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模拟题 难易度:普通

浙江省温州市平阳县2019届九年级语文适应性考试试卷

阅读下列短文,完成练习。

孩子最好的朋友

(美)阿西莫夫

    ①安德森先生说:“亲爱的,吉米在哪里?”

    ②“在外面的环行山上,”安德森太太回答道,“他没事的。罗伯特和他在一起----它到了吗?”

    ③“到了。正在火箭站通过那些烦人的检查呢。事实上,我自己都等不及想看见它了。从十五年前离开地球后,如果不算上电影或者电视的话,我还再也没有见到过一个呢。”

    ④“吉米才根本没有见过呢。”安德森太太仿佛有些遗憾似的。

    ⑤“因为他是月生人,又不能去地球看看。因此我才带了一个过来啊。我想这可能是月球上的第一个。”

    ⑥“它可够贵的。”安德森太太话虽如此,脸上却带着微笑。“维修罗伯特可也并不便宣啊。”

    ⑦正如他妈妈说的,吉米正在外面的环行山上。从地球观点看,他有些纤弱,但对一个十岁的孩子来说,不如说他长得很高。他有着长而灵活的胳膊和双腿。穿上太空服,他显得厚重而矮胖起来,但他仍然能比任何一个地生人更好地适应月球引力。当吉米伸开腿以袋鼠那种跳跃方式前进的时候,他爸爸也跟不上他。环行山外面的斜坡向南面倾斜着,而低悉在南面天空的地球已经几乎变成了完整的圆形,因此映得整个环行山的坡面上一片光明。

    ⑧斜坡非常平缓,即使加上太空服的重量也不能阻止吉米向前急冲一跃,仿佛月球引力不存在一样漂浮在空中。“快过来,罗伯特!”他喊道。

    ⑨罗伯特从无线电里听到了他的喊声,尖啸着随后跳了过来。像吉米那样的行家也跑不过罗伯特,这家伙又不需要太空服,又长着四条腿,还一身钢筋铁骨。罗伯特跃过吉米的头顶,翻了个筋斗,正好落在他的脚边。

    ⑩“别显摆了,罗伯特,”吉来说,“跟在我边上。”

    ⑪罗伯特再次发出尖啸声,这种特殊的尖啸声表示“是!”

    ⑫“我才不信你呢,你这个骗子!”吉米喊着。然后,他最后一跳,划出一道越过环行山顶的曲线落在里面的山坡上。

    ⑬地球沉在了环行山顶的外面,他周圈立刻被浓重的黑暗所包圈。一阵温暖而友好的黑暗抹去了她面和天空的差别,除了闪烁的星光。

    ⑭事实上,吉来本不该一个人在环行山黑暗的内部玩。大人们说那是危险的,但那只是因为他们从来没有去过那里。地面很平坦,踩上去嘎嘎作响,而吉来知道仅有的几块岩石每一块准确的位置。

    ⑮另外,当罗伯特在他身边蹦来蹦去,又是尖叫又是闪光的时候,他在黑暗中跑一跑又可能有什么危险呢?就算没有它的闪光,罗伯特通过雷达也能知道它在哪里,吉来又在哪里。当罗伯特在身边的时候,吉来又怎么可能走错路呢?当他太靠近一块岩石的时候,罗伯特会轻轻地碰他的腿;罗伯特会跳到他的怀里表示他是多么喜欢他;当吉来藏到岩石后面的时候,罗伯特或一面转着圈子,一面惊恐地低声叫着;而实际上这一切的同时,罗伯特总是清楚地知道他在哪里的。有一次他一直躺着而且假装受了伤,罗伯特就发出了无线电警报,月球城中的人们飞快地就赶来了。事后他爸爸告诉了他这个小把戏,他就再也没试过了。

    ⑯正在吉来想着这些事情的时候,从他的个人波段传来他爸爸的声音:“吉来,回来,我有些事要告诉你。”

    ⑰吉米现在脱下了太空服,洗了个澡。当你从外面进来的时候总是要洗个澡的。甚至罗伯特也要冲个淋浴,但它很喜欢。它四脚着地站在那里,小小的一尺长的身子轻微振动着发着微光,它小小的脑袋上没有嘴巴,只有两个大大的玻璃眼睛,还有一个小小的突起——那里是它的大脑。它不停地尖叫着,直到安德森先生说:“安静点,罗伯特。”

