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困难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试题-期末检测试卷十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动物的睡眠

    动物睡眠是为了休息,但,不全是为了休息。

    夏天的傍晚,蝙蝠在院子里,在旷野上空,忽东忽西,忽高忽低地飞翔,它们边飞边捉蚊子、夜蛾等飞虫吃。可是等冬天来临,天气冷了,蚊子、夜蛾死的死,躲的躲,蝙蝠就用睡眠的办法来对付绝粮。冬天来临之前,蝙蝠三五成群地找个昏暗的山洞、屋檐集体睡眠。它们睡觉的方法很有特点,双脚抓住岩石、木棍等东西,成团成簇地倒着睡觉。它昏昏沉沉一睡就是四五个月。待到来年春暖花开时,蚊子、夜蛾活跃了,蝙蝠才伸伸懒腰,打打哈欠,开始新的一年的生活。蝙蝠睡大觉在冬天,所以管它叫冬眠。

    海参也有睡大觉的本事。不过,海参睡眠的季节不是冬天,而是夏天。这是什么原因呢?原来海参靠海底的虫子生活。夏天到了,海面上风和日丽,气候火热,在海底过冬的虫子都浮到海面上来了。只会在海底蠕动的海参无法浮上海去追逐虫子,惟一的办法就是睡大觉。海参要睡多长时间呢?一般地说,要睡四五个月,夏天过去了,冬天来临了,原来热烘烘的海面变得寒气袭人,虫子们受不了,又回到海底过冬了。粮食来了,海参也醒过来了。因为海参睡眠的季节在夏天,所以叫夏眠。

    蜗牛这动物更有意思,它动不动就关起门来睡大觉。冬天,它要冬眠,夏天天不下雨,它要夏眠,要是碰上了干旱的年头,二十个月不下雨,蜗牛就冬眠它二十个月。等到天气暖了又下着雨,蜗牛才推开大门,缓慢地伸出身子,背着房子,痛痛快快地逛一逛,饱饱地吃一顿。蜗牛真可称得上瞌睡大王了。

(1)、本文介绍了三种动物的睡眠。
(2)、读了短文,动物睡眠不全是为了休息,主要是因为(    )。
A、气候变化 B、习性怪异 C、环境不适 D、食物缺乏
(3)、为什么海参需要夏眠呢?请用横线在文中画出相关语句。
(4)、从文中的描述可以推测蜗牛喜欢(    )的环境?
A、高温干燥 B、温暖潮湿 C、低温潮湿 D、任意一种
(5)、用波浪线画出文中的两处过渡句,他们在文中起了作用。
(6)、这篇说明文主要用了 的说明方法。
举一反三
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伦敦大雾的真相(节选)

伦敦本来就以烟雾出名,有“雾都”的名号。可是那一次伦敦经历的,可是有史以来最严重的空气污染,整整有五天之久。浓雾从街上钻入窗户与办公室。大众运输系统几乎瘫痪,到了夜里,能见度低到许多地方都无法行走。室内演奏会也必须取消,因为出席的观众连舞台都看不见。

然后烟雾消散,一切都恢复正常。至少大家以为恢复正常了。直到三个星期后,内政部发表了统计数字,大家才恍然大悟,那是一场灾难。

原来在那五天里,有四千人死于呼吸疾病,大雾之后几个月,另外有八千人因此死亡。死者大多数是年纪大或有病缠身的人。

那场大雾为什么杀伤力那么强?有个研究团体重新检验了当年搜集的肺脏标本,发表了研究报告。在那些标本中,空飘微粒的含量极高,例如煤灰,证实了当年伦敦卫生官员的判断:燃煤是致死元凶。但是,仔细分析那些微粒后,科学家发现,除了煤灰,其中还有十几种其他物质的微粒,包括金属,例如铅。

许多微粒源自柴油,直到今天,柴油仍是欧洲空气污染物的主要来源。发生大雾那年,伦敦刚把电车完全改为柴油引擎车。因此,那场大雾的致死威力,是几个因素并发的结果。

(选自《每天都是一份礼物》,北京燕山出版社)

阅读课外短文,完成练习。

波尔多液

汪曾祺

①波尔多液非常好看,呈天蓝色。过去有一种浅蓝的阴丹士林布,就是那种颜色。

②硫酸铜、石灰,加一定比例的水,就配置好波尔多液了。波尔多液用途广泛,不仅能防病,还能保证水果的丰收。果农都知道,喷波尔多液虽然费钱,却是划得来的。但这是个细致的活,要把喷头绑在竹竿上,再把药水压上去,喷在梨树叶子上、苹果树叶子上、葡萄树叶子上。还有两点要特别注意:一是要喷得很均匀,不多,也不少。喷多了,药水的水珠糊成一片,挂不住,流了;喷少了,不管用。二是树叶的正面、反面都要喷到。

③我是个喷波尔多液的能手。这活不重,可干完了,眼睛、脖颈,都是酸的。即便如此,我还是喷得非常细致,到后来这活都交给了我。因为喷波尔多液的次数太多,我的几件白衬衫都变成浅蓝的了。大家叫我总结经验,我说:一、我干不了重活,这活我能胜任;二、我觉得这活有诗意。

