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困难

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区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自铸新词

汪曾祺

    托尔斯泰称赞过这样的语言:“菌子已经没有了,但是菌子的气味留在空气里。”以为这写得很美。好像是屠格涅夫曾经这样描写一棵大树被伐倒:“大树叹息着,庄重地倒下了。”这写得非常真实。“庄重”真好!我们来写,也许会写出“慢慢地倒下”,“沉重地倒下”,写不出“庄重”。鲁迅的《药》这样描写枯草:“枯草支支直立,有如铜丝。”大概还没有一个人用“铜丝”来形容过稀疏瘦硬的秋草。《高老夫子》里有这样几句话:“我没有再教下去的意思。女学堂真不知道要闹成什么样子。我辈正经人,确乎犯不上酱在一起……”“酱在一起”,真是妙绝!(高老夫子是绍兴人。如果写的是北京人,就只能说“犯不上一块掺和”,那味道可就差远了。)

    我的老师沈从文在《边城》里两次写翠翠拉船,所用字眼不一样。一次是:

    “有时过渡的是从川东过茶峒的小牛,是羊群,是新娘子的花轿,翠翠必争着做渡船夫,站在船头,懒懒的攀引缆索,让船缓缓的过去。”

    又一次:

    “翠翠斜睨了客人一眼,见客人正盯着她,便把脸背过去,抿着嘴儿,不声不响,很自负的拉着那条横缆。”

    “懒懒的”“很自负的”,都是很平常的字眼,但是没有人这样用过。要知道盯着翠翠的客人是翠翠所喜欢的傩送二老,于是“很自负的”四个字在这里就有了很多很深的意思了。

    我曾在一篇小说里描写过火车的灯光:“车窗蜜黄色的灯光连续地映在果园东边的树墙子上,一方块,一方块,川流不息地追赶着”;在另一篇小说里描写过夜里的马:“正在安静地、严肃地咀嚼着草料”,自以为写得很贴切。“追赶”、“严肃”都不是新鲜字眼,但是它表达了我自己在生活中捕捉到的印象。

    一个作家要养成一种习惯,时时观察生活,并把自己的印象用清晰的、明确的语言表达出来。写下来也可以。不写下来,就记住(真正用自己的眼睛观察到的印象是不易忘记的)。记忆力保存了这种经常用语言固定住的印象多了,写作时就会从笔端流出,不觉吃力。

    语言的独创,不是去杜撰一些“谁也不懂的形容词之类”。好的语言都是平平常常的,人人能懂,并且也可能说得出来的语言——只是他没有说出来。人人心中所有,笔下所无。“红杏枝头春意闹”,“满宫明月梨花白”都是这样。“闹”字、“白”字,有什么稀奇呢?然而,未经人道。

    写小说不比写散文诗,语言不必那样精致。但是好的小说里总要有一点散文诗。

(选自《岁朝清供》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社)

(1)、文章标题是“自铸新词”,请你结合全文概括“新词”有哪些特点?
(2)、以下哪种情境引用“菌子已经没有了,但是菌子的气味留在空气里”这句话最贴切?(    )
A、雨后的空气特别新鲜,站在城市高楼顶层远眺,我吸一口空气,觉得心旷神怡。 B、放学后我和同学们一起踢足球,经过努力,我们队终于获得胜利,我感慨万千。 C、闲来无事,我翻看小学毕业合影和留言簿,忽然想起往事,勾起了很多美好回忆。 D、和爸妈在外地旅游时,我参观了很多名胜古迹,饱尝了当地美食,非常满足。
(3)、有人认为文章开头举例太多,最后一个《高老夫子》语言的例子可以删掉,你同意吗?说说理由。
(4)、文中作者举了自己写作时用词的例子,请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举一反三
阅读《无声的尊重》,回答1-5题。

无声的尊重

冯雪珺

    ①冬日的傍晚,我如往常一样加入候车队伍,等待公交车。候车者五六人,有序而安静。此时,一人牵着一狗,从远处走来。暮色下,那身影被路边的灯光镶上一层金边,尤为醒目。

②渐行渐近,只见年轻男子高大魁梧,腰板挺直。紧贴着他的德国牧羊犬配有专业的拉杆——这是导盲犬的标准装备。哦,是一位盲人。男子徐徐走向车站,在候车队伍的不远处停了下来。

③没有人招呼那盲人男子,候车队伍中为首的中年男子,瞬间收起手中正在阅读的书籍,已然大步走到盲人男子身后,其他候车人也陆续紧随其后,没有一丝骚动。我身旁一个火红短发的朋克女孩,瞥了一眼导盲犬,想必是怕烟味影响到它的嗅觉,稍作迟疑便掐灭了刚刚点燃的烟,跟了过去。