    ⑱安德森先生微笑着:“吉来,我们给你蒂了一份礼物。它现在在火箭站呢,但明天所有的检查都完成了之后我们就可以见到它了。我想我现在应该告诉你。”

    ⑲“地球上的吗?爸爸。”“孩子,是她球上的一只狗。一只真正的狗。一只小苏格兰狗。月球上的第一只狗。你再也不需要罗伯特了。你知道,我们不能把他们都留下来,别的孩子会带走罗伯特的。”他看起来想等吉来说什么,但又接了下去,“吉来,你知道什么是一只狗的。它是活生生的。而罗伯特只是个机械的仿制品,一只机器狗,它也因此得名。”

    ⑳吉来皱起了眉毛:“罗伯特不是个仿制品,它是我的狗。”

    ㉑“不是真正的狗,吉来。罗伯特只是一堆钢铁和线围加上一个简单的电子脑而已。它不是活的。”“它能做我让它做的每一件事,爸爸。它能理解我,它肯定是活的。”

    ㉒“不,儿子。罗伯特只是一个机器。是编好的程序让它做的。而一只狗是活生生的。当你有了一只狗之后,你再也不会要罗伯特了。”

    ㉓“狗需要太空服,不是吗?”“是的,当然。但这是值得的,它会用得到的。而当它在市里的时候就不需要了。当它来了,你就会看到不同了。”

    ㉔吉来看着罗伯特,它又叫了起来,很低很慢的声音,仿佛惊惶不安的样子。吉米伸出了路膊,罗伯特一跳跃进他的臂弯。吉来说:“罗伯特和那只狗到底有什么不同呢?”

    ㉕ “这很难解释,”安德森先生说,“但很容易看出来。狗会真正地喜爱你。而罗伯特是被调制成装做他喜欢你的样子。”

    ㉖ “但是,爸爸,我们并不知道狗的内心是怎样的,或它是怎么感受的。也许它也是装出来的。”

    ㉗安德森先生皱起了眉毛:“吉来,当你体会到活生生的东西的爱的时候,你会知道其中的差别的。”

    ㉘吉来紧紧地抱住罗伯特,他也皱起了眉毛。他那不顾一切的表情显示出他不会改变他的想法。他说:“但它们所装出来的又有什么不同呢?你们想过我的感觉吗?我喜欢罗伯特,这才是真的。”而那只在它一生中从来没有被这么紧地抱着的小机器狗,急促而尖锐地叫了起来。

(1)、快速阅读全文,依据文章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篇小说设置的背景是:地球不适合居住,人们已移居月球。 B、机器人、机器狗等人工智能高度发展,并服务于人类。 C、月生人是指在月球出生的人类,他们比地生人更适应月球的生活。 D、人们在月球上的生活状态与地球生活状态一样。
(2)、结合语境,品读文中画线处的下列语句,回答括号里的问题。

①“我才不信你呢,你这个骗子!”吉米喊着。(体会吉米说话时的心情)

②“孩子,是地球上的一只狗。一只真正的狗。一只小苏格兰狗。月球上的第一只狗。”(加点词语能否删除?简述理由)

(3)、本篇小说在情节的推进过程中多处设置悬念,试举一例,并分析其作用。
(4)、结合生活体验,谈谈你如何看待吉米和安德森先生关于“罗伯特的去留”的矛盾?
(5)、《流浪地球》在春节期间热映,引发了国内拍摄科幻电影的热潮。结合文章,你可以从小说内容、主旨、手法、观众期待等角度,向万达影业写一封推荐信,推荐《孩子最好的朋友》作为下一部科幻电影选材。字数不少于80,理由可以分条写。

推荐信

尊敬的万达影业负责人:

    《流浪地球》的热映说明当下科幻电影在国内很有市场。我建议贵公司要趁着这场科幻之风,拍摄优秀的科幻电影,赢取业界良好的口碑。在此,我向您推荐《孩子最好的朋友》作为下一部科幻电影的选材。理由如下:

   

