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模拟题 难易度:普通

山西省晋城市2019届高三语文第二次模拟考试试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在北京大学教授陆绍阳看来,引进大片、建设影院、拍摄类型片和降低拍摄门槛,是中国电影能在改革开放后尤其是上世纪90年代后步入快行轨道的核心推动力。可是,上世纪90年代初,中国电影市场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是观众流失严重。

    上海大学教授陈犀禾认为,40年来,主旋律电影在建构国家形象、弘扬正能量方面作用巨大。“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诞生的《开国大典(大决战)》等一批主旋律电影,通过叙事对战争的正义与非正义进行区分,帮助观众进一步了解到中国共产党如何取得胜利、反动势力怎样走向失败的历史事实。创作者将党的历史、革命历史进行像化处理,让观众对国家、民族产生了强烈的认同感。”

    中国加今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电影市场,但为何电影创作的高峰并没有随着市场的繁荣而出现?陆绍阳坦言,如果中国电影依旧照此路径前行,可以预见其面貌不会有本质的改观,这种完全寄希望于市场调节的发展略径,其实是需要反思的。陆绍阳说:“未来,我们要从追求数量转变为以质量提升为中心的内涵式发展。”

    (摘编自《成为全球第二大电影市场后,未来的路该怎么走?》,《中国艺术报》2018年11月12日)

    材料二:

    春节期间,中国电影《流浪地球》在北美等海外市场同步上映。上映首周,北美、澳大利亚、新西兰的票房合计达263万美元,创近年来华语电影海外开画最住成绩。《流浪地球》的出现,证明中国可以制作出足以比肩美国好莱坞的科幻大片。

    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会长饶曙光认为:“《流浪地球》意味着中国电影升级换代,是中国电影从大国走向强国的一部标志性作品。”这部作品填补了国产硬科幻电影的空白,值得自豪的是,这部电的核心主创国队成员都是中回人。

    澳大利亚影评人特拉斯・约输逊称,《流浪地球》或许是2019年最好的科幻片。在他看来,这部电影摒弃了美国式的个人英雄主义,选择了中国文化中的责任、谦卑、自我牺牲与对家庭、社会的忠诚。

    (摘编自《中国电影工业体系正走向成熟》,《光明日报》2019年2月17日)

    材料三:

   

    2012—2017年中国电影播映收入年增长率及电影广告收入年增长率走势

    (摘编自《2019—2025年中国电影行业市场调查及发展趋势研究报告》)

    表1   2017年中国内地票房排前十名的电影

排名

影片名

类型

总票房/万元

平均票价/元

场均人次/人

国家及地区

1

《战狼2》

动作

567875

36

38

中国

2

《速度与激情8》

动作

267079

37

30

美国

3

《羞羞的铁拳》

喜剧

220175

33

25

中国

4

《功夫瑜伽》

喜剧

175260

38

33

印度/中国

5

《西游伏妖篇》

奇幻

165593

39

36

中国

6

《变形金刚5:最后的骑士》

动作

155124

37

23

美国

7

《摔跤吧,爸爸》

喜剧

129912

30

22

印度

8

《芳华》

战争

118754

34

28

中国

9

《加勒比海盗5:死无对证》

动作

177991

36

22

美国

10

《金刚:骷髅岛》

动作

116050

35

20

美国

(数据来源于艺恩网)

    材料四:

    对于春节的电影市场而言,一直以来“票房之争”都是大众媒介主要关注和聚焦的核心问题。然而,对于2019年春节档而言,与其将视点聚焦于票房收益,不如将关注点转向票房之外,毕竟,以刘慈欣作品为代表的中国本土科幻文学和中国本土视效田队才是2019年春节档的最大赢家。

    从《流浪地球》到《疯狂的外星人》等,本土视效团队无论是在概念设计的艺术创造性、技术手段的应用、云计算的特效渲染等层面,还是在工业化的制作流程层面,整体的工业化水准都得到了全面提升与快速发展,其中,影片《流浪地球)中75%的视觉特效都来自中国视效团队的制作,已然体现出本土视效团队现阶段较高的制作水准。

