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北京市海淀区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阅读《苍穹驿站》,完成下列小题。

苍穹驿站

苏沧桑

①从莫干山到下渚湖,渡我们的是一片花海。花海静默而盛大,将来自天南海北的五个人渡到了下渚湖岸边。

②我对船夫说:“往没有人的地方开,越安静越好。”几双眼睛齐齐望向春水兄拎着的萨克斯琴盒,像望向一个静默而盛大的秘密。

③这是戊戌年寒露之后、霜降之前的德清,一条木船载着五个人,渐渐遁入下诸湖的最深处。

④下渚湖的墩岛上,白鹭停在一杆芦苇上,正对着船头,看见那个叫“春水”的中年男人取出了萨克斯,吹出了《春风》的第一个音,第二个音……

⑤像一只金色的鸟,轻轻落入湖面,溅起了一簇簇金光。缠绵悱恻时,它盘旋低回;高亢嘹亮时,它凌空飞跃,在迷宫般的芦苇荡中穿行,寻觅,捕捉。

⑥是一支游走的箭,靶心是下渚湖每一个生灵的心。湖水最先中箭,泛起了点点泪光。风接着中箭,停住了脚步。芦花们也纷纷中箭,垂首静立。白鹤、鸳鸯、翠鸟、野鸭、沙鸥、水雉、鸬鹚、红嘴黑水鸡等等,不知道藏在哪里偷听,一声不响。一条鱼跃岀水面,不知道是抗议还是鼓掌,又有一条鱼跃出来、说,谁啊谁啊,我看看。鱼从来没有听过萨克斯,下渚湖所有的生灵包括青蛙、泥鳅、螺丝和虾,都从未听过如此美妙的声音,深沉而平静,轻柔而忧伤,好像回声中的回声。

⑦船停在下渚湖的某个深处时,船上的人们沉醉在《春风》里丝毫未觉。乘着音乐的翅膀,他们也变成了乌,翱翔在想象中的下渚湖的春天里。一望无际的湖面上,涌动着亿万朵油莱花,开满油菜花的墩岛,像一个个水上的太阳,蜂蝶在一个个太阳之间振动翅膀,放飞一个个透明的梦想。

⑧《鸿雁》响起时,有人走上船头,合着音乐翩翩起舞。跳的是刚学的蒙古舞,老记不住动作,自己把自己给乐翻了。其他人一边笑一边用手机拍。春水自顾自吹萨克斯,一曲终了,说了:跳得蛮好。

⑨两百多年前,洪昇游览下渚湖时,留下了一首诗:“地裂防风国,天开下渚湖。三山浮水树,千巷划菰芦。埏埴居人业,渔樵隐士图。烟波横小艇,一片月明孤。”他不会想到,两百多年后,五个与他一样爱写字的人,湖水深处某个最僻静的角落,歌舞笙箫,得大自在,暂别了俗世日常,甚至暂别了文学。一条船和一整个天空一起倒映在湖里,船便仿佛孤悬在浩渺苍穹,如时空之外的一个驿站,欢声笑语从驿站里溢出来,天地笼罩着一种微凉的幸福。

⑩傍晚时分,“滴答~答~~滴答~答~”《回家》的前六个音鱼贯而出,跃过船头,贴着水面,穿过层层波光,攀上一大片芦花,轻轻咬住了玫瑰色的夕阳。夕阳一愣,犹豫了一下,似不忍坠落,万物蒙在一层毛茸茸的暮光里,像蒙上了一层雪,霎时,下渚湖仿佛穿越到了冬天,湖水深处某一间竹楼内,一双手正将红泥小火炉、绿蚁新焙酒端上桌,而门外,响起了风雪夜归人的脚步声,沙沙,沙沙。

⑪萨克斯最后一缕余音和烘豆茶的热气,一起消逝在傍晚五点的下渚湖时,我的眼前浮现了片闪耀着金色光芒的水稻田。传说,上古时期的治水英雄防风氏带领部落在此开垦荒莽,种植水稻,造福先民,使得吴越一带靠狩猎采集为生的氏族部落慕名而来。他们站在太湖边的一座高山上,问一位老猎人防风氏部落在哪里。老猎人说,那一大片闪耀着金色光芒的水稻田,就是防风氏部落。之后,防风氏毫无保留地向他们传授了治水和种稻经验,福泽万民,下渚湖畔也因此有了“三道茶”遗风:“相传防风受禹命治水,劳苦莫名。里人以橙子皮、野芝麻沏茶为其祛湿气并进烘青豆作茶点。防风偶将豆倾入茶汤并食之,尔后神力大增。”(《防风神茶记》)青绿色的烘豆、金色的橘子皮沾着细白的盐粒,滚水一冲,清香四溢,鲜威可口,不仅是茶,还是饱腹暖心的食物,也是“人有德行,如水至清”的德清的待客之道。

