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名著导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吉林省长春市双阳区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选段,回答问题。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1)、这段文字出自于名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作者是,主人公是
(2)、这段名言体现了主人公怎样的精神?
(3)、本书题目“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有深刻含义,请谈一谈你的理解。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西塘的水上清洁工

小河丁丁

    ①那年八月下旬,我和六妹来到西塘,一个小小的江南古镇。

    ②黄昏,我们沿着临河的长街漫行。一条小船在彼岸酒家楼下微微浮动,船夫坐在船头悠闲地抽着香烟。此人三十出头,身瘦衣宽,脸长长的,胡须头发有些零乱。游客朝他拍照,闪光灯咔嚓咔嚓,他毫无反应,只把一条腿歪搭在船舷上,半低着头,默默享受那支短短的香烟。那条腿也瘦,裤管显得有些空荡,薄长的脚板蹬着千层底的黑布鞋。开始我以为他在候客,后来看到船上放着长柄捞网和垃圾篓,才明白他是清洁工。

    ③他扔掉烟蒂,用桨顶一下岸石,小船就离了岸,慢慢地顺水漂移。除非是给游船让道,他都懒得摇橹。摇橹也用一只手,有心无心,不愿意绷紧肌肉。世上哪有这么悠闲的清洁工!这边游人熙熙攘攘,对岸酒家正在呼喝划拳,而他充耳不闻。我注视着他,人世间的喧哗躁动就变得轻了,淡了,全都成为他的背景。

    ④上了石桥,我坐在石墩上,看着他和小船缓缓漂进桥孔。我又坐到另一边的石墩上,目送他和小船渐渐远去。水面漂过梧桐叶,他漫不经心伸出捞网,连屁股都不挪一下。河边泊着一座“水上餐厅”,船楼的霓虹灯在水中投射出大片光影,奇异,诡艳。他把小船摇到滟滟的灯影里,那一刻真是如梦似幻。

    ⑤我痴痴地望着他和小船消失在夜色里,不愿离去。过了许久,他和小船从暗影中再度出现,往这边漂过来。这边桥下有个小小埠头,到了这儿,他终于站起来了,小船被一种神奇的力量推着向埠头靠近。他一个跨步上了岸,动作飘逸,恍若仙人。我担心小船因为他的蹬力离岸,小船却继续往前,轻轻触到石阶,好像能按主人心意行事。他拴好小船,上岸去了,我兀自望着小船出神,那把长橹在水中半浮半浸。

    ⑥“你又在想什么……”六妹似问非问。我没有回答。

    ⑦吃过晚饭回旅店休息一会儿,我们出来欣赏河街夜景,发现水上清洁工换了一个。这人身如铁塔,头大颈粗,登台唱戏李逵张飞非他莫属。那条小船载着他摇摇晃晃,好生吃力,似乎随时都会覆没。他叉开柱子般的双腿站在船上,膝盖绷得直直的,一只大手将长长的捞网牢牢夹在腋下,另一只大手掌着橹把将小船摇得飞快。

    ⑧正是放河灯的时候,好几家铺子在卖河灯,有莲花灯、船灯和心灯,还有一种是长方形,都用各色彩纸做成,十分精致。这些河灯点燃了,烛光从里面映着彩纸,漂在水中又映着波光,在黑暗中多么动人啊。可是游客们刚刚把河灯放下去,壮汉就匆匆赶到,“波”的一声用捞网将河灯扑灭,捞起来用力倒进垃圾篓。他那么粗鲁,对寄载各种心愿的小灯不带丝毫怜悯,简直就是“河灯杀手”。

⑨大家七嘴八舌地说:“灯还燃着你就这样……”“你回头再捞也不迟!”“至少等河灯熄了才能捞。”“不要捞了,河灯多漂亮呀!”

    ⑩壮汉却振振有词,声音像打雷一样:“我是打工的!我不干活人家不给我钱!”

⑪一个小姑娘含着眼泪向一位卖河灯的老太太投诉,老太太操着吴侬软语无奈地说:“跟他说也没有用,他呢……等他过去了就好了……”

    ⑫六妹很想放河灯,又不甘让自己的河灯遭遇灭顶之灾,就在那儿磨磨蹭蹭。

    ⑬等了好久,终于等到壮汉驱驭着小船离去。六妹买了一盏小小的莲花灯,下到濒水的台阶,在牵挂与侥幸的目光里,很小心地将莲花灯放到水面。莲花灯畏畏葸葸躲在河堤下,没有漂向河心,这儿有台阶挡着,不到近处发现不了,它是害怕那个壮汉杀回马枪吧。

    ⑭夜渐渐深了,街市渐渐冷清、寂静。我们走过幽暗的长巷回到旅店。我在露台上坐了很久,半分睡意也没有。

(选自《文汇报》2016年5月2日,略有删改)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如果你不喜欢读书

    记得在补习班任教的时候,曾教过这么一名学生,他桀骜不驯,不服管教。当他母亲带他来班上时,一把鼻涕,一把眼泪,说他聪明,却不用功,白白浪费了人生,希望老师能好好教导他。

    他在教室里,不言不语;上课即来,下课即走;不回答问题,不做功课,却也不吵闹。一遇测验,交了白卷就走人,相当洒脱。

    有一天,他又交了白卷,就想离去。我怒不可遏,留下了他。学生都回去后,我与他单独在教室会谈,我说尽了好话,劝他要懂得体谅父母的苦心;他仍默默垂首,不辩不争,毫无回应。这时候,我忍不住哭了出来。他见我流泪,便掏出了张纸巾递给我。一抬头,我看到他眼眶也已泛红,他随后低声说道:“我不喜欢念书!”说着,他起身就离去,头也不回。

    第二天起,他再也没来上课。过了好几年,我已忘了这个学生。

    前不久,开车经过一个洗车店,想想也该洗车了。停好车,问清了价钱,便到邻近的卖场逛着,估量着洗完车的时间,才又回到洗车店,准备取车。当看到我的车时,吃了一惊,因为整辆车光亮洁净,宛如新车出厂。这不只是洗车,已是镜面美容的工程了。我心中不免暗自发怒这洗车店为了做生意,不择手段,先斩后奏造成事实,硬要我做冤大头!镜面美容收费可不菲呀!