推荐人:某影迷

2019年4月22日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问题。
故乡·母亲
①如果不是母亲,我就不会有故乡。在我之前,母亲曾生育三个女儿,两个存活,一个夭折。我是她最后的念想,是她强加给未来生活的全部意义,所以,不管是上山砍柴或是下田插秧,甚至于大雪茫茫的水利工地,她的身上总是背着我,好像双手捧着一盏灯苗,生怕有半点闪失。
②因为不停地升学,这个小心呵护我的人,不得不眼睁睁地看着我离开她,越来越远。13岁之后,我回故乡的时间仅仅是寒暑假。我再也吃不到清明节的花糯饭,看不到秋天收稻谷的景象,城市的身影渐渐覆盖乡村。故乡在缩小,母亲在放大。为了找钱供我读书,母亲常背着背篓半夜出门,赶在别人之前进入山林摘木耳。这一去,她的衣服总是要湿到脖子根。家里养的鸡、猪一只也舍不得杀,都成了我第二个学期的路费、学费。母亲彻底想不到,供一个学生读书会要那么高的成本!但是她不服输,像魔术师那样从土地里变出芭蕉、魔芋、板粟、核桃、南瓜、李子、玉米和稻谷。凡是能换钱的农产品她都卖过,一分一分地挣,十元十元地给我寄。以至于我买的衣服会有红薯的味道,我买的球鞋理所当然散发稻谷气息。
③直到我领了工资,故乡和母亲才结束农村对城市的支援,稍微松了一口气。但这时的她,已经苍老得不敢照镜子了。她的头发白得像李花,皮肤黑得像泥,脸上的皱纹是交错的村路,疲惫的眼睛是干涸的池塘。每个月我都回村去看她,给她捎去吃的和穿的。她说村里缺水,旱情严重。刚工作的我拿不出更多的钱来解决全村人的吃水问题,就跟县里反映情况,县里拔款修了一个方圆几十里最大的水窖。她说公路不通,山货背不动了。我又找有关部门,让他们把公路直挖到村口。她说某某家困难,你能不能送点钱给他们买油盐。我立即掏出几张钞票递过去。在我有能力的时候,母亲的话就是上级文件,她指到哪里我就奔到哪里,是她维系着我与故乡的关系。
④后来,父亲过世了,我把母亲接到城市,以为故乡可以从我的脑海淡出。其实不然,母亲就像一本故乡的活字典,今天说交怀的稻田,明天说蓝淀塘的菜地,后天说代家湾的杉木。每一个土坎、每一株作物都刻在她记忆的硬盘里,既不能删除也休想覆盖。晚上看电视,明明是《三国演义》的画面,她却说是谷里荒芜的田园。屏幕里那些开会的人物,竟然被她看成是穿补巴衣服的大姐!村里老人过生日她记着,谁家要办喜酒她也没忘记,经常闹着回去补人情。为了免去她在路上的颠簸,我不得不做一把梭子,在城市与故乡之间织布。她在我快要擦掉的乡村地图上添墨加彩,重新绘制,甚至要我去看看那丛曾经贡献过学费的楠竹。谁家的母牛生崽了,她会笑上大半天,若是听到村里某位老人过世,她就躲到角落悄悄抹泪。
⑤有一天,母亲铁一样的躯体终于抵挡不住时间的消耗,忽然病倒。从来不住院从来不吃药的她被医院强行收留,还做了化疗。三年疾病的折磨远远超过她一生的苦痛。她躺在病床上越缩越小,最后只剩下一副骨架。多少次,她央求我把她送回谷里,说故乡的草药可以治愈她的恶疾。她试图从床上爬起,要走回去,可是她已经没有力气。她有时痛得全身发抖,连席子都抠烂了,嘴里喃喃的还是故乡的名字。我何尝不想满足她的愿望,只是谷里没有止痛针,没有标准的卫生间,更没有临时的抢救。因此,在她还有生命之前,我只能硬起心肠把她留在县城医院,完全忽略了她对故乡的依赖。
⑥母亲在一场瓢泼的大雨中回归故乡的土地。我怕雨水冷着她的身体,就在新堆的坟上盖了一块塑料布。当母亲彻底离开我之后,故乡猛地就直逼过来,显得那么强大那么安慰。故乡像我的外婆,终于把母亲抱在怀里。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乡情

