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文言文阅读 题类:模拟题 难易度:普通

江苏省东台市2019届九年级语文中考模拟(5月调研)考试试卷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乐者,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选自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已卯上元,余在儋州”。有老书生数人来过,曰:“良月夜,先生能一出乎?”予欣然之。步西城,入僧舍,历小巷,民夷杂糅,屠沽纷然,归舍已三鼓矣。舍中掩关熟睡,已再鼾矣。放杖而笑,孰为得失?过问先生何笑,盖自笑也,然亦笑韩退之钓鱼无得,更远去,不知走海者未必得大鱼也。

(选自苏轼《书上元夜游》)

【注释】①儋州:苏轼被贬之地,现属海南。②屠沽:泛指市井中做生意的人,③过:苏轼的小儿子。④韩退之钓鱼:韩愈曾借钓鱼钓不着大鱼,埋怨水浅,要另觅垂钓之处。

(1)、解释下列加下划线词语。

至承天寺

竹柏影也

③予欣然

④更远去

(2)、下列加下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月色入/木兰当织(《木兰诗》) B、念无与者/而不知太守之其乐也(《醉翁亭记》) C、西城/从小丘西行百二十(《小石潭记》) D、放杖笑/君子和不同(《诸子论“和”》)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②舍中掩关熟睡,已再鼾矣。

(4)、(甲)(乙)两文都是苏轼记夜游之作,它们在情感表达上有什么相同点?试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
举一反三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