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山东省枣庄市2018-2019学年度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质量检测试卷

阅读《外婆的世界》完成下列各题。

外婆的世界

李娟

    外婆大部分时候跟着我生活,有时也送到乡下由我妈照顾。我妈家大业大,又是鸡又是狗又是牛,整天忙得团团转。能专心照顾外婆的,只有我。

    我在阿勒泰,外婆便跟着我。我白天上班,她一个人在家。每天下班回家,一进小区,远远就看见外婆趴在阳台上眼巴巴地朝小区大门方向张望。她一看到我,赶紧高高挥手。

    每到周六周日,只要不加班我都带她出去闲逛。逛公园的绿化带,逛超市,逛商场。每到那时,她被我收拾得浑身干干净净,头发梳得一丝不苟。一手牵着我,一手拄杖,在人群中慢吞吞地走啊走啊,四面张望。

    看到人行道边的花,喜笑颜开:“长得极好!老子今天晚上要来偷……”看到有人蹲路边算命,就用以为只有我听得到的大嗓门说:“这是骗钱的!你莫要开腔,我们悄悄眯眯在一边看他怎么骗钱……”在水族馆橱窗前,举起拐棍指指点点:“这里有个红的鱼,这里有个白的鱼,这里有个黑的鱼……”水族馆老板非常担心:“老奶奶,可别给我砸了。”进入超市,更是高兴,走在商品的海洋里,一样一样细细地看,还悄声叮嘱我:“好生点,打烂了要赔。”

除此之外,大部分时间她总是糊里糊涂的,总是不知身处何地。常常每天早上一起床就收拾行李,说要回家。还老是向邻居打听火车站怎么走。但她不知道阿勒泰还没通火车。她只知道火车是唯一的希望,火车意味着最坚定的离开。在过去漫长的一生里,只有火车带她走过的路最长,去的地方最远。只有火车能令她摆脱一切困境,仿佛火车是她最后的依靠。

    她总是趁我上班时,自己拖着行李悄悄跑下楼。有一次我回家,发现门把手上拴了根布条,以为是邻居小孩子恶作剧,就解开扔了。第二天回家,发现又给系了一根。后来又发现单元门上也有。原来,每次她偷偷出门回家,都认不出我们的单元门,不记得我家的楼层。对她来说,小区的房子统统一模一样,这个城市犹如迷宫。于是她便做上记号。这几根布条,她是为适应异乡生活所付出的最大努力。

    我很恼火。我对她说:“外婆你别再乱跑了,走丢了怎么办?摔跤了怎么办?”她之前身体强健,自从前两年摔了一跤后,便一天不如一天。我当着她的面,把门上的布条拆掉,又没收了她的钥匙。她破口大骂。又哭喊着要回四川,深更半夜地拖着行李就走,我筋疲力尽,满心丧气。第二天我上班时就把她反锁在家里。她开不了门,在门内绝望地号啕大哭。我抹泪下楼。心想,我一定要赚很多钱,总有一天一定要带外婆离开这里。

    我和她生活在一起,却终日在她的世界边缘徘徊。——奇异的,难以想象地孤独着的时候如蚕茧中的世界。

    每天我下班回家,走上三楼,她拄着拐棍准时出现在楼梯口。那是我今生今世所能拥有最隆重的迎接。每天一到那个时刻,她艰难地从她的世界中抽身而出。我向她百般承诺,带她回四川,坐火车回,坐汽车回,坐飞机回。想尽一切办法回。回去吃甘蔗,吃凉粉,吃她思念的食物,见一切她思念的旧人……但是我做不到。

    我妈把外婆接走那一天,我送她们去客运站,再回到空旷安静的出租屋,看到门把手上系了一块布条。终于痛哭出声……

(1)、文章写了“我”与外婆的哪几件事?请简要概括。
(2)、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①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句中画线的词。

每天下班回家,一进小区,远远就看见外婆趴在阳台上眼巴巴地朝小区大门方向张望。

②将句子画线的内容改成“这里有各种颜色的鱼……”好不好?为什么?

