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常考题 难易度:普通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达标测试卷一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渡河少年

    一条清澈的小河,一条_____在岸边的渡船。

    我立在船头,一身蓝色的衣服倒映在水里。船身开始晃动,船老大扛着一根竹篙上来了。一个背着书包的圆脸少年站在河埂上朝老人大声问:“老爹,没钱能上船吗?”

    老人正在弯腰解着缆绳,头也不抬:“没钱坐什么船,笑话!”

    竹篙一_____,小船离岸而去。

    孩子像当头挨了一棒,孤零零地立在岸上。离得老远,我看见孩子两眼睁得溜圆,牙帮骨在不停地挫动,两道小刷子似的眉毛紧紧地蹙(cù)在一起。忽然,他把衣裳一脱,连同书包_____在手中,“味溜”一下滑进了河里。

    秋风秋水,他受得了吗?一股同情的湖水从我心上_____过,想喊,没喊出声。孩子举着衣服、书包,踩着水,一摇一摇地向河当中游去,黝黑的脸蛋冻得乌青。撑船的老汉愣愣地望着,忽然大声叫:“伢子,上船,快上船!”

    孩子好像没听见。

    船撑到孩子跟前,孩子使劲把头别过去。

    “上船吧——别冻坏了。”老人似乎在哀求,“钱一分也不要。”

    孩子好像没听见。

    孩子不理他,依然向前划。落满彩霞的河水被孩子的臂膀切割成一块块五彩的锦缎,那手中的花格子衬衣就像五彩的花瓣,黄黄的书包真像花瓣中的花蕊(ruǐ)。

    好一朵开在浪花丛中的奇葩(pā)!好一个倔强的少年!

    终于到了对岸,他泥鳅一般蹿上了堤埂。水珠在他的脊背上滚动,像一条条刚出网的银鱼在蹦跳。他把衣裳一套,捡起书包,飞似的跑了。河边的沙滩上,留下了一条长长的水线,像一条无限延长的省略号。

    后来,我打听到,那孩子考取了对岸的中学,那天是开学的头一天。

    有趣的是,以后我每次过河,只要赶上学生上学放学,总会看到那个圆脸少年在河里游来游去。数年后少年居然从这条小河游进了大海,成了一名游泳健将。他给撑船老人来过一封信,称他是他的启蒙教练,要感谢他。

    可惜老人已长眠在河边的沙丘里,没看到这封信。

(1)、在原文横线上依次应填入的最恰当的一组动词是(    )
A、停  摆  提  冲 B、漂  撑  拿  浸 C、泊  点  擎  漫 D、拴  指  放  流
(2)、文章第1自然段的作用是: 。
(3)、本文刻画的主人公是: 。
(4)、本文对人物的刻画采用了多种描写方式,有神态描写,如: ;有动作描写,如:;有语言描写,如
(5)、理解句子的含义。

①好一朵开在浪花丛中的奇葩!好一个倔强的少年!

②河边的沙滩上,留下了一条长长的水线,像一条无限延长的省略号。

(6)、你喜欢圆脸少年吗?为什么?
举一反三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秋天来到我家院子里

    我家的院子里种着各种花草树林,中间有一条石径,通向我家的住房。院子外面有一幢幢房屋,远处耸立着高大挺拔的树木。

    秋季里的一天,我和林林在树下做完功课,沿着石径走到院子里。迎面吹来一阵秋风,使人觉得气爽神怡。再往前几步,一簇簇的菊花呈现在我们面前,它们争艳斗丽,有白的、红的、墨绿的,大大小小,色彩斑斓。我俯下身子,凑近花丛闻了闻,一股清香顿时沁入我的心脾。菊花旁边是一排冬青树,经过几阵秋雨的洗濯(zhuó),越发显示出它们旺盛的生命力。一片片树叶绿得发亮,真是名副其实的“冬青”。右边的柿子树上缀满了沉甸甸的柿子。这些红得透亮的柿子,像一个个小红灯笼,在繁密而又茂翠的冬青树的映衬下显得更加鲜艳可爱。秋风吹过,一个个“小红灯笼”轻轻地摇曳起来,闪烁着红光。同时,那一片片梧桐树的枯叶在秋风中纷纷飘落下来,好像满院都是飞舞的彩蝶。

