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模拟题 难易度:困难

上海市奉贤区2019届九年级下学期语文中考二模试卷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雪化一化,就有路了

    ①每年下第一场雪的日子,我总会想起多年前,一个雪天的经历。

    ②那些日子我始终被一件事情烦恼着,烦恼的起因是一些闲言碎语。那时我初涉文坛,一些谣言和诽谤困扰着。后来我偶尔听说是某人在其中做了手脚,心里顿时对此人充满了①        我发誓要当面去质问她,让她知道自己是一个多么卑劣的角色……

    ③很快便有了一个机会。我去某地出差,恰好要路过那人所在的城市。我向朋友要来了她的地址,决定在那个城市作短暂的停留,去义正词严地指责她、声讨她,然后同她拜拜,乘坐下一班火车拂袖而去。

    ④火车意外晚点,到达那个城市时已是傍晚时分。当我走出车站时,发现空中已飘起了雪花。我换乘了几站电车,下车时,只见马路边的屋顶和地面上已是厚厚一层白雪。天色很快暗了下来,昏黄的路灯照着银色的雪地,四周的街道和房屋笼罩在一片暗淡迷茫的雪色中。完全陌生的街名和异样的口音,令我不知自己置身何处。我有些发蒙,心生②        。但我只能继续往前走,去寻找那个记录在怨恨的纸条上的地址。

    ⑤雪下得越来越大,风也越发凛冽,雪片像是无数只海鸥扇着白色的翅膀,围绕着我扑腾旋转。街上几乎没有行人,风雪中既寻不见街牌也看不见门牌号码。我跌跌撞撞地朝前走着,没有伞,头巾早已经湿了,肩上的背包也渐渐滞重,额头上被热气融化的雪水,顺着面颊流淌下来……

    ⑥我饥饿、疲惫、寒冷、烦躁,我的心中被淤积已久的怒气鼓胀得几乎快要炸裂。我恨透了那个惹是生非的女人,都是因为她的过错,才使我pái huái流落在异乡街头饱受风雪之苦。就在那个时候,我看见了街边上一间简陋的平房窗口,泄出一线微弱的灯光。我涨红着愤怒而疲倦的脸,敲响了那家人的房门。

⑦开门的是一位上了年纪的老妇,她似乎正在和面做饭,她将两只手甩了甩,又合拢着搓了搓,才接过我那张写着地址的纸条。她眯着眼将那张纸条举在灯下看了看,又低头仔细地打量着我:“你不是本地人吧?”我点点头。她便往前方指了指,告诉我那条胡同离这儿已经不远,但还得如何拐弯如何拐弯之类。那口音不好懂,我听得越发糊涂,傻傻地愣在那里。她就索性扯下围裙,抓起条头巾说:“那地方太难找,还是我领你去吧!”

    ⑧不容我谢绝,她已跨出门槛,踩在了雪地里。她走得快,我闷头跟在她身后。

    ⑨“这大雪天儿出门,定是有要紧事吧?”她回过头大声喊。

    ⑩我含糊应了一声。

    ⑪“猜你是去看望病人吧?看把你累的急的!是亲戚?朋友?”她放慢了脚步,一边拍掸着肩上的雪花,等着我。

⑫我心里咯噔一下。亲戚?朋友?病人?读者?我如何对她实言相告:其实         

    ⑬似乎就在那一刻,我忽然对自己此行的目的和意义恍惚地产生一丝         。我不知道自己来这座城市干什么?甚至也不知道我要去寻找的那个人究竟是谁。那个人对我所做的一切,也许是出于无知,也许出于一时利益之需,那也许真的是一个需要救治而不是鞭笞的“病人”呢!

    ⑭脚底突然在一个雪窝里滑了一下,大娘一把将我拽住。“不碍事,不碍事。就快到了,前面那个电线杆子右拐,再往前数三个门就是。”她抬起一只手,擦着脸上的雪水。我看见她花白的头发上,落满了一粒粒珍珠般的水珠。

    ⑮“大娘,请回吧,这回我认得路……”说着,声音忽然就喑噎了。

⑯她又重复指点了一遍,便转身往回走。刚走几步,又回过头,大声说:“不碍事,明天太阳出来,这雪化一化,就有路了!