周同宾

       ①我的家乡,在偏僻的农村。画山绣水,茂林修竹。地薄,人也憨。据说五百年前,家乡出产的红高粱曾被征去给皇帝做过御酒,此外,别无稀罕物儿。据说五十年前,出了一个补锅匠,曾以他的技艺誉满乡里,此外,别无能人儿。

       ②家乡用红薯干儿养活我长大成人。前些年当学生,常嫌家乡穷,离家千里不想家。这些年工作了,总觉家乡美 , 隔一段儿,总想回去看看。去年,燕子归来时候,我把刚满四岁的儿子苗苗儿送回家乡,让他跟着爷爷奶奶。这样,几乎每月,我总回家一次。每次,都像掉进了酒窖里,老是觉得有一种醇美的香呋甜味扑面而来,心里麻酥酥的。

       ③我还没进院,几乎全村的孩子都得了消息,纷纷跑来,边跑边顺德:“苗苗儿他爸回来啦!”“苗苗儿他爸回来了哟!”

       ④我进屋,孩子们堵了门,都不想离远点儿,又都不敢过门槛儿,只有东邻老二奶奶的孙子小坠儿胆大,从人缝里挤进来,凑到我面前,看我的玳瑁边儿眼镜。我拿出糖果,让苗苗儿分给他们吃。他们的大多数,我叫不出名字,更分不清辈份儿。母亲总在一旁调教苗苗:“给你小五爷一块儿。”“给你二毛爷一块儿。”“给你四姑奶一块儿。”……当然,那些当爷和姑奶的不是光着屁股,就是拖着鼻涕,接到糖块儿,立即塞进嘴里,同时流下长长的口水。分罢糖果,孩子们格格笑着,领苗苗去林中粘知了,或者去村头捉蚱蜢。

       ⑤苗苗儿也是全村的宝贝。东家蒸了碗豆糕,总给他送一块;西家熬了绿豆汤,总给他端一碗。老二奶奶给孙子过生日,苗苗也跟着过;聋子四爷为儿子说媳妇招待媒人,给苗苗送一个鸡大腿。小坠儿在沟里摸了两条泥鳅,总要送苗苗一条,用面糊儿糊着放灶膛烧吃;二毛用狗尾草做了两只毛茸茸的小狗儿,总要把最肥胖的一只送给苗苗儿。过五月端阳节,苗苗儿得到十几个香布袋儿,有菱形的,三角形的,圆形的,腰形的,鸡心形的,还有的做成红毛绿尾巴的小公鸡,扳脚胖娃娃……

       ⑥我坐院里的石桌旁喝着白桑叶茶。四外很清幽。枝头,蝉在鸣。偶尔,东邻的鸡下了蛋,一阵鸡叫,顿时,全村的鸡都“咯嗒咯嗒”叫,给它助兴;小路上走过陌生人,西邻传来一阵狗吠,顿时,全村的狗都“汪汪 汪汪”咬,为它助威。我家中庭,一棵百年古槐,入春,一树新绿,如翠盖,罩半个院子;秋后,飘半空黄叶,翩翩然,似彩蝶儿。院墙边,一架瓜豆,密密实实,青叶凝碧。墙头,两盆凤仙花,绿肥红艳。这花,故乡叫指甲草,也叫女儿红,除观赏外,可供女孩家染指甲。左邻右舍的姑娘们,常来采,掺入明矾,捣碎,临睡前用麻叶或瓜叶包在指端,一觉醒来,指甲就变成了玛瑙色。纤纤的素手,红红的指甲,确也美丽。那些成人的姑奶奶们,特别喜欢苗苗儿,每包指甲,常把他拉去,甚至连脚趾甲也染了颜色。

       ⑦晚饭后,槐荫下,爹编席,妈织麻;苗苗儿盘腿坐在蒲草编的垫子上,仰望着满天繁星,一梳半月,奶声奶气地唱着:

