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填空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同步训练

阅读下文: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宵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臃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

完成下列各题:

    属于略写的是

    属于详写的是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真诚才能动人

王章材

       ①《庄子》中说:“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在与人沟通中,真诚应该是我们坚守的原则。

       ②何炅与汪涵同为湖南卫视的著名主持人,关于两人的“一哥”之争持续多年。为宣传导演处女作《栀子花开》,何炅亮相《天天向上》。心直口快的欧弟抛出“到底谁是一哥”的话题。汪涵幽默地说:“当何老师是‘一哥’的时候,我是一休哥;后来,因为我年纪大的原因,他是‘一哥’,我是大哥。如今,何老师早已不再拘泥于电视荧屏,他导演的电影《栀子花开》即将在全国上映,他已经走向了更大的银幕。”听完汪涵的回答,何炅感动地说:“其实,每次看到汪涵有精彩表现的时候,大家都说他表现得比我好,我也会很在意。但我觉得要有一个努力的目标、一个竞争对象,这些都是提醒和鞭策。”话毕,两人拥抱在一起。

       ③英国文学之父乔叟说:“真诚才是人生最高的美德。”汪涵真诚地肯定了何炅取得的成绩,并且巧妙地回答了“到底谁是一哥”之问。何炅则把汪涵当做自己努力的目标,两个人的话没有虚假的客套和恭维,真诚地夸赞对方,彼此相惜不相轻,让人看到了他们的人格魅力。以诚感人者,人亦以诚而应。只有你真诚地向别人敞开心扉,别人才会真心待你。

       ④战国时,魏国国君魏文侯曾经登门拜访段干木,段干木却避而不见越墙逃走。此后,魏文侯每次乘车路过段干木家门时都下车扶着车前的横木走过去,以表示对他的尊敬,车夫十分不解,便问道:“段干木不过一介草民,您经过他的草房表示敬意,他却置之不理,这样未免有点儿太过分了吧?”魏文侯却答道:“段干木是一位贤者,他在权势面前不改变自己的原则,是有君子之道的表现。他虽然隐居与贫穷的里巷,而名声却远洋千里之外,我 经过他的住所怎能不对他表示敬意呢?他因为有德行而取得荣誉,我因占领土地而获得荣誉;他有仁义,我有财物。土地不如德行,财物不如仁义。这正是我学习尊敬的人,所以我再怎么表达我的敬意都不为过。”后来,段干木被魏文侯的诚意打动,二人成为莫逆之交。

       ⑤富兰克林说:“诚恳,不欺骗人。思想要纯洁公正,说话也要如此。”魏文侯做的实在,说得真诚,所谓“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最终打动了段干木,收获了友谊和支持。在战国七雄中,魏国最先强大起来,与魏文侯的真诚待人是分不开的。正是因为他的真诚,四方贤明之投奔于他,助他成就大业。

       ⑥俄国军事家库图佐夫说:“我靠什么魅力凝聚着社交界如云的朋友,靠的是‘真话,真情和真意’。”最能打动人心的,并不一定是口若悬河的人,而是善于表达真诚的人,当你用真心去待人时,你也会赢得对方的支持和信赖。

                                                                                                                                                                   (摘自《演讲与口才》2015年,第10期)

阅读下文,完成题目。

公德

冯骥才

    ①在汉堡定居的一个中国人,对我讲了他的一次亲身感受。

    ②他刚到汉堡时,随着几个德国青年驾车到郊外游玩。他在车里吃香蕉,看车窗外没人,就顺手把香蕉皮扔了出去。 驾车的德国青年马上“吱”地来了个急刹车,下车拾起香蕉皮塞到一个废纸兜里,放进车中,对他说:“这样别人会滑倒的。”这件事给他印象很深,从此再不敢随便乱丢废物。

    ③在欧美国家的快餐店里,有个不成文的规矩,吃完东西要把用过的纸盘纸杯吸管扔进店内设置的大塑料箱内,以保持环境的整洁。为了使别人舒适,不妨害别人,这叫公德。

    ④在美国碰到过两件小事,我记得非常深。

    ⑤一次是在华盛顿艺术博物馆前的开阔地上,一个身穿大衣的男人猫腰在地上拾废纸。 当风吹起一块废纸时,他就像捉蝴蝶一样跟着跑,抓住后放在垃圾筒内,直到把地上的乱纸拾净,拍拍手上的土,走了。这人是谁,不知道。大概他看不惯这些废纸满地,就这样做了。

