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综合性学习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吉林省长春市双阳区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综合实践。
(1)、今年4月23日是第二十四个“世界读书日”。某学校开展了“好读书,读好书”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请按照要求,回答小题。

【材料一】数学家华罗庚读书不是从头至尾一字一句地读,而是先对着书名思考片刻,然后闭目静思,想完后再打开书,如果作者写的和他的思路一样,他就不再读了。

【材料二】宋代文学家苏东坡学识渊博,他认为一本书每读一遍只要理解和消化一个问题就行了,一遍又一遍的读,就能读透全书

【材料三】西汉时期匡衡,年轻时非常喜欢读书,但因家里贫穷,点不起灯烛,见邻家灯烛明亮,匡衡便在墙上穿一个孔洞,在洞前映着光刻苦读书。

【材料四】爱因斯坦读书时,分成三个步骤,他先对全书形成总体印象,然后在此基础上,逐页却不是逐字地掠读全文,在掠读全书后,把已经获得的印象条理化,系统化

【材料五】范仲淹青年求学时期,过着人不能堪的苦读生活,五年间未曾脱衣而眠,有时夜里感到昏昏欲睡,便以水沃面。就这样,他领悟了六经的主旨。

上面是某同学为“名人读书方法”主题演讲搜集的一组材料,不符合这一主题的两则是

(2)、下面是某同学摘抄的读书名言,请你依照这句名言的形式,仿写一个句子。

名言:一本书像一艘船,带领我们驶向无限广阔的生活海洋。

仿写:一本书像

(3)、下面是某同学读《中华成语故事》后,在班上讲的故事,请在横线上填写相关成语,并用楷书或行书将其正确、规范、美观地书写在田字格内。

    汉朝的孙敬刻苦好学,每天一早就起来读书,直至深夜。因为疲劳瞌睡,常会不知不觉打起盹来。他就把绳子的一头悬在屋梁上,一头系着头发。这样,一打盹,头皮就会被扯痛。后来,他终于成为儒学大师。战国时的苏秦因为游说秦国失败,家里人不理他,他发愤自学。每当瞌睡时,就拿锥子刺自己的股(大腿),直至鲜血淋漓。后来他成为有名的学问家。后人将两人的事迹合在一起,用“”形容刻苦自学。

(4)、在古诗苑漫步活动中,某同学“别出心裁品古诗”,将诗歌画成一幅画,又完成一副书法作品,你能猜出这首诗的内容吗?请写出相关的连续的两句古诗。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中国诗词大会》之后

【材料一】某校针对学生是否在课外经常阅读诗词进行调查,结果如下图表所示:

选项

经常读

从没读

很少读

时不时抽空读

人数

21

28

52

49

百分比

13.58%

18.18%

33.76%

31.8%

【材料二】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强调把学诗当成中国人成长过程中重要的一环。《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因短小精悍、合辙押韵、朗朗上口、内涵丰富,充分体现了汉语的特征,成为中国传统蒙学的三大经典读物。《唐诗三百首》这样的诗歌精选,早在明清时期就成为经典的启蒙读本。

【材料三】屈原、范仲淹、岳飞、陆游、文天祥、于谦、秋瑾、谭嗣同等古代先贤的诗词,显示出作者在家国危难、民族危亡之时,驱逐鞑虏、保家卫国的民族气节与爱国感情,激励着我们为中华民族的复兴崛起、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材料四】学生不爱学古诗词,首先就是因为它与我们的生活距离较远,且诗歌内容多是根据诗人自身经历有感而发,学生年龄尚轻,人生阅历尚浅,所以难以理解诗歌内涵,看似诗中花草树木,实则都是诗人的情深一片,而学生不能领悟,也不能苛责学生领悟更深。再就是应试教育逼迫我们必须掌握各种相关知识,老师一着急就容易满堂灌,学生就更加反感。家长,社会等大环境也都忽视对学生的传统教育,所以促使学生更在乎背英语单词数学概念之类。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