在水族馆橱窗前,举起拐棍指指点点:“这里有个红的鱼,这里有个白的鱼,这里有全黑的鱼……”

(3)、外婆在“我”家生活期间和离开时都在门把上系了布条,目的有什么不同?
(4)、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外婆的世界”是怎样的世界。
(5)、发挥想象,在文章结尾加上一段“我”对外婆的真情告白。(不少于40字)
举一反三
                                                                                                            听音乐

                                                                                                                 忆明珠

      ①说到音乐,我没有听西洋音乐的福分,一窍不通。至于中国音乐,也弄不清什么是“阳春白雪”,什么是“下里巴人”。不过只要是中国音乐总还可以听得进去的,而且,很喜欢。我是十分醉心于“西北风”的。那回荡在黄土高原上的“信天游”的激越清亮而忧伤的旋律,就像是从我自己的心头升起的,是发自我肺腑最深处的声音,是我的灵魂的闪爆,生命的升华。而江南丝竹则将我带入另一个世界,不,也许这本来就是我生性中所固有的。如听瞎子阿炳的琴音,听他的《二泉映月》,听着听着就会情不由己地泪流满面。听这支曲子要闭上眼睛用心去听,眼睛是多余的。在阿炳的乐曲声中只有心儿在跳动,在低昂,在徘徊。那是一支心之舞曲,是《高山流水》,是《广陵散》。当我第一次听到阿炳的琴曲,就像瞥见了情人的眼波,七魂六魄一下被摄走了。从此我失去了故我,忘却了故我。我自身已化入了盲琴师的乐曲,已化入了情人的眼波,缠绵婉转,难分难舍,欲绝而不可绝,欲了而难能了,一往情深,不可自拔。人生之无可奈何,有至于此者。

      ②然而使我猛醒,使我警悟,使我奋发,燃起我同仇敌忾之义愤的却是抗日救亡的歌曲。那时我还在读小学。小小年纪,一听到“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便不由热血沸腾,恨不能立时杀上疆场,马革裹尸,为国捐躯。抗日战争掀起了中华民族亘古无二的全民歌曲运动,男女老幼哪个不会唱一句“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那发自中华民族最危险的时候,发自己到牺牲关头的最后的呼声,真足以使贪夫廉、懦夫立 , 惊天地而泣鬼神。它以黄钟大吕之音向世界、向全人类宣告:“中国不会亡!”它无比酣畅地发挥了音乐兴、观、群、怨的功能,是中国音乐史上——也是世界音乐史上的一座最崇高、最伟大、最壮丽的丰碑!然而“大雅久不作”矣,现在,除被定为国歌的那支《义勇军进行曲》,我们的青少年有几人还能唱上几支抗日救亡的歌曲呢?学校的音乐课上还教唱这些歌曲吗?那些歌手们、歌星们为什么对自己这一行最辉煌的一页历史丢得这样快,忘得这样干净呢?

……

      ③听陕北民歌,听《二泉映月》之类的音乐,我真想找一片广袤的草地,在上面打着滚哭,直哭得泪水淹没了草地,淹没了我自己。而听抗日救亡的歌曲,我却想站在高山之巅,面对从东方旋转飞腾而起的朝阳,倾洒我胸中热血,化作满天红云!

      ④我在想,在今天,在抗日救亡运动过去了半个多世纪之后,我们这个民族是不是也需要再爆发一次精神的、灵魂的救亡运动?

