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填空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人教版语文高二第三册第四单元第十四课《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课堂测试题

作者想通过“鲤鱼科学家”对世界的认识说明了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7月22日,美国《财富》杂志发布了2019年世界500强排行榜。从数量上看,在全球500强企业中,有129家来自中国,这也是自世界500强排行榜纳入中国以来,中国入榜企业数量首次超越美国(121家),而即便不算来自中国台湾地区的企业,中国大陆企业(包括香港)的数量也有119家,与美国不相上下。

    回首中国企业的发展,在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中国在500强企业入榜数量方面就一直保持持续上升的态势,从2001年仅有12家企业入围榜单,到2019年以129家企业实现对美国企业在数量上的反超,在这条漫长道路上中国企业经历了怎样的成长我们有目共睹。

    不过,中国企业在质量方面,与其他500强企业还存在不小差距。从利润来看,在2019年,世界500强企业的平均利润是43亿美元,中国入榜企业的平均利润仅为35亿美元,与美国差距明显。

    其中,有两方面比较显著。一方面,中国企业在核心竞争力和品牌上与美国企业存在着差距。在如今这个愈发注重产品质量的时代,中国企业要想取得更大的成长,必须在产品和技术上不断提升、不断创新,并最终使其体现在产品上,以此来获得世界范围内的认可。另一方面,美国成熟的跨国公司运作体系也是其在全球都极具竞争力的原因。早在19世纪60年代就已经出现的跨国资本主义让美国拥有了丰富的整合国际资源的手段和经验,到如今已经形成了极为成熟的全球产业链,与之相比,中国的跨国公司还处于成长期。

    (盘和林《世界500强中企超美!看到成绩也别忽视差距》2019-07 来源:中国网  有删节)

    材料二:

    2009年-2018年美中世界500强企业数量对比

   

    材料三:

    此次从数量上看,世界最大的500家企业中,有129家来自中国,历史上首次超过美国(121家)。即使不计算台湾地区企业,中国大陆企业(包括香港企业)也达到119家,与美国数量旗鼓相当。

    与上年相比,今年上榜500家公司的总营业收入近32.7万亿美元,同比增加8.9%;总利润再创纪录达到2.15万亿美元,同比增加14.5%;净利润率则达到6.6%,净资产收益率达到12.1%,都超过了去年。这体现了500家最大公司的复苏。沃尔玛连续第六年成为全球最大公司。

    在盈利方面,沙特阿美以近1110亿美元的超高利润登顶利润榜首位,苹果位列第二,利润榜前10位的四家中国公司仍然是工建农中四大银行,谷歌母公司则以年度142.7%的利润增长率成功跻身前十强。在净资产收益率榜上,波音公司位居首位,而中国公司中排位靠前的是格力电器、碧桂园、恒大、华为。在利润率榜上,排名最高的是今年新上榜的美光科技公司,Facebook位居第二。在排名位次的变化上,今年上升最快的是中国的碧桂园,跃升176位。值得一提的是,排名跃升最快的前十家公司中有六家都来自中国大陆。从行业看,共有54家银行业公司上榜,是上榜公司最多的行业。

    但是,与世界500强比较,中国企业盈利指标比较低。世界500强的平均利润为43亿美元,而中国上榜企业的平均利润是35亿美元,如果与美国企业相比,则存在的差距更加明显。

    2019年,上榜中国企业的平均销售收益率为5.3%,低于美国企业的7.7%和全球平均的6.6%;平均净资产收益率是9.9%,低于美国企业的15%,也低于全球平均的12.1%。

(《沃尔玛登顶  中企上榜数首超美国》2019-07 来源:财富中文网  有删节)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从《士兵突击》《鸡毛飞上天》到《红海行动》《我和我的祖国》,从黄金配角到绝对主角,十四年大浪淘沙,张译成长为影视界的中坚力量。他通过精心塑造角色,弘扬着时代的主旋律,使一个又一个形象深入人心。为了让观众更好地了解张译,人民网文娱专栏(以下简称专栏)对张译做了一次专访。

谈电影:“流着泪把剧本看完”

专栏:接拍电影《金刚川》之前,也有其他好剧本找你,犹豫过么?

