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

试题 试卷

logo

题型:现代文阅读 题类:模拟题 难易度:困难

广东省东莞市2019届九年级语文中考二模考试试卷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卖白菜

莫言

    ①1967年冬天,我12岁那年,临近春节的一个早晨,母亲苦着脸,心事重重地在屋子里走来走去,时而揭开炕席的一角,掀动几下铺炕的麦草,时而拉开那张老桌子的抽屉,扒拉几下破布头烂线团。母亲叹息着,并不时把目光抬高,瞥一眼那三棵吊在墙上的白菜。最后,母亲的目光锁定在白菜上,端详着,终于下了决心似的,叫着我的乳名,说:

    ②“社斗,去找个篓子来吧……”

    ③“可是,您答应过的,这是我们留着过年包饺子的……”话没说完,我的眼泪就涌了出来。

    ④母亲的眼睛湿漉漉的,但她没有哭 , 她有些恼怒地说:“这么大的汉子了,动不动就抹眼泪,像什么样子!”

    ⑤她靠近我,掀起衣襟,擦去了我脸上的泪水。我把脸伏在母亲的胸前,委屈地抽噎着。我感到母亲用粗糙的大手抚摸着我的头,我嗅到了她衣襟上那股揉烂了的白菜叶子的气味。

    ⑥集市在邻村,距离我们家有三里远。寒风凛冽,有太阳,很弱,仿佛随时都要熄灭的样子。我的手很快就冻麻了,以至于当篓子跌落在地时我竟然不知道。一棵最小的白菜从篓子里跳出来,滚到路边结着白冰的水沟里。母亲在我头上打了一巴掌,我知道闯了大祸,站在篓边,哭着说:“我不是故意的,我真的不是故意的……”母亲将那棵白菜放进篓子,原本是十分生气的样子,但看到我哭得真诚,母亲的脸色缓和了,没有打我也没有再骂我。她蹲下身,将背篓的木棍搭上肩头,我在后边帮扶着,让她站直了身体。

    ⑦终于挨到了集上。母亲让我走,去上学,我也想走,但我看到一个老太太朝着我们的白菜走了过来。她用细而沙哑的嗓音问白菜的价钱。母亲回答了她。老太太蹲下身,开始翻动我们那三棵白菜。她把那棵最小的白菜上那半截欲断未断的根拽了下来,然后又逐棵地戳着我们的白菜,撇着嘴,说我们的白菜卷得不紧。

    ⑧我对这个老太太充满了恶感,你拽断了我们的白菜根也就罢了,可你不该昧着良心说我们的白菜卷得不紧。老太太开始撕扯着那棵最小的白菜上那层已经干枯的菜帮子。我十分恼火,便刺她:“别撕了,你撕了让我们怎么卖?!”

    ⑨“大婶子,别撕了,放到这时候的白菜,老帮子脱了五六层,成了核了。”母亲也劝说着她。她终于还是将那层干菜帮子全部撕光,露出了鲜嫩的、洁白的菜帮。在清冽的寒风中,我们的白菜散发出甜丝丝的气味。这样的白菜,包成饺子,味道该有多么鲜美啊!老太太搬着白菜站起来,让母亲给她过秤。母亲用秤钩子挂住白菜根,将白菜提起来。老太太把她的脸几乎贴到秤杆上,仔细地打量着上面的秤星。

    ⑩终于核准了重量,老太太说:“俺可是不会算账。”

    ⑪母亲因为偏头痛,算了一会儿也没算清,对我说:“社斗,你算。”我找了一根草棒,用我刚刚学过的乘法,在地上划算着。我报出了一个数字,母亲重复了我报出的数字。

    ⑫“没算错吧?”老太太用不信任的目光盯着我说。

    ⑬“你自己算就是了。”我说。

    ⑭老太太从腰里摸出一个肮脏的手绢,层层地揭开,露出一沓纸票,然后将手指伸进嘴里,沾了唾沫,一张张地数着。她终于将数好的钱交到母亲的手里。母亲也一张张地点。

    ⑮等我放了学回家后,一进屋就看到母亲正坐在灶前发呆。那个蜡条篓子摆在她的身边,三棵白菜都在篓子里,那棵最小的因为被老太太剥去了干帮子,已经受了严重的冻伤。我的心猛地往下一沉,知道最坏的事情已经发生了。母亲抬起头,眼睛红红地看着我,过了许久,用一种让我终生难忘的声音说:

    ⑯“孩子,你怎么能这样呢?你怎么能多算人家一毛钱呢?”