⑫上岸时,我回头看他们。彼时,他们四个人都背着光,而我看到的却是一道道金色光芒。这些与我并无半点血缘关系的人,一起在文学路上走了几十年的人,在我烦躁时,困顿时,如防风氏般毫无保留,亦如阳光之于水稻田,一直在。

⑬时间来到戊戌年小寒。临安山坳里一个小客栈,天寒地冻,夜深人静,整栋楼只有我和位师姐,要继续第二天的采访任务。我们将所有的被褥搬到一起,一个靠在床上一个靠在榻上,在同一盏灯下“抱团取暖”。午夜时分,大雨倾盆,将屋顶的瓦片砸得哗啦啦响,我突然有一个感觉——此时,灯光是我们的驿站,我和她是彼此的驿站。

⑭驿站,食宿、换马、交换信息、补充能量的地方,八百里加急日夜奔赴的那个点,穷途末路上一个亮灯的窗口。家太远,驿站刚刚好,即使风雪交加,沿途总能找到。

⑮老子说,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意为天地无私无情,对人对狗对万物都一视同仁。而我觉得天地亦有情有意,使万物互为驿站,人与人就是彼此的驿站。漫漫人生路,并非一条线,而是一个苍穹,每一个方位都是方向,每一步都可能是深渊。一个人就是一颗星,茕茕孑立、踽踽独行。好在无尽的苍穹之中,总有一些星球星座星系,让累到极点的你靠一靠,歇一口气,再提一口气,继续前行。而继续前行,就意味着继续失散,于是,留下来的那份记忆,就成为一个驿站。多年以后,同游下渚湖的五个人也终将失散,而湖上的萨克斯声,会是我们永远的驿站。

⑯时间来到戊戌年大寒。我在曙光中独自醒来,看到父亲深夜发在苏家微信群里怀念二伯的段话。远在云南的二伯,前日猝然离世,是他们兄妹七人中第一个走的。年事已高,路途遥远,生亦难以相见,死亦无法告别,他们从此失联。不知道多年以后,浩渺苍穹中的哪一个点,是他们重逢的驿站?我在晨光里泪流满面时,小猫跃上床沿,轻轻吻了吻我的泪,又定定看了我几秒,将头窝进了我的手心。此时,它是我的驿站。

⑰这一天,谢谢下渚湖。这一年,谢谢他们都在。这一生,谢谢你们来过。

 (原文有删改)

(1)、文章第①-⑫段,主要写作者一行五人乘坐游船静赏下渚湖的情形。这部分文字以游者吹奏乐曲为线索,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分别写出了哪些内容?请依据提示填写相关内容。

