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单选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试题地区:全国试题地区: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3课《丑小鸭》同步练习

读课文《丑小鸭》,“只要你是一只天鹅蛋,就算是生在养鸭场里也没有什么关系”对改句理解正确的是(  )

A、是金子总会发光的。 B、命运爱跟人开玩笑。 C、鸭子也能孵出天鹅。 D、出生场地不重要。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题。
                                                                                                     浅议健忘
                                                                                                        王延群

         ①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当人离开这个世界走向阴间的时候,必须经过一个叫“奈何桥”的地方。奈何桥边住着一位叫孟婆的老人。人死后都要先到她那里喝上一碗孟婆汤,然后才能进入阴间。孟婆汤使人忘却一切,忘记功利,忘记憎恨,忘记忧愁,忘记一切不愉快的事情。
         ②人活一辈子不容易,我们的生命行囊盛不下太多的往事,一路走来,我们注定要忘却许多。夏洛蒂·勃朗特在《简·爱》 中说“有着污染的记忆是一种永远的毒药”。 如果我们不懂得珍爱自己,不常常主动地给我们不堪重负的心灵减负,那我们的人生之旅只能每天以毒药相伴。
         ③其实,我们不必等到那一天才去忘记烦恼、舒展眉头。现在我们就可以为自己制作一份孟婆汤 , 卸下心头的沉重,学会遗忘并善于健忘。
         ④学会遗忘,并不是清空历史,一股脑儿地删除所有记忆,一切归零,而是在记忆中“去粗取精”的选择,是一种理智的扬弃,是一种清醒的忘却。只有忘却那些本该忘却的,需要牢记的才会在心底永存。教育家赛蒙兹认为有一种健忘是高贵的,就是不记旧恶。生活中,我们快乐着、痛苦着、烦恼着、憧憬着,有许多的人和事值得我们记忆并珍藏。懂得感恩,记住他人的好,不忘别人的情,是做人的根本。忘记那些不快的人和事,记住那些快乐的时光,以一颗平常心快乐并从容地活着,我们的生活就自然会充满阳光。
        ⑤善于健忘是一种品性修为,是一种人生境界。要做到善于健忘,就要加强思想品德修养和心理素质的培养,心想大事,剔除私心杂念,克服个人主义,淡泊名利,宁静致远。还要经常进行自我心理调节,想大一点、想远一点、想开一点,从名利得失中解脱出来。对已经过去的无关紧要的事物,要糊涂一点、淡化一点、朦胧一点,及时将这些东西从大脑这个仓库中“清除”出去,不让它们在记忆中占有一席之地。
       ⑥善于健忘是一种豁达的人生态度,是一种处世的大精明。为人处世没有不磕磕碰碰的,如果你从揭开新年第一页日历起,把不顺心的事记在大脑的流水账里,到了年终就是几百件不愉快的事。天天如此,年复一年,积水为海,何以能堪?人生苦短,你又何必过分地留恋和计较过往的东西,何必把那些无谓的怨怼、懊恼扛在肩上,让心灵去承受挤压和负载,让精神遭受折磨和打击?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事情不需要牢记,比如同事间的无端摩擦、邻里间的细微纠纷、恋人间的情感波折、夫妻间的小小口角等,大可不必放在心上。忘记朋友有意或无意的伤害,才能建立至真至纯的友谊;忘记恋人分手时的绝情,才能怀念有过的那些美丽缤纷的日子;忘记给予,才能不再希求知恩必报。
       ⑦善于健忘是解脱痛苦的一剂良药,是一个人身心健康与成熟的标志。年轻人,你在为什么而忧愁呢? 是为了手上的工作做不完、做不好,没有一个好的前程而忧愁呢? 是为了日常生活的无趣,身边缺少了欢歌笑语而忧愁呢? 还是为了感情上的挫折,爱上了不爱自己的人而忧愁呢? 忧愁不是过错,但阳光态生活才是我们的专属。 何必整天摆着一张苦瓜脸,而不用笑容来点缀面容呢? 我们要做的只是淡忘忧愁,积极面对。生命是一棵树,树上那些多余的枝杈,需要我们随时修剪,生命之树才会更加茂盛
                                                                                                                                                                     (摘自《思维与智慧》下半月 2014年08期 有删改)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文具盒

司玉笙

      ①厉劲的北风篦子似地梳刮着裸露的皮肤,英的手背上就有了一道道血口子……

      ②娘说,女孩子家能识几个字就行了,遭那个罪咋?