    ⑰“娘,”我哭着说,“我……”

    ⑱“你今天让娘丢了脸……”母亲说着,两行眼泪就挂在了腮上。

    ⑲这是我看到坚强的母亲第一次流泪,至今想起,心中依然沉痛。

(1)、文章围绕“卖白菜”展开故事情节,请你阅读文章,填写表格。

故事情节

“我”的心情

母亲下决心卖白菜

不舍

“我”不小心摔白菜

厌恶

气愤

白菜被老太太退回

(2)、文章第⑦段刻画了一个老太太形象,请你结合全文说说小说着力描写这个老太太的用意是什么?
(3)、下面的两个句子都写到了母亲的泪,其蕴含的意味有何不同?

①母亲的眼睛湿漉漉的,但她没有哭。

②“你今天让娘丢了脸……”母亲说着,两行眼泪就挂在了腮上。

(4)、文章结尾写到“至今想起,心中依然沉痛”,请你说说作者“依然沉痛”的原因是什么。
举一反三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题。

                                                                                                                             我爱我家

        ①我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家庭中,父母都在很普通的岗位上工作,但就是这么一个普通的家庭,却处处都充满着幸福的旋律。

        ②首先是一家之主——爸爸,爸爸是一名教师,在工作上勤勤恳恳,同时他也是一个特别恋家的人,每天下班后的“工作”就是回家,爸爸几乎不在外面吃饭。他总是说:“外面的鱼肉再好吃。也抵不过妈妈的手艺,而且吃得放心。”

        ③爸爸平时话不多,对事情很执着,只要是他认为对的,若是别人拿不出什么真凭实据,他是不会改变观点的。在学习上,爸爸是我的导师、我的智囊,在家务上是妈妈的好帮手,在滑游戏方面,则成了我的敌手。但无论什么时候,他都是我的好爸爸。

        ④然后是美丽温柔的妈妈。我敢说妈妈绝对是一个理家好手,不仅仅对丈夫、女儿体贴,而且对老人也是照顾有加。那次奶奶病了,妈妈几乎每天都要去趟奶奶家,嘘寒问暖的,又是做饭,又是拿一些脏的衣物回家来洗。做这些事情妈妈从没有过怨言,在她的观念中还保留着传统的做规矩:做一个贤惠的妻子。

        ⑤我把妈妈称为家里的大厨,因为不管是什么材料,在她的手中这么一次换几下,就会变成一道美味菜肴。现在,妈妈也讲究菜的营养搭配、荤素搭配,而且妈妈偶尔还会做一些她小时候吃的菜,吃起来真是别有一番滋味。

        ⑥然后是喜欢安静的我,也有,一些贪玩、贪嘴的我。初中生活是很紧张的,但是我有我自己的办法来调整,给自己的一个死党打个电话,谈谈心,这是最好的办法。

        ⑦独生子女都是父母的一个宝,当然我也不例外。自从出生的那进起,我便储蓄了一份不薄的亲情。在海上航行时,亲情是我的指南针;在烈日炎炎的沙漠中,亲情是一片绿荫;而在风平浪静、美丽的港湾中,亲情则是我的海岸。无论走到哪里,她都会陪伴在我的左右。

        ⑧就这么一个由爸爸、妈妈还有我组成的三口之家,没有什么特别的,但却是彼此都相爱的幸福家庭。我爱我家。

阅读《我的母亲》节选,完成下列各题.

       ①我在这九年(1895﹣1904)之中,只学得了读书写字两件事。在文字和思想(看文章)的方面,不能不算是打了一点底子。但别的方面都没有发展的机会。有一次我们村里“当朋”,筹备太子会,有人提议要派我加入前村的昆腔队学习吹笙或吹笛。族里长辈反对,说我年纪太小,不能跟着太子会走遍五朋。于是我失掉这学习音乐的唯一机会。30年来,我不曾拿过乐器,也全不懂音乐;究竟我有没有一点学音乐的天资,我至今还不知道。至于学图画,更是不可能的事。我常常用竹纸蒙在小说书的石印绘像上,摹画书上的英雄美人。有一天,被先生看见了,挨了一顿大骂,抽屉里的图画都被搜出撕毁了。于是我又失掉了学做画家的机会。

       ②但这九年的生活,除了读书看书之外,究竟给了我一点做人的训练。在这一点上,我的恩师就是我的慈母。

       ③每天天刚亮时,我母亲就把我喊醒,叫我披衣坐起。我从不知道她醒来坐了多久了。她看我清醒了,才对我说昨天我做错了什么事,说错了什么话,要我认错,要我用功读书。有时候她对我说父亲的种种好处,她说:“你总要踏上你老子的脚步。我一生只晓得这一个完全的人,你要学他,不要跌他的股。”(跌股便是丢脸、出丑。)她说到伤心处,往往掉下泪来。到天大明时,她才把我的衣服穿好,催我去上早学。学堂门上的锁匙放在先生家里;我先到学堂门口一望,便跑到先生家里去敲门。先生家里有人把锁匙从门缝里递出来,我拿了跑回去,开了门,坐下念生书。十天之中,总有八九天我是第一个去开学堂门的。等到先生来了,我背了生书,才回家吃早饭。