月姥姥,

黄巴巴,

爹织布,

娘纺花,

大哥去种豆,

二哥去种瓜

……

       ⑧刚回乡时,苗苗儿只会唱“火车头,冒白烟,路边一排电线杆……”不久,村里的孩子们都学会了,苗苗儿也学会了“月姥姥,黄巴巴”;每在一起玩,总是新旧儿歌交替着唱,一个个摇头晃脑,有字有韵儿的。

       ⑨一会儿,苗苗儿急了,要我领他出去玩。村街上,很静,只有树丛中的昆虫拉着腔儿长吟。乡亲们都建了新居,我已经找不到谁家在哪儿住,苗苗儿倒清楚。

       ⑩先拉我进了杠二爷爷家,说杠二爷爷答应给他捉一只蝈蝈儿。一进门,老人家果然笑呵呵地从葫芦架上取下一个高粱篾儿编的小笼儿,里面一只豆青色的蝈蝈儿,正支杈着长须看我们;笼里,还有块辣椒皮。杠二爷爷说,那虫儿吃了辣椒叫得格外凶。

       ⑪又拉我进了魁五奶奶家,说要找魁五奶奶的儿子小棒儿玩“过星星”。可小棒儿已躺在蒲团儿上睡着了,他娘喊他,只翻了个身儿,嘟囔句梦话,又打起了呼噜。

       ⑫我抱着苗苗儿,提着蝈蝈笼儿,踏着夜色回家。月儿落了,星星更稠了。一朵流星,带着长长的尾巴,滑过碧空,树上的什么鸟儿被惊得叫了两声。只有池塘里的蛙声,却一阵响似一阵;那些小动物儿,从哪儿来那么大的劲儿?我将蝈蝈笼儿挂在院里的豆架上;少顷,它有气无力地叫了一阵儿,便息了声儿,许是倦了,吃了辣椒也不行。

       ⑬带露的草木发出青气,经雨的柴火发出霉味,湿润的泥土发出腥气,成熟的庄稼发出香味。这些气味,混在一起,浓浓的,倒很好闻。在这种醇酒似的气味中,我瞅着了。我做了梦,梦中我已年老退休,归园田居,在故乡的村头,地边,场院里,柴门前,继续寻觅着人生的乐趣……

阅读《颐和园》,完成下列小题。

       颐和园,集历代皇家园林之大成,荟萃南北私家园林之精华,是中国现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皇家园林。

       颐和园位于北京西北郊,全园布局可分为行宫区和风景游览区两大部分,占地约290公顷。进东宫门前行,便是以仁寿殿为中心的行宫区。

       ①游览区是颐和园景观的精华,分为万寿山前山、昆明湖、后山后湖三个部分。②万寿山前以佛香阁为中心,组成了巨大的主体建筑群,华丽宏伟、气势极为磅礴。③平铺在万寿山南麓的是碧波荡漾的昆明湖。④荡舟于昆明湖上,看万寿山,有如欣赏一幅从东向西展开的巨幅画卷。⑤后山后湖碧水潆洄、古松参天,幽静异常。⑥岸边小店栉比,幡幌飘摇,一派江南水乡景色。

       从行宫区的东寿堂往西过邀月门,是一条728米的长廊,这是中国园林建筑中最长的游廊。颐和园的长廊以建筑精美、曲折多变和彩画丰富闻名于世。它沿昆明湖北岸向西伸展,随万寿山南麓的地势高低起伏。由于处理巧妙;利用左右的借景而转移了人们的视线,所以游长廊时并不感觉到地势不平,走向曲折。长廊犹如一条锦带将远山近水和园内各种建筑有机地联系在一起。长廊的全部梁枋上,绘有大小彩画14000多幅,构成一条五光十色的画廊,洋溢着浓重的民族文化气息。这些彩画均取材于中国历史故事、古典文学作品和神话传说,内容无一雷同。

       出长廊,进排云门,面前就是紧依万寿山的排云殿。沿殿两边斜线上行,穿德辉殿,登114级台阶,就到了万寿山的佛香阁。佛香阁是颐和园的标志,也是中国古代建筑杰出的代表。佛香阁高21米,建筑在20米高的石砌台基上,以8根大铁梨木为擎天柱,顶为八角攒尖式,阁内二至三层有旋转式楼梯,其下石级为朝天磴。佛香阁四周叠山堆石,回环曲折。环阁远望,西郊景物尽收眼底。