(摘编自《科幻当红:时尚背后是品质》,《中国文化报》2019年2月16日)

(1)、下列对材料三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2012-2017年,中国电影播映收人每年都在增长,且年增长率均在5%以上,增幅最大的是2015年,增幅最小的是2016年。 B、2014年中国电影广告收入年增长率比其他五年高,而2015年中国电影广告的收入大幅度减少,此后两年有小幅度回升。 C、2017年中国内地票房排前十名的电影,票房均超过10亿元,其中《战狼2》的票房以绝对优势领先,但其平均票价并非最高。 D、2017年中国内地票房排前十名的电影,影片类型多样,但主要是动作类和喜剧类,由此可见,中国内地观众的观影偏好较明显。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引进大片、建设影院、拍摄类型片等手段,为上世纪90年代后中国电影发展提供了推动力,但未能真正解决中国电影的突出问题。 B、中国电影创作者创作的一批体现国家良好形象的主旋律电影,满足了观众的消费需求,增强了观众对本国和本民族的文化认同感。 C、《流浪地球》是中国电影发展已步入成熟阶段的标志性作品,创造了良好的票房业绩,填补了中国硬科幻电影的空白,赢得国内外好评。 D、材料二、三反映了近年来中国内地电影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而《流浪地球》的出现,表明中国能够制作出与美国相媲美的科幻电影。
(3)、如何提升中国电影的品质?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举一反三
阅读《贝多芬百年祭》(节选),完成各题。

音乐的作用并不止于创造悦耳的乐式。它还能表达感情。而贝多芬所做到的一点,也是使得某些与他同时的伟人不得不把他当做一个疯子,有时清醒就出些洋相或者显示出格调不高的一点,在于他把音乐完全用作了表现心情的手段,并且完全不把设计乐式本身作为目的。不错,他一生非常保守地使用着旧的乐式;但是他加给它们以惊人的活力和激情,包括产生于思想高度的那种最高的激情,使得产生于感觉的激情显得仅仅是感官上的享受,于是他不仅打乱了旧乐式的对称,而且常常使人听不出在感情的风暴之下竟还有什么样式存在着了。他的《英雄交响乐》一开始使用了一个乐式(这是从莫扎特幼年时一个前奏曲里借来的),跟着又用了另外几个很漂亮的乐式;这些乐式被赋予了巨大的内在力量,所以到了乐章的中段,这些乐式就全被不客气地打散了;于是,从只追求乐式的音乐家看来,贝多芬是发疯了,他抛出了同时使用音阶上所有单音的可怖的和弦。他这么做只是因为他觉得非如此不可,而且还要求你也觉得非如此不可呢。

以上就是贝多芬之谜的全部。他有能力设计最好的乐式;他能写出使你终身享受不尽的美丽的乐曲;他能挑出那些最干燥无味的旋律,把它们展开得那样引人,使你听上一百次也每回都能发现新东西:一句话,【甲】你可以拿所有用来形容以乐式见长的作曲家的话来形容他;但是他的病症,也就是不同于别人之处,在于他那激动人的品质,他能使我们激动,并把他那奔放的感情笼罩着我们。当伯辽滋听到一位法国作曲家因为贝多芬的音乐使他听了很不舒服而说“我爱听能使我入睡的音乐”时,他非常生气。【乙】而当你想独自一个人静一会儿的时候,你就怕听他的音乐。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小题。

闲是福气,无聊却是痛苦

周国平

    叔本华把无聊看作欲望满足之后的一种无欲望状态,可说是知其一不知其二。完全无欲望是一种恬静状态,无聊却包含着不安的成分。人之所以无聊不是因为无欲望,而是因为不能忍受这无欲望的状态,因而渴望有欲望。

    无聊的前提是闲。一般来说,只要人类在求温饱之余还有精力,无聊的可能性就存在了。席勒用剩余精力解释美感的发生。其实,人类特有的一切好东西坏东西,其发生盖赖于此,无聊也不例外。

    所谓闲,是指没有非做不可的事,遂可以自由支配时间,做自己感兴趣的事。闲的可贵就在于此。闲了未必无聊,闲着没事干才会无聊。有了自由支配的时间,却找不到兴趣所在,或者做不成感兴趣的事,剩余精力茫茫然无所寄托,这种滋味就叫无聊。