④一个新的候车队伍,在一人一狗的身后排开。陌生的人们在无声之中达成的默契,令我惊异。

⑤沉默依旧,直到公交车到来。“您稍等一下,我这就……”司机刚要离开驾驶座准备搀扶盲人男子上车,被男子礼貌地回绝:“谢谢,不用。”盲人男子执意在导盲犬的引领下,自行上车。此时是下班高峰,车上已满是乘客。然而男子上车后,人们迅速向后集中,在原本狭促的车厢里为他腾出了一小块空间。

⑥司机身后,坐着一位六七岁的小男孩,站在旁边的妈妈猛地拉起他,让出座位。虽然妈妈举动突然,但男孩没有流露出一丝不悦。导盲犬抬头看了一眼,便将主人引领到空座上,然后静静地趴在一旁。这些过程,盲人男子全然不知。

⑦ “您好,您要去哪里?”“您好!我要去莫尔大街。”“好的,陛下!”司机诙谐的回答惹得车内一阵欢笑,汽车载着欢乐的人们继续前行……

⑧车上,人们都在默默地打量着憨态可掬的导盲犬:即使在急转弯的时候,它也摇头晃脑地努力保持直视前方的姿态,神情专注。乘客中没有人试图靠近去抚摸它,或用手机拍照。我旁边那位原先让座的小男孩,慢慢举起手中啃了一半的面包,想上前去喂它,被妈妈及时制止并悄声耳语:“它在工作,有自己的职责,不要打扰它。”听到“工作”一词,小朋友立刻缩手退了回来。

⑨小城不大,男子很快到站了,与司机简短道别后与导盲犬下了车。公交车内沉默依旧,而此时的我,在沉默中体会到了无声的关爱、深沉的尊重。

⑩窗外,寒风习习。心里,暖意融融……

(选自《人民日报》 有删改)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一百美元
         ①暑假终于到了,约翰迫不及待地往家乡赶,他要去看望奶奶。
         ②奶奶是德国人,爷爷是美国人,他们在一起幸福地生活了大半辈子。奶奶不懂英语,只会说德语,除了爷爷和家人,她不愿意跟别人交流。更糟糕的是,她患有白内障,视力非常差。去年,爷爷去世了,奶奶不愿意离开他们共同生活的地方。约翰不知道,孤单的奶奶该如何生活。给爷爷办完丧事,约翰父母临走时给奶奶留下了一个可以异地取款的存折和100美元现金。
         ③看到孙子,奶奶非常高兴,她挎上菜篮子就说:“我去买你最爱吃的鳕鱼。”然后,她去了窗台,约翰看到窗台上放了一大把钱,有零有整,奶奶把钱全部拿在手上就出去了。
         ④“钱怎么能放在窗台上呢?只要窗子一开,路人随手就能拿走。”约翰想,等奶奶回来,他就让奶奶把钱放到电视柜子上面。奶奶说:“没必要,我这一年还没丢过钱呢。”但她还是采纳了孙子的建议。
         ⑤第二天,奶奶买了东西回来,还是顺手把钱丢在了窗台上,约翰再次帮她收拾好了。
        ⑥第三天,奶奶依然如故。约翰知道这是习惯使然,他再次从窗台上拿起奶奶买东西找回的钱放到了电视柜子上,并顺便把那些钱整理了一下。在整理的时候,他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奶奶的钱增加了!他记得第一次整理的时候是368美元,可现在3天过去了,奶奶买了不少东西,钱数却变成了405美元。
        ⑦难道奶奶口袋里还有钱?可他明明看到,奶奶每次出去都是从窗台或电视柜子上把钱全部拿走,回来后再全部丢在窗台上,她身上应该不会有钱,增加的钱是从哪儿来的呢?
        ⑧晚上,约翰接到了爸爸的电话。爸爸说,他前几天查了奶奶的账户,发现奶奶从没取过他们存的钱。奶奶手里只有他们走时留下的100美元现金,这一年来她是怎么生活的呢?约翰知道,小镇上的生活标准每月最低也得1000美元,就算奶奶再节约,也不可能100美元用一年啊!
        ⑨约翰把爸爸的疑问说了一遍,奶奶茫然地看着那沓钱说:“我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我不会从银行取钱。我也不认识美元,我不知道那是多少。”
       ⑩奶奶不懂英语,不认识美元,约翰是知道的,他不明白的是,奶奶是怎么用钱买东西的。奶奶说:“我每次买东西的时候总是把手里的钱全部给卖东西的人,让他们自己拿钱和找钱,我想别人是不会坑我这个老太太的。”哪有这样买东西的?约翰感到很可笑。他决定跟踪奶奶一次,看她究竟是怎么买东西的。
        ⑪第二天,约翰悄悄地跟在奶奶后面。果然,奶奶买水果时,一下子把钱全部拿出来,让卖水果的人自己拿钱。约翰发现卖水果的人从奶奶手里拿出一张10美元的钞票,却放回了两张5美元,他等于没收奶奶的钱!接下来,他看到的情况都差不多,有不收奶奶钱的,还有多找奶奶钱的……
       ⑫约翰的眼睛湿润了。他明白了,这都是小镇上的人们在帮助无依无靠的奶奶!
       ⑬约翰找到了镇长,感谢小镇人一年来对奶奶无声的照顾。镇长说:“以前都是你爷爷跟别人打交道,他去世后,你奶奶开始进入社会生活中。刚开始小镇上的人还感到这个老太太真是奇怪,后来才知道她根本不认识钱,没人愿意欺骗一个不认识钱且完全信任别人的人,于是就出现了这种现象。其实,不是我们在帮她,而是她在帮我们,小镇上原来也有坑蒙拐骗的现象,自从碰到对人没有丝毫防备的约翰老太太后,这种现象才没有了。我们应该感谢你奶奶才对啊!”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天空没有多余的星星