张译:有,但是我就喜欢这个主创团队,而且我是流着泪把剧本看完的,同时我和这个故事还有冥冥之中注定的缘分。1997年,我考入北京军区政治部战友话剧团,当演员要先当兵。我的新兵生涯在24军70师210团3营4排1班开启。就这样,在最基层的步兵连队中,我完成了向军人的转变。

《金刚川》的故事发生在1953年金城战役前夕,而金城战役中负责压制金化至金城之间公路的部队正是24军。能够在23年后去演老部队曾经的光荣历史,内心感慨无以言表。我觉得我必须去演,责无旁贷。

专栏:“张飞”这个角色是为你量身订做的吗?

张译:不是。人物原型名叫刘四,他是一位非常传奇的高炮手。在高炮班仅存他一人的情况下,他身负重伤,还打下了一架战斗机。这是让人无法想象的,因为每门炮需要编制7个人才能把它开起来。《金刚川》中很多情节都是基于真实素材,当年志愿军战士所面对的境遇更加残酷。在极端条件之下,中国军人无坚不摧的战斗精神,也是我表演中信念感的来源。

专栏:电影中,你用半残之躯控制一座高炮,还有不少高难度的戏份。有网友评价:不着痕迹的表演,又显得毫不费力。

张译:确实只是“显得”。演员这个职业像魔术师,观众只看表演结果。一旦看到魔术背后的秘密,或者看出表演是吃力的,整个魔术就失败了。演员一旦演砸了。就是影响整部电影。一旦开机,演员的体力精力,或是脑力心力,还得加一分控制力,都必须调整到极致。至于吃力与否,是我们演员自己的事儿。

谈表演:“两个字一一很难”

专栏:你曾经参演过多部军事题材作品,比如《士兵突击》《我的团长我的团》等。十年从军经历,对你演绎这些角色有帮助么?

张译: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性格,所谓“千人千面”,军人也一样。但是出演军人角色,都有一个先决条件,就是你必须具备基本的军人素质。要想成为一名真正合格的军人,没有两年做不到。

举个小例子,当没当过兵,看他穿军装的样子就一目了然了。因为我们常年穿军装,就知道肩膀怎么使劲,腰腿怎么用劲。而这种“劲”会形成一种习惯体态,好像军装就长在你身上一样。感谢十年军旅生涯,让我更能感受到军人风骨,对我一生的影响都是巨大的。

专栏:可否分享从艺以来你对表演的理解和体会?

张译:表演是一门学科,是需要在理论指导下完成的、以丰富实践为前提的、不停完善改进自身的、不断接受市场观众检验的、职业风险和代价巨大的、无法被人理解又无需任何解释的工作。这些年的体会不是几句话就能说完,两个字——很难。

角色演得越多,创作瓶颈就越窄,能力的天花板也就越低。好在现众一直包容,好在前辈始终关照,总有些角色和作品会影响一些人,让我的职业有一份尊严,让我的工作有那么一点社会价值。这是我的荣幸,感恩!

(摘编自人民网文化频道《张译解读<全刚川>,为何能演活中国军人?》)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革命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在革命实践中孕育出来的独特文化形态。革命文化与今天大力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高度契合之处,这使得继承革命文化成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载体。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革命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共同文化源流。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之“魂”,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价值追求。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天下为公、勤劳勇敢、自强不息、诚信互助、上善若水、天人合一”等国家、社会和个人层面的美德追求。这些优秀道德基因和价值元素在革命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中都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

就革命文化而言,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等,都体现了爱国、为公、自强、勤廉等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充分彰显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革命时期的继承与弘扬。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而论,其基本理念和内容如爱国、诚信、友善、和谐等,也都充分体现了对忧国忧民、讲信修睦、与人为善、崇尚和合等中华传统美德的辩证汲取和发展,凸显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创新。

