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填空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容易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30《赫尔墨斯和雕像者》同步练习

《赫尔墨斯和雕像者》文中点明赫尔墨斯骄傲自大的原因的一个句子是   。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送报的少年
        放暑假的时候,给我家送报的换了一个十七八岁的少年。我家住六楼,每天清早8点多钟的时候,便有一阵轻捷的脚步声急急地上楼来了。不论晴天雨天,他都来得很准时。门没开的时候,他轻轻地把报纸塞进报筒。门虚掩着的时候,他便会礼貌地喊一声:“万老师,报纸来了!”
        我曾与他闲聊过,得知他每天凌晨5点钟就起床,每天要为二百多户人家送报,而且都是楼房住户,他每天要爬一万八千多级台阶。
        骄阳似火,送报少年每天大汗淋淋地骑着车子穿街过巷,一大早,他的短袖衬衣就湿透了一大截,但他的车铃却拨弄得很快活,小圆脸上闪着一双清亮的大眼睛,见人就腼腆地笑着,他的日子似乎无忧无虑。
        7月下旬的一天,少年送报来时对我说:“今天报上刊登了高考录取分数线!”我说了声谢谢。少年便下楼去了。这时,我那儿子闻声从床上翻起,接过报纸急匆匆地翻阅,高兴地说:“妈,我可以上邮电大学了!”
        我既高兴,又对儿子的那种少爷做派很不满意。8点多钟了还穿着睡衣,卧室里空调还在呼呼作响。每天几乎都是这样,千呼万唤才起床洗漱,然后,打开电视,靠在沙发上一边啜饮牛奶,一边不停地换电视频道……我说:“高考完了可以休整休整,但不能天天这样睡懒觉,一个青年有没有志气抱负,就看他能不能早起床!”
        儿子不屑地说:“你那观念早过时了!”
       我说:“你看看人家那送报的少年,每天5点就起床了!”
       儿子笑得更嚣张:“他是干什么的?我是干什么的?我是新世纪的第一代天之骄子,我进了大学,还要攻读硕士、博士、还要出国留学!”
       一个大雨滂沱的日子,送报的少年头一次误点了。上午9点半钟时,才出现在我家门口,他浑身衣服湿透了,像一个落汤鸡,胳膊肘上有一道摔伤的血痕,报纸也打湿了一角。他像一个做了错事的孩子嗫嚅着说:“                                 ”我刚说了声“没关系”,儿子却夺过报纸狠狠地一摔:“换份干的来,这份不能看!”我一边解围,一边把儿子推进房里。
        转眼到了8月底,儿子接到邮电大学的入学通知书,高高兴兴地清点行囊准备上学了。这天8点刚过,送报的少年准时出现在门口了,他把报纸交给我后,笑吟吟地说:“万老师,从明天起,这报纸还是由我爸爸送。”
        我随口问:“那你呢?”少年说:“我被北京大学录取了,明天去上学。”
        我惊得不知说什么,那少年又补充道;“我爸是个下岗工人,身体不太好,以后若送迟了,您多包涵!”
        少年深深地朝我鞠了一躬,便下楼去了。