    ⑰那个苍老的声音,被纷扬的雪花托起,在空荡荡的小路上蹒跚。

    ⑱我在雪地上久久伫立,任雪花落满我的双肩,遮盖我的眼帘;任寒风吹打我的脸庞、掀起我的衣襟。湿重的背包、鞋和围巾一下子失去了分量,连同我此前沉郁的大脑和满腹的怒气……

    ⑲明儿太阳出来,这雪化一化,就有路了!

    ⑳那个风雪之夜,当我终于站在那费尽周折才到达的门牌下面时,已全然没有了跳下火车时的激愤。我在那个破旧的大杂院门口平静地站了一会,轻轻将那张已被雪水洇湿的纸条撕碎,然后慢慢朝火车站方向走去。

(1)、根据拼音写汉字 pái huái
(2)、在文中横线①②③处依次应填入的词语是(   )
A、激愤和恼恨  怀疑和动摇  胆怯和疑感 B、激愤和恼恨  胆怯和疑感  怀疑和动摇 C、胆怯和疑惑  怀疑和动摇  激愤和恼恨 D、怀疑和动摇  激愤和恼恨  胆怯和疑惑
(3)、第⑤段画线句不能改成“雪很大,风很猛,雪片围绕着我旋转”,请从语言表现力的角度说说理由。
(4)、对第⑭段画线句的作用理解错误的项是  
A、生动地写出了大娘头发上的水珠晶莹、圆润,也表现出大娘心灵的美好。 B、“我”看到了事物的美好,隐示着“我”的内心发生着变化。 C、写出了“我”被大娘的善良所感动,为自己的狭隘而感到羞愧。 D、“我”眼中的事物如此美好,为下文“我”的内心转变作铺垫。
(5)、请写出本文题目“雪化一化,就有路了”的含义。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雾霾
连日来,一条深褐色的巨大污染带斜穿1/3的国土,雾霾天袭扰中东部大城市。究竟什么是雾霾天?
雾是由大量悬浮在近地面空气中的微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气溶胶系统,是近地面层空气中水汽凝结(或凝华)的产物。就其物理本质而言,雾与云都是空气中水汽凝结(或凝华)的产物,所以雾升高离开地面就成为云,而云降低到地面或云移动到高山时就称其为雾。一般雾的厚度比较小,常见的辐射雾的厚度从几十米到一至两百米左右。由于液态水或冰晶组成的雾散射的光与波长关系不大,因而雾看起来呈乳白色或青白色。
霾(mái),也称灰霾(烟霞)。空气中的灰尘、硫酸、硝酸、有机碳氢化合物等粒子也能使大气混浊,视野模糊并导致能见度恶化,如果水平能见度小于10千米时,将这种非水成物组成的气溶胶系统造成的视程障碍称为霾或灰霾,它可在一天中任何时候出现。
霾与雾的区别是什么呢?
雾是自然形成的,霾是人为造成的。发生霾时相对湿度不大,而雾中的相对湿度是饱和的(如有大量凝结核存在时,相对湿度不一定达到100%就可能出现饱和)。一般相对湿度小于80%时的大气混浊视野模糊导致的能见度恶化是霾造成的,相对湿度大于90%时的大气混浊视野模糊导致的能见度恶化是雾造成的,相对湿度介于80-90%之间时的大气混浊视野模糊导致的能见度恶化是霾和雾的混合物共同造成的,但其主要成分是霾。霾的厚度比较厚,可达1-3公里左右。由于灰尘、硫酸、硝酸等粒子组成的霾,其散射波长较长的光比较多,因而霾看起来呈黄色或橙灰色。
随着空气质量的恶化,阴霾天气现象出现增多,危害加重。近期我国不少地区把阴霾天气现象并入雾一起作为灾害性天气预警预报。统称为“雾霾天气”。
共同的气象条件:秋冬季节,地面温度较低,近地面出现逆温,对流运动弱,当冷空气活动弱,大气环流稳定,静风或微风条件下,近地面水汽和尘埃不易散失,在近地面凝结,形成雾霾天气。气温愈低,空气中所能容纳的水汽也愈少,越容易形成雾霾。多发季节:深秋至来年初春。
雾形成的条件:一是冷却,二是加湿,三是有凝结核。雾的类型:辐射雾、平流雾、混合雾、蒸发雾。沿海,暖流经过的地区,多蒸发雾,寒流经过的地区,多平流雾;盆地多混合雾。地势低,雾日多。
灰霾的形成主要是空气中悬浮的大量微粒和气象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其成因有三: 一是在水平方向静风现象增多。城市里大楼越建越高,阻挡和摩擦作用使风流经城区时明显减弱。静风现象增多,不利于大气中悬浮微粒的扩散稀释,容易在城区和近郊区周边积累。二是垂直方向上出现逆温。逆温层好比一个锅盖覆盖在城市上空,这种高空的气温比低空气温更高的逆温现象,使得大气层低空的空气垂直运动受到限制,空气中悬浮微粒难以向高空飘散而被阻滞在低空和近地面。三是空气中悬浮颗粒物的增加。随着城市人口的增长和工业发展、机动车辆猛增,污染物排放和悬浮物大量增加,直接导致了能见度降低。形成在城市及其郊区。
雾本身不是污染,但产生雾的大气环境处于比较稳定的状态,空气中的污染物不易向外扩散,造成集聚效应,会使污染越来越重。同样,城市污染物在低气压、风小的条件下,与低层空气中的水汽相结合,也会加重雾霾程度。
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可吸入颗粒物这三项是雾霾主要组成,前两者为气态污染物,最后一项颗粒物才是加重雾霾天气污染的罪魁祸首。它们与雾气结合在一起,让天空瞬间变得灰蒙蒙的。颗粒物的英文缩写为PM, PM2.5,是直径小于2.5微米的污染物颗粒。这种颗粒本身既是一种污染物,又是重金属、多环芳烃等有毒物质的载体。
城市有毒颗粒物来源:首先是汽车尾气,其次是北方到了冬季烧煤供暖所产生的烟尘,第三是工业生产排放的废气,第四是建筑工地和道路交通产生的扬尘。
雾霾的危害有哪些呢?首先影响能见度,影响道路交通;其次,霾在吸入人的呼吸道后对人体有害,引发呼吸道疾病、诱发心血管疾病,严重会致死。1952年12月5日至10日,发生了“伦敦烟雾事件”。 仅在12月5日到8日这4天里,伦敦市死亡人数就高达4000。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大数据

