凭借汉字不仅成功出圈,还登上了国际时装周的舞台,将国潮之风吹向世界。
精美的国风纹样
在中国古代,纹样不仅是一种装饰,往往还代表着不同的社会身份和含义,比如龙凤象征着尊贵,松柏、仙鹤代表着长寿,这些传统纹样也是国潮的热门设计元素。故宫文创将老祖宗留下的纹样与潮流碰撞,于是我们在手表上看到了千里江山和北极星辰,在帆布包上摸到了云鹤刺绣,“同款”纹样穿越时空,拉近了我们和祖先的距离。
一眼就忘不掉的中国色
在国潮设计青睐的颜色中,中国红是当仁不让的第一名。常常与中图红组队出现的是深蓝色,复古的红蓝配色,让人联想到爷爷家的搪瓷茶杯,还有街头闪烁的霓虹灯。不过,中国色才没有这么单一,彩妆品牌完美日记就曾与《中国国家地理》杂志“梦幻联动”,把赤彤丹霞、碧蓝湖泊、焕彩梯田等壮美的自然景观“装进”眼影盘,让人一眼尽收祖国山河美色。
多元的文化符号
国潮不是简单粗暴的元素堆砌,而是保留特色的审美和文化,再去创造新的潮流,文具品牌晨光就根据京剧中的“生旦净丑”四大行当推出了四款文创礼盒,扫描礼盒还能观赏动态京剧舞台。潮牌马克华菲以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为主题设计时装,表达当代年轻人的潮流态度,向中国航天文化致敬。
(节选自《嘿!原来你是这样的国潮》)
【材料二】国潮走过三个时代。当下属于国潮3.0时期,国潮内涵再扩大,中国品牌、中国文化以及大国科技引领了全面全新的国潮生活,此时的国潮不仅限于实物,更有民族文化与科技骄傲的潮流输出。如今的国潮正在向世界输出身自中国的潮流新思路,是国人对于中国经济、文化、科技实力的全面自信。百度搜索大数据显示,近十年,“国潮”相关搜索热度上涨528%。其中,2021年国货品牌关注度是洋货的3倍。
(选自《百度2021国潮骄傲搜索大数据》报告,有删改)
【材料三】
在产品方面,随着一些“现象级”国潮产品和品牌成为市场热点,各路商家纷纷跟风,涉嫌抄袭的事件不绝于耳。“国抄”现原体现了部分国产品牌在追求国货潮化时的急功近利,没能成功找到自身品牌文化与价值观的输出途径,而是奉行拿来主义,将他人的创新成果直接套用在自家产品上,导政自身品牌口碑下降的同时,也将国潮这一极具标出性的表现符号与消费文化现象推向低谷。
品牌方不断加大营销费用支出,壮大声势,标榜自身国潮特质。CTR媒介智讯数据显示,2021年第一季度我国市场广告投放榜单前50中,国产品牌占86%,而2016年占56%。此趁势反映了企业预算向营销投入的倾向性日益明显。但是,如果忽视产品研发和品质的投入,极可能顾此失彼,甚至本末倒置。长此以往,将拉低品牌形象,降低品牌美誉度。
国潮品牌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呈现出欣欣向荣之势,但摆在国货面前的一大难题是定位低端,内卷化严重。低价定位也许容易占领一定市场份额,但品牌价值难以大幅提升。可以预见,向高端化升级仍是未来国货品牌需要势力的方向。国潮品牌尽管在国内发展得如火如荼,但在全球市场则总有出海乏力之症。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在全球运动鞋市场中,耐克和阿迪达斯以23%和16%营收占比稳居全珠前两名。而国货品牌所占份额均在2.5%以下,相差很大。诚然,我国市场有足够大的体量与空间,但国潮品牌如果不能放眼世界,欣起“国际潮”,则会内卷内斗不休,难以实现国际品牌发展之路。
(选自迟强、林璇《国潮“热”下的“冷”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