    ⑥另一次在芝加哥的音乐厅。休息室的一角是可以抽烟的,摆着几个脸盆大小坐地的烟缸,里边全是银色的细砂,为了不叫里边的烟灰显出来难看。但大烟缸里没有一个烟蒂。柔和的银沙很柔美。我用手一拂,几个烟蒂被指尖勾起来。原来人们都把烟蒂埋在下面,为了怕看上去杂乱。值得深思的是,没有一个人不这样做。

    ⑦有人说,美国人的文化很浅,但教育很好。我十分赞同这见解。教育好,可以使文化浅的国家的人很文明;教育不好,却能使文化古老国家的人文明程度很低,素质很差。教育申的“德”,一个重要成分是公德。公德的根本是重视他人的存在。

    ⑧我坐在布鲁塞尔一家旅店的大厅内等候一个朋友。我点着烟,看到对面一个人面前放个烟碟,就伸手拉过来。不一会儿那人起身伸长胳膊往我面前的烟碟里磕烟灰,我才知道他也正在抽烟,赶紧把烟碟推过去。他很高兴,马上谢谢我,并和我极友好地谈起天来。我想当我把烟碟拉过来时,他为什么不粗声粗气地说;“哎,你没看见我正在抽烟!”

    ⑨美好的环境培养着人们的公德,比如清洁的新加坡,有随地吐痰恶习的人也不会张口把一口痰唾在光洁如洗的地面上。相反,混乱肮脏的环境败坏人们的公德,比如纽约地铁,墙壁和车厢内外到处胡涂乱抹,污秽不堪,人们的烟头乱纸也就随手抛了。

    ⑩好的招致好的,坏的传染坏的。善的感染善的,恶的刺激恶的,世上万事皆同此理。

(选自《中华活页文选》2013年第1期,有改动)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最后一个鸡蛋

郑洁渊

    整个鸡家族都不甘心自己在地球上的地位——任人宰割,供人食用。鸡王决定扭转鸡家族的处境,于是就召集幕僚想办法。

    “要想人类放弃吃鸡很难。”一个幕僚说,“他曾经用十斤鸡蛋收买了人类中一位写东西的人,让他在报上写文章说,吃鸡容易患癌症!可人类还是照吃不误。”

    “依我看,人类吃咱们并不是因为恨咱们,而是说明他们离不开咱们。”另一位年纪大点的幕僚说,“不如,大王下一道圣旨,命令所有母鸡停止下蛋,保证人类不会再像现在这样对待咱们了。”

    “停止下蛋?”鸡王吃了一惊。

    “对,停止下蛋。没有鸡蛋就不会再有小鸡出生,光一点,就够人类伤脑筋的了。”幕僚说。

    5分钟后,鸡王向整个鸡家族下达了圣旨:停止下蛋!

    当人类发现全世界所有的母鸡都不下蛋了时,地球上只剩下一个鸡蛋了。

    人类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了,地球上的鸡吃一只将少一只,最终灭绝。

    人类专门召开了一个紧急会议,会议的结果是制定了一部关于保护珍稀动物——“鸡”的法律。鸡终于改变了卑微的地位,加入珍稀动物的行列。

    人们以拥有一只鸡为荣,狗和猫的地位一落千丈。在公园里常见到牵着鸡散步的达官贵人。一只鸡的售价已高达上千美元。

    地球上惟一的那个鸡蛋更是价值连城,光是守护它的军队就有两个旅之多。这鸡蛋的妈妈是最后一个听到鸡王圣旨的,当时她正在下蛋,想把这个蛋退回到肚子里已经是不可能了,于是,她成了地球上惟一一个鸡蛋的母亲。人们将延续鸡的生命的期望寄托在她身上,人们给她吃最好的食物,为她建造了豪华的住宅,还让她上报纸上电视。

    这只母鸡日益显赫的地位渐渐引起了鸡家族其他成员的不满。同样是鸡,凭什么她吃的好,住的好,还能上电视?就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于是,在某一天的上午,另一只母鸡违抗鸡王的圣旨,公然下了一个蛋。这只母鸡立刻成了全球新闻的焦点,她的待遇马上超过了前一只母鸡。

    鸡家族受到了强烈的震动。

    紧接着第三个鸡蛋出生了。

    第四个鸡蛋问世了。

    第五个鸡蛋诞生了。

    第六个鸡蛋降临了。

    鸡王感到大事不妙,连忙再次降旨制止母鸡下蛋,但他已经控制不了他的臣民了。所有的母鸡都想比别的鸡过得好,她们拼命地下蛋。

    于是,保护鸡的法律取消了。

    没有人牵鸡去公园了。鸡又重新出现在餐桌上了。

    鸡王不甘心,还想继续降旨制止母鸡下蛋,被幕僚劝阻了。幕僚说:“没有必要。因为人类已经掌握了对付鸡不下蛋的方法。”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钓者

    ①“文化大革命”中,那一个黄昏里,河边的芦苇全白絮了,我放牧回来,仄在牛背上,悠悠地吹那笛儿。蓦然,就瞧见那弯弯的柳树根上,坐着一个人钓鱼,草帽把脸全遮住了,一只蜻蜓停在那帽沿上。我感到新奇,从牛背上溜下来,悄悄走近去,他没有动,钓竿横在那里,已有几条小鱼在啜那钩上的小蚯蚓了,那浮子就微微地激动,像落下的一朵芦絮,又像冒上来的一个水泡儿。那人还是不动。我却急了:“钓,快钓!”

