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四川省宜宾市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实用类文本阅读。

港珠澳大桥通车满100天

    羊城晚报讯 2019年1月31日,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满100天。据珠海边检总站港珠澳大桥边检站统计,截至发稿,珠海公路口岸已累计验放出入境旅客逾410万人次,其中香港居民占比近30%,验放车辆超过10万辆次,自助通道使用率超过73%。此外,2018年11月17日验放旅客8.6万人次,创造了口岸单日最高客流纪录。

    记者了解到,港珠澳大桥开通首月口岸单日出入境车辆呈阶梯状上升,进入12月,车辆数量趋于稳定。边检部门表示,受粤港私家车免加签政策影响,今年3月与5月珠海口岸将迎来新一轮车流增长期。

    春节将近,珠海边检总站预计春节期间港珠澳大桥口岸日均客流将达5.9万人次,为确保口岸安全顺畅,珠海边检总站港珠澳大桥边检站建立了珠港、珠澳边境联络机制,在出入境高峰期到来前开足、开满查验通道,确保“中国公民出入境通关排队不超过30分钟”举措全面落实。

——摘自《中国新闻网》

    材料一:2018年10月24日上午9时,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运营。港珠澳大桥全长55公里,集桥、岛、隧于一体,是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被称为“新世界七大奇迹之一”,也是中国建设史上里程最长、投资最多、施工难度最大的跨海桥梁。它东接香港特别行政区,西接广东省珠海市和澳门特别行政区,是粤港澳三地首次合作建设的超大型跨海交通工程。

    材料二:主桥为三座大跨度钢结构斜拉桥,每座主桥均有独特的设计理念。其中青州航道桥塔顶结型撑吸收“中国结”文化元素,将最初的直角、直线造型“曲线化”,使桥塔显得纤巧灵动、精致优雅。江海直达船航道桥主塔塔冠造型取自“白海豚”元素,与海豚保护区的海洋文化相结合。九洲航道桥主塔造型取自“风帆”,寓意“扬帆起航”,与江海直达船航道塔身形成序列化造型效果,桥塔整体造型优美、亲和力强,具有强烈的地标韵味。东西人工岛汲取“蚝贝”元素,寓意珠海横琴岛盛产蚝贝。香港口岸的整体设计富于创新,且美观、符合能源效益。旅检大楼采用波浪形的顶篷设计,为了支撑顶篷,旅检大楼的支柱呈树状,下方为圆锥形,上方为枝杈状展开。最靠近珠海市的收费站设计成弧形,前面是一个钢柱,后面有几根钢索拉住,就像一个巨大的锚。大桥水上和水下部分的高差近100米,既有横向曲线又有纵向高低,整体如一条丝带一样纤细、轻盈,把多个节点串起来,寓意“珠联璧合”。

    材料三:整座桥有四个人工岛,在大海中间6.7公里海底隧道的两端,是实现桥隧转换的东人工岛和西人工岛。空中俯瞰它们,就像两只可爱的小蝌蚪在找妈妈;近一点,它们仿佛是珠江门户的两只护院石狮,静静地坚守着自己的岗位;再近点,10万平方米的两个小岛宛如豪华巨轮,相向游弋在大海之上,气势非凡。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2019春节将近,珠港、珠澳边境联络机制的建立是为了确保“中国公民出入境通关排队不超过30分钟”。 B、港珠澳大桥是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是粤港澳三地首次合作建设的超大型跨海交通工程,东接香港特别行政区。 C、新闻第一段列举了“410万”“73%”等数字,准确具体地给读者介绍了港珠澳大桥的客流量大。 D、材料三主要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介绍了东人工岛和西人工岛的外形,顺序是从近到远。
(2)、读材料二,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概括三座主桥、东西人工岛的设计理念。
(3)、“截至发稿,珠海公路口岸已累计验放出入境旅客逾410万人次”中的“截至发稿”能否删去,为什么?
(4)、古有万里长城、都江堰水利工程,今有港珠澳大桥,这些工程都体现了中国人的智慧和“工匠精神”。当今,还有许多闻名遐迩的大工程,由中国人自己独立完成。请从当今的大工程中另举一例,说说你对“工匠精神”的理解。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说“笑”