       ④我母亲管束我最严,她是慈母兼任严父。但她从来不在别人面前骂我一句,打我一下。我做错了事,她只对我一望,我看见了她的严厉眼光,就吓住了。犯的事小,她等到第二天早晨我睡醒时才教训我。犯的事大,她等到晚上人静时,关了房门,先责备我,然后行罚,或罚跪,或拧我的肉,无论怎样重罚,总不许我哭出声音来。她教训儿子不是借此出气叫别人听的。

       ⑤有一个初秋的傍晚,我吃了晚饭,在门口玩,身上只穿着一件单背心。这时候我母亲的妹子玉英姨母在我家住,她怕我冷了,拿了一条小衫出来叫我穿上。我不肯穿,她说:“穿上吧,凉了。”我随口回答:“娘(凉)什么!老子都不老子呀。”我刚说了这句话,一抬头,看见母亲从家里走出,我赶快把小衫穿上。但她已听见这句轻薄的话了。晚上人静后,她罚我跪下,重重地责罚了一顿。她说:“你没了老子,是多么得意的事!好用来说嘴!”她气得坐着发抖,也不许我上床去睡。我跪着哭,用手擦眼泪,不知擦进了什么微菌,后来足足害了一年多的眼翳病。医来医去,总医不好。我母亲心里又悔又急,听说眼翳可以用舌头舔去,有一夜她把我叫醒,她真用舌头舔我的病眼。这是我的严师,我的慈母。

       ……

       ⑥我在我母亲的教训之下度过了少年时代,受了她的极大极深的影响。我14岁(其实只有12岁零两三个月)就离开她了。在这广漠的人海里独自混了20多年,没有一个人管束过我。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差生”决定中国未来

       ①最近,华东师范大学教授戚业国提出一个观点,博得大家一致认同。戚教授认为:我们未来生活质量的高低,取决于今天班里的那些“差生”;因为,未来为你提供卖菜、收电费、开出租车等日常服务项目的,就是今天的这些“差生”。这些人,能真正让你切实体会到生活质量的高低。毋庸讳言,任何一所学校都有“差生”,并且,“差生”被边缘化似乎成了一种普遍趋势。有些学校更是公然歧视“差生”一一给“差生”戴“绿领巾”,将“差生”驱赶到最后一排,为“差生”单独编班等。因为“差生”被普遍当成了“累赘”,所以,当我们看到魏书生、李镇西、雷夫等优秀教师偏爱“差生”的时候,我们才感到格外欣慰。

       ②对分数的狂热膜拜,使我们忽略了太多不该忽略的东西。挫败感本已经使“差生”苦不堪言,遭白眼又给他们的伤口撒盐。我们常常纳闷儿,为什么越是“差生”毛病就越多,抽烟、上网、逃课、出走……而“标签效应”告诉我们:当一个人被一种词语义称贴上标签时,他就会做出自我印象管理,使自己的行为与所贴的标签内容相一致,而这也正是“差生”被称作“差生”之后越来越差的原因。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创办了“波尔塔瓦幼年违法者工学团”(后更名为“高尔基工学团”),“工学团”的学员全都是失足少年。一个后来成为马卡连柯得力助手的学员卡拉巴林这样回忆道:“马卡连柯注意到我的人格,可是那时,我自己还不知道什么是人格。这是他对我的第一次温暖的、人道的接触。”就是凭着这种“温暖的、人道的接触”,马卡连柯创造了教育的奇迹。当年那些失足少年,被他成功塑造成了专家、学者、干部、国家勋章获得者和卫国战争英雄。

       ③没有谁不喜欢这样的句子﹣﹣“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但是,我们不妨想想看,如果“差生”今天收到的只有歧视与侮辱,那么,明天他奉还社会的,除了冷酷与怨恨还能有什么呢?智者说:“源头之石,改变了河流的走向。”愿那幸运地做了“源头之石”的人意识到自己在的意义,意识到自己对于河流的意义,意识到河流对于大海的意义;愿每一条河流在回望迢遥来路的时候都能够深情地说:“感谢那源头之石,赋予了我有尊严的流向。”