①当《春风》响起时,作者看到,想到

②当《鸿雁》响起时,作者看到,想到

③当《回家》响起时,作者看到,想到

(2)、乐曲响起的时候,作者用联想、想象的表现手法和生动形象的语言为我们展示了一幅幅美丽动人的画面。请结合文章第⑦段或第⑩段内容,作简要赏析。
(3)、阅读文章,请就⑬-⑰段内容,提出一个思考问题,并说明所提问题的探究价值。
(4)、“驿站”的本义是“食宿、换马、交换信息、补充能量的地方”。阅读全文,请简要说明“驿站”在本文中的含义。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题目。
①现在,我们都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对石油过分依赖,会让国家安全、经济安全及环境安全遭受威胁。但文明不能因此停下前进的步伐,我们必须找到新的能源来保障世界运输系统的顺利运转。以非粮原料或农业废弃物为原料转化的液态燃料——纤维素生物燃料有利于环境安全,技术可行性强,近期内最有希望替代传统化石能源。
②生物燃料可以用植物或植物制品为原材料。目前,第一代生物燃料以可食用作物为原料,主要包括玉米、大豆(美国)、甘蔗(巴西)。用可食用作物制造生物燃料是最简单可行的,因为把这些可食用作物转化为燃料的技术是现成的。然而,第一代生物燃料并非长久之计,原因很简单:没有足够的耕地能够满足发达国家10%的液态燃油原料需求。
③第二代生物燃料主要以纤维素质材料为原料,如富含纤维素、生长迅速的草本植物,可转化为草油的原料有很多,从木材废料(锯木屑、木质建筑残片)到农业废弃物(玉米秸秆、小麦茎秆),再到“能源作物”[生长迅速、纤维含量高、专门种植用作草油原料的草本和木本植物]。这些原料作物耕作成本低、量大,更关键的是,这些作物的种植生产不会干扰和危及粮食生产。大多数能源作物能够在不能用作农田的边际土地上快速生长。还有一些能够在被废水或者重金属污染的土壤中生长并净化土壤,如生长周期较短的灌木柳树。
④纤维素类植物生物质(指某一系统中全部或特定的生物总量)丰富,能够可持续地收获,来制造生物燃料。美国农业部和能源部的研究显示,在不减少作为人类食物、动物饲料及出口生物质份额的前提下,美国每年能够生产13亿吨(干重)生物质。如此大量的生物质每年至少能够产生1,000亿加仑(约3,790亿升)草油,大约相当于每年美国汽油、柴油消耗总量的一半。放眼全球,每年纤维素类生物质生产量能够转化的生物燃料相当于340亿~1,600亿桶原油,已经超过了目前全球每年30亿桶原油的消耗量。纤维素类生物质能够转化成任何类型的燃料,如乙醇、普通汽油、柴油,甚至航空燃油。
⑤人类历史上的能源新纪元──草油时代也许很快就要到来。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清凉琐忆

项丽敏

    端午之后,盛夏的暑热如一匹金毛猛兽纵身而至,脚步所踏之地迅速蹿起灼人的热焰。

    人们纷纷逃入室内,关紧门窗,打开空调,以现代电器制造出的凉冷抵抗暑热的威逼。空调供给的冷风把室内变成了幽凉的洞穴,而室外则更如热浪滾动的火炉了。这个时候,最叫人措手不及的是突然断电。洞穴很快变成蒸笼,从笼子里跑出来又不知该往何处,不由得怀念起那个在树荫、河水、竹床、凉席上度过的充满了趣味的夏天。

    在夏天使用凉席祛暑的时代得追溯到东周之前,《诗经·小雅》里的“上莞下簟,乃安斯寝”是关于凉席的最早书写。李清照的“红藕香残玉簟秋”,则将凉席提升至艺术的审美境界,惊艳的忧伤,令读者在品咂文字时便生出凉意。

玉簟是诗人冠之于凉席的美名。在民间,凉席的称呼则是朴素和直接的,草编的凉席就叫草席,竹编的凉席就叫竹席。草席是用马兰草、蒲草或灯芯草编织而成,质地柔软,凉度也较低,适合体质较弱的幼童和老人。竹席则以水竹、毛竹、油竹等为原料,将竹皮劈成篾丝,经蒸煮、浸泡等工艺后以手工经纬编织而成。竹席的优点在于透汗性好,凉度高,置身其上确有冰玉般的凉润与光滑

放暑假了,孩子们像松了绑的小猴子,迫不及待地扑入山野,在河里嬉水、捉鱼,在长满野果的树上爬来爬去,或抓着一根树枝荡秋千。玩累了,就摘一片棕树叶子顶在头上回家。

    母亲将一张旧的大草席铺在堂前的地上,穿堂风则像穿了隐身衣的顽童窜来窜去,不停地拂动墙上贴着的年画,弄出沙沙的响动。孩子们在凉席上围坐着、扭打着,把已经破了的凉席边缘扯得更破。

    母亲一声令下,让孩子们停止打闹,乖乖地睡午觉时,铺在地上的凉席一下子就变硬了,仿佛有很多的小石子在凉席里藏着,硌得人翻来翻去,难受极了。这时母亲便拿过一只大蒲扇,在凉席边缘坐下,看见有不安分的孩子想恶作剧时,便竖起扇脊敲过去,那孩子赶紧闭上眼睛,假装睡着了。