材料一:

       日前,2016年“数博会”在贵阳召开。此次“数博会”是贵州挂牌成为国家大数据产业综合实验区以来,首次举办的一次大数据交易、数字化产品展示、互联网技术交流的大型盛会。2014年起,大数据中心、呼叫中心先后落户贵州,伴随贵阳城区无线WiFi全覆盖的建成,让贵州从昔日工业时代的追随者,变成大数据时代的同行者,甚至是领跑者。据大数据中心的工作人员介绍,大数据是依托互联网优势,融合数据库资源、与计算技术、物联网技术而研发的大型数据交易中心。大数据存储容量特别大,预计未来全球存储总量将增至40ZB,即4000万亿亿字节;资源互为关联且覆盖面广;资源实时,更新快,最快可达1分钟,甚至几秒、几十秒的更新速度。

材料二:

       大数据来了,普通民众的手机多了一张免费的网,而公务员却多了一个“紧箍咒”。一款名为“数据铁笼”的APP,用大数据的方式将公务员的时间、权力管了起来。贵阳市交管局工作人员孙某某的每一天都有精确到秒的记录。与门禁卡、饭卡、公务消费卡相连接的考勤系统显示他4月某一天是这样度过的:早上8点40分22秒到达局大楼,两分钟后坐上电梯。中午12点18分出现在食堂吃饭,12点35分59秒离开,四分钟后回到办公室。下午15点12分35秒,通过公务卡网划一笔3561.00消费款到建行622*户头,中途还曾遇到钓鱼网站骚扰,还好有反诈骗引擎及时提醒,才无误地完成网上消费交易。17点52分45秒才下班回家,途中还接到400开头的一条诈骗信息。像“数据铁笼”这样的技术,同样可以运用到专门的反诈骗项目,可以利用大数据针对行骗者常用伎俩进行研究,以技术对技术,让行骗者无处遁形。