      ③英听了,眼泪就扑塌扑塌掉下来。常沾泪的那地方便有了印痕,似两片干柳叶。

      ④过年了,乡里分给村里一些市里人捐的衣、物,村里再分到户。听到吆喝声,娘带着英去领。

      ⑤村长的家就是村里办公的地方,只比英的家多一张床和两把一坐就吱吱作响的白茬椅子子。

      ⑥捐物只剩下一双皮鞋、一件半旧的红毛衣和一个塑料文具盒。村长脸上透出难色,说,大妹子,拣一样吧,还有两家哩……

      ⑦娘就毫不犹豫地抓起那件红毛衣,抖了几抖就往英身上套。

      ⑧英直往后趔趄,眼光却扎在那个文具盒上。娘说,那物件不挡寒,要它咋?

      ⑨村长讪讪地笑了,说,这闺女有出息……

      ⑩娘叹了口气,将毛衣在手里窝来窝去,说,你真憨……

      ⑪英的眼泪又下来了。娘说,甭哭,依着你还不行吗?

      ⑫得到这个文具盒,英把它当作宝贝,用布包好,放在枕边,从不往书包里装。没人的时候,她就打开它——就像打开了一个天地:文具盒里有花花绿绿的贴画、课程表,还有一杆漂亮的自动铅笔……拿起自动铅笔,她就觉得自己也会在市里某个明亮、温暖的教室里……

      ⑬几年以后,英考上了中专,去市里上学。临上路时,她没忘了将文具盒随身带上。

      ⑭开学头一天,英拿出文具盒摆在桌上——惟一能和同学一样的,就是这一件了。

      ⑮同桌叫丽,家就在市里。看到那个文具盒,丽不屑地一笑。待英掀开它,丽的眼睛就睁大了,那个课程表是她设计的……

      ⑯丽说,你真爱惜……

      ⑰英笑了,说,有了这个文具盒,我就不爱哭了。你小时好哭不?

      ⑱丽不答,脸却红了。她没敢说这个文具盒是为了让妈再买一个更好的而捐出的。当时妈说这还能用,她就闹,还哭鼻子……

      ⑲英和丽成了好朋友。临近寒假的一个周末,丽邀英去家里玩。英不去,说,我娘说了,不让我到别人家去。

      ⑳丽说,我妈妈主要是想见见你……

      英就去了。

      从丽的家回来,英给家里写了一封信。信里说,娘,我想要一件红毛衣……

阅读《春》一文,完成下面各题。

朱自清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

    ……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

阅读《唤醒生命》一文,回答后面小题

唤醒生命

祁文斌

    ①他生活宽裕,爱好旅游,常利用闲暇时间开着自己的车四处游历。前不久,他又进行了一次长途旅行,自己驾着车远赴2000多公里外的西藏。

    ②经过半个多月的奔波,他到达平均海拔3000多米的青藏高原地区。只身旅行,难免孤寂,但在那片地广人稀的地方,人影和炊烟都难得一见。他打开车里的收音机,却收听不到任何节目。

    ③车子进入高原腹地。穿越戈壁和沙丘的道路,两旁没有成活的草木,有的只是冰天雪地和不时刮起的狂风。

    ④他一路上领略着奇特的高原风光,不料赖以行进的汽车却出了故障。他仔细检查了半天,竟然没有找到任何原因。他想起以前听别人说过,如果遇到这种情况,唯一能做的事情就是等待过往的车辆,请别的司机帮忙修理,或者帮助拖着坏了的车离开这里。

    ⑤只有等待,他一直等了三天。糟糕的是,三天里竟没有任何车辆从这里经过,甚至连一个人影都没看见。那是怎样的一个世界啊,死一般的沉寂、空旷。他携带的食物和水已所剩无几,处境非常险恶,如果再等不到过往的车辆或者能够帮助他的人,等待他的只有死亡。

    ⑥又过了两天,一场大雪将他的车慢慢覆盖。他又冷又饿,因为食物已经完全吃完了。

    ⑦迷迷糊糊中,蜷缩在车内的他被一种声音吵醒。爬出车来,他看见车顶上趴着一只不知名的小鸟。那只小鸟也许是在寻觅食物,看起来同样无助,正用微弱的声音不停地鸣叫着。霎时间,他的泪水禁不住涌出,这是五天来,他第一次听到来自生命的声音!