       万寿山以南,是烟波浩渺,气象万千的昆明湖,西部是仿杭州苏堤而建的西堤,将湖面分为东西两半,西堤有六座桥梁,以玉带桥最为有名,远远望去,如玉带轻飘。与西堤相接的东堤是一道石造长堤,中段有仿卢沟桥而建的十七孔桥,桥石栏杆顶上雕有544只形态各异的石狮。

       颐和园既有湖光山色,又有庭园美景,它巧妙地把人工建设与自然风光和谐地融汇在一起,从而成为中国园林艺术的典范。

       对外开放以来,这座历史上为帝王建造的古典园林,每年接待中外游客达数百万人,已经成为中国最著名的旅游参观热点之一。1998年,颐和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红书包

    很多人说“三岁看大”,可是我分明感觉孩子的秉性和悟性是由着成长来雕琢的,时时都存在着改变的可能。

    很多年前,我还是个小学四年级学生,和那个年龄的女孩一样,长着一头柔软的黄头发,扎着可笑的小辫子,并不知道自己最想要的是什么,好像女孩子的天性已经萌生。有一阵格外爱美,挺注意同龄女孩穿些什么,看上后就会迷迷糊糊的,想像自己拥有它们后的模样。看见好朋友打了个淡绿色的蝴蝶结,过不了几天,非要缠着母亲也替我买一副相同的蝴蝶结,结果两个人走在路上被人误以为是双胞胎。这样的事情发生得太多了,多得都让家人感到习以为常了。

    有一回,同班的女孩背了一只崭新的红书包,那书包简直美极了。我只看它一眼,心里就发颤,不由伸出手去摸一摸,大概它美到我心里去了。记得那天天气很干燥,我不知道喝了多少水却还是在喝,注意力被这美丽的红书包缠绕着,扭过脸一遍一遍地看它,别的一切感受都退得远远的,仿佛快活与否,就同这书包紧密地连在了一起。那天放学时,女孩就走在我的前面,我跟着走,听着大伙都在议论她的书包漂亮,原来人人都看出了它的好,被这种认同感影响着,一个念头从我心里升了起来:我一定要马上拥有一只这样的书包。一连几天,只要一放学,我就去街上寻找,专跑文具店。终于,我在一家小文具店的橱窗里找到了这样的红书包。隔了层光闪闪的橱窗玻璃,我发现它更加吸引人了。我在它跟前站了许久,一会儿凑近着看,一会儿退远点看,一会儿又捂上一只眼,单眼看。“没有什么能同它比美。”真的,当时我就那么想,“它是我最想要的。”然后我又奔又跑地赶到车站,等了三部公共汽车,才等到母亲从车上下来。她惊讶地看着我,我什么也不说,拉着她的手直奔那家文具店。到了那儿,就指着红书包说:“请给我买吧,妈妈。”“可你的书包还挺新的,而且也很漂亮。”我不知怎的就想哭,一边死活不肯离开,像是打算在这儿站一辈子。母亲摸摸我发烫的额头,心就软了。没想到她摸出钱夹要付钱时,才发觉带的钱不够。可在这时,店要打烊了。夜里,我老做梦,梦见店里的红书包让人用一把大剪刀剪坏了,急得我大嚷大叫起来。父亲把我唤醒,小声对我说,明天,他下了班就去把我的红书包买回来。

    第二天的整个白天,我都非常快乐,心里涌动着紧张和激动。见了那个背红书包的女孩,我对她微笑了,心里充满模糊的好感:我马上就可以背上那只红书包,同她的一样。到了傍晚,我突然变得惴惴不安:万一那店里的书包都让别人买去了呢!于是,我三番五次往那里跑,弄得店里人都开始皱起眉头来打量我。晚上,父亲推着自行车,一手高高举着红书包回来了。我抢过那只鲜红的书包,高兴得打转。等狂喜过之后,才看见母亲正在给父亲搽松节油。原来,为了快点赶到店里,父亲骑车时同一部电动车撞在一起,膝盖上肿起老大一块。我的心情沉重起来:我怎么会不顾一切地迷上这红书包的,竟没发现父亲的膝盖为了它受伤了呢?父亲说:“爱美是件好事,可生活中美的东西太多了,跟着去争,永远也是跟不过来的,能体会美才是最美的事情。”