阅读下列文章,按要求答题。

                                                                                                后母的三巴掌
      从六岁至今,跟后母一起生活了30年,烙在我骨血里磨不掉的是后母印在我屁股上的三巴掌。
      第一巴掌是我8岁那年夏天,我同伙伴从卖甜瓜的老头儿筐里偷了一只甜瓜,跑回家躲在街门后头吃。
    “哪来的?”后母看出不对劲儿了。
    “偷的。”我还觉得挺得意,挺能耐。
    “啪!”后母二话没说,把我拽过去照准屁股就是一巴掌,又响又干脆。疼得我腿肚儿直转筋,咧开嘴半天没哭出音来。
    “做贼!与老鼠一个祖宗!恨死人!把瓜扔了!不许吃!给,给老头儿送钱去!”后母那严酷的表情是我从没见过的,我怕极了,不敢哭,接过两毛钱扔了瓜咧着嘴给卖瓜的送钱去。
      从此,别人多稀罕的东西都没动过我的心。
      第二巴掌是我10岁那年。
      要过年了,父亲交给后母一沓钱说:“准备过年,再给二小买几袋奶粉,别光喝炒面糊糊了。”
      二小是我刚出生的弟弟,后母没奶水,老喂他炒面糊糊。
      我看见后母将钱压在席底下。
    “阿巧”,前邻居二奶奶一大清早叫开我家门,喘着粗气在院子里跟后母说话,“章媳妇要生孩子生不出来得送医院,你手头有钱不?”
    “有。”我听见后母只说了一个字便往屋里跑。我赶紧把席底下的钱换了地方。
    “嗯?”后母揭开席一怔。“兴许是他爹又换了地方了,你先送人上医院,我去找他爹,随后给你送去。200块整。”
      二奶奶小跑走了。我神秘兮兮地把钱给后母看:“过年呢,不借给她。”
      后母二话没说,一把把我从被窝里薅出来,照准屁股“啪”就是一巴掌,疼得我直蹦高,她却夺过钱跑出去了。
     “小孩子家家的,不学理性,谁还能没个病灾的。等自己陷在坑里就找不着道儿了。”后母回来后并不哄我,还瞪着眼训我。
       父亲知道了,说该把屁股打碎。
       从此,“帮”字在我的理解里有了深刻而特殊的含义。
       第三巴掌是我14岁那年。
       我考上了县里的重点初中,但吃住自理家里负担不了。
     “我不上了,帮娘喂猪吧。借人求人多难。”我吃饭时说。
       后母二话没说,把我揪起来照准屁股“啪”就是一巴掌。疼得直钻心,但我没哭,因为我稍懂人事了,知道听后母巴掌后的教训才重要。
      “一指头年纪,还没见事就先低头!抬起来!不念书,大了能中屁用!我去求人借,还用你费心!再有这想法眼睛抠出来喂猪!”
        我哭了,不是因为屁股疼,而是在我理解后母一片心血之后感动得哭了。我在内心发誓:“等我会写文章时,一定先写后母。”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希望诸君至少要做一个人,至多也只做一个人,一个整个的人。做一个整个的人,有三种要素:(一)要有健康的身体——身体好,我们可以在物质的环境里站个稳固。诸君,要做一个80岁的青年,可以担负很重的责任,别做一个18岁的老翁。(二)要有独立的思想——要能虚心,要思想透彻,有判断是非的能力。(三)要有独立的职业——要有独立的职业,为的是要创造利益。会创造利益的人,自然可以得到社会的报酬。
陶行知《学做一个人》
材料二:最后,我要告诉你们的是:不要依赖任何人。不要因为有父母、知心的好友、有权势的亲戚可依靠,就自己松懈下来。在这一切都在变动的世界上,一切都会很快过去的,如果有那么一天,我们再去依赖谁呢?孩子们,对自己一定要有坚强的信念,因为在这世界上没有人可以陪伴你一生。即使你有了人生伴侣,你也终究会有孤独的一天。要在尽可能的范围内,尽可能地多充实自己,尽可能地养成自己的独立性。你们知道吗?千万不能养成依靠别人的心理,上帝也只帮助那些自己肯帮助自己的人。孩子们,记往你们的命运是由你们自己来掌握和主宰的,相信命运,只不过是弱者的托词罢了!
(美国)赵丽莲《临别赠言》
材料三:在我看来,人生中最重要的是掌握独立的意义。荣辱的区别、君子小人的区别,归根到底也在于其人是否独立。人的智力有限,向他人请教是理所当然的,而且人与人之间也有互助的义务;但是人的一生可能遇到千般万种的事情,只依赖他人,而缺乏独立思考,就等于自身似有而若无。惟听他人之言以决定自身进退,这是无知之人的所作所为。因此要完全掌握独立的意义,就必须扩展自己的知识和见闻。你们在学校已学习多年,今后走向社会对不熟悉的事情向别人请教是理所当然的,但是不可完全没有自己的独立思考,只借用他人的智慧是不行的。我深信不疑的是,你们是具备了独立要素的人。
(日本)福泽谕吉《告毕业生》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①从天安门往里走,沿着一条笔直的大道穿过端门,就到午门的前面。午门俗称五凤楼,是紫禁城的正门。走进午门,是一个宽广的庭院,弯弯的金水河像一条玉带横贯东西,河上是五座精美的汉白玉石桥。桥的北面是太和门,一对威武的铜狮守卫在门的两侧。