阅读《向日葵》,按要求答题。
向日葵
(新加坡)尤今
①到伦敦度假,住在女儿的公寓里。那天,约好在她下班后共进晚餐,做事有条不紊的女儿体恤地说道:“餐馆坐落在九曲十八弯的窄巷里,不太好找,你们就在餐馆附近的小公园等我吧。”
②早上出门时,气候温凉,我穿了一袭宽松的棉质衣裙,没带外套。天色愈暗,气温愈低,到了傍晚,气温居然降至6℃。我和日胜提早十分钟来到游人寂寥的小公园,那种砭骨的寒风夺命也似的想把人的脸皮整层刮掉,我冷得几乎连血液也凝结了。到了七点整,一向准时的女儿踪影不见,我们的手机偏又留在公寓里忘了带,无法联系。
③晶莹剔透的寒气肆无忌惮,我冻成了冰湖底下一尾郁悒的鱼。看着时间滴滴答答地流走,怒气像蚂蟥一样往我心里钻。到了七点半,我的脸已幽幽地长出一层青苔。“天气这么冷,她竟不为我们着想!”我口出怨言,“简直就是个工作狂啊!”
④七点四十分,女儿才气喘吁吁地赶到,连声道歉:“爸爸,妈妈,对不起,对不起!工作堆积如山,做不完呀!”我和日胜对看一眼,果然不出所料耶!
⑤冻得犹如一片在树梢瑟缩颤抖的枯叶,我的声音,比雪更冷:“工作做不完,不是还有明天吗?你过去守时的好习惯,去了哪里?”说着,径自往前走,不再看她一眼。
⑥到了餐馆,女儿轻车熟路地安排着各种美食。刺身、煎和牛、鳗鱼饭、酱渍豆腐、软蟹手卷、天妇罗……可口的美食一道接一道地上,然而,我觉得心叶冒出了很多冻疮,灼灼地痛,半点胃口也没有。
⑦女儿欢欢喜喜地说着办公室里的一些趣事,我没有答腔,只一筷一筷闷闷地吃,一心只想快点回家盖上厚厚的被子蒙头大睡。
⑧第二天,日上三竿才醒来。薄薄扁扁的阳光从窗隙硬生生地挤了进来,看看钟,哟,九点多了!奇怪的是,厅里竟传来了女儿和她爸爸说话的声音。我翻身起床,走出厅外,还没开口,女儿便说了:“妈妈,我今天请假。”我讶异地问:“咦,你的工作不是堆积如山吗?”她笑嘻嘻地说:“工作做不完,不是还有明天吗?”
桌上,放了一大束精神抖擞的向日葵,黄艳艳,活鲜鲜的,大蓬大蓬的热情源源不绝地释放。向日葵旁边,有个奶油蛋糕,还有一张卡片。
⑩卡片里,装着女儿圆润的字体:“亲爱的妈妈:记得吗?那一年,您到土耳其旅行,看到漫天漫地的向日葵,回来向我出示照片,满脸陶醉地说:那种美啊,简直惊心动魄呢!您每回看到玫瑰花、荷花和桂花,都露出馋馋的目光,想吃它们;唯独向日葵,您打从心坎里爱着它宠着它。妈妈,我和哥哥们,其实都是您的向日葵;而您,就是我们的阳光。”
⑪读毕,抬起头来时,女儿絮絮地说道:“妈妈,昨天下班后,我赶去办公室附近那家花店,不巧它因事休业;匆匆坐计程车去另一家,又碰上塞车,我真的急坏了呀!终于买到了您最喜欢的向日葵后,然后赶回家把它藏好,这样一来一往,才会迟到的呀!”
⑫说着,又笑眯眯地自问自答:“您猜我把花偷藏在哪儿?贮藏室!可是我又担心它难以透气,半夜起来还浇水呢!”
⑬这一天,是我的生日。可是,在这一刻,我的眼眶里,却都是泪。

                                                                                                                                                          ——选自《读者》2014年第10期

阅读《纪念白求恩》选段,完成小题。

       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每个共产党员都要学习他。不少的人对工作不负责任,拈轻怕重,把重担子推给人家,自己挑轻的。一事当前,先替自己打算,然后再替别人打算。出了一点力就觉得了不起,喜欢自吹,生怕人家不知道。对同志对人民不是满腔热忱,而是冷冷清清,漠不关心,麻木不仁。这种人其实不是共产党员,至少不能算一个纯粹的共产党员。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晋察冀边区的军民,凡亲身受过白求恩医生的治疗和亲眼看过白求恩医生的工作的,无不为之感动。每一个共产党员,一定要学习白求恩同志的这种真正共产主义者的精神。

       白求恩同志是个医生,他以医疗为职业,对技术精益求精;在整个八路军医务系统中,他的医术是很高明的。这对于一班见异思迁的人,对于一班鄙薄技术工作以为不足道、以为无出路的人,也是一个极好的教训。

       我和白求恩同志只见过一面。后来他给我来过许多信。可是因为忙,仅回过他一封信,还不知他收到没有。对于他的死,我是很悲痛的。现在大家纪念他,可见他的精神感人之深。我们大家要学习他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从这点出发,就可以变为大有利于人民的人。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问题。