    第二天,我背着红书包兴高采烈地去学校,在校门口碰见那个女孩。谁知她又换了个紫色的新款书包,比原来的红书包漂亮不知多少倍。从那天起,我依然爱一切美丽,美的旖旎永远能给予我无限的灵感,可是从此就没有再像过去那样焦躁不安了,看开了很多,能懂得美的东西美在何处有时就很知足了,也很快乐,世界上最美的东西莫过于存着的爱美的心。那个红书包用旧后,我像宝贝一样珍藏了好多年。不为别的,就因为它已经成了我童年生活的一个启示录。

(选自《秦文君文集》,有删改。)

阅读玄昊的《红色的绿苹果》,完成小题。

    ①现今社会的人士,为了一整天繁忙的工作几乎都把身边的每一个人忽略了!对孩子们而言,父母就如同他们身边的充电器,是他们每一天都能看见随着就会发出微笑的人。对于父母来说又何尝不是呢?!我们身为他们的儿女,他们就会为我们而感到温馨,每一天的笑容都会灿烂地展现在我们面前,烦恼和疲劳都会因看见自己儿女的脸庞而消失得无影无踪。

    ②其实父母就像一颗红色的绿苹果,外表坚硬但内里却是我们意想不到的软弱,难道你们不赞同吗?我们有的他们也有,他们每一天所要经历的并不是我们所能想象的复杂,对于他们来说都无所谓!因为父母有我们在身边陪伴着他们度过每一天的艰难生活,就因为我们是他们的儿女,只要他们回想,脸上的笑容就会美丽地展开。

    ③然而,我们身为儿女的就像是这颗苹果的“蛀虫”!一直都只沉迷于自己的世界,从来不去思考、去凭自己的一双瞳孔看清楚父母生活在怎样的一个圈子!因为我们觉得没有必要,就好像蛀虫吃掉了苹果却不问理由。父母在受蛀虫侵蚀之外还要承受工作的压力,目的就是为了要撑起这个他们一手建立的家!更要保护好每一条在自己身边围绕的“蛀虫”。

    ④他们何尝怨悔了?!没有,只因他们想要我们快乐地长大,他们会不惜牺牲一切让我们能慢慢成长,可能这是他们唯一能为儿女办到的事情。孩子往往是父母们的支柱,不要否认!

    ⑤我们还没有成为人父人母,当然看不透父母的心其实是那么的脆弱。我们从来没有想象过,父母在我们身边渐渐衰老、渐渐地变得风烛残年,而我们却吃着他们的身体一天一天地长大。我们是不是太过分了呢?他们只希望我们每一天的一个问候、微笑,这样他们就能安心地工作!他们为在儿女面前维护形象,让儿女们觉得生活在他们身边是多么的幸福而一直在努力,只是我们没有去了解,而是更残忍地去践踏父母的这份荣耀!

    ⑥“父母”这一份工作是非常令人崇拜的,只因他们一味儿地付出,却不求任何的回报,难道不是吗?他们只想看见我们在他们的体内健康快乐地成长,直到我们吃饱了、吃腻了懂得自己跑出来,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圈子,又或者直到红色的绿苹果破烂不堪也依然不发出任何的声音。他们觉得值了!而我们能有幸活在他们身体里我更觉得……值了!

(选自《读者》,有删改)

小瑞观看了电视剧《山花烂漫时》,被张桂梅老师事迹感动。她想修改一篇网文推荐给同学,请你参与。

点燃大山女孩希望的人

作者 南山

她是张桂梅,是感动中国2020年度人物;是电视剧《山花烂漫时》的主角原型;是我国第一所免费女子高中——云南省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的校长,从办学至今,她改变了贫困山区两千多个女孩的命运。