    ②进了太和门,就到紫禁城的中心——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三座大殿矗立在七米多高的白石台基上。台基有三层,每层的边缘都用汉白玉栏杆围绕着,上面刻着龙凤流云,四角和望柱下面伸出一千多个圆雕鳌头,嘴里都有一个小圆洞,是台基的排水管道。

    ③太和殿俗称金銮殿,高28米,面积2380多平方米,是故宫最大的殿堂。在湛蓝的天空下,那金黄色的琉璃瓦重檐屋顶,显得格外辉煌。殿檐斗拱、额枋、梁柱,装饰着青蓝点金和贴金彩画。正面是12根红色大圆柱,金琐窗,朱漆门,同台基相互衬映,色彩鲜明,雄伟壮丽。

    ④大殿正中是一个约两米高的朱漆方台,上面安放着金漆雕龙宝座,背后是雕龙屏。方台两旁有六根高大的蟠龙金柱,每根大柱上盘绕着矫健的金龙。仰望殿顶,中央藻井有一条巨大的雕金蟠龙。从龙口里垂下一颗银白色大圆珠,周围环绕着六颗小珠,龙头、宝珠正对着下面的宝座。梁枋间彩画绚丽,有双龙戏珠、单龙翔舞,有行龙、升龙、降龙,多态多姿,龙身周围还衬托着流云火焰。

    ⑤三大殿建筑在紫禁城的中轴线上,这条线也是北京城的中轴线,向南从午门到天安门延伸到正阳门、永定门,往北从神武门到地安门、鼓楼,全长约八公里。

    ⑥太和殿是举行重大典礼的地方。皇帝即位、生日、婚礼和元旦等都在这里受朝贺。每逢大典,殿外的白石台基上下跪满文武百官,中间御道两边排列着仪仗,皇帝端坐在宝座上。大殿廊下,鸣钟击磬,乐声悠扬。台基上的香炉和铜龟、铜鹤里点起檀香或松柏枝,烟雾缭绕。

(节选自黄传惕《故宫博物院》)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翰墨街

田双伶

    ①黑槐成荫的翰墨街上,翰墨斋和宜兰轩相邻,除了两家店主人一个一个喜弄墨一个擅操琴之外,与别家无甚区别。

    ②鄘南古城有宋时遗风,人们多喜临池研墨,平时来翰墨街逛的人从未断过。也常有邻近县市的人来买纸墨选字画做装裱。翰墨斋满壁悬挂的字画,行草隶篆山水花鸟,看落款,都是临摹之作。门口的茶桌上摆满杯杯盏盏,谁来了,店主老陶就赶紧将绿茶普洱的沏上,遇到性情相投的,免不了铺纸研墨切磋一番。

    ③有人把一幅幅卷轴细细看过,说,您这,都不是真迹呀。

    ④他嘘叹一声说,这可都是好字。

    ⑤来者指着其中一幅问,这幅价钱多少?