杰斯•贝林

       ①那个夏天,我跟一只名叫“金”的大猩猩呆在一起,每当我抓住它的脚趾轻轻一捏,它就会抖着肩膀,爆发出一阵刺耳的大笑。十五年来,那笑声常回响在我的耳畔。除了人类,其他动物有幽默感吗?从某种意义上看,答案是肯定的;从另一个层面上看却是否定的。过去十年里,比较领域里的一些重大发现显示,大鼠也会笑,贾克•潘克塞普的研究提供了大量证据。他研究的课题是啮齿类动物“在玩闹行为中是否产生愉悦的社交体验,其原始形式的笑是否为一种重要的、增进社交的情感交流成分”。首先发现的是大鼠真正的笑声和人类差别很大:从一个吸气声开始,每隔相同时间爆发出一系列5千赫兹的超声波“吱吱”声;而人发笑是呼出气体,从一个“h”音开始,紧接一个元音“a”,且喉咙能产生强烈共振。

       ②潘克塞普和助手系统地开展了多项实验,结果发现,在功能性和表达方式上,大鼠都和人类儿童的笑声有显著共性。大鼠似乎很怕痒,越怕痒的大鼠,通常也是群体里最爱玩的;挠痒能增进与大鼠的联系:被挠过的大鼠会主动寻找曾给它挠痒的手。如果面临恶劣的环境条件,大鼠的笑会明显减少。如果有两只“性格”不同的成年鼠,那么幼鼠呆在喜欢吱吱发笑的成年鼠身边的时间会更长。这些显然不能只归结于愉悦的生理体验了。但潘克塞普对实验结果的解读,遭到了其他科学家的质疑,但他坚信:“我们有证据和理由提出这一谨慎假设:幼鼠打闹时发出的吱吱声和人类婴儿的笑声,在进化上有某种联系。”

       ③不但某些动物会笑,而且笑也是它们的天性。不过,潘克塞普也承认,它的发现并不表示大鼠也有“幽默感”。大鼠发出的吱吱笑声就如同婴儿被母亲抚摸身体时的咿呀声或被挑逗时的咯咯笑声,不能与人的“幽默感”同日而语;尤其成人的幽默感,作为高级的社交体验和增进社交的情感手段,似乎是人类独有的特质,需要一定的认知能力。其他动物是否具备这种能力还有待研究,但他认为证实这个问题并不难:“如果说猫是鼠一生的痛,那么当猫发生意外时,比如当猫掉入陷阱,或被揪着尾巴扔出去时,大鼠会不会心花怒放,会不会‘吱吱’地笑出来呢?”有人真做了这样的实验,大鼠目睹后却无动于衷。

       ④哺乳动物发笑之所以会有差异,主要是因为不同物种的脑区结构及其运行机理的不同。神经心理学家马丁•梅尔曾的实验表明,大脑成像的结果显示,让人类受试者观看滑稽动画片或听讲笑话时,不仅在进化上古老的脑区如杏仁核和伏隔核会更加活跃,进化上较晚出现的高级区域也会活跃起来,其中包括前额叶皮层的广泛区域。而当给大鼠受试者挠痒时,其并不发达的大脑皮质却处于静止或微动状态。所以尽管非人类灵长类动物也会笑,但人类的笑似乎还需要其他物种不具备的、更加特殊的认知神经网络的参与。

       ⑤各种各样的社交刺激,甚至负面情绪都能使人发笑,并激起其丰富的情绪。心理学家斯查梅塔特的研究证明,仅凭笑的声音特征,听者就能察觉出发笑者的心理意图,有时还会作出相应反应。他录制了传达不同情绪的笑,如愉悦、嘲讽、幸灾乐祸以及被挠痒等笑的录音,又组织多名受试者辨“笑”。尽管这些笑的差别十分细微,但受试者均能准确区分各种笑声。受试者对于幸灾乐祸之笑的判断尤其有趣:发笑者占主导地位,但不像嘲讽者那样居高临下;对被笑者既不友善也不敌对……

