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卷
题型:材料分析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八课辛亥革命同步练习题
他是中国历史上最具争议的人物之一,他曾因签订《马关条约》而遭到国人唾骂,然而他又是晚清著名的外交家之一;他曾经镇压过农民起义,但他又是洋务运动的干将,为中国的近代化作出了重大贡献……
材料一:夫商君为孝公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故秦无敌于天下。
——《战国策·秦策》
材料二:廿六年(公元前221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黔首(老百姓)大安。立号为皇帝,乃诏丞相状、绾,法度量则不壹(一)歉疑(疑惑不明)者,皆明壹(一)之。
——始皇诏方升(铭文刻于外壁一侧)藏于上海博物馆
材料一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材料二 “(孝公)有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
解释:(秦孝公)有席卷天下,包办天宇之间,囊括四海的意图,统一天下的雄心。正当这是,商鞅辅佐他,对内建立法规制度,从事耕作纺织,修造防守和进攻的器械,对外实行连衡策略,使诸侯自相争斗。
——《史记》
材料三 当时,各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聚众讲学,研讨学术,著书立说。他们提出各种政治主张和治国方略,希望用自己的学说解决社会问题。各学派在思想上、政治上的观点不同,学派之间展开激烈的辩论,相互抨击; 同时又相互影响,取长补短,呈现思想文化的繁荣局面。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材料一:见下图。
材料二:见下表。
地点
名人故居
广州番禺
邓世昌故居
广东新会
梁启超故居
广州花都
洪秀全故居
广东中山
孙中山故居
材料三:广东为泰西入中国之道,濠镜(澳门)一区,自明代已为互市之地。自香港隶属于英,白人之足迹益繁,故广东言西学最早,齐民习与西人游,故不恶之,亦不畏之,故其国民之性质,有独立不羁气象者,惟广东人之最。
——梁启超《饮冰室文集》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