从内容上看,革命文化内容丰富,既是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革命理想、人格、心理、精神、行为方式的综合,又是马克思主义融入中国革命实践和文化心理的重大文化成果。可以说,革命文化不仅凝结着高尚的道德资源,还是一种价值体系和真理文化。它从形式到内容,从表面到深层都蕴含着民族的独立与国家富强等政治目标,社会自由、民主平等、正义等共产主义价值诉求,敬业奉献、艰苦朴素等精神品格,这些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个层面的内容都有着相通和契合之处。这意味着弘扬革命文化其实就是在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念和精髓,促进人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理解。

革命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属精神文化系统,虽然在不同时空出场,但若将它们置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整个历史进程中进行考察,便会发现,二者在目标导向上有着共同的交汇点。这个交汇点就是致力于民族振兴、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革命文化在革命实践中形成,在革命时期其存在的价值就是坚定革命信念,凝聚革命力量,齐心协力推翻“三座大山”的压迫,为实现民族独立和解放提供支撑。在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时期,重温和发扬革命精神,是为了激励民众克服改革阻力和困难,进行伟大斗争,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

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说,其宗旨就是引领与整合多元价值,树立共同的价值标杆,抵制各种错误价值观,提升社会整体道德水准,为国家发展和民族进步汇聚精神动力,从而助推民族复兴目标实现。由此可见,革命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有着共同的文化根基,还有着共同的长远价值目标,在“从哪里来”和“到哪里去”这两个重要方面保持了高度统一。这样的内在统一性有助于彼此产生深度共鸣,从而助推革命文化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摘编自田旭明《革命文化:涵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可或缺的重要载体》)

材料二:

怎样传承和弘扬红色革命文化,既是一个理论问题,更是一个实践问题,是一项极其复杂艰难的系统工程。认真做好这一工作,要在思想认识和实际工作中下苦功夫。

第一,在认识上增强对红色革命文化的自觉、自信和自强。特别是增强对红色革命文化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的重大意义、总体要求、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内容、重点任务、方法途径的认识,打好认识上的前提和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做好文化工作必须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使得我们对文化自觉、自信、自强,增添了新的认识。

第二,在实践上做扎扎实实的工作。从本质上说,红色革命文化是一种精神存在。只有通过人们的实践,才能将其转化为推动历史前进的物质力量。也只有当红色革命文化转化为物质力量,并且给国家和人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的时候,才能形成为综合国力中的文化软实力,成为让更多的人主动接受、让更多的国家民族愿意分享的文化。所以传承和弘扬红色革命文化,并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一个在实践中的复杂工作过程。建设这一过程起码要经过发掘→制作(研究、创作等)→传播(平面媒体、电子媒体、立体媒体等)→接受→行动→成效→影响这样几个主要环节。而在这一中心链条周围,还要有若干辅助链条,如组织管理、资金支持、技术设备等等。

总之,凡是有利于发展繁荣中国红色革命文化的事,都应当而且积极主动地开展起来。传承弘扬红色革命文化之事也和干其他任何事情一样,重在实践,重在行动,重在从我做起,重在从当下做起。

(摘编自荣开明《红色革命文化:内涵、特征与弘扬》)

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仰望

(美)保罗·詹尼斯

过街天桥上有一个乞丐。他不会弹琴,不会唱歌,甚至不会在地上书写悲惨的遭遇。所以只是偶尔有人把硬币丢在小盆里,乞丐总算能填饱肚子。另外,还能坚持他唯一的习惯:每天买张彩票。

夜幕降临时,乞丐会回到他的住处——城郊一个废弃的菜园。菜园里有一眼枯井,井边有棵树。这天,跑来一条瑟瑟发抖的小狗。小狗瘦得可怜,试探着在乞丐的小盆里舔舐着,乞丐昨晚用它盛过食物。乞丐小心地把小狗搂进怀里,两个不被牵挂的生命紧紧地依偎在一起。