    儿时,那张上了年岁的旧凉席,终于浸润上琥珀的光亮,成了盛夏记忆里最清凉的回想。

【注】①上莞下簟:莞,蒲草,这里指草席;簟,竹席。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

捡烂纸的老头

汪曾祺

    烤肉刘早就不卖烤肉了,不过虎坊桥一带的人都还叫它烤肉刘。这是一家平民化的回民馆子,地方不小,东西实惠,卖大锅菜。炒辣豆腐,炒豆角,炒蒜苗,炒洋白菜。比较贵一点是黄焖羊肉,也就是块儿来钱一小碗,在后面做得了,用脸盆端出来,倒在几个深深的铁罐里,下面用微火煨着,倒总是温和的。有时也卖小勺炒菜:大葱炮羊肉,干炸丸子,它似蜜……主食有米饭、馒头、芝麻烧饼、罗丝转;卖面条,浇炸酱、浇卤。夏天卖麻酱面,卖馅儿饼。烙饼炉紧贴着门脸儿,一进门就听到饼铛里的油吱吱喳喳地响,饼香扑鼻,很诱人。

    烤肉刘的买卖不错,一到饭口,尤其是中午,人总是满的。附近有几个小工厂,厂里没有食堂,烤肉刘就是他们的食堂。工人们都在壮年,能吃,馅饼至少得来五个(半斤),一瓶啤酒,二两白的。女工们则多半是拿一个饭盒来,买馅饼,或炒豆腐、花卷,带到车间里去吃。有一些退休的职工,不爱吃家里的饭,爱上烤肉刘来吃“野食”,爱吃什么要点儿什么。有一个文质彬彬的主儿,原来当会计,他每天都到烤肉刘这儿来。他和家里人说定,每天两块钱的“挑费”都扔在这儿。有一个煤站的副经理,现在也还参加劳动,手指甲缝都是黑的。他在烤肉刘吃了十来年了。他来了,没座位,服务员即刻从后面把他们自己坐的凳子搬出一张来,把他安排在一个旮旯里。有炮肉,他总是来一盘炮肉,仨烧饼,二两酒。给他炮的这一盘肉,够别人的两盘,因为烤肉刘指着他保证用煤。这些,都是老主顾。还有一些流动客人,有东北的,山西的,保定的,石家庄的。大包小包,五颜六色,男人用手指甲剔牙,女人敞开怀喂奶。

    有一个人是每天必到的,午晚两餐,都在这里。这条街上的人都认识他,是个捡烂纸的。他穿得很破烂,总是一件油乎乎的烂棉袄,腰里系一根烂麻绳,没有衬衣。脸上说不清是什么颜色,好像是浅黄的。说不清有多大岁数,六十几?七十几?一嘴牙七长八短,残缺不全。你吃点儿软和的花卷、面条,不好么?不,他总是要三个烧饼,歪着脑袋努力地啃噬。烧饼吃完,站起身子,找一个别人用过的碗,自言自语(他可不在乎这个):“跟他们寻一口面汤。”喝了面汤:“回见。”没人理他,因为不知道他是向谁说的。

    一天,他和几个小伙子一桌,一个小伙子看了他一眼,跟同伴小声说了句什么。他多了心:“你说谁哪?”小伙子没有理他。他放下烧饼,跑到店堂当间:“出来!出来!”这是要打架。北京人过去打架,都到当街去打,不在店铺里打,免得损坏人家的东西搅了人家的买卖。“出来!出来!”是叫阵,没人劝。压根儿就没人注意他。打架?这么个糟老头子?这老头可真是糟,从里糟到外。这几个小伙子,随便哪一个,出去一拳准把他揍趴下。小伙子们看看他,不理他。这么个糟老头子想打架,是真的吗?他会打架吗?年轻的时候打过架吗?看样子,他没打过架,他哪里是耍胳膊的人哪!他这是干什么?虚张声势?也说不上,无声势可言。没有人把他当一回事。没人理他,他悻悻地回到座位上,把没吃完的烧饼很费劲地啃完了。情绪已经平复下来——本来也没有多大情绪。“跟他们寻口汤去。”喝了两口面汤:“回见!”

