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材料分析题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江苏省苏州市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

计量,事关国计民生,是确保社会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基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夫商君为孝公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故秦无敌于天下。

——《战国策·秦策》

材料二:廿六年(公元前221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黔首(老百姓)大安。立号为皇帝,乃诏丞相状、绾,法度量则不壹(一)歉疑(疑惑不明)者,皆明壹(一)之。

——始皇诏方升(铭文刻于外壁一侧)藏于上海博物馆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商君”是谁?“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是指什么改革措施?此项措施对秦国产生了什么重要作用?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皇帝”是谁?此铭文应是用什么字体所刻?
(3)、综合上述材料,指出计量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举一反三
长城不仅是一座绵延万里的世界著名古建筑,更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和精神的象征。请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下列探究任务。

【任务一:长城的修建】

材料一

【任务二:长城的力量】

材料二   《长城谣》1937年10月24日在刊物《战歌周刊》上发表。后经周小燕的深情演唱,在海内外广为传播,激起了广大民众和海外侨胞的爱国热情。大家踊跃捐款、捐物,参加抗战。

——摘编自百度百科

             《长城谣》简谱图片

【任务三:长城的价值】

材料三   在人类社会生活和文明的发展过程中,始终面临生死存亡、构建文明发展秩序、文明发展和延续三大基本问题。长城存在的价值,与解决这三个问题息息相关。中国东边和南边的大海,西面和西南的喜马拉雅等高山,构成了当时难以逾越的自然屏障。北方虽有荒漠,却有广袤的草原相连接。中国古代持续地建筑和使用长城,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农耕民族的生存问题。古代中原地区,农业是立国之本,保护农耕就是保护国家命脉。在农耕文明向北扩展之后,长城又规范、协调农耕和游牧两种生产生活方式所带来的矛盾和冲突,减少了双方发生战争的次数。长城地区农牧民族有序的碰撞与交流,促进了各民族团结融合,强化了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增强了中华民族文化的生命力和影响力。

——摘编自董耀会《长城:中华民族的代表性符号和中华文明的重要象征》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