小狗很聪明,叼着小盆打转。路人觉得惊奇,纷纷把钱放到小盆里。“富裕”起来的乞丐好运也随之降临,他居然中了大奖。乞丐买下这座菜园,建起了一座豪华的房子。不过,他保留了后院的窝棚、枯井和老树。

乞丐迷上了购物,他喜欢服务小姐迷人的微笑。人们称他先生,乞丐高兴极了,有尊严的生活真好!唯一让乞丐先生感到尴尬的是人们对小狗的态度。尽管小狗已经被梳洗得很干净,但斑驳的毛色还是暴露了它低贱的身份。

乞丐决心让小狗从自己眼前消失,他要忘掉卑贱的过去。

乞丐把小狗关在后院的枯井里。井很深,井底很潮湿,除了井壁渗出的水滴,什么吃的也没有。乞丐找了几块肉投下去。

从此,乞丐一个人潇洒地享受服务小姐热情的目光,去参加那些高级派对。好在他总算没有忘记每天往井里投几块肉。在井底,无论白天黑夜,小狗一直仰着脑袋向上张望。可是除了每天落下来的一些食物,什么也没有。转眼一个多月过去了,乞丐过得并不快乐。人们微笑的眼神让乞丐想起了动物园里给人们敬礼的狗熊——它看重的只是你手里的食物,根本不在乎你是谁。这个世界上只有那条小狗才是自己真正的朋友,而自己却把它丢到了井底。

乞丐跑到井边,救出他的小狗。看着小狗,乞丐痛哭失声——小狗的脑袋一直朝后仰着。因为在井下待的时间过长,小狗的脖子已经无法伸直,只能仰着头在地上打转。

乞丐每天领着小狗游走在这个城市的各个角落,他把钱施舍到其他乞丐手中。在感激涕零中,他感到了满足。于是乞丐有了新打算,他通知乞丐们每天到他这里来领钱。

消息迅速传开,领钱的队伍越来越大。半夜,乞丐被街上传来的吵闹声惊醒。透过窗子他吓了一跳,有人披着毯子,有人支起帐篷,就像排队在买当红歌星的演唱会的门票一样。天还没亮,电视台的人来了,晚上的新闻播出了这一盛况。

第二天,人们像潮水一样涌来。队伍越排越长,警察不得不赶来维持秩序。乞丐沉醉在自己的壮举之中,每天奔忙于银行与家之间,钱像水一样流了出去。直到有一天,银行通知他,他的账户已没有一分钱了,乞丐不得不宣布——他已经没钱可发了!人们开始咒骂,并向他的房子冲去,一块块石头飞向门窗。眼看疯狂的人们要冲进屋里,吓坏了的乞丐带着小狗逃到了后院,他急忙爬下井去,甚至没有来得及把小狗带上。乞丐快要到达井底的时候,绳梯拴在树上的一端突然断开,乞丐和他的绳梯一起摔到了井底。疯狂的人们捣毁了房屋,拿走了所有东西。好在没有人发现井里的乞丐。

半夜,乞丐开始喊救命,可除了小狗,没人知道他在井底。乞丐对着太阳喊,对着月亮喊,有人能够听见。小狗每天四处寻找食物扔下来,变了味的骨头,发了霉的面包,扔下什么乞丐就吃什么。有一次,小狗扔下一只死猫。一连几天小狗没有往下扔东西,乞丐不知道出了什么事。他只能靠舔着井壁上渗出的水珠活着。乞丐望着井口的天空,他知道自己快要死了

一天早晨,井口隐约的说话声惊醒了昏睡中的乞丐,他拼尽全力喊了起来。被人们用绳子吊了上来,阳光刺得他睁不开眼。

“要不是这条小狗死在井口上,没有人能听见你的喊声。”乞丐看见了枯瘦如柴的小狗,它是被饿死的。

乞丐把小狗埋在后院。人们从此再也没有见到过他。不过有人记得,他走的时候脖子一直朝后弯着,眼睛直盯盯地仰望着天空

(选自《保罗·詹尼斯文集》,有删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饭圈,粉丝圈子的简称。“粉丝”一词的英文单词为“fans”,其中的fan音译为“饭”,粉丝群体组成的圈子就叫“饭圈”。