    闲是福气,无聊却是痛苦。在自由状态下,多半可以找到法子排遣无聊。排遣的方式因人而异,最能见出一个人的性情。愈浅薄的人,其无聊愈容易排遣,现成的法子有的是。“不有博弈者乎?”如今更好办,不有电视机和互联网乎?面对屏幕一坐几个钟点,天天坐到头昏脑胀然后上床去,差不多是现代人最常见的消磨闲暇的方式——或者说,糟踏闲暇的方式。

    时间就是生命。奇怪的是,人人都爱惜生命,不愿其速逝,却害怕时间,唯恐其停滞。我们好歹要做点什么事来打发时间,一旦无所事事,时间就仿佛在我们面前停住了。我们面对这脱去事件外衣的赤裸裸的时间,发现它原来空无所有,心中隐约对生命的实质也起了恐慌。无聊的可怕也许就在于此,所以要加以排遣。

    人生中有些时候,我们会感觉到一种无可排遣的无聊。我们心不在焉,百事无心,觉得做什么都没意思。并不是疲倦了,因为我们有精力,只是茫无出路。并不是看透了,因为我们有欲望,只是空无对象。这种心境无端而来,无端而去,昙花一现,却是一种直接暴露人生根底的深邃的无聊。

    当一个人无所事事而直接面对自己时,便会感到无聊。在通常情况下,我们仍会找些事做,尽快逃脱这种境遇。但是,也有无可逃脱的时候,我就是百事无心,不想见任何人,不想做任何事。

    自我似乎喜欢捉迷藏,如同蒙田所说:“我找我的时候找不着;我找着我由于偶然的邂逅比由于有意的搜寻多。”无聊正是与自我邂逅的一个契机。这个自我,摆脱了一切社会的身份和关系,来自虚无,归于虚无。难怪我们和它相遇时,不能直面相视太久,便要匆匆逃离。可是,让我多坚持一会儿吧,我相信这个可怕的自我一定会教给我许多人生的真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材料一:

    今年3月,德国“莱比锡读书节”和丹麦“霍森斯作家节”都向中国作家麦家发出了邀请,麦家携《解密》与欧洲读者见面,此行载誉而归。

    麦家被丹麦文化部长接见并举办了高规格的讲座,《丹麦日报》用两个整版解密麦家,德国人安娜特专营一家中国图书的网络书店,每次活动她都现场售书。她的生意一直波澜不惊:在欧洲,读文学的群体也在量减,读中国文学的人就更加凤毛麟角了。可是,这次在汉堡豫园的活动结束后,书居然卖断了。

    为什么麦家的《解密》能走红国际市场?

    麦家说,《解密》的出版商大多是国际知名大出版社,他们在推广《解密》上下足了功夫,美、英等国家大量的报道,是其迅速被翻译成33种文字的一个重要原因。当然,也有一定的偶然因素。中国经济的迅速崛起,有点倒逼世界对中国文学的关注;加上斯诺登事件的爆发,《解密》生逢其时。因此,它既不代表我麦家东西写得好,也不说明中国文学就此在世界上有了什么转机。某一个作家的某一部小说的“走红”,都有一定的偶然性,从偶然到必然之间,还有很大的距离。

    作家写作唯一的出路就是迎合自己

    一本书不论在国外国内,都不可避免被误读或捧读。我们不必为此改变什么,迎合任何人的写作都不是出路。唯一的出路就是迎合自己,把自己最独特最迷人的一面展示出来。

    越是民族的东西就越是世界的,我想这肯定不是我们走向世界的指路明灯。中国传统不是好莱坞,可以通行世界。但我们和世界有个共同的传统,那就是:人性是一致的。

    麦家说:“有西方评论家说我是西方的丹·布朗。但我认为丹·布朗的小说我不会写,也不想写。中国文学十年前几乎是没有类型的,现在正在被类型化,这对传统的纯文学是个挑战,但对读者是个机遇。”