    ⑧他伸出手,轻轻捉住了那只小鸟,将它放进相对暖和的车厢里。他开始打起精神,试着努力自救。他反反复复地仔细检查汽车,终于找到了故障的原因,原来是化油器上的一个零件阻塞了油路。车子修好了,他靠虚弱的身体开着车向前行驶了40多公里,驶抵一个牧民居住点,他终于得救了。只是,那只吵醒他的小鸟在车子行驶的途中不幸地死去了。

    ⑨这段经历,后来他常常谈起。他说:“是那只小鸟求生的叫声,挽救了我的生命。”直到今天,作为纪念,他还把那只风干得比拳头还小的小鸟保存在自己的书橱里。

    ⑩但我想说,那只殒命高原的小鸟,它并不曾想起过要救人,救他的还是他自己。小鸟的叫声唤醒了他求生的欲望,才使他得以绝处逢生。是啊,被唤醒的生命才会有激情去创造,才能够走出眼前看似无际的困境和厄运。

(选自《知道窗》2016年第3期,有改动,作者祁文斌)

阅读下面的文字后,完成下列小题

阅读使你爬上巨人的肩膀

洪兰

    ①我们吸取外界知识一般来说有两个管道:听和看,因为听觉是时间性的,时间流过去,声波就消失。因此,除非大脑中已有背景知识的架构,可以捕捉这些声波,使它意义出现,不然有听没有见,好像在听外国人讲外国语一样,虽然很努力听仍然无法重复。一般俗语所说的“鸭子听雷”指的便是这个现象,因为不了解意义,听过声波消失后,无法在大脑留下记忆的痕迹。(对于记忆的处理,一般可以分为工作记忆和长期记忆,讯息经过工作记忆的处理后,转存入长期记忆,而工作记忆需要动用到先前的背景知识或认知架构,来帮忙处理新的讯息。)

    ②视觉是空间性的,阅读比听讲更能够吸收较多的知识,原因是文字不会像声音一样消失,碰到文意不懂时,眼睛可以回去再看这使讯息的吸收可以依照自己的步调进行。这是为什么,听演讲时最能够看出一个人对某个领域的功力,一般来说教授听的比博士班学生多,博士班听的比硕士班多,而大学生听专业演讲大约只能听到两三成。在这里,我们清楚的看到背景知识的重要性,它提供我们鹰架,让后来的知识可以往上爬,进入它应该放置的位置。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的学习不是一个连续性的曲线,而是学习到某一个程度时豁然开朗,使自己提升到另一个境界,也就是心理学所谓的顿悟当所有的知识都放入恰当的背景架构中时,一幅完整的图画才会浮出,我们才会恍然大悟,原来先前这些背景知识彼此的关系是这样的,原来这个主题真正的意义在这里。于是这个主题的知识便被内化为你所了解的东西,可以经由你自己的口,说出来给别人听了。这个知识即使改变成很多不同的形状,你还是认得它,不会被外表的形状所蒙蔽,你自己也能任意变换描述它的方式而不失真。这就是为什么真正懂的人,可以深入浅出地把一个困难的概念讲得别人听得懂,而半瓶醋的人往往说得天花乱坠,听的人却觉得不知所云。

    ③在研究所里,我们常叫学生上桌作报告,当一个学生可以不看讲稿侃侃而谈时,他所讲的是已被他自己所吸收、内化了的知识。在学习上,我们深切希望能做到这一点,因为一个死记背诵而来的知识是无法转换的,而一个无法转换的知识是无法触类旁通、引发新的知识的。知识的不足,使得我们的学生无法达到批判性思考的地步或做出独立判断的能力,假如你不知道别人讲得对不对,如何做出任何的判断?假如你不知道这件事情的来龙去脉,如何对它提出批判性的思考?

    ④目前我们的社会上充满盲从、人云亦云的现象,最基本的原因就是我们国民的知识不够,不足以作有智慧的判断。这点是目前大力推动阅读的最主要原因,要是台湾成为科技岛,国民的基本常识一定要提高,而阅读,便是提升这个能力最简便、最快捷的方式。

    ⑤阅读的好处不只是它打开了一扇通往古今中外的门,让你就你自己的时间、自己的步调在里面遨游,它同时可以刺激大脑神经的发展,使你的大脑不会退化。最近的研究发现,意大利北部文盲和读过五年书的老人,在阿兹海默症(老人失智症)上的比例是十四比一,也就是说,读过几年书、可以看报纸的人得阿兹海默症的概率比不认字的人少了十四倍。十四倍在医学上是个很大的差距,有没有动脑筋造成这个差距,是因为大脑的神经元基本上用进废退。从猴子的实验中我们可以发现,当把小猴子的中指头切去,原来掌管中指的神经,便会朝两边伸过去掌管食指和无名指了一个人的手臂意外锯掉以后,原来的手的神经便会伸到别的部门去管别人的事,神经是不会无所事事的。一个没有与其他的同步发射过的神经元会被修剪掉。阅读时,每一个字会激发其他的字,会联想到过去的经验,你的神经会像骨牌效应一样,一个牵动一个,发射起来形成绵密的神经网络。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题。