“饭圈”共同体的形成离不开粉丝之间的情感团结环节。情感团结指的是具有相似品味偏好的行动者基于情感而彼此连接在一起的状态。其中的参与者将由此体验到积极的情感能量、集体性的身份认同、联系个人与集体的符号以及维护集体符号的道德正义感等。在数字时代,数字技术不仅带来了更多的信息供给,也重塑了人们彼此交换信息、产生互动的方式。在数字平台中,人们往往倾向于接纳与自身观念更为相近的信息或与自身品味相似的成员;部分智能算法也倾向于为用户推荐同质化的信息资源,从而加剧了其互动连接过程的选择性。由于数字技术在传播过程中的这种选择性,粉丝彼此之间的情感距离同样前所未有地缩短了,更具选择性的粉丝聚集效应也因此产生。钟爱相同偶像的粉丝们不仅可以线下相会,也可以在线上时刻联络,完成共同的任务,并分享共同的快乐。这样的连接过程既使得其中的个体找到了心灵归属,也为共同体的组建提供了正当性基础。

在粉丝聚集并形成集体身份认同的基础上,其共同体还将探索出各种规范性策略,包括特定的身份标签与组织结构等,以实现共同认可的追星目标。同样地,由于数字技术的选择性,特定的策略一旦为粉丝情感所接纳,就能得到精准的传播,从而加强粉丝彼此之间的情感团结。

具体而言,在身份标签方面,粉丝群体所建构的标签主要用于自我呈现、分享信息和组织行动。例如,不同偶像的粉丝有着各自专属的身份名称,如易烊千玺的粉丝自称“千纸鹤”、迪丽热巴的粉丝自称“爱丽丝”等。另外,不同的追星行动也可能被赋予只有圈内人才能理解的名称,如给自己的偶像手绘图画被称作“绘饭”,为自己的偶像设立集资数额叫“插旗”,而达到了特定的目标金额则叫“拔旗”等。不难发现,粉丝们通过在数字平台中传播这些具有加密属性的标签,既实现了对潜在圈内伙伴的精准识别,又增加了其共同体的独特性与凝聚力。

而在组织结构方面,粉丝们还能够借助“理性化”的层级组织来协调集体性的追星实践。一旦认定了对某位偶像予以支持的情感目标,如何更有效地聚集资源则成为一个技术问题。“饭圈”的事实表明,虽然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粉丝群体有能力利用数字技术以建立目标明确、分工清晰的严密集体组织。如已有研究发现,“饭圈”存在着同心圆式的权力结构:位于中心位置的“大粉”掌握着更多话语权力和资源动员能力,次核心位置集聚着各种功能性粉丝,而普通粉丝只能处于“饭圈”的边缘性位置。也有部分研究进一步探讨了“饭圈”中的制度性分工,发现其中的“后援会”组织可以根据现实需要而灵活细分成美工组、文案组、数据组、财务组等。

——摘编自许弘智、靳天宇《数字时代的情感共同体:“粉丝”是如何集结成为“饭圈”?》

材料二:

饭圈文化中的情感是偶像产业和媒介技术以及饭圈组织合力下催生的新情感类型,具有很强的工具属性。粉丝对偶像的喜爱不乏个人的情感需要和自我投射,但是这种情感更多地是被产业环境尤其是资本唤起、组织和生产出来的,在个体和资本的结构性关系中,粉丝无疑是相对弱势的。美国学者梅斯特罗维奇提出了“后情感社会”理论,他打破了情感和理智的二元对立,认为在消费社会中情感成为一种被理性设计的类情感,一种背离了人类本真性、具有虚假性和被操控性的情感替代品,情感成为了一种新的权力和作用形式。可以说,在偶像产业中,情感不可避免地成为被资本理性操控、包装和算计的虚假情感和增值工具,其结果必然导致人类真实情感的异化。同时,饭圈场域内形成的这种新型情感也难免会作为一种惯习迁移到其他领域,形成饭圈思维和行为的泛化。