材料三:

       东方祥云的分责任李胜在1999年创办企业时,希望利用数据库对洪水进行预报来摆脱传统洪水预报方式的弊病。然而这条路并不好走,好几次公司都濒临死亡,为了生存,甚至还被迫倒卖过电脑。直到2015年,恰遇到贵州实施大数据战略,东方祥云获得了机遇。东方翔云的数据库借助大数据平台得以收集到全球所有公开的气象卫星遥感数据,各个主要河流的水文数据及各种图片、视频。现在可以将洪涝灾害的预测从20分钟延长到72小时。是大数据技术和水利的结合让东方翔云大数据项目在中国“云上贵州”商业模式大赛中一炮打响,获得最高奖﹣﹣“云端大奖”,并获得500万元扶持资金。

材料四:

       有人对2015年反信息诈骗联盟发布的大数据作了如下统计:

表一:

年龄段

20﹣29岁

30﹣39岁

40﹣49岁

50岁以上

受骗者人群比例

8%

15%

37%

40%

诈骗者人群比例

80%

10%

6%

4%

表二:

年代

90年代

2000年﹣2009年

2010年﹣2012年

2013年﹣2015年

诈骗手段

传统手段

电信

互联网

电信

互联网

电信

互联网+

丢包、设圈套

电话+短信

发布中奖信息

电话+短信,虚拟号码400开头

伪基站、钓鱼网站

电话+短信,冒充公检法等

“线上支付”转移,“网购退款”等

所占比例

85%以上

80%

10%

75%

21%

52%

43%

(以上材料来自《南方周末》《人民日报》等,略有改动)

现代文阅读

“低头族”在身边

    现在总有很多人低着头,手里拿着手机或是平板电脑,手指在触摸屏上来回滑动,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手中发亮的方寸屏幕,对身边的世界漠不关心——他们就是传说中的“低头族”。

    看手机的“盲人”

     2009年,西华盛顿大学心理学教授艾勒·海曼曾在大学校园里做了这样一个实验,他让一位小丑骑着马戏团的独轮车在校园里“招摇过市”,正在看手机的行人中,只有25%的人注意到了小丑的存在。在发布于《应用认知心理学》上的一篇文章中,海曼将这种现象称为“非注意盲视”(inattentional blindness)。

美国“生活科学”网站指出,“低头族”的出现,凸显了人们由于过度依赖手机等电子设备而忽略了自己和他人的生活。

    科技带来什么?

    在经典的“六度空间”理论中,你与任何一个陌生人之间所间隔的人不会超过6个。现如今,你与奥巴马的距离仅仅是一个推特账号。

    好莱坞动画大片《机器人总动员》中,描述了公元2700年的“低头族”:那时的人类文明高度发达,但由于过度依赖智能设备,人们都变成四体不勤的大胖子,每时每刻面对的只有一个支在他们眼前的电脑屏幕。除了和屏幕对话,他们不懂得如何与其他人交流,甚至离开屏幕就几乎无法生存……

    首都师范大学心理咨询中心的一项调查显示:77%的人每天开机12小时以上,33.55%的人24小时开机,65%的人表示“如果手机不在身边会有些焦虑”。超过九成人离不开手机。

    部分国家和地区已经对走路时玩手机行为予以制裁。美国新泽西州推出新法规,行人在街上边走边发短信将被罚款85美元。台湾地区也曾传出对行人边走边玩手机要予以罚款。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天涯海角,而是我站在你面前,你却在玩手机。”网上广为流传的这句话,反映了人们对人际交往中手机这个角色的复杂心态。埋头于网络世界带来的不仅是身体上的伤害,更多还有对于人们精神世界的影响。

    去年10月,青岛市民张先生与弟弟妹妹相约去爷爷家吃晚饭,饭桌上老人多次想和孙子孙女说说话,但面前的孩子们却一个个拿着手机玩,老人受到冷落后,一怒之下摔了盘子离席。

    在美剧《生活大爆炸》中,也展现了滑稽但颇有寓意的一幕:主人公拉杰和女友第一次约会时,两人都羞于言谈,场面尴尬,最终,两人选择在图书馆里面对面,用手机上的社交软件相互发信息进行交流。让人不禁感叹:科技发展,究竟带来的是人类的进步还是退步?

