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语段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辽宁省沈阳市东北育才双语学校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检测试卷

阅读下面选文,回答各题。

【材料一】

汉语注音历史进程表

时间

关键推进者

大事记

魏晋南北朝

采用直音法、读若法、反切法等注音方法

明万历年间

意大利人利玛窦

成为用拉丁字母拼写汉语第一人

19世纪末

爱国知识分子卢赣章

提出汉字改革方案,拟成一个“两字合切成音”的厦门话拼音文字方案

新中国成立前

钱玄同、瞿秋白等

设计拉丁字母方案“国罗”和“北拉”。“国罗”是国语罗马字的简称,“北拉”。是北方话拉丁化新文字的简称。

1958年

第一届人大第五次会议

批准颁布《汉语拼音方案》

——《现代汉语》

【材料二】

    统计资料表明:《汉语拼音方案》颁布60年来,我国的文盲率从新中国成立之初的80%以上下降到2011年的4.08%,2017年识字人口使用规范汉字的比例超过95%,普通话普及率达到73%以上。目前全球已有147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526所孔子学院和1113个孔子课堂,可以说孔子学院开到了哪里,汉语拼音就走到了哪里。在最新版的《牛津英语词典》中,“Jiaozi”(饺子)、“Renminbi”(人民币)赫然在列,拼音化的汉语词汇逐渐被世界接受;去年,德国《明镜周刊》曾以拼音“xing lai!”(醒来)为封面标题,折射出中国发展的国际影响。

——《人民日报》

【材料三】

    《汉语拼音方案》已走过60个年头,下一步,汉语拼音还将有哪些新作为?首先要打赢推普脱贫攻坚战。切实规划好汉语拼音教育,为提高农村地区普通话水平和民族地区普通话普及率发挥更大的作用,为实现“语同音”的千年梦想打通“最后一公里”。其次要提升语言文字信息化水平。进一步发挥汉语拼音在信息技术与人工智能发展中的基础作用,重点支持面向机器翻译、智能辅助语言学习的语音和文字识别、语言理解等智能化关键技术研究。

——《人民日报》

(1)、对选文内容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1958年,第一届人大第五次会议批准的《汉语拼音方案》,是多年来众多中外人士,爱国志士智慧的结晶。 B、随着孔子学院和孔子学堂的建立,拼音化的汉语词汇逐渐被世界接受,也折射出中国发展的国际影响。 C、在过去的60年里,《汉语拼音方案》为实现“语同音”的千年梦想,已经打通了“最后一公里”。 D、《汉语拼音方案》的推行,加快了文化强国建设的进程,还将提升语言文字信息化发展的水平。
(2)、为纪念《汉语拼音方案》颁布60周年,小良同学正在创作一首民谣。依据他已经创作的部分,结合【材料二】内容,请你帮其填写未完成的部分。

“注音识字好方法,一树开下两朵花,一朵摘掉文盲帽,一朵学会。”

“汉语拼音一甲子,累累硕果遍天下,硕果,硕果助力智能化。”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①没有意识到错过,或许能产生一种自足感,但那意味着灵魂堕入了颟顸的渊薮。
      ②能意识到自己错过了什么,在追悔中产生出一种真切而细微、深入而丰厚的情愫,则意味着灵魂具备了升腾的能力。
      ③有的所错过的,还有机会再次相遇,正因为对错过有了痛切的感受,当机遇再次呈现时,你便会有高度的应变力与把握力,也许,那最后的结果,是与其在上次侥幸抓获,不如这回你冷静而成熟地驾驭……恰恰是因为你上次的错过,才导致了你这次的获得硕果!
      ④有的所错过的,时不复返,机不再来,属于永远的错过,但因为你善于细细咀嚼这错过的苦果,竟能从惆怅中升华出憬悟,乃至于酿出诗意与哲理……你的生命,或许反更有厚度;你的心灵,或许反更有虹彩。
      ⑤一念之差中,失之交臂了吗?有时我们虽然错过,只要我们立刻意识到了,并立刻追上前去,力挽狂澜于既倒,我们多半也还可以使错过转化为掌握;问题是我们往往在立即意识到了以后,竟滞涩、凝结住了我们的行动;这样的错过,则几近于过错。
      ⑥错过,即“有所失”,我们要习惯它。
      ⑦错过,也往往构成另一种得,我们要品味它。
      ⑧人生如奔驰的列车,车窗外不断闪动着变幻不定的景色,错过观览窗外的美景、奇景并不是多么不得了的事,关键是我们不能错过预定的到站。
      ⑨我们预定的到站并不等于人生的终点。但在人生的终点上,我们最好能含笑地说:我虽然错过的很多很多,却毕竟把握住了最关键最美好的,这样,“错过”便仿佛是碧绿的叶片,把一生中“收获”的七彩鲜花映衬得格外明艳!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有一天晚上母亲出去一趟,留下我看家带孩子;我闷得慌,便翻开后父的一本书——大仲马的《医生札记》,里面夹着两张钞票,一张是十卢布的,一张是一卢布的。书是看不懂的,我合上它,可是忽然想到,一个卢布不仅可以买《使徒传》,大约还可苡买一本讲鲁宾孙的书。我在这之前不久在学校里才知道有一本这样的书:在严寒的一天,在课间休息时,我给孩子们讲童话,忽然,其中有个小孩轻蔑地说:

    “童话,狗屁,鲁宾孙才是真正的故事呢!”

    后来又发现几个小孩是读过鲁宾孙的,大家都夸奖这本书,外祖母的童话不被人欢迎很使我生气,于是就打算读一遍鲁宾孙,为了也能够说一句:这是狗屁!

    第二天我带到学校一本《使徒传》和两卷破烂的《安徒生童话》,三斤白面包和一斤灌肠。在弗拉基米尔教堂菜园旁边的又小又黑的铺子里有《鲁宾孙》,一薄本黄色封面的小书,在第一页上画着一个戴毛皮圆帽子、披着兽皮的大胡子,这使我不喜欢,可是童话书,别看它们破烂,连表面看过去也觉得可爱。

    中午休息的时候,我和孩子们把面包和灌肠分着吃了,我们开始读一个美妙的童话《夜莺》,这个童话立刻抓住所有人的心。

    “在中国,一切居民都是中国人,连皇帝也是中国人。”我记得,这一句话,由于它的单纯、含着快乐的微笑着的音乐,还由于它有一种异常美好的东西,使我感到愉快的惊奇。

    我在学校里没能把《夜莺》读完,因为时间不够。我回到家里的时候,母亲站在炉台旁,手拿着煎锅把儿,正在煎鸡蛋,她用奇怪的、遏制的声音问道:

    “你拿了一个卢布?”

    “拿了;这不是买的书……”

    她用煎锅把儿狠狠地打了我一顿,把安徒生的书没收了去,永远藏在不知什么地方,这比挨打更令人悲伤。

(节选自高尔基《童年》第十二章,刘辽逸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56年版)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