    有几天没看见捡烂纸的老头了,听煤站的副经理说,他死了。死后,在他的破席子底下发现了八千多块钱,一沓一沓,用麻筋捆得很整齐。

    他攒下这些钱干什么?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白马湖之冬

夏丐尊

    ①在我过去四十余年的生涯中,冬的情味尝得最深刻的,要算十年前,初移居白马湖的时候了。十年以来,白马湖已成了一个小村落,当我移居的时候,还是一片荒野。春晖中学的新建筑巍然矗立于湖的那一面,湖的这一面的山脚下是小小的几间新平屋,住着我和刘君心如两家。此外两三里内没有人烟。一家人于阴历十一月下旬从热闹的杭州移居这荒凉的山野,宛如投身于极带中。

    ②那里的风,差不多日日有的,呼呼作响,好像虎吼。屋宇虽系新建,构造却极粗率,风从门面隙缝中来,分外尖削,把门缝窗隙厚厚地用纸糊了,缝中却仍有透入。风刮得厉害的时候,天未夜就把大门关上,全家吃毕夜饭即睡入被窝里,静听寒风的怒号,湖水的澎湃。靠山的小后轩,算是我的书斋,是全屋子中风最小的一间,我常把头上的罗宋帽拉得低低地,在洋灯下工作至夜深。松涛如吼,霜月当窗,饥鼠吱吱在积尘上奔窜。我于这种时候深感到萧瑟的诗趣,常独自拔划着炉灰,不肯就睡,把自己拟诸山水画中的人物,作种种幽邈的遐想。现在白马湖到处都是树木了,时尚的树木一株都未种。月亮与太阳都是整个儿的,从上山起直要照到下山为止。太阳好的时候,只要不刮风,那真和暖得不像冬天。一家人都坐在庭间曝日,甚至于吃午饭也在屋外,像夏天的晚饭一样。日光晒到哪里,就把椅凳移到哪里,忽然寒风来了,只好逃难似地各自带了椅凳逃入室中,急急把门关上。在平常的日子,风来大概在下午快要傍晚的时候,半夜即息。至于大风寒,那是整日夜狂吼,要二三日才止的。最严寒的几天,泥地看去惨白如水门汀,山色冻得发紫而黯,湖波泛深蓝色。

    ③下雪原是我所不憎厌的,下雪的日子,室内分外明亮,晚上差不多不用燃灯。远山积雪足供半个月的观看,举头即可从窗中望见。可是究竟是南方,每冬下雪不过一二次。我在那里所日常领略的冬的情味,几乎都从风来。白马湖之所以多风,可以说有着地理上的原因。那里环湖都是山,而北首却有一个半里阔的空隙,好似故意张了袋口欢迎风来的样子。白马湖的山水和普通的风景地相差不远,唯有风却与别的地方不同。风的多和大,凡是到过那里的人都知道的。风在冬季的感觉中,自古占着重要的因素,而白马湖的风尤其特别。

    ④现在,一家僦居上海多日,偶然于夜深人静时听到风声,大家就要提起白马湖来,说白马湖不知今夜又刮得怎样厉害哩!

文学作品阅读

我的母亲

丰子恺

①母亲生前没有摄影取坐像的照片,但这姿态清楚地摄入在我脑海中的底片上,不过没有晒出。现在就用笔墨代替显影液和定影液,把我的母亲的坐像晒出来吧。

②我的母亲坐在我家老屋的西北角里的八仙椅子上,眼睛里发出严肃的光辉,口角上表出慈爱的笑容。

③老屋的西北角里的八仙椅子,是母亲的老位子。从我小时候直到她逝世前数月,母亲空下来总是坐在这把椅子上,这是很不舒服的一个座位:我家的老屋是一所三开间的楼厅,右边是我的堂兄家,左边一间是我的堂叔家,中央一间是我家。但是没有板壁隔开,只拿在左右的两排八仙椅子当作三份人家的界限。所以母亲坐的椅子,背后凌空。若是沙发椅子,三面有柔软的厚壁,凌空无妨碍。 但我家的八仙椅子是木造的,坐板和靠背成九十度角,靠背只是疏疏的几根木条,其高只及人的肩膀。母亲坐着没处搁头,很不安稳。母亲又防椅子的脚摆在泥土上要霉烂,用二三寸高的木座子衬在椅子脚下,因此这只八仙椅子特别高,母亲 坐上去两脚须得挂空,很不便利。所谓西北角,就是左边最里面的一只椅子,这椅子的里面就是通过退堂的门。退堂里就是灶间。母亲坐在椅子上向里面顾,可 以看见灶头。风从里面吹出的时候,烟灰和油气都吹在母亲身上,很不卫生。堂前隔着三四尺阔的一条天井便是墙门。墙外面便是我们的染坊店。母亲坐在椅子里向外面望,可以看见杂沓往来的顾客,听到沸反盈天的市井声,很不清静。但我的母亲一生坐在我家老屋西北角里的这样不安稳,不便利,不卫生,不清静的一只八仙椅子上,眼睛发出严肃的光辉,口角上表出慈爱的笑容。母亲为什么老是坐在这样不舒服的椅子里呢?因为这位子在我家中最为重要。母亲坐在这位子里可以顾到灶上,又可以顾到店里。母亲为要兼顾内外,便顾不到其他了。