    ①李忠义是一个工人。

    ②他没有值得炫耀的地方,活得也很艰难.他从小患有腿疾,走起路来一跛一跛的.个子不高,头发有些发白,近乎丑陋的脸上还有一块疤.因为腿疾,单位安排他当收发员,无非是分发报纸信件。李忠义是个闲不住的人,他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好后,就常到工地去转转.技术活他插不上手,可他总能找到自己能干的活儿:道路坑洼他去填平,排水沟堵了他去疏通,散落的砂石他细心地堆积成方,散放的管材他整理成行.他眼里总有活儿.夏日,酷暑难当,他主动去食堂帮厨,吃力地把解暑的绿豆汤担到工地,自己渴了却忍着不喝.冬日,他常常夜半巡夜,生怕工棚生火酿成事故.每天清晨大家走出工棚,总会看到皑皑雪地上,有一串串高低不平的足印。

    ③他文化水平不高,却在工地醒目的地方立起一块黑板,用他笨拙的字迹,将每日新闻、安全警示和天气预报写在上面,虽然版面不很美观,却很受工友们的欢迎。

    ④别人有困难他跟着着急,别人高兴他跟着快乐,别人痛苦他也跟着痛苦.一次,一个工友半夜发烧,他背着工友顶着风雪去医院,跛着腿跑来跑去,整整陪护了三天.工友病愈出院了,他却病倒了,一病就是一星期.

    ⑤大凡地位卑微的人头就扬不起来,位尊显贵的人头就低不下去.李忠义却在命运面前不低头,也从不抱怨生活对他的不公.他充实地、忙忙碌碌地打发每一天,用他炽热的胸膛温暖冬天,用他辛勤的汗水融化冰雪.一次,工会到工地放露天电影,放到一半时,风把银幕掀落,正在大家焦急之时,只见一个笨拙的身影,蹬着梯子攀上柱顶,吃力地把银幕重新拉好.电影又重新放映,场内响起掌声.

    ⑥可就在那个冬季的一天,李忠义值了一宿夜班,不知是过于劳累,还是那天风雪太大,经过一个无人值守的铁路道口时,竟被呼啸而来的火车刮倒,被人发现送往医院,已经无救了.一个普通而平凡的生命,在一个朦胧的冬晨消失了.

    ⑦送别的那天,工友们都来了,他们穿着汗渍的工装,甚至有的还背着工具,戴着安全帽,他们要最后送他一程.悼词说的是什么他们没有听到,哀乐从哪里飘来他们没有听到,只听任奔涌的泪水顺颊而下,淋湿了衣衫,打湿了脚下的土地.李忠义需要休息了,他安详地合着双眼,那花白的头发在人们无尽的哀痛中,似乎还在微微抖动,像一朵成熟了的蒲公英,随风飘洒

    ⑧他的生命太短暂了,没有壮怀激烈;他的身份太普通了,没有光华闪烁;他的业绩太平凡了,没有风云叱咤.李忠义是一个工人,但更是一个好人,在工友的心中,他就是一座山、一条河.

    ⑨天空就像一个和谐的大家庭,那么多的星星亲密地依偎在一起,不管大的小的、远的近的,谁也离不开谁,就是云彩遮住了它们,它们也会躲在后面熠熠发光.

    ⑩天空没有多余的星星.