    ⑥他顺势望一眼,脸上满是虔诚之色:哦,这幅,您好眼力,这是弘一法师的字呢。

    ⑦不是真迹,价钱就该低些。

    ⑧他呵呵一笑,您看,弘一法师的气韵可都在呢。

    ⑨最后谈定价钱,不过三两百元。他恭敬地将书轴取下,放进特制的木盒里,说,这大家的字也都是写给百姓看的。您说是不是?

    ⑩来店里逛的人从翰墨斋出来,拐进宜兰轩,一进门先觉得自己俗了几分。迎门的条案上放置的全是兰花、墨兰、蕙兰、四季兰。案上有素琴,几上放金经,小小斗室,雅意非常。店里悬挂的字画,一看钤印落款皆是名家。他给人讲:我这里可都是名门正派。你看这幅山水画,大气磅礴,丰润富贵。这位名家起先不给,我多次上门去求,他才放到小店。可谓我的镇店之宝。

    ⑪若买者讨价,他就面露不屑,您出那价钱,还是赏赏看看罢。

    ⑫可是古城一位作山水画的老先生携了几幅画去做委托,他斜看一眼,说,这山水画题材狭隘,技法单一,章法凌乱,稍显破败之色。润格还不太好定,还是当修身养性之作吧。一番话说得人悻悻而去。

    ⑬可是那日,他店里的一幅(墨兰图)就卖了三万,这在翰墨街上算是高价了。可偏偏那人的亲戚是同在翰墨街经营的纸墨店老板,于是就找回到宜兰轩。翰墨街从南到北都是做书画的,谁个不懂行呢?

    ⑭你这可欺不得人啊。这不就是您自己画的兰花嘛,怎么混同名家的价钱出售呢?那人说。

    ⑮朱先生面不改色,正颜道,我画兰三十多年了,画的兰不输名家!画兰,讲究的是禅意,您看这兰,叶形悠然,雅致非常,哪里不值三万块?若说名家,那润格更高,哪是三万块就能求得?寻常人家,挂幅兰花,让陋室添几分雅意就行了!

    ⑯气得那人要砸店。

    ⑰一时就嘈嘈杂杂围聚了好多人。这时老陶过来,说,既然肯花高价买《墨兰图》,看来是真心喜欢。这样吧,我店里有幅隶书,写的是陶渊明的《饮酒•幽兰生前庭》,赠您,算是给这幅《墨兰图》做伴礼吧,您就别再为难朱先生了。

    ⑱旁边有人就笑出了声,就您店里那些临摹的字画,赠人不显失礼吗?

    ⑲老陶不紧不慢地从屋里捧出一幅卷轴,惊得众人大赞:一行行字体线条凝练,气势通达,高秀清峻,既有《曹全碑》的丰腴,又有《礼器碑》的峻拔,还可见《封龙山颂》的宽博。落款是松龄。

    ⑳你从哪儿得来松龄先生的墨宝?那人惊疑地问。

    ㉑老陶说,您没看见我店里那张“留墨台”吗?松龄先生来店里喝茶,随手写的。

    ㉒他的字您也舍得送人?

    ㉓老陶说,这有什么不舍得。若他的字价高得吓人,或是只闷在屋里独赏,还会有几人看他的字喜欢他的字呢?

    ㉔朱先生听了赶紧跑过来,看看字,看看老陶,又看看店内的“留墨台”说,故弄玄虚。这松龄先生我早有耳闻,是鄘南籍的一位隶书名家。怎么可以跑到这儿留字给你?倒是天天见你在那儿练笔。不过……你以前送过我几幅兴起得意之作,我看着和这幅字形似的很呢。哦,我想起来了,好像你落款只署名不钤印,倒是有闲章 , 我还以为是雅趣,你,不会是……

    ㉕老陶微微一笑:松龄乃鄙人拙号。天色将晚。那人取了字连连道谢,众人散去。

    ㉖翰墨街上,晚风缓缓吹来。

(选自《天池》,有删改)

【注】①钤(qián):盖。②润格:这里指报酬标准。③闲章:个人的与姓名、职务等无关的图章。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