    学会独处学会相处

    应该说,低头族现象的兴起,反衬出的是社会对于现实的某种逃避与冷漠。人们越来越喜欢在真实世界里伪装自己,却又选择在虚拟世界里表达真实的自我。如今生活在大都市的人们时常会怀念,昔日四合院的邻里之间,常互相帮衬,亲如一家,现如今,隔壁房间的邻居成了熟悉的陌生人。

    或许低头族所凸现的已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社会现象,而是我们应该如何处理科技与人类之间的关系。或许,低头族的兴起,只是人类科技与文明发展的阶段性产物,相信人们终将意识到,移动终端中的虚拟世界无论如何精彩,都始终无法代替现实世界的真实美好。科技只能拉近人与人之间的物理距离,而心与心的距离,还是需要在“线下”构建。

(内容选自《国际先驱导报》有删改)

读《孩子,我为什么打你》,完成问题。

孩子.我为什么打你

    ①有一天与朋友聊天,我说,就是文化大革命中当红卫兵时,我也没打过人。我还说,我这一辈子,从没打过人……

    ②你突然插嘴说:妈妈,你经常打一个人,那就是我……

    ③那一瞬间屋里很静很静。那一天我继续同客人谈了很多的话,但所有的话都是心不在焉。孩子,你那固执的一问,仿佛爬山虎无数细小的卷须攀满我的整个心灵。

    ④面对你纯正无瑕的眼睛,我要承认:在这个世界上,我只打过一个人。不是偶然,而是经常;不是轻描淡写,而是刻骨铭心。这个人就是你。

    ⑤在你最小最小的时候,我不曾打你。你那么幼嫩,好像一粒包在荚中的青豌豆。我生怕任何一点轻微地碰撞,将你稚弱的生命擦伤。我为你无日无夜地操劳,无怨无悔,面对你熟睡中像合欢一样静谧的额头,我向上苍发誓:我要尽一个母亲所有的力量保护你,直到我从这颗星球上离开的那一天。

    ⑥你像竹笋一样开始长大,开始淘气,开始恶作剧……对你摔破的盆碗、拆毁的玩具、遗失的钱币、污脏的衣着……我都不曾打过你,我想这对于一个正常而活泼的儿童,就像走路会跌跤一样应该原谅。

    ⑦第一次打你的原因,已经记不清了。人们对于痛苦的记忆,总是趋向于忘记。总而言之那时你已渐渐懂事,初步具备童年人的智慧;它混沌天真又我行我素,它狡黠异常又漏洞百出。你像一匹顽皮的小兽,放任无羁地奔向你向往中的草原,而我则要你接受人类社会公认的法则……为了让你记住并终于遵守它们,在所有的苦口婆心都宣告无效,在所有的夸奖、批评、恐吓以及奖赏都无以建树后,我被迫拿出最后一件武器——就是殴打。

    ⑧假如你去摸火,火焰灼痛你的手指,这种体验将使你一生不会再去摸这种橙红抖动如绸的精灵。孩子,我希望虚伪、懦弱、残忍、狡诈这些最肮脏的品质,当你初次与它们接触时感到切肤的疼痛,从此与它们永远隔绝。

    ⑨我知道打人犯法,但这个世界给了为人父母者一项特殊的赦免——打是爱。世人将这一份特权赋予母亲,当我行使它的时候臂系千钧。

    ⑩我谨慎地使用殴打,犹如一个穷人使用他最后的金钱。

    每当打你的时候,我的心都在轻轻颤抖,我一次又一次问自己,是不是到了非打不可的时候?不打他我还有没有其他的办法?只有当所有的努力都归于失败,孩子,我才会举起我的手……

    ⑪每一次打过你之后,我都要深深地自责,假如惩罚我自身可以使你汲取教训,孩子,我宁愿自罚哪怕它将苛烈10倍。但我知道,责罚不可以代替也无法转让,它如同饥饿中的食品,只有你自己嚼碎了咽下去,才会成为你生命体验中的一部分。这道理可能有些深奥,也许要到你也为人父母时才会理解。