篱笆青青

    ①篱笆青青,来自乡村的深处,青绿着,蜿蜒着,逶迤着,像一条绿色的丝带,拴住乡村的暖,拴住庄户人家的脚步,拴住千里万里之外游子的心房。你见过山的险峻,见过海的宽广,不一定就见过一围小小的篱笆,纤细,温柔,一如母亲慈爱的眼神。

    ②一丛篱笆,可能是一段小小的竹林。青青的叶子,细细的竹节,繁密或稀疏的枝条,透过去,能看见鸡的逡巡,鸭的悠闲;或者还有一条狗戒备的眼神。忽而,篱笆深处闪过一位朴实的面孔,和蔼的女主人会用浓浓的方言问你:渴了?还是累了,要歇歇脚?庄户人家的日子散乱,不过水是甜甜的。没错,甜津津,凉丝丝,你不要介意隔着竹篱递过来的青瓷大碗,井拔的凉水混着竹的清新沁人心脾。

    ③竹篱内外,陌生也变得如此温馨。

    ④一丛篱笆可能是一棵棵紧密相连的花椒树。尖尖的针刺均匀分布在相互交错的枝桠间,不挡风,不挡雨,却可以忠实守护好自家的小院。院子里的枣树挂满了果儿,红的青的真好看,馋煞了几个调皮的乡下小子,商商量量围着花椒树篱笆转了好几圈儿,就是没找到一个可以下手的地方。这些,树篱都看见了,只是不想说,但等八月十五的当口,卸枣果儿,主人自会提了满满一篮子,东家西家,左邻右舍,哪个乡下的捣蛋鬼都能咀嚼上甜丝丝脆生生的大红枣。

    ⑤花椒树上已然挂满了一嘟噜一嘟噜的小花椒,红红的,在秋风里飘着麻酥酥的香味儿。

    ⑥一丛篱笆可能是一串长长的豆角丝瓜架。父亲随便插了一圈小木棍,母亲在春天点上了种子。单等着春风吹,单等着夏雨下,长长的木篱笆上开满了花。有吊瓜花,有丝瓜花,有紫红如梅朵的梅豆花。要不人说乡下的母亲辛苦呢﹣﹣见缝插针地打扮了一下,就给小小的农家小院牵来一篱笆美丽的花。蜜蜂嗡嗡飞,蝴蝶对对舞,偶尔有一只小虫子躲在花篱的深处,弹奏起柔柔的丝弦。

    ⑦繁花锦簇的木篱笆是母性乡村优雅的蕾丝花边,掩映间,羞怯不语。

    ⑧初夏,一声鸡啼啄破了黎明,一刹时乡村沐浴着七彩云霞,鸟儿们在篱笆上唱起了情歌,歌声婉转,流淌着多情的音符。你从散发着草儿香气的梦里醒来,绕着青青的篱笆看了又看,像在读一首清新的田园诗,像在听一支古典的乡情曲。

    ⑨秋天,你怎能拒绝篱笆上面青青红红的果实?长长的丝瓜,爬一路结一路,点缀其间;紫红的梅豆,站在最高处,像一枚枚飘扬在风中的旗帜。母亲呢,正忙着招呼路过篱笆门前的大娘婶子:“多摘点,多摘点,你看这篱笆要压塌了呢!”

    ⑩轻轻地,当我的眼神再次抚摸青青的篱笆,刚好暮色渐浓。一弯新月升起在村庄的上空,皎洁的月光洒在屋檐上,流泻在安静的庭院中,穿过岁月那围篱笆青青,投影在我安静的思绪里。这一生,是不是我也会拥有自己的篱墙,一丛青青的竹,或一排密密的小树,抑或一条开满春天的花墙,清与浊,真与假,善与恶,都不会轻易逾越。

(选自《散文》2010年第4期,有删改)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那一支赤豆冰棍

    ①50年前,我就读于村里的小学,我们叫它“村小”。村小只有四个年级,两个复式班,每位老师既教数学又教语文。我的第一个课任老师是刘老师。她给我们讲过什么课文,教过什么算术题,我已不记得,但她对学生的疼爱至今仍印在我的脑海里。