       ⑥可以肯定,有许多灵长类哺乳动物已经在表达不同情绪的笑和笑以外的其他情绪,只是人类还没有发现和“听”懂而已。随着动物的不断进化和跨物种社交的不断扩大和深入,将来也许会出现猫追捕大鼠撞树身亡而大鼠狂笑不已的情景。因此,目前我们对动物各种情绪表现的研究就像井底之蛙之于天,盲人摸象后之于大象的认识,甚或就如猴子捞月。但我相信,在动物“吱吱”发笑的背后,应该隐藏着奇妙的神经运行机制和动物间进化的相关联系。许多科学家对此课题的研究乐此不疲。当我们更多地听懂了人以外的更多生物的“笑声”,就会结交更多的“异类”朋友,人类就会创造新的地球文明。

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手掌里的清凉

    树阴下,有一大一小两个孩子,大的约七岁,小的看来不到三岁。树下有几个用砖块砌起的墩子,大的孩子以砖墩当桌子趴在上面做作业,小的也拿了一截铅笔在一张纸上胡乱画着。

    他们是兄弟俩,大的孩子放了暑假,从农村到这座城市打工的父母便把兄弟俩从家里接来,与他们团聚一些时日。

    风就是一个淘气的孩子,特别爱恶作剧,越是酷热,它越是要把自己藏起来。弟弟大约是受不了那酷热,抓耳挠腮的,满脸通红,有汗水从腮上掉了下来。这时,哥哥好像变戏法一样,从树丫上拿出一把扇子。确切地说,那不是扇子,只是一小块三夹板,拿绳子绑上了一根小木棍做柄。哥哥捏着那柄一个劲地给弟弟扇着。

    【甲】热热的风让兄弟俩感觉不到一丝凉快。这时,哥哥两眼直直地从街的缺口处望过去,他渴望有风吹过来,可是没有。

    【乙】哥哥显得非常失落。他下意识地四处瞅着,眼光突然就落到了一个地方,那多么像一块侧立起来的池子。也许他思绪的鱼儿已游回到了家乡,他家门前有一块池塘,不管多热的天,只要坐在池塘边树下的青石墩上,将双脚伸到水里,就会有一股透心的凉从脚下一直凉到头顶。

    哥哥来到了那“侧起的池子”前,他是认识的,那是一块玻璃。下面是墙砖,玻璃有些高,他踮了踮脚,仍然够不着那玻璃。随之,他“吭哧吭哧”地搬来几块砖头,顺着墙根码起来,站在砖头,他这下能够着了。他将双手贴在玻璃上,感觉到了阵阵凉意。

    这时,他突然想起什么,赶紧将弟弟抱了过来。他要抱着弟弟站到那码好的砖头上,可就是上不去。努力几次后,他放弃了——因为他明白,凭着自己的力量,是不能抱着弟弟上到砖头上去的。

    他想了想,将弟弟抱回到树阴下,把自己的双手在玻璃上贴了一会儿,然后赶紧去握住弟弟的手。几乎在两个多小时里,哥哥就一直重复着这样的动作。

    直到快中午了,在工地上做饭的母亲来叫兄弟俩去吃饭,哥哥的这一动作才停止。妈妈问哥哥:“孩子,你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哥哥说:“我不能让弟弟热着,再说弟弟要是热得哭了起来,会影响爸爸妈妈工作的。”妈妈的两眼不禁红了,可哥哥似乎没有看到妈妈的表情,只顾高兴地说下去,“妈妈,我知道阴处的玻璃会是凉的,想不到城里的玻璃会这么凉。”

