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秋天观秋果,山茱萸红了!
①“朱实山下开,清香寒更发。幸与丛桂花,窗前向秋月”,唐朝著名诗人王维的《山茱萸》这首诗中描写了山茱萸这种植物。
②山茱萸,为山茱萸科的落叶乔木或灌木,高4-10米,产于山西、陕西、甘肃、山东、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南等省。早春先花后叶、金色的花朵璀璨夺目。霜降前后,它的果实如红玛瑙一般挂满枝头,绯红欲滴。因山茱萸花、采都极具观赏价值,所以经常被广泛的应用于园林绿化。
③除了观赏价值,山茱萸还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它的入药部位是去核的果肉、叫做“山萸肉”,俗名“枣皮”。据《中国药典》2020年版记载,山茱萸干燥成熟后的果肉入药,具有补益肝肾、收涩固脱的功效,可用于治疗眩晕耳鸣、腰膝酸痛,大汗虚脱等。
④如果说,王维的《山茱萸》的诗句还有些陌生的话,那么他的另一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则广为流传:“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这首诗使得茱萸更加出名,至于这首诗里的茱萸,到底指的是山茱萸还是另外一种芸香科叫做吴茱萸的植物至今仍有争论。记录一种植物在不同季节的形态,会让这种植物的特点更丰满,也让四季的故事更生动而神奇,故在此记录了山茱萸的春华秋实。
⑤经专家考证,《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中的“茱萸”可能更倾向于是吴茱萸这种植物,因为吴茱萸有特殊气味,古时重阳登高,人们佩戴具有强烈气味的吴茱萸用来辟恶气御初寒。山茱萸,吴茱萸,同为茱萸,不同的植物,不同的分布,不同的寓意和用途。
⑥吴茱萸主要分布于秦岭以南,北方没有野生的吴茱萸,在北方,常见的是山茱萸。
⑦3月下旬,山茱萸盛开。它先开花后出叶,盛花时节一片金黄、成为早春绚烂一景。每一个伞形花序下部有4枚卵形带紫色的总苞片、4枚黄色的花瓣向外反卷、整个花序非常精致。偶有去年遗留下的干果还倔强地挂在枝头,与金黄的花朵诉说着上一年的春风秋雨。
⑧山里人家成片种植的山茱萸,花开时节将大山染成金黄。花落结果后,采实在夏日的阳光和雨水中长大。初秋,山茱萸的果实由青绿渐渐发黄,变红、成热的季节即将到来。
⑨霜降前后,山茱萸一树树的红玛瑙养眼诱人,忙碌的采摘开始了。山茱萸的色彩变化丰富,春黄赏花,夏绿遮荫,秋红观果,偶尔还会见到它的叶色变红,观花、观采、观叶,层次分明,观赏性也是俱佳的。
⑩山茱萸是秦岭地区的特产药材之一,在陕西洋县秦岭山脉地区、可见当地村民采摘处理山茱萸,然后加工处理成干燥的山萸肉售卖的过程。秦岭山区的村落里,村民的房前屋后长满了山茱萸。人们会根据每颗树成熟程度的不同在秋季分批采收。采收的时候,先在树下铺满篷布,然后用机器振动或者竹棍敲打的方法使果实落下。收集篷布上的掉落物,筛选去掉叶子等杂物,留下红彤彤的山茱萸采。采收下来的果实沉甸甸,个大,饱满、红艳欲滴,装在背篓里面将收获的喜悦一同背回家。
⑪每户人家基本都有个简易的烘房,山茱萸果背回家后会先平铺在竹编的晒网上面,然后放进烘房、在旁边烧火将茱萸果烘至半干的状态、这样便于山茱萸采脱核。烘至半干的山茱萸果会在某个清,嘈杂的轰鸣声中,被用机器进行了脱壳,山茱萸果在机器里被挤压,果核就这样被分离了出来。
⑫山茱萸的核骨质,狭椭圆形,浅褐色,有几条不整齐的肋纹。脱核后留下大红色的山茱萸果肉,正宗中国红呀!甚是红艳。将茱萸肉摊平至晒网上,在秋季的暖阳下晒干,晒干后就处理完成,得到药材“山萸肉”了!当地人又称其为“枣皮”“红枣皮”等。随后,干燥后的山萸肉就可以储存起来等着药商来收购了!一年一度的山茱萸“秋收”完成!
⑬当劳动成果换成红票票的时候、红彤彤的山茱萸也映红了劳动人民的笑脸。看呢,又是一个挂满红果果的秋天!
(摘自《中国植物志》公众号有删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