    我偶尔抬头,啊,天空多么高,多么蓝!一片片薄纱似的白云在慢慢地浮动着,好像留恋着人间美丽的秋色,不愿离去。这时,林林对我说:“你看,那儿的松树多好看啊!”我顺着她指的方向望去,果然,靠着围墙边的几棵青松,在阳光下更加郁郁葱葱,生气勃勃。我还看见在青松旁边的几棵红枫呢!那经霜的枫叶火红火红的,好似天边飘荡下来的一片红霞。

    秋色多浓呀!我家院子里一派迷人的秋色。哪怕看一眼,也叫你心醉!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走进书里去

    有人说现代的儿童普遍有个共同倾向,就是把大部分时间花费在看电视和看漫画书上,而不喜欢阅读文字比较多的书籍。

    这样的孩子,外表看起来聪明伶俐,见闻广(搏  博),但缺乏深入思考的(奈  耐)心,知识虽多但流于肤浅,反应虽敏捷却未经推敲思索。

    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很多,影视器材的进步使人们(豪  毫)不费力地坐在(荧  影)光屏前,就可获得无奇不有的各种知识;也可以轻松愉快地在短短的时间内欣赏完一部文学作品。相形之下,阅读书籍就成为辛苦、乏味、寂寞的事了。因此,能够静下心来聚精会神读书的儿童,也就愈来愈少了。

    小朋友可能读过《顽童流浪记》,也可能看过它的影片或卡通,两相比较,在读小说时所感受的是细致的、隽永的语言文字之美,而且又有深邃的思想、永恒的感情。至于影片和卡通,虽然也给你感觉艺术之美和另一种震撼,但欣赏的过程却是瞬间的、粗略的。

    如果把阅读比喻成细嚼慢咽的宴席,电视前的观赏就是便捷的快餐,是可口的零食。一样是吃的享受,韵味却不相同。

    现代人的求知和文学欣赏的方式已变得多姿多彩,不过,千万不要忘记阅读书籍仍然是求学问的主要方法,更是文学欣赏的最佳途径。但愿你能确实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走进书里去。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张良拾鞋

    一天,张良出游,当他走到下邳桥的时候,看见一位老人站立桥头。当张良走过老人身边时,老人故意把鞋子扔到桥下,然后指着张良说:“把我的鞋子取上来。”张良想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便到桥下为老人取来了鞋子。看着张良拿着鞋子走上桥来,老人脸上露出了一丝笑容。他伸出脚,对张良说:“把鞋给我穿上!”张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挺直身跪在地上,小心地把鞋穿在老人脚上。老人看着张良哈哈大笑,说:“你还值得我来教导,五天后天刚亮时,到这儿来等我。”

    五天后,天刚蒙蒙亮,张良就急急忙忙向下邳桥赶去。谁知老人早已等候在那里了。老人生气地说:“和老人相约,反而比老人晚到,这怎么能行呢?过五天你早点来等我!”张良心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又过了五天,天还未亮,张良早早向下邳桥奔去。老人又已等候在那里了。老人大怒,说“怎么又迟到了?过五天再早一点儿来。”

    又过了五天。张良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于是,他半夜时分已等候在桥头了。看到老人步履蹒蹒跚地走来,张良急忙上前扶住老人。老人露出了笑容,他拿出一卷书说:“这是一本世上少有的奇书,现在我把它传给你!读了它,你就会有远大的谋略,实现自己的宏伟抱负。”