美国媒介学者霍顿和沃尔在研究电视观众时提出“准社会关系”一词,他们发现,观众对其喜爱的媒介人物产生了情感依赖,进而形成类似现实中朋友或恋人间的亲密关系,但是这种关系又是单向的建立在想象基础上的,所以称之为准社会关系。与电视上的媒介人物不同,数字时代的偶像是真实存在的,而且互联网比电视在关系建立上更具有优势,因此粉丝对偶像的情感依赖往往也更为强烈,关系也更为稳定持久。一方面粉丝通过互联网可以全方位地了解偶像,可以近距离、随时随地欣赏偶像,无疑这种私人性、高频率、近距离的媒介使用行为有利于增进其对偶像的情感。另一方面,粉丝支持偶像的高卷入度的持续参与性行为也更容易培养情感粘性和强度。但是,粉丝对偶像的情感本身又是单向、虚拟和想象性的,双方缺乏现实生活中真实情感所需要的交流互动和回报。因此,粉丝对偶像的情感依赖和投入越大,就越容易要求回报和付诸现实,因此就不可避免地会导致情感异化和行为失范。

20世纪70年代以来情感对个体和社会的深刻作用被日益重视。正如美国社会学家乔纳森·特纳在其《情感社会学》中所言,“情感在所有的层面上,从面对面的人际交往到构成现代社会的大规模的组织系统,都是推动社会现实的关键力量”。情感具有疏导个人情绪、凝聚集体力量和营造社会和谐的正向功能,因此我们对饭圈文化的情感不能一味否定。但是如前所述,粉丝的情感实践较为复杂,在资本、媒介技术以及粉丝组织的裹挟下,情感泛滥、越界和商品化等异化现象也难以避免。粉丝情感是伴随偶像产业出现而野蛮生长的新情感,需要经过一个逐渐规范化、制度化的情感治理过程,使其符合社会伦理道德和法律规范。

——摘编自刘胜枝《饭圈文化中失范行为的表征与治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大 红 花

李娟

大红花五十多岁的光景。花白头发,大嗓门,高鼻梁,身高一米八。粗胳膊粗腿虎背熊腰,往那儿一站,中流砥柱般稳稳当当,雷霆不能撼之。

可惜这样一副气派的身材,平日里却衣装破陋滑稽。

我们通常看到的情景会是:上面一件小了三码的短背心,亮堂堂地露出肚脐眼,下面一条抹布似的长裙拖在脚背上。

此外,她还从不穿袜子,光脚趿一双男式破拖鞋。脚趾头脏得何其狰狞,獠牙般凶狠。不过劳动人民嘛,整天辛苦奔忙,不甚讲究也是无可厚非。

但是,大红花就“不讲究”得有些过分了。

在我们的蒙古包迁移此处之前,我叔叔独自在大红花所在的村庄住了很长时间。本地礼俗是单身汉不用自己开伙,可随意上门混饭。于是他就挨家挨户轮流混。

但是大红花家,只去过一次,从此再也不敢去了。

不说别的,她家的黄油就能吓跑一切客人——颜色黄得快要发红,跟放过了十个夏天似的。我叔叔说,那油又稀又软,上面陷满了苍蝇,死了的已经一动不动,活着的还在拼命挣扎。单身汉四处混饭也就罢了,大红花全家上下好几口人,照样也靠混饭过日子。

一到吃饭的点儿,她出门远眺一番,谁家的烟囱最先冒烟,就率领老公儿子儿媳孙子一群人直奔而去。

别人家有啥吃啥,倒也不挑剔。但若是有啥不吃啥,她就会发怒。

比如灶台上明明挂了风干肉,锅里还煮着素面条。她定会上前帮忙把肉摘下来,亲自“啪啪啪”剁成块,统统扔进面条锅。

她走进我家蒙古包,环顾一周,立刻锁定目标。

往床下一指:“西红柿!一个!”