“文学不是数学,没有公式,老掉牙的故事照样可以写得别出心裁。把《解密》和《暗算》说成谍战故事,是小看我了。我不要别人高看,也不希望被小看。我确实注重恢复故事的魅力,因为我们的小说一度远离故事,好高骛远,误入歧途;但把小说仅仅看作故事,是弱智。我每天都听到故事,但可以写成小说的故事一年也遇不到一个。一般的故事只有脚步声,小说里的故事要有心跳声。”

(摘编自《杭州日报》和中国作家网)

材料二:世界读书日:爱上阅读的N种理由

阅读也是一种“天泽”

    天泽书店将“好书”奉为圭臬,重人文,拒浮华、拜物,遴选有品质的书籍。资中筠、叶嘉莹等都在天泽举办过讲座……在天泽,仿佛总有和学者品书论道的机缘。“现在做书店像逆水行舟,能保住不被冲下去,就算万幸。小小的店开个十来年下去,就是个宏大长远的目标了。”木南轻描淡写的一句话,道出多少书店主人的心声。

对信仰的“守望”

    “只售一切与美好生活相关的无用之书,不励志!不畅销!不实用!一守望者书店开了三四年,门口木板上这句“标语”一直在。店主身上的文艺范儿可见一斑。保持个性,从同行那里找灵感,开书店这几年,略有盈余。随时可以和读者联系,聊天,这种亲和力以及自身的独特气质,是马利强眼中小书店的生命力所在。

“荒岛”里的热闹

    猫,是荒岛书店的镇店神兽。书店里有乖巧的猫咪,有些人是冲着猫去的,结果却爱上这个有猫的书店。

    荒岛书店的土著木南说:“人是感情的动物,不能用有用没用来衡量读书。”店主就是个大书痴,经常出去淘书,同时,书店还开展各种有趣的读书会和荒影会。在“荒岛”里你会发现不少难得的书。

    木南觉得,图书行业再怎么变化,有些东西是不变的。有人就为在心心念念的书店里淘换新书、好书,闻闻书香,摸摸质感。捧起一本心仪的书,每一页都有温度,那感觉叫幸福。

(摘编自天津北方网)

材料三:世界读书日作家签名售书

    2016年4月23是第21个世界读书日。德阳文庙广场人头攒动,书香四溢,全民阅读活动热闹非凡。德阳市作家协会组织的“德阳本土作家签名售书”活动持续三天,30余位本土作家签售和赠送书籍4000册。

很多人在签售台前排队候购,作者和读者们亲切交流互动,亲子逛书市,言传身教。在电子产品迅猛发展的今天,这样的活动不仅获得了读者的认同,也坚定了作家踏实创作的决心。

(摘编自四川文艺网  以上三则材料均有删节)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京东小镇折射500年交通兴衰史

李鲲 丁静 王民

    交通便利将给城市带来什么?一个冬日的夜晚,寒风刺骨。记者一行来到唐山市鸦鸿桥镇,在京唐城际铁路获批即将开工之际,聆听这座“京东第一大集”讲述其500年来伴随各种交通方式的兴衰与期待。

    走在鸦鸿桥镇文化路上,两边日化、五金、文体等各种店铺一个挨着一个,显得有点破旧和凌乱,每个店铺不过十几平方米,似乎没什么特别,陆续打烊的时刻,还显得很冷清。

    记者走进一家针织用品店,28岁的老板周裕踌躇满志,他说这个店一年营业额一二百万元,后面还有个仓库,一年营业额能达到1000万元,利润近100万元。

    “我们这里有个特点,‘店面越小,后面越大’,一些不起眼的小店,后面不是有几千平方米的库房,就是有工厂,货物北到内蒙古、东北,南到浙江义乌。”周裕说,“听说京唐城际要经过我们这里,估计生意又要红火了。”

    天黑了,鸦鸿桥镇的商品街越来越安静,而远处传来的汽车轰鸣却越发清晰。循着声响,记者来到鸦鸿桥镇的物流园,只见货运卡车进进出出,装卸工人十分忙碌。而物流园旁,还乡河仍在月光下静静流淌,这里,是鸦鸿桥镇与交通故事的开始。