    ②他仍一动不动地坐他的地,那钓竿依然没有拉,浮子静了一下后,又微微地激动了。

    ③但我终是看清他的脸了,很黄,满下巴的毛也黄,连两手的食指和中指都是黄得发焦。我立即掉头逃走了:毫无疑问,这是一个怪人,一个外乡来的怪人了。

    ④第二天,第三天……几乎是每一个黄昏,我放牧回来,总要好奇地往那芦苇深处的柳树下看看。他总是那么坐着,像一尊石头。但终未见他钓上一条半尾鱼来。

    ⑤一天,一头牛病了,半下午我就赶牛回队牛圈,在那我竟看见这位钓者了。他双脚踩在牛粪里,用锨往外铲那粪块,粪是泥草沤的,铲不动,手就伸下去了,那焦黄的食指和中指,一抠,抠起一大块来。……抠完粪了,又去担干土垫,扁担在肩上跳,他前后顾着,用两手抓住捺,摇摇摆摆走,已经看见我在笑看他了,并不一言一笑,我想:他原来扁担都不会担,自然是不会钓鱼了。然而,粪出完又垫好了,他却抱了那鱼竿,又踽踽地向河边走去。

    ⑥我随着他,看他在那里坐定,垂下钓竿去,立即又一动不动了。月亮升上来,静静地照在水上,芦苇上,他只是坐着,不拉钓竿,甚至连拉上来看也不看一眼。我走过去,说:“你是要钓水里的月亮吗?”

    ⑦“钓鱼。”他说。

    ⑧“鱼已上钩了,为什么不钓呢?”

    ⑨“鱼可怜见的。”

    ⑩“那你在水里钓什么呢?”

    ⑪“钓愁!”

    ⑫这句话,一直到几年后,我才明白了是什么意思,但那时,只觉得可笑,越发证实他是一个怪人。

    ⑬后来,我就慢慢了解清楚这个怪人了。他是一位作家,据说写过好多好多的书,但他是“黑帮”,遣到山里来改造。

    ⑭我们慢慢地熟了,虽然他不和我多说话,我也只会陪着他空钓鱼,但我们毕竟是成了朋友。两年后,他却走了。母亲说,他已经被调走了,那杆钓竿是送我作纪念留下了。

    ⑮从此,我再没有见到这位钓者了。

    ⑯但我终于又在河边的芦苇深处碰上他了哩。

    ⑰今年春天,我依旧放牛回来,正是芦苇从水里长出来,在向着天空窜出一丈来高了,我骑着牛,弄着我那笛儿,悠悠地吹,任着牛儿在芦苇丛的曲径里走。蓦地,我看见一个人,在那柳树根上,横一杆钓竿,一动不动地坐着。啊,是他吗?但我又多么害怕是他呀!他在这里钓了几年的愁,他已愁得可怜了,他不能再在这儿钓愁了啊!

    ⑱我走近去,是他!人已经很老了,但脸却显白,满下巴的毛也白了。我默默地坐下来,陪着他,他始终没有发觉,那么横着鱼竿,那浮子又开始在微微地激动了,激动着……。我毕竟长大了,不忍心看着他那痴呆的样子,站起身悄悄走了。

    ⑲回到家,听母亲说了,他果真是又到我们村来的,就在东巷口王贵家的一间空房里住着。夜里,我说什么也该去看看我的这位朋友了。一进门,他正坐在灯下的桌边,面前是厚厚的一摞书,一摞纸,他头就埋在那高高的两摞中间写什么,一只手,那焦黄的食指和中指间,正夹着烟,烟从额角升上来,钻进头发里,那满头便着火一般的。我不觉心头一紧:他一定又在写什么检查哩,记得以前有一回,他写检查的时候,正碰着我去找他,他赶忙用手将纸捂了,很羞愧地给我笑,笑得我不自在了几天……。我收了脚步,又回家去了。

    ⑳此后,每天黄昏,我总瞧见他坐在河边芦苇深处钓鱼了。

    ㉑我终于走近他去,大声地问他,他发觉我了,立即就站起来,把我抱住了。我很吃惊,不知道他这是怎么啦,心想愁极了的人会这么发疯的,就眼泪哗哗地淌下来,但他就替我擦了,而且嗬嗬嗬地大笑起来,他原来也有笑声啊,竟笑得这么美!