01

张桂梅祖籍辽宁,17岁离开东北到千里之外的云南支援边疆建设,一去就是一辈子。

1996年,39岁的张桂梅调入丽江市华坪县,一个过于贫穷,过于落后的小县城。

次年张桂梅被查出有个快五斤重的肌瘤。前年张桂梅的丈夫查出胃癌晚期,她花光了家中积蓄也没能留住丈夫。或许她的一生就到这了,她绝望地想。

同事们得知张桂梅的病情,让她尽快去接受治疗,说:“你不行还有我们呢。”县长也亲自来劝:“你别看我们穷,再穷,我们都会救活你。”生命的接力赛在这个贫穷的小县城展开了,山里的妇女,拿着仅有的五块钱,留下回家的路费,剩下的都捐给了她。

手术很成功,重生的张桂梅除了感动,更多的是自责,觉得自己给这个小县城添了这么大的麻烦,总想着为大家做点什么。

她发现学校里的女生很少,每个月还总有女生突然辍学。在一个女生突然不来上学后,她决定上门家访弄清楚缘由。走了几个小时蜿蜒泥泞的山路,张桂梅来到了女生家。此时女生正在家中待嫁,贫困地方的女孩,早早嫁出去,家里收一笔彩礼比继续读书划算太多。她承诺女孩的家人,女孩上学的一切费用由她承担。最终这个女孩被张桂梅“救”了回来。【甲】

“救”更多这样的女孩,是改善这片土地的良方。这个念头开始在张桂梅心中萌发。

02

2001年,张桂梅兼县儿童福利院院长,她发现这里的孩子很多都是被遗弃的健康女婴,更加坚定了一个念头——她要在当地办一所对所有贫困女孩免费的高中。

从 2002年起张桂梅开始为这所女高四处奔走。她利用寒暑假奔走于城市之间,像乞丐一样四处乞讨,时常被当成骗子,遭受辱骂。到2007年,张桂梅仅筹到一万块钱,这无疑是杯水车薪。

在她想要放弃时,事情有了转机。这一年张桂梅当选党的十七大代表,到北京开会时她因穿着一条破洞的裤子,被一位女记者注意到,记者敏锐地察觉到她这条破裤子背后有故事。第二天,一篇名为《我有一个梦想》的报道把张桂梅的事迹和梦想传向了全国,她的女高梦得到了国家以及社会人士的支持。

2008年华坪女子高级中学建成,那一年有100名女孩入学,张桂梅担任校长。

本以为有了免费高中,就克服了孩子们学习上的最大困难。可开始上课后,张桂梅才发现,孩子们的基础都非常差,连小学的知识都未必掌握,这怎么参加高考?在孩子们眼中,未来能上个职业学校已经很不错了,可张桂梅不那么认为,每一位学生都是大山里的希望,最少也要上个二本。

别人十二年的教育,他们这只有三年。早上五点天不亮就开始学习,晚上十二点后休息,吃饭时间不超过十分钟,宿舍到教室的距离学生们跑着前进。老师结个婚半天完事,第二天就去上课;刚动完手术的老师只要能穿上衣服遮住伤口,当天就去上课。

老师们用命在教,学生们拼命去学,只希望能改变这些大山里女孩们的命。张桂梅也知道这样不好,这样不对,对老师对学生都太苦,可这是唯一的办法,没有伞的孩子必须学会奔跑。【乙】

首届高考,华坪女高本科上线69人(共96人) ,综合上线率100%,从不可能做到了可能!

03

除了学习上的关心,张桂梅还带着老师们渗入学生们的生活和家庭,她们翻山越岭,徒步走过崎岖的山路来到学生家中了解家庭情况,多困难的家庭她都见过。

华坪女高的成绩一届比一届好,张桂梅的身体却一天比一天差,她的手上贴满了膏药,抽屉拉开全是药。可她还是每天天不亮拿着个小喇叭在操场督促学生们跑操,还是要站在食堂观察哪个孩子舍不得吃好点,还是要徒步前往没通路的孩子家中家访,没有什么比孩子们更重要。【丙】

张桂梅一生无儿无女,但每一个学生都是她最疼爱的孩子。

当初福利院被父母抛弃的女孩考上了很好的大学,有了光明的前途,当了妈妈只有一个独生女,她把女儿捧成了掌上明珠,她家到她这代不再重男轻女。走出去的女孩又回到了学校,成了学校里的老师,带着更多女孩走出大山。

04

(选自微信公众号“南山小话”,有删改)

返回首页

试题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