我连忙跑过去,拾一个递给她。

她拒绝:“大的!”

我又跑回去,换个大的。

她接过来,往床板上四平八稳一坐,大口大口咬着吃起来……

然而,劳动时的大红花那是相当值得称赞的。

砍葵花盘时,她一个人砍四排埂子,呼呼啦啦,所向无敌。

而我只砍两排埂子才能勉强追上她。况且她还边砍边嗑瓜子吃。

到了农忙季节雇短工时,这一带种地的老板都愿意雇用大红花。

而农忙季节,似乎也是大红花一家一年之中为数不多的进账时节。

尽管如此,这一家人也没见比平时积极到哪儿去。

晚上工,早回家,中午还要午休俩小时,和平时一样闲适又悠哉。

我家雇大红花做短工,苦的却是我们的邻居,水电站的职工们。

我家是汉族,不太方便管穆斯林工人们吃饭。而我家葵花地位置又太偏,方圆数里再无其他人家,没处打尖。于是来打工的短工大都自带午饭。

大红花一家却是自带碗筷。

因为我们隔壁水电站的职工食堂是清真餐食……

我不知大红花一家具体是怎么蹭上饭的,总之他们每天准时和职工们一起进餐。

才开始,只听到食堂负责人莎娜每天都站在食堂门口大喊:“别吃了!已经不够了!还有三个值班的没来!”

后来,又多了水电站站长和她站在一起大喊:“大红花!明天别来了!以后再也不要来了!预算超支了!超支了!”

而大红花一家悄无声息,围着餐桌继续埋头苦干。

说实话,我最感慨的并不是大红花的厚脸皮,而是大家的容忍度。

接着说大红花。嗯,再困苦再窝囊的人生,也是需要精神享受的。于是,在农忙时节最紧张的那两天,大红花一家辞工不干了。

理由是第二天在一百公里以外的某地要举办一场盛大的阿肯弹唱会(本地一种传统的民间文化活动,除了歌手对唱,还会有体育竞技和歌舞表演)。

这种临时撤工的行为令人大为恼火——一时半会儿的叫我们到哪儿找人顶上当前繁重的活计?!

况且时间紧迫,南下的游牧大军已经驻扎在乌伦古北岸了。得赶在牲畜过河之前砍完花盘、晒完葵花,否则,辛苦一夏天,到头来全都做了慈善。

我们一家简直急火攻心!

我妈上蹿下跳地咒骂,没用。

提高工资,还是没用。

我妈恨得咬牙:“活该穷死!有钱不赚,真是变态。”

我劝道:“别和她计较了。人家都已经这么穷了,若是连个弹唱会都看不成,岂不更是活得更没意思?”

毫无办法,我们只好全家上阵。连着两天,从天刚亮一直干到伸手不见五指,累得跟猴儿似的。总算抢在牛群过河之前赶完了全部的活儿。

再想想大红花干活时从容不迫的架势,虽然依旧埋怨,却更加钦佩了。

看弹唱会时的大红花想必远远抛弃了葵花地里的劳动形象,已经全身上下耳目一新。

我曾在阿克哈拉的集市街头见过她打扮起来的样子——金丝绒的花裙子上缀了一层又一层亮锃锃沉甸甸的装饰物。脖子上的珠串子粒粒都有鹌鹑蛋大。蕾丝边的紫头巾,银晃晃的粗簪子。脸雪白、眉乌黑。

还有靴子,擦得那个亮!

说实在的,一般人打扮得如此招摇肯定会显得特俗气。可大红花不,哪怕浑身插满了花,她也有压得住的那种气派。

她本来就是丰壮体面的大架子身材嘛,稍一打扮就额外神气。

兼之左右手各拽着一长串花花绿绿的孩子,大踏步前进,目不斜视。所到之处,额外引人注目。

虽然一直都没搞清楚大红花为什么要叫“大红花”,但实在觉得这名字太符合她了!

也说不清哪儿符合。反正吧:“大红花”——呃,好名字,“大红花”!

(有删改)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