④我四岁时,父亲中了举人,同年祖母逝世,父亲丁艰在家,郁郁不乐,以诗酒自娱,不管家事,丁艰终而科举废,父亲就从此隐遁。这期间家事店事,内外都归母亲一个兼理。我从书堂出来,照例走向坐在西北角里的椅子上的母亲的身边,向她讨点东西吃。母亲口角上表出亲爱的笑容,伸手除下挂在椅子头顶的“饿杀猫篮”,拿起饼饵给我吃;同时眼睛里发出严肃的光辉,给我几句勉励。

⑤我九岁的时候,父亲遗下了母亲和我们姐弟六人,薄田数亩和染坊店一间而逝世。我家内外一切责任全部归母亲负担。此后她坐在那椅子上的时间愈加多了。工人们常来坐在里面的凳子上,同母亲谈家事:店伙们常来坐在外面的椅子上,同母亲谈店事:父亲的朋友和亲戚邻人常来坐在对面的椅子上,同母亲交涉或应酬。我从学堂里放假回家,又照例走向西北角椅子边,同母亲讨个钢板。有时这四班人同时来到,使得母亲招架不住,于是她用眼睛的严肃的光辉来命令,警戒,或交涉;同时又用了口角上的慈爱的笑容来劝勉,抚爱,或应酬。当时的我看惯了这种光景,以为母亲是天生成坐在这只椅子上的,而且天生成有四班人 向她缠绕不清的。

⑥我十七岁离开母亲,到远方求学。临行的时候,母亲眼睛里发出严肃的光辉,诚我待人接物求学立身的大道;口角上表出慈爱的笑容,关照我起居饮食一切的细事。她给我准备学费,她给我置备行李,她给我制一罐猪油炒米粉,放在我的网篮里;她给我做一个小线板,上面插两只引线放在我的箱子里,然后送我出门。放假归来的时候,我一进店门,就望见母亲坐在西北角里的八仙椅子上。她欢迎我归家,口角上表了慈爱的笑容,她探问我的学业,眼睛里发出严肃的光辉。晚上她亲自上灶,烧些我所爱吃的菜蔬给我吃,灯下她详询我的学校生活, 加以勉励,教训,或责备。

⑦我廿二岁毕业后,赴远方服务,不克依居母亲膝下,唯假期归省。每次归家,依然看见母亲坐在西北角里的椅子上,眼睛里发出严肃的光辉,口角上表现 出慈爱的笑容。她像贤主一般招待我,又像良师一般教训我。

⑧我三十岁时,弃职归家,读书著述奉母,母亲还是每天坐在西北角里的八仙椅子上,眼睛里发出严肃的光辉,口角上来出慈爱的笑容。只是她的头发已由灰白渐渐转成银白了。

⑨我三十三岁时,母亲逝世。我家老屋西角里的八仙椅子上,从此不再有我母亲坐着了。然而每逢看见这只椅子的时候,脑际一定浮出母亲的坐像——眼睛里发了严肃的光辉,口角上表出慈爱的笑容。她是我的母亲,同时又是我的父亲。她以一身任严父兼慈母之职而训诲我抚养我,我从呱呱坠地的时候直到三十三岁,不,直到现在。陶渊明诗云:“昔闻长者言,掩耳每不喜。”我也犯这个毛病;我曾经全部接受了母亲的慈爱,但不会全部接受她的训诲。所以现在我每次想象中瞻望母亲的坐像,对于她口角上的慈爱的笑容觉得十分感激,对于她眼睛里的严肃的光辉,觉得十分震动。这光辉每次给我以深刻的警惕和有力的勉励。

(选自《缘缘堂随笔》,有删改)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