    妈妈本想告诉儿子:这玻璃之所以会这样凉,是因为玻璃后面的屋子里有大功率的空调。可妈妈没有说,她相信能将一手清凉传递给弟弟、心中想的是让爸爸妈妈安心工作的孩子,无论将来的日子过得如何,他都是人间最富有的。

(段奇清/文,选自《铜陵日报》,有删改)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蔷薇几度花

丁立梅

       ①喜欢那丛蔷薇。

       ②与我的住处隔了三四十米远,在人家的院墙上,趴着。我把它当作大自然赠予我们的花,每每在阳台上站定,目光稍一落下,便可以饱览它了。这个时节,花开了。起先只是不起眼的一两朵,躲在绿叶间,素素妆,淡淡笑。眼尖的我发现了,欢喜地叫起来,呀,蔷薇开花了。我欣赏着它的点点滴滴,日子便成了蔷薇的日子,很有希望很有盼头地朝前过着。

       ③也顺带着打量从蔷薇花旁走过的人。有些人走得匆忙,有些人走得从容;有些人只是路过,有些人却是天天来去。

       ④看久了,有一些人,便成了老相识。譬如那个挑糖担的老人。老人着靛蓝的衣,瘦小,皮肤黑,像从旧画里走出来的人。他的糖担子,也绝对像幅旧画:担子两头各置一匾子,担头上挂副旧铜锣。老人手持一棒槌,边走边敲,当当,当当当。  惹得不少路人循了声音去寻,寻见了,脸上立即浮上笑容来。呀!一声惊呼,原来是卖灶糖的啊。

       ⑤可不是么!  匾子里躺着的,正是灶糖。奶黄的,像一个大大的月亮。久远了啊,它是贫穷年代的甜。那时候,挑糖担的货郎,走村串户,诱惑着孩子们,给他们带来幸福和快乐。只要 一听到铜锣响,孩子们立即飞奔进家门,拿了早早备下的破烂儿出来,是些破铜烂铁、废纸旧鞋 的,换得掌心一小块的灶糖。伸出舌头,小心舔,那掌上的甜,是一丝一缕把心填满的。

       ⑥现在,每日午后,老人的糖担儿,都会准时从那丛蔷薇花旁经过。不少人围过去买,男的女的,老的少的,有人买的是记忆,有人买的是稀奇——这正宗的手工灶糖,少见了。

       ⑦便养成了习惯,午饭后,我必跑到阳台上去站着,一半为的是看蔷薇,一半为的是等老人的铜锣敲响。当当,当当当——好,来了!等待终于落了地。有时,我也会飞奔下楼,循着他的铜锣声追去,买上五块钱的灶糖,回来慢慢吃。

       ⑧跟他聊天。“老头!”我这样叫他,他不生气,呵呵笑。“你不要跑那么快,我追都追不上了。”我跑过那丛蔷薇花,立定在他的糖担前,有些气喘吁吁地说。老人不紧不慢地回我:“别处,也有人在等着买呢。”

       ⑨祖上就是做灶糖的。这样的营生,他从十四岁做起,一做就做了五十多年。天生的残 疾,断指,两只手加起来,只有四根半指头。却因灶糖成了亲,他的女人,就是因喜吃他做的灶糖嫁给他的。他们有个女儿,女儿不做灶糖,女儿做裁缝,女儿出嫁了。

       ⑩“这灶糖啊,就快没了。”老人说,语气里倒不见得有多愁苦。“以前怎么没见过你呢?”“以前我在别处卖的。”“哦,那是甜了别处的人了。”我这样一说,老人呵呵笑起来,他敲下两块灶糖给我。奶黄的月亮,缺了口。他又敲着铜锣往前去,当当,当当当。敲得人的心,蔷薇花朵般地,开了。