    ②我家在离村庄中心较远的一处垛子上,从家到村小上学,需要过一条宽大的河流。这里无人摆渡,过河时要拽拉渡绳,上渡船,之后再拽拉渡绳,让渡船靠岸。雨雪天,西北风一刮,河水针刺一般冷,用我们村民的话说,会“咬手”了。我们几个一起上下学的小伙伴,谁也不愿意去拉渡绳,只得轮流值渡。每每这样的时节,刘老师都会把我们几个学生送过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那时,村小的两三个老师午饭都是到学生家“代伙”。老师每到一家,家长们都精心准备。那个年月物资匮乏,也就是比平常多炖个鸡蛋,到村上豆腐坊多拾几方豆腐,抑或是平时转漕沟、钻芦荡得来的鱼虾之类,舍不得吃,腌着呢,这时候拿出来烧煮烧煮。

    ④刘老师每次到我家吃完饭,都会留下“伙食费”,母亲总是一番推让,直至刘老师板着脸说:“仁前妈妈,你再不收,我就不到你家来‘代伙’了。”母亲这才过意不去地收下。母亲能做的,也只有从自留地上多采摘些茄子、架豇之类,做出几样清爽的素菜。

    ⑤想来,算是对我母亲那份热心的回馈,刘老师把我带到了她城里的家中做了一回客。这趟行程填补了我人生的两个空白:一是我终于到过了兴化城,再一个就是,我吃到了平生第一支冰棍,而且是赤豆冰棍。

    ⑥那是夏天的一个休息日,我跟着刘老师走在深深的、长长的、青砖铺就的街道上,我好奇地东张张,西望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刘老师掏出手帕给我擦汗,自我责备道:“带把伞就好了,看这小脸儿都要晒熟了。再坚持一会儿,等到备战桥,老师给你买冰棍儿好不好?”

    ⑦来到水泥桥面、造型美观的备战桥,这才知道乡下桥的简陋、粗糙。那垂柳依依的海池河,那刷得洁白的河边护栏,那装有灯泡的路灯,无一不让我着迷,尤其是那古色古香的“拱极台”,刘老师说那是兴化历代文人雅士聚集的地方。《论语·为政》有云:“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北辰”即“北极”。“拱极台”之名由此而来。知道这些,当然是若干年后的事了。也是在若干年后,我才知道,孔尚任曾在此修改过他的《桃花扇》。

    ⑧一到备战桥,卖冰棍的多了起来。但见有人背着木头箱子,手持醒木一样的东西,在箱子上敲出“啪啪啪”的响声,一边叫卖着:“冰棍——卖冰棍——”

    ⑨“买两支冰棍,要赤豆的。”刘老师拽住我的手,在一个卖冰棍的跟前停了下来,递过去四分钱钢镝儿。吮吸一口赤豆冰棍,真的凉爽到心里去了。这也太神奇了,如此炎热的夏天,哪里来的冰?兴化城人,也太厉害了吧!“怎么样,好吃吧?”刘老师摸摸我的头。就在这时,让我十分懊恼的事发生了。凉冰冰、甜津津的冰棍,我还没舍得吮吸几口,竟然从手中掉落了,那扁担的棍子,依然被我紧紧地捏在手里,刘老师听到“啪”的一声,转身看我时,泪水已经在我的眼眶里打转了。“傻小子,你怎么不吃呢?你不吃,它不就化了?”