    “路传驼铃响,水送摇橹声”,当地广为流传的古诗句描绘出鸦鸿桥镇几个世纪前的繁荣景象。蓟运河的支流还乡河是鸦鸿桥镇的母亲河,明代成化年间,明宪宗下令疏通还乡河,在鸦鸿桥建水陆码头,开集市,现鸦鸿桥仍有一个村叫运河头村,大约是当年码头所在地。清代道光年间,鸦鸿桥已有商户近面家,成为“京东第一大集”。

    现在,还乡河已没有了运输功能,但依然是鸦鸿桥商贸得以孕育和发展的见证。而摇橹声也已被还乡河畔的轰轰作响的汽车之声代替。

“一天得有200辆次大车进入,但都是传统物流,比较慢的那种。”鸦鸿桥镇政府主任科员郭义东说,2015年,鸦鸿桥镇GDP约50亿元,常住人口6.3万人,企业400家,商户1.5万家,物流企业160家,人均收入1.2万元。

    “鸦鸿桥镇虽然仍是全国重要的商贸城,但我们的小商品销售近年来确实萎缩了,我们没有抓好上一轮交通发展的机遇。”郭义东说。

伴着窗外的寒风凛冽,在物流园简陋的办公室内,郭义东介绍道,改革开放后,鸦鸿桥凭借距离北京、天津两大城市120公里的区位优势再次成为北方重要的小商品集散地,1994年,小商品成交额达5.5亿元。

    上世纪90年代末期,京沈高速公路的开通给鸦鸿桥带来了第二次发展的历史机遇。

    “京沈高速开通前,我们每年只能销售约100万套衣服,开通后,每年能销售1000万套,带动性特别强。”鸦鸿桥镇一家服装店老板张良说,从那时起,鸦鸿桥镇上的一家家小门面店背后的仓库和厂房越建越大。

    2001年左右,镇里整合各商户的物流成立鸦鸿桥物流公司,这才有了现在的大车轰鸣。2009年,鸦鸿桥镇小商品销售额已达80亿元,综合实力居全国小商品市场第四位。

    但是,郭义东回忆,差不多也是从那时起,鸦鸿桥没有及时提升服务水平和产品质量,为现在的萎缩埋下了隐患。

    “你们也看到了,我们的商铺仍然很破旧、很零散,物流业不现代,再加上电商的冲击,鸦鸿桥小商品的销售额近年来是下降的。”郭义东说。

    在鸦鸿桥镇,子承父业非常普遍,尽管在接任“掌门人”不久的周裕和张良看来,日子还挺好过,但在经历了商贸巅峰的他们的父辈看来,鸦鸿桥小商品销售目前困难重重。

    “几年前这里还是摩肩接踵,人来人往,现在冷清了很多,听说网上的售价更低、买货更方便,我也不懂,只是这销售真的下降了不少。”老何百货负责人何长富说。

    一家名为春良日化的店铺负责人胡晓莉也说,这几年特别不好干,“日化的销量比2011年少一半,所以我这才同时卖起了其他产品。”

    在郭义东等镇领导看来,历史上,鸦鸿桥因水运兴起,因高速开通而进一步发展,但终因没有在交通便利的同时及时完成经营、服务的现代化转型而走向萎缩,“光有便利的交通还不够,依托交通搞好配套、提升服务也很关键。”

    现在,新的机遇再次来临。10月,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复京唐城际铁路项目,开工在即,隶属唐山市的鸦鸿桥从中看到了新的希望,政府的“高铁综合服务区项目”开始招商,以此为利好消息的一些楼盘也四处打着广告。

    据郭义东介绍,今年以来,鸦鸿桥镇“两街一路”大修工程全面推进,现代物流园区一期工程全面开工,环境卫生综合治理工作也在推进,还乡河“一河两岸”生态公园等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项目共投资33亿元,未来小商铺也将走向集约化管理。

    夜深了,记者一行离开了鸦鸿桥。穿过还乡河时,河里的月亮折射出柔和的光芒,鸦鸿桥500年来依托交通而发展的故事正走进新篇章。

(选自2016年11月29日《新华每日电讯》)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