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回答问题
过重阳,添寿粮
刘景婧
①九九重阳之前,大地把一切色彩都准备好了。
②故乡的天空显出辽远的蓝色,那蓝色轻轻的、透透的,像蒙着一层水雾,仿佛只要用手指轻轻一戳,晶莹的蓝色就能顺着云彩的轮廓,柔柔地流到你的掌心。外公的村庄卧在明江边上,远远望去,就像一只懶洋洋的大黄狗,蜷着胖胖的身子,一边享受着江风的爱抚,一边偎依着一大片金黄的稻田。
③那一年外公八十杖朝(八十杖朝,是八十大寿的意思),妈妈特地准备了一套长袖衣裤,一袋新米,带着我在重阳节那天,赶回老家给外公添粮添寿。一路上,面对我好奇的目光,妈妈给我细细地解释了什么是“添粮”:“‘添粮’是客家人的传统民俗,通常在重阳节当天,晚辈带上新米、长袖衣裤,红包、生鸡等礼物,参加长辈的添粮仪式。新米寓意丰衣足食,“长袖’谐音‘长寿”,祝福长辈添粮添寿、福寿绵长。”
④我们赶到时,外公正穿着崭新的衣服,端坐在厅堂中央的太师椅上,笑意盈盈地看着满屋子的亲人。
⑤添粮仪式开始了。堂屋中央的八仙桌上燃好了香烛,三杯香茶、五杯米酒分两排一字摆开,第三排则是鸡、鱼、肉、发糕等供品。炸雷似的鞭炮声一过,穿着红色道袍的道公们先给外公一鞠躬,就亮开嗓子唱起了客家《祝寿歇》:“莺歌燕舞好时光,唱起山歌拜寿堂....”
⑥唱完一段,道公们就开始了热热闹闹的唱念做打。那是我第一次看见道公做巫。他们穿的道袍色彩斑斓,红色缎面上镶着金色的飞龙,还绣着飞鸟、牡丹等五彩的图案。当他们踩着唢呐和鼓点的节奏,飞身旋转起来时,简直就像一圈圈飞翔着的彩虹,好看极了!
⑦做巫结束后,道公退场。舅舅们把一个大竹篾筐搬到八仙桌旁边的一张小桌子上,亲戚们就依次排着队,一边说着“健康长寿”“福如东海、寿比南山”等吉祥话,一边将自家的米和红包放到竹筐里。大姨站在外公身边,每当亲戚来“添粮”,她就笑着回道:“多谢!”并从竹筐里抓一把米,放回亲戚的米袋里,让亲戚们也将沾了老人福气的米带回家。珍珠般莹白的大米慢慢聚成了一座尖尖的“小山”。妈妈说:“这些粮食代表着亲人们对外公的祝福,外公以后每天抓一把“百家米’掺进平日的米饭里煮,会更健康、更长寿。”
⑧临近中午,添粮仪式结束了。院子里的喜宴已准备妥当,舅舅们纷纷上前,招呼大家去院子里吃午饭。乡村的饭菜都是用一个个大海碗装着,有白切土鸡、梅菜扣肉、猪肚包鸡、豆腐酿等,肉类都被切得很大块,如果切小块了会被客人认为主人家小气,待客不周。我们小孩儿可就麻烦了,一块鸡肉比我们的嘴巴还大,吃的时候满嘴流油,惹得大人们一阵阵笑话。喜宴上,外公对我们一帮小孩子讲了关于“添粮”的故事:
⑨“传说每一个人的年岁,都是由天上的仙家掌管的,老人活到了一定的年岁,阳寿就要尽了。而从前,我们客家人的老祖宗先后从福建、博白迁徙到这儿,缺衣少食,老人们吃不饱穿不暖,更难长寿。于是,老祖宗们就定下了一个规矩,凡是过了六十岁的老人,都可以从晚辈那里借一点寿岁,晚辈给老人添粮添衣,也就是添福添寿了。”
⑩那一年的重阳,因为外公的添粮仪式,我过得非常快乐。后来,外公又慢悠悠地在这个世间度过了十三年的时光,直到五年前去世,享年九十三岁。想想外公一生,历尽艰辛却始终从容宁静,虽说客家客家,去到哪儿都是“客”,但祖辈的异乡,最终也成了我们的故乡。我想,这也是当年外公给我添的福气吧。
(选自《儿童文学》2018年11月号,有删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