    ⑩“没事,老师再给你买一支。”刘老师用手帕给我擦掉眼角的泪水,又给我擦后脑勺的汗,把我搂到她的跟前,安慰道。刘老师的怀抱跟妈妈的一样,柔柔的,软软的。

    ⑪50年过去了,我的心里一直活着一位剪着齐耳短发、面庞圆润的中年女性,她就是刘书萍老师,我启蒙路上的第一位老师。

    ⑫刘老师,愿您在天国一切都好。

小文同学发现关注小说的“三要素”,可以更好地理解小说的主题。请你和小文同学一起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茶癖

李军民

①老赵是介休人。介休人的一大嗜好就是喝茶,而且是从大清早一直要喝到晚上上床。无论男女老少,早晨起了床,匆匆洗漱完毕,在家里或在外面地摊上吃早餐。留在家里的人,在火炉子上坐一个茶壶,等水烧开,沏茶泡水做家务。到单位上班的人,打扫完办公室,拎上暖瓶,到茶炉房打两壶水,然后各自拿出茶杯,从茶叶桶里撮一把茶叶,冲上一杯热茶,就开始一天的工作了。这样的日子,周而复始,一成不变。介休的饭店比不上孝义和榆次,但是介休的茶店星罗棋布,南方人在介休开茶店扎了根、挣了钱的不在少数。

②老赵父母是机关干部,自打老赵升入初中那年,端起父亲那个茶渍斑斑的搪瓷缸子,喝下第一口苦得咂舌的浓茶的那刻起,就再也抵挡不住茶的诱惑,与茶结下了不解之缘。开始,他嫌父母喝的茶太浓,倒一些在碗里,再兑上一些白开水,稀释了以后才喝,慢慢地浓茶他也适应了。别人喝了茶晚上睡不着,而他晚饭后不喝茶反而睡不着。

③上班以后住集体宿舍,老赵宿舍在楼梯口第一间,哪个下班路过,都要进老赵房间绕一遭。一块上班的大多是外地人,年轻人没有喝茶的习惯,但是刚下班,又走了一路,而且,年轻工人不讲究,多数人都会端起老赵的杯子喝两口,解解乏,品品鲜。老赵说吧,怕工友嫌他小气;不说吧,这样做不符合卫生习惯。后来他就备了几个小茶碗,谁要喝,就从公用大茶杯里倒出来喝,显然这样卫生多了。有工友调侃他:“我们又没病,传染不上你!”老赵百口莫辩,只能讪讪地说:“我是怕我有病传染给你们!”

④介休人喝茶上瘾,而且不讲究,几块钱到几百块钱的,只要是茶就行。老赵刚上班的时候挣钱少,买的是一二十块钱的茶,后来挣钱多了,尤其当了单位的小头头儿后挣钱多了,喝的茶就上了档次,从一百到三百再到五百。别人一天抽两包烟,一个月下来成千块钱冒了烟,而且可能还会熏黑肺,而喝茶不仅解渴而且还养生,所以老赵每次领了工资,首先到介休最好的茶店,花五百块钱给自己买上一斤“女儿环”花茶,不能亏待了自己。太好的茶他不是喝不起,而是不敢把自己的胃养刁了。他有过教训,喝过几回好茶,再喝其他档次低的茶就难以下咽,所以他只选自己待见的这一种,十几年没变过样。

⑤开会的时候服务员给参会人员沏茶,别人一杯接一杯地喝免费的茶,老赵这个爱喝茶的反倒无动于衷。有人悄悄地问他为什么不喝,他说怕喝多了会上厕所。其实他是瞥见服务员用刚刚抓过墩布和擦桌布的手抓了茶叶放进茶杯给人们沏茶,心里边硌硬才拒绝动那水杯。

⑥老赵办公桌一侧一成不变地放着他的水杯和茶叶桶,有同事没茶叶的时候会过来问他讨要茶叶。老赵来者不拒,会亲自动手,小心翼翼地把茶叶从桶里倒到盖里,然后再倒入同事杯中,不厌其烦,从没怨言。

⑦一天,有外单位来办事的人问他要点儿茶叶。那个人手快,未等老赵动手,自己就拿起茶叶桶打开,伸手抓出一把放在杯中。老赵稍稍愣了一下,从对方手中抓过茶叶桶,把盖子紧紧拧住,大方地让人家把一桶茶叶拿走了。这下一个办公室的同事不满意了:“咱俩在一个屋十几年了,你可从来没有说给过我,外面不相干的人你倒大方,满满一桶茶叶就送了人家!”老赵双目如炬,一字一顿地说:“不!他的手触碰过桶里的茶叶,那茶叶已经没有灵魂了!”

《小小说选刊》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