(选文有改动)

【注】蒲公英:多年生草本植物,种子带有白色软毛,成熟后会借助风力飘洒到各处繁殖.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一】成长

他叫小洲,是我的学生!三岁时,父母车祸不幸去世,从小跟着奶奶叔叔过,个子很矮,浓浓 的乡音总会引来课堂的一阵笑声。七年级入学的第一次检测,72 人的班级,他考了 67 名。

在这样一所镇上的普通中学,如此刺眼的成绩不仅刺痛了他,也刺痛了他的家长。

那天,他的叔叔找到我:“杨老师,小洲的学习情况你知道的,他今天跟我说不想念了,他说这成绩,考高中没戏的,还不如现在去打工!您看?”

中午快放学的时候,我让小洲到我家吃饭,他虽极不情愿,但拗不过我。饭间无话,上学时间 还早,我让他陪我去家附近的公园走走。

“才第一次考试,怎么就放弃了?”

“老师,我不行……”

“什么不行,才刚开始,还没努力,就要放弃?”我打断了他的话。

“老师,我叔叔说我成绩不行,上学就是浪费时间。这次我都是倒数了……”

“不,很多同学都提前学过英语,你是零基础!你这次主要不就差在英语上吗?别放弃,坚持下去,我觉得你肯定行!”

“老师,我不能再给叔叔增加负担了,如果我成绩好,以后还有可能考高中、考大学,可是,

现在的我这样差,我还有一个弟弟一个妹妹。他们读书都比我好……”他沉默了。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小洲很懂事,他想辍学打工,赚钱补贴家里的意图很明显。

我长叹一口气,说:“你看那边的两棵树!你觉得谁能长得更高?”

不远处的两棵树,一棵长在土坡上,迎接阳光,采食雨露,得天独厚。而另一棵似乎不走运,

长在了土坡背阴面的坡脚处。

“当然是在坡上的那棵。”“为什么?”“因为它没有遮挡啊,底下那棵树的阳光都被坡上那棵树挡了。”

“那好,我问你,啥时候底下那棵树的个子才能超过坡上的这棵树?” “不可能吧,老师!除非坡上的这棵树不再遮挡这棵树的阳光。”

“其实,能宣判坡底那棵树无法超越坡上那棵树的方法只有一种!”。

“啥方法?”

“自己停止生长!”看他若有所思,我接着说。“只要自己不放弃生长,就永远有超越的希望。就如现在的你,一样!”

那天之后,小洲不再谈辍学,相反,非常努力。到八年级,他的成绩能稳定在 35 名左右,但,或许他缺了点方法。或许,英语是他无法逾越的鸿沟,直到九年级,他依然无法突破 30 的关卡!庆幸的是,中考过后,他考入了一所市示范高中。

时如云烟,再见小洲已是三年后的暑假。记得那天中午已快到饭点,天特别热,蝉也叫得特别欢。

“杨老师!”一个高高瘦瘦的少年突然间就出现在我面前

“哈,小洲,都这么高了,记得那时候你……”我用手做了个比划。

我们俩都笑了。突然,我想起来了,“对了,你今年高考。说,是不是向老师报喜来了?”我开心地问他。他的眼神暗淡下来,良久,才说:“老师,我落榜了。二本差几分。”

“哦,没关系。三本好好努力,争取考研。”

“老师,我……”他欲言又止。

我突然想起他家的情况,以他的心气,大专不愿去,八成这孩子会因为三本高昂的学费而放弃读书。

“走,咱师徒出去搓一顿。”三年不见,这孩子开朗许多,我们一路说着闲话,不经意间,走到了那个公园,又看到了那两棵树。“老师,你看,不服气也没办法,坡底的那棵树,再怎么努力,还是没能超过坡上的那棵呢!是不是该承认失败,放弃努力了。”他的语气让我一惊,这孩子今天来是不是又要告诉我不想上学了。

顺着他的眼光看去,坡上的那棵树长势确实比坡下的那棵要好。

“不,小洲,你错了!”我想起了什么。“可坡底的树确实没超过坡上的啊。”小洲疑惑地看着我。

“可是,他依然保留着希望!”“嗯?”“没发现吗?经过这几年的努力,它长大了,个头已经超过这个坡很多了!”

我们一起看着坡底的那棵树,每一根枝条都直指天空,每一片叶子都昂扬向上,努力地争取多一点的阳光。尽管它依然没有超越坡上的那棵,可是,它确实长高不少!

“只要自己不停止生长,希望就永远存在。”我意味深长地说道。

“老师,我想去复读!我不想放弃我的希望!”小洲做了决定!

“加油,你一定行!”

另一个夏天,喜报传来,小洲考入安徽农业大学!安徽的一所一本院校!

十年坡底起云木,静心守得花终开!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