       ⑾一日,我带了相机去拍蔷薇花。老人的糖担儿,刚好晃晃悠悠地过来了,我要求道: “和这些花儿合个影吧。”老人一愣,笑看我,说:“长这么大,除了拍身份照,还真没拍过照片呢。”他就那么挑着糖担子,站着,他的身后,满墙的花骨朵儿在欢笑。我拍好照,给他看相机屏幕上的他和蔷薇花。他看一眼,笑。复举起手上的棒槌,当当,当当当,这样敲着,慢慢走远了。我和一墙头的蔷薇花,目送着他。我想起南朝柳恽的《咏蔷薇》来:“不摇香已乱,无风花自飞。”诗里的蔷薇花,我自轻盈我自香,随性自然,不奢望,不强求。人生最好的状态,也当如此罢。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各题

冬韵

    ①十二月,冬天彻底拉开它的大幕,正襟危坐。那些严寒中的生灵都已准备妥当,开始接受它冰冷的训令了。

    ②清晨,太阳升起时格外庄严,殷红布满整个东方的山脊,在冬日短暂的白昼中,这是最神圣的时刻,天空在十二月犹如一个安静的处子,它收起了电闪雷鸣,不再对土地叫嚣,天地一时达成和解,再也不用对那些肆意招摇的植物颐指气使。暴躁的猪獾在艰难地吃完河边的最后一批根茎之后,沮丧地离开了,冬天把几乎所有的宴席全部解散。现在,是天和地畅谈的庄严时刻,那高悬的蓝空,以从未有过的平和之态俯瞰大地,阳光以更精纯的色质倾向原野,草木、鸟雀不再接受它的温度,我的心仿佛也被带入到那浩渺的天空中聆听晨曦的谆谆教导。

    ③寒流在十二月接踵而至,整个高原犹如矮下去一样。风开始肆虐,朝高地猛吹,登上任何一个制高点,远处沉闷的“唰唰”声一阵接一阵从光秃的树枝间袭来,又向远处掠去。

    ④冬天的风是矫健的。行走在这儿,身体任何裸露的部分都会被无情地告知,让人瑟瑟发抖,仿佛必须蜷缩在思想的深处才可获得温暖。不论什么树木,在这个时节,几乎都成了一色,不走近观察,无法辨别。这不是一个发表自我的日子,是寒风执掌大自然政令的时期,那激起自我意识的暖流还远在后头。但寒风对树木来年哪一枝焕发生机都了如指掌,树上的枯枝碎屑不时被清理而掉落下来,厚厚的堆积成一层,它要为春天的新芽疏通路障。无论沟壑,还是渠湾,都会被透明的阳光从早到晚一一光顾,不会有哪一块被忽略。凛冽的风和明亮的阳光是构成冬日的主要内容,前者像严厉的父亲,鞭策、激励我们接受考验、鄙歪弃邪,后者则像一位慈祥的母亲,自始至终用温情滋养着我们。

    ⑤在十二月,大自然会毫不吝啬地把阳光抛洒下来,从南到北,都盛满了澄明的光瀑。先前被烟霾尘封的寰宇,现在,开始热烈地欢迎新世界的到来。清晰、透亮的自然界都在为步入下个纪元而容光焕发。目及这辽远的高原地质,一座座雄浑的山峰延绵无际,清晰可辨,就连山崖上的光影都折射出分明的性格,这些山体的巨大棱角要尽情欣赏它自己不屈的气魄了,现在是它们展示其骨骼和力量的时刻。

    ⑥只要站得够高,就可以望得更远,胸怀也一下子无比豁达起来,浑身暖烘烘,阳光中仿佛蕴含着警醒的颗粒。站在这阳光浸满的世界,无形中充满了强烈的伟人情怀,再不必耽于世俗的纷扰和纠葛了,此刻,我和大地都披上了这荣耀的光辉。

⑦十二月是自然在一年中驶向终点的最后一班列车,它放缓了速度,不会有任何事物被丢下,所有细节都会被以最精简的方式保留,如同远游者浪迹他乡的行囊。置身于十二月的荒野,那些儿女情长被冬日的筛网一并抖落,一种更直接、更永恒的思想浸透着我的骨骼。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