    张良深深谢过老人,接过书一看,原来是《太公兵法》。回去以后,张良反复诵读,认真体会,增长了不少的才智。

    后来,张良协助刘邦开创了汉朝,立了大功劳,在历史上留下了“张良拾鞋”这一段佳话。

开心阅读。

    初春的一个早晨,我来到湖滨公园,四周大雾茫茫。突然,一阵奇怪的脚步声由远而近。我闻声望去,朦胧中,出现了一个军人,上身穿着褐色的军绒衣,下身穿着绿军裤,一条裤腿却空着。他拄着一双拐杖,靠着他那仅存的一条腿在练习跑步。一阵阵急促的拐杖触地声,在寂静的公园里回荡。

    我虽然与他素不相识,不知怎的,却情不自禁地奔到他面前,关切地说____同志____歇一会儿吧____不还有两圈____回答伴着喘气声____听起来那么不舒服____他不停地摆着双臂,用劲撑着拐杖,昂着头,一条腿不停地跑着,跑着。突然,他的一条拐杖由于用力太猛,倾斜了一下。他失去了平衡,跌倒了。我赶紧上前,俯身去扶他。“不,我自己能起来!”他的言语中有着不可抗拒的力量。只见他右手吃力地撑着地面,艰难地挪动着身躯。他那饱经风霜

    的脸上,露出了痛苦的表情……

    跑步声依然回荡着,可此时,它显得是那么有力。那有节奏的触击声,就像一曲顽强的生命之歌。

    我望着军人宽宽的肩膀,健壮的上肢,心想:虽然只有一条腿,然而他的形象是多么高大啊!前天,他可能在运动场上奔跑;昨天,他可能在南疆的炮火中冲锋;今天,他的生命正在更热烈地燃烧。他用体内沸腾的热血,去走更长的路……

课外阅读。

母爱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故事发生在我们青海省一个极度缺水的沙漠地区。这里,每人每天用水量严格地限定为三斤,这还得靠驻军从很远的地方运来。日常的饮用、洗漱、洗菜、洗衣,包括喂牲口,全都依赖这三斤珍贵的水。

    人缺水不行,牲畜也一样,渴啊!一天,一头一直被人们认为憨厚、忠实的老牛渴极了,挣脱了缰绳,强行闯入沙漠里的也是运水车必经的公路。

    终于,运水的军车来了,老牛以不可思议的识别力,迅速地冲上公路,军车一个急刹车戛然而止。老牛沉默地立在车前,任凭驾驶员呵斥驱赶,它都不肯挪动半步。五分钟过去了,双方依然僵持着。运水的战士以前也碰到过牲口拦路索水的情形,但它们都不像这头老牛这样倔强。人和牛就这样耗着,最后造成了堵车,后面的司机开始骂骂咧咧,性急的甚至试图点火驱赶,可老牛不为所动。

    后来,牛的主人寻来了,恼羞成怒的主人扬起长鞭狠狠地抽打在瘦骨嶙峋的牛背上,牛被打得皮开肉绽,哀哀叫唤,但还是不肯让开。鲜血沁了出来,染红了鞭子,老牛的凄厉哞叫,和着沙漠中阴冷的酷风,显得分外的悲壮。一旁的运水战士哭了,骂骂咧咧的司机也哭了。最后,运水的战士说:“就让我违反一次规定吧!我愿意接受一次处分。”他从水车上取出半盆水——正好三斤,放在牛面前。

    出人意料的是,老牛没有喝以死抗争得来的水,而是对着夕阳,仰天长哞,似乎在呼唤什么。不远处的沙堆背后跑来一头小牛,受伤的老牛慈爱地看着小牛贪婪地喝完水,伸出舌头舔舔小牛的眼睛,小牛也舔舔老牛的眼睛。静默中,人们看到了母子眼中的泪水。没等主人吆喝,在一片寂静无语中,它们掉转头,慢慢往回走。

    20世纪末的一个晚上,当我从电视里看到这让人揪心的一幕时,我想起了幼时家里的贫穷困窘,想起了劳作的苦难的母亲,我和电视机前的许多观众一样,流下了滚滚热泪。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