芋叶下生长的女孩

傅译萱

白芋是外婆给孙女起的名,她打小便和外婆生活在一起。白芋爹娘进城务工,将白芋托付给外婆。

白芋,人如其名,白白净净。外婆的脸上布满皱纹,如同田间老去的芋头皮一般黑皱干巴。白芋以为外婆生来如此。直到一天,白芋在抽屉里翻到了一张旧照片,照片上是一片翠绿的芋田,年轻时候的外婆如芋叶一般亭亭玉立。

盛夏,炙热的阳光下,白芋挽起裤脚,光溜着脚丫,跑去那翻腾摇曳的芋叶下玩耍。在芋叶下乘凉,吸吮芋叶的清香是白芋的一大乐趣。

初秋,芋叶发黄,根茎叶变暗褪去,这是芋头成熟的信号。白芋提着桶,跟着外婆下田,麻利地接过外婆拔起的一株株芋头。回到院子里,外婆用被泥土沾染的袖套擦着脸上的汗渍,对白芋说道,“今年芋头大丰收,回去给你做芋子包。”白芋点点头,每年采摘芋头后,外婆都会给她做芋子包。

芋子包是家乡的特色佳肴,一般只有逢年过节才做。厨房内,五花肉、青菜、香菇、胡萝卜、葱、姜、胡椒粉、盐等食材在外婆的巧手下化为香喷喷的内馅。白芋走进厨房,将刨好的芋子放进蒸锅里。良久,白芋将芋子从蒸锅中取出。“你爹娘今年过节回来,他们想见见你。”外婆笑着说道。白芋沉默着,自打她记事起,爹娘就没有回来看过她。

外婆看着白芋一言不发,走到白芋身边,用布满老茧的手抚摸她的头。“傻孩子,你爹娘他们在外面不容易,见见他们吧。”白芋眼眶红红的,懵懂地点点头。白芋默默地包着芋子包。外婆在一旁将包好的芋子包放进锅里蒸熟。空气氤氲着水汽,混杂着芋头的香味。

中秋,四个人端坐在桌前。外婆端着饭菜从厨房走出,笑道:“白芋,快叫爹娘。”白芋怯生生地看向眼前陌生的中年男女,颤声道:“爹——娘——”白芋的爹娘眼里含着泪水,身体向前想抱住白芋,被白芋躲开了。外婆拍了拍白芋的肩膀,笑道,“许久未见,这丫头怕生呢。先吃饭。”月光冷冷地洒向大地。白芋早早吃完芋子包后回房间里。白芋爹娘一早还得工作,当晚便返城了。白芋依稀听到爹娘临走时和外婆商量着什么。

晚秋某天的早晨,外婆推着满车芋头到集市上去卖。往年,外婆会和白芋一起去的。傍晚时分,外婆擦着汗水,推着空空的推车回到院子里。白芋忙跑过来接外婆手中的推车。外婆不撒手,“傻孩子,俺还推得动,先去把芋子包热热吧。”白芋看着外婆佝偻的身躯,回过头走向厨房。

一只鸟儿向夕阳方向飞去,在橘黄色的天空中留下模糊的黑点儿。微风习习,祖孙二人在院子里吃着热腾腾的芋子包。

“孩子,外婆和你说个事。”

“啥事?”白芋抬起头,看向那张眉头紧锁的脸。

“明年你就要念中学了。村里没有中学,你得跟着爹娘到城里念书。”外婆用她那双长满老茧的手紧紧握住白芋稚嫩的小手。

白芋猛地摇摇头,将另一只小手放在外婆布满皱纹的大手上,哽咽道:“我不去,我不念书了,我要和你一起。”

芋头不能一直长在芋叶下面,让阳光照着它才能成熟啊。”外婆的话既简单又深奥。她的眼睛望着白芋,这是一双浑浊的眼睛,也是照片中那双灵动的眼睛,它们重叠在一起。

夜里,白芋是流着泪睡着的。迷迷糊糊间,房间里窸窸窣窣,白芋隐约感觉外婆来过她房间。

第二天一早,白芋走进爹娘的车里,车子开动了,白芋不敢回头。她看向车窗外的芋田,泪光里,阳光照在翠绿的芋叶上,叶下泥土中的芋头,生长着。

(摘自《中国青年作家报》2024年08月20日,有改动)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