    当我怒气冲冲地想找老板理论时,却见老板堆着一脸笑容走过来,腼腆地说:“老师!你还认得我吗?”听完他的自我介绍,我才知道,原来,他就是当年那名不喜欢读书的学生。

    他说,那一天,我留下他长谈后,他大受感动,也意识到不该再浪费生命,可是他确实不喜爱读书。回家后,他便与父母开诚布公地说明,终于说服了父母,让他放弃继续升学的计划,到修车厂做学徒,学技术。

    学会了修车后,他又去学洗车,经过几年的磨炼,他终于开了家洗车店。他说洗车虽然辛苦,但总算是自己的事业。他把每辆车都当成自己的儿女,用心对待,认真清洗;再加上他懂得修车,如果车子有些小毛病,他也会随手调整;如果修不好的,他也会叮嘱客户,尽早送厂维修。

    由于他待人诚恳和气,收费公道,又有额外服务,所以生意不错,平时没预约是不受理的。

    他说当我把车子开进来时,他本想过来拒绝,一看到是我,不但接了下来,还亲自为我的车子做了全套的美容。他说,当年我那忍不住的哭泣,让他感受到被爱与关怀,促使他从自我放弃中重新站起来。多年来,他一直想表达谢意,却苦无机会。今天总算能够回赠给我“一件干净的礼物”!

    我非常欣慰地接受了他的好意。最让我感动的不是他擦亮了我的车,而是他那颗肯上进的心。

    “行行出状元”,不是只有读书才有出息,但也不能以此为借口,而荒废功课、浪费人生;如果你真的不喜欢读书,就应该尽早规划未来的路。他的成就,不正是一个最好的启示吗?

——2012年10月《读者》

阅读

卖字的人

肖复兴

①春节早过去了,年三十那件事却总还在眼前晃。

②我家街对面是潘家园市场,这一天,较往常的人满为患虽然清静了不少,但依然有市声喧嚣,就连便道上都有人摆摊,不过,卖的大都是过年的窗花、对联,也有一些自己书写的书法作品。到黄昏的时候,这些零星的小摊早都收拾好家伙什回家过年了。只有一个人在寒风中坚持着。

③这是一个中年人,听口音是河北沧县人,沧县是我的老家,一听就能听得出来,便感到有些亲切。我在马路这边就看见了他,穿着一件枣红色的羽绒服,在便道隔离的栏杆前,他正在弯腰收拾地上摆着的东西。长长一溜儿的便道上,硕果仅存地只剩下他一个人,显得格外醒目。在街这边看,他的身前是一座绿色的报刊零售亭,早已经挂上了门板,但绿色的亭子和他身后白色的栏杆、街树的枯枝、市场灰色的外墙、颜色艳丽的广告牌,这些静物和他组合在一起,构成了一幅画。如果作为新年画,怪有意思的。

④我过了马路,除了地上还摊着两幅书法,他已经收拾好东西,正准备要走。我匆匆瞥了一眼地上的两幅字,一幅隶书,一幅行草,尺幅都不小,没来得及仔细看,只是客气地和他打过招呼,知道卖的都是他自己写的书法作品。问了句今天卖的行情可好?他摇摇头说今儿不行,一幅也没卖出去。又问这么晚了回沧县过年吗?他说在北京租有房子,全家今年都在这儿过年了。然后,彼此拜了个早年就分手了。寒风中,看见他的身影,显得有些孤独和凄清,怎么都感觉像是巴金《寒夜》里的人物。

⑤办完事,我原路返回。天已经彻底黑了下来,路灯早亮了,倒悬的莲花一般,盛开在寂静的街道旁。路过报刊零售亭的时候,忽然看见门板上贴着两幅书法,在街灯的映照下,白纸黑字,非常打眼。看出来了,是刚才那个中年男人摊在地上的那两幅字,一幅隶书,一幅行草。仔细一看,隶书是四个横写的大字:龙马精神。行草是四句诗: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莫笑农家腊酒浑。禁不住莞尔一笑,字虽然写得一般,但觉得有点儿意思。两幅字都和春节相关呢,一幅为马年祝福而写,一幅为春天到来而写。后一幅,是放翁(陆游,号放翁)诗的改写,改得风趣有神,有点儿功夫,并非等闲之辈。

⑥这位老兄,一天没有卖出去一幅字,却索性把这两幅字留了下来,贴在报亭上,留给人观赏,也留予风抚摸,和即将燃放的鞭炮欢庆。这是他心情的宣泄,也是他拜年的特殊方式,是个不错的创意。既然清风朗月不用一文钱买,那么,白纸黑字也可以无需一文钱卖,和大自然交融,一起过年迎春,是一种别样的境界呢。到潘家园来卖字画的人,多如过江之鲫,如他这样有如此创意的人,我还真的没有见过。

⑦只是担心,不知道这两幅字能否熬过大年夜,明天一早,人们出门到各家拜年的时候还能否看得到?走过马路,禁不住回头又望了望,寒风吹过,报亭上的那两幅字在猎猎地抖动。

⑧如今,春天到了,到潘家园去,再没有见到这位卖字的人。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