    ⑫打人是个重体力活儿。它使肩酸腕痛,好像徒手将一千块蜂窝煤搬上五楼。于是人们便发明了打人的工具:戒尺、鞋底、鸡毛掸子……

    ⑬我从不用那些工具,打人的人用了多大的力,便是遭受到同样的反作用力。这是一条力学定律。我愿在打你的同时,我手指亲自受力的反弹,遭受与你相等的苦痛。这样我才可以精确的掌握程度,不致失手将你打得太重。

    ⑭我几乎毫不犹豫地认为:每打你一次,我感到的痛楚都要比你更为久远而悠长。因为重要的不是身累,而是心累……

    ⑮孩子,听了你的话,我终于决定不再打你了。因为你已经长大,因为你已经懂了很多的道理。毫不懂道理的婴孩和已经很懂道理的成人,我认为都不必打,因为打是没有用的。惟有对半懂不懂,自以为懂其实不甚懂道理的孩童,才可以打,以助他们快快长大。

    ⑯孩子,打与不打都是爱,你可懂得?

现代文阅读Ⅱ,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眷恋那棵老柿树

赵宏欣

我临窗而坐,旁边坐着一位年轻的少尉。他腋下夹着一个浅灰色公文包,神色庄重。自从踏上列车,他就一直坐在我的旁边,没有言语。

列车经过十几个小时的行驶,这会儿,已从南国秀丽的山川进入了一片丘陵地带。窗外古朴的山峦,在旭阳的铺盖下,呈现出一片醒目的土黄。

突然,那少尉说话了:“请你跟我换换座位好吗?列车就要经过我的家乡了,我想好好看看。”

我一听,忙说:“行。”

换过座位,我问他:“路过家乡不停停?”

他说:“不行啊,任务太紧。”

“看样子,你很久没回过家乡了吧?”我又问。

他点点头,说:“三年了。”言语中流露出满腔的思乡情。又说:“本来部队这几天要安排我探家的,我把电报都打回家了,可突然来了任务……”他说着,把脸扭向窗外,深情地注视着窗外的世界。窗外起伏的黄色山峦,在眼前一一闪过。我想,他的家乡就要到了。

不一会儿,他扭过头来满脸兴奋的样子:“你看到那道山峦了吗?最高处的那道!”

我点点头。我看到的是一道非常普通而贫瘠的黄色山峦,山脊上寥寥地生长着一些类似荆条的植物,远远望去,在秋阳里显得寂寥和淳朴。

“那就是我的家乡。”他又说,“我们的村子就在这道山的后边,从这儿看不到,不过,可以看到山脊上我们村子的那棵老柿树。”他的表情欣喜、自豪极了。

我被他的情绪感染了,指着窗外的一段山峦说:“这儿离你们村子很近了吧?”

“很近了,很近了。”他又指着窗外的黄土山,“我小时候割草,总跑到这儿来,这山上的草肥极了,不一会儿就能割上一大篮子。”他兴致勃勃。我望着窗外绵延的黄色山峦,心想他村子的那棵老柿树就要出现了。这么快的列车,很可能在十秒钟之内就会把它闪过去。于是,我眼睛一眨不眨地望着那道山峦。此刻,我非常想看一看那棵老柿树。因为这道长长的山脊上,几乎没有什么高大的树,远远望去光秃秃的。如果有棵高大的树,我想,这山脊一定会显得非常生动。

此刻,少尉一直沉默着,凝望着窗外。窗外最高的那道山峦,在不断的延伸中,出现了一棵孤独的老柿树。那柿树倔强着筋骨挺立着,蓬着繁茂的霜红的树冠。远远的柿树下站着一位老人,隐约还能看到她拄着的拐杖和那花白的头发。她一动不动地站在那里,秋阳里宛如雕塑一般。

“就那棵老柿树吗?”我望着窗外头也没扭地问那少尉。

少尉没有说话。这时候,我发现他哭了。

“你怎么哭了?”我不知道怎么安慰他。

他忙抹掉眼眶中的泪水,说:“你看到那棵老柿树下站的那位老人了吗?那是我母亲。”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