④为什么叫它“波尔多液”呢?这有个故事:波尔多是法国的一个小城,出马铃薯。有一年,法国的马铃薯都得了晚疫病。晚疫病很厉害,得了病的薯地像火烧过一样,只有波尔多的马铃薯安然无恙。大伙琢磨,这是什么道理呢?经过一番探查,原来波尔多城外有一个铜矿,有一条小河从矿里流出来,河床是石灰石的。这水蓝蓝的,是不能吃的,农民用它来浇地。莫非就是这条河,使波尔多的马铃薯不得疫病?从此以后,波尔多液的故事就在世界流传开来。

⑤中国的老农现在说这个法国名字也说得很顺口了。

⑥去年,有一个朋友到法国去,我问他到过什么地方,他很得意地说:波尔多!

⑦我也到过波尔多,在中国。(选自《果园杂记》,有删改)

课外阅读。

听秦腔

音律是人类最纯洁、最迷人的一种语言。心中隐不去的音律中,有苏州园林翠鸟的婉转啁啾,有黄梅戏行云流水般的唱腔,有辉煌大厅里心旌摇动的交响乐曲。但似乎总还有另一种声音粗犷豪迈,盘旋在高天流云之间,它在春天里回荡,在冬雪中徘徊,它在欢乐时嘶吼,在忧伤时泣诉,它就是秦腔。

在城里的公园林下、出租车内,在乡下的田间地、牧羊坡上,人们都在哼着吼着秦腔,聆听那些气冲斗牛似懂非懂的唱词,使人深切地感受到一种原生态歌调的浓郁氛围。秦腔诞生在八百里秦川,那是沟壑纵横的山沟沟,那是十年九旱的贫瘠地,秦腔是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人们大苦中的大乐。你看,骄阳似火,广袤的原野上,热风起处,大地上泛滥着一种浓郁的麦香。人们挥镰收割,汗如雨下,在巨大的空间背下显得渺小和无助,当累得筋疲力尽时,人直起腰仰头大吼一段秦腔,关关节节的困乏便一下随着腔调走远了。

听了秦腔,便体味到其中有“快板”和“慢板”之分,高兴时唱“快板”欢音,像壶口黄河,奔流如泻,酣畅淋漓;悲苦时唱“慢板”苦音,像深谷的冷泉,如泣如诉,幽咽凄凉,但无论“快板”“慢板”都感情真切,既朴实又夸张。唱秦腔时要用生命的底音。这声音带着冷峻之气,是经过西北黄土高原冷风搓过的;这声音还带着血丝,发自肺腑,磨烂喉咙,有一种粗犷、悲壮的气势。有时候这声音也是妩媚婉转的,但没有丝毫的扭捏作态,也绝不故弄风骚,那是赤足走在黄土地上的一种大方,一种本色,是原始的返璞归真。

我听过阴柔婉约的《梁祝》,也听过狂欢喜庆的《金蛇狂舞》,但总感到,它们是纯粹的艺术,而秦腔却是来自世世代代秦人心中的音律,散发着泥土气息,是真真切切的生活,朴实无华又隽味深长。

秦腔,让人挥之不去,魂牵梦绕……

阅读《生命之伞—臭氧层》,完成练习。

生命之伞—臭氧层

    在地球上空20至30千米的同温层中,聚集着占自然界总量90%的臭氧,这就构成了大气臭氧层。虽然臭氧的质量只占整个大气层的1/1000000,但它却能吸收来自太阳的99%的紫外线,使地球免遭紫外线过强的辐射。正是臭氧层这一“生命之伞”,庇护着地球上的所有生灵!

    1985年5月,英国科学家首次发现南极上空出现了臭氧层“空洞”,后来美国的“云雨7号”卫星探测出这个空洞的面积大如美国。科学家们还发现,北极、欧洲的上空,臭氧层也受到侵蚀,形成臭氧稀薄区域。从全球来看,大气中的臭氧含量正在逐年减少。 

    致使大气中臭氧含量减少的原因有很多,而人类生产和生活所产生的CFC类物质进入大气层,则是造成臭氧含量减少、臭氧层被破坏的主要原因。CFC类物质主要是各类气溶胶、制冷剂、除臭剂所释放的氟氯烃,如广泛使用于冰箱、空调的氟利昂、氟氯甲烷等。这些化合物在大气低空中很稳定,经过漫长的时日,顽强地飘到同温层,经阳光中的紫外线照射,发生光化反应,释放出化学反应能力很强的自由氯原子。而一个自由氯原子就可以借助连锁反应破坏10万个臭氧分子!

    臭氧层被破坏的后果是极其严重的。科学家研究表明,大气中臭氧每减少2.5%,就会给世界带来47万个皮肤癌患者。由臭氧层被破坏所带来的地球环境的变化,会造成农作物的大幅度减产。不仅如此,臭氧层被破坏还会使全球气候变暖,雨量增多,加速极地冰川的融化,导致海平面上升,大片海滨地区被淹没。为此,科学家们呼吁世界各国必须加强合作,采取措施,最大限度地避免臭氧层再遭进一步破坏,以保护人类自身。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