    ㉒月亮又上来了,月就在水里,看得见那小鱼在星群中游动。他却不再下钓了,问我这几年的日子可滋润,问我可有一个漂亮的姑娘在爱着,问我现在成了大牛倌放多少牛……我没有回答,只催他钓鱼。

    ㉓“你钓吧。”

    ㉔“我钓够了。”

    ㉕我看看身边,并没有什么银鱼儿闪动,问:“还是愁吗?”

    ㉖“不,是文章。”

    ㉗“文章?”

    ㉘“我现在又有笔了,要来写书,白天劳作,晚上写作,黄昏里出来构思,就又要靠鱼竿了。”

    ㉙哦,我现在才明白了,原来这浅浅的河里,不光是有鱼,不光是有愁啊!

    ㉚从此,黄昏里,我的朋友总在小河边芦苇深处垂钓了,那水静静的,星月就在水里,鱼儿就在天上,他坐在这天上地下,盯着那浮子,浮子不动,人也不动,思想已经沉在水里了,那文章呢,满河里流着哩。

(选自《贾平凹中短篇小说自选集》有删改)

阅读《父亲告诫我的“大”与“小”》一文,回答下列小题。

父亲告诫我的“大”与“小”

    ①至今还记得高三复读的日子,那时候,到处租房子,为的是能给自己“复读生”这样一个尴尬的身份找一个容身之处。人人都说“穷学生”,那时候哪有什么钱呢,我经过为期三天的校园附近“排查”,在一处老夫妇家里找到了一间屋子。

    ②为了最大限度地节省租金,我找到的那间屋子确实很小,小到只能容下一张1.2米的床铺,外加一张桌子,还要紧挨着床放。房子租好了,定金也交了,让父亲去看我租的房子时,父亲赶忙赔了老夫妇2倍的定金,当即就领着我从那家老夫妇家里出来了,说,这房子,我们不租了。

    ③出了老夫妇家的门,我问父亲,不是好好的吗,怎么不租了?父亲斩钉截铁地说,这么小的屋子,憋也能憋出病来,即使憋不出病来,长期住下去,你的心胸也会受到影响,显得日趋狭隘了,何谈考大学?

    ④就这样,屈从于父亲严威的我带着很大的疑问换了一间近20平米的大单间。高考那年,我顺利考上一所重点院校。

    ⑤我拿着大红的录取通知书,买了一张卧铺票坐上南去的列车,买的是张上铺的票。那晚,我一夜没睡着,不是因为赶赴大学生活的新奇,而是因为,上铺车顶的压抑感,让我感觉脑袋都要炸掉了。所以,那一夜,我都在卧铺车厢的过道里坐着,直到列车到站。那一晚,我也突然明白了父亲不让我租住小房子的原因。

    ⑥大学是在城市的城乡结合部,课外闲下来的时光,我经常坐公交车去市里购书,当然了,更多的是闲逛。

    ⑦父亲不会发短信,常常是三两个星期给我写一次信,信中,每一次都嘱咐我:我们来自小城市,凡事不要逞能,不要夜郎自大。我读到父亲写给我的信,再想想高三复读时竭力要给我租住大房子的父亲,感觉父亲前后判若两人。人人都说,大学是表现自我的时候,父亲却让我“偃旗息鼓”,甚至是“忍气吞声”,我很不能理解。

    ⑧我有一次带着很大的疑问给父亲回了信,把我对父亲思想的反抗写了整整两页纸。那次,父亲没有回信,一直没有。后来,父亲很少再给我写信,只是邮寄了一本著名作家米沃什的回忆录给我。我当时正在忙着恋爱,哪有工夫看思想那么深邃的书,只是随手丢在床头。

    ⑨就这样,一晃6年过去了,米沃什的那本书一直立在书橱的那一角,我未曾碰过它。直到前不久,家里的宽带突然断了,我从书房里拿出来读,读到米沃什写的这样一句话时,我突然想起大学时候,瞒着父亲,和室友做起贩卖自来水笔的生意,结果被骗近两千元一事,瞬间热泪盈眶——不是心疼,而是明白了父亲在我上大学时的良苦用心,我为自己当时的乖戾感到深深的不安……

    ⑩米沃什在回忆录写的那句话是:“我到过许多城市,许多国家,但没有养成世界主义的习惯,相反,我保持着一个小地方人的谨慎。”

(选自《不出鞘的心灵》,李丹崖)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