阅读《这个冬天有点冷》,完成下列小题。

这个冬天有点冷(吴晓)

    ①又到了一年中最冷的时候。刘小玲观察完工地,突然冒出一个念头去看看贾老师!这念头来势汹汹,以至于她连工作装都没来得及换就出发了。

    ②路上,跟贾老师认识的点点滴滴,如山润的清泉,带着草木清香的气息,一股一般地往外涌。

    ③寒冬腊月,她揣着名片,屏住降略的心跳,“我真的是去22栋101,不信,你打电话问问。”她虚张声势地大声嚷嚏。小保安绷着脸,使劲地伸着脖子说:“我们有规定的必须业主带着进去才行,你等着啊。”说完,他去打电话。

    ④刘小玲有些慌乱了,她不知道小保安葫芦里卖的什么药,莫非看出来了?打电话叫人来驱赶她?尽管脸上装得很淡定,内心的惶恐却是无法言说的。小保安打完电话后稳商地坐在了暖气室里,她心里更是慌乱,想着要不要现在就逃跑?

    ⑤就在这时,一个看上去和善的中年妇女走过来,小保安迎上去和她嘀嘀咕咕说了半天,然后,那个女人看着她很轻柔地问道:“你找我?”刘小玲心想:坏了。“嗯……..….她一时语塞,不知道该怎么把谎言圆下去。她下意识地从包里摸出一张名片,哆哆嘴紫地递过去。家政公司?那女的仔细看了看名片后,又打量了一番刘小玲。刘小玲紧张地快削溃了,她在心里不停地为自己辩护,我不是骗子,我只是个有点想法的钟点工而已。就在她的心哆嗦一团时,那女的忽然微笑着说:“跟我走吧”。

    ⑥那可是一年中最冷的一天。

    ⑦想到这,刘小玲笑了,那女的就是贾老师,是她家政公司开业以来的第一个客户。那会儿,她正处在最艰难的时刻,不仅是老板,还是员工。

    ⑧一路想着,很快到了贾老师家的小区了,刘小玲想买些礼物送去。可买什么呢?在她家做钟点工时可没少得到贾老师的好处。她爱人是某局一把手,逢年过节家里的礼物能成山,吃不完的几乎让刘小玲给扫回去了。后来,刘小玲实在过意不去,回老家时就给贾老师带了一瓶土法压榨的小磨香油。没想到,贾老师收了后,硬是送给她一大桶橄模油。从此,她再也不敢给贾老师送礼物了。

    ⑨在小区门口的超市里思量半天,她决定就买些普通的水果,多少是个心意。因弄丢了贾老师家的电话,没法事先招呼一声,她只好提着水果贸然上楼了。

    ⑩贾老师在开门的一下愣住了,随后,她镇定下来,招呼刘小玲进屋喝茶。老师的眼睛不停地往刘小玲工作服上瞅。终于小心翼翼地问道:“你,是不是想回来做?好系,欢迎啊,我现在就打电话把这个阿姨给辞了。”刘小玲知道她误会了,连忙解释说:“我只是路过,想您了,来看看。”

    ⑪“那你是遇到啥难事了?没关系,只管说,如果缺钱,我现在就给你取。”刘小玲窘迫地直搓手。她初进门时的热忱被贾老师给一点一点地冰镇了。她再次解释说:“我真的是想您了,就来看看。”说完两人开始沉默。突然,贾老师朝着那袋苹果一拍手说道:“对了,你儿子该小升初了,是不是想让我给你疏通疏通关系,进个重点?”刘小玲彻底无语了,她讪讪地笑了半天,才吸喘道:“我儿子才上四年级。”说完,她从包里掏出一张名片,压在茶叶盒下,逃也似地向贾老师告辞。

    ⑫从电梯下来,走向车子,也就是十几米的距离,刘小玲走得十分沉重。跟她一样心情的还有贾老师,她想不明白五六年没联系了,当年那个骑着破自行车,拎个水桶,四处给人打扫卫生的钟点工,突然造访究竟想干什么?她好奇地渡到窗前想探出个究竟。等了很久,没看到刘小玲的身影,却意外发现楼下停着一辆陌生的高档汽车,而正在车里发呆的那个女人,怎么看怎么像刘小玲,忙转身从茶叶盒下取出那张名片,看毕,她懊恼地躁了跺脚。

    ⑬此时,车里的暖气还没有打开,刘小玲正抱着膀子想,这个冬天好像有点冷呀。

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后面小题

坚守本真,绽放生命光彩

    ①面对缺陷,有人认为只有改变自己才能获得赏识。而我认为,坚守生命的本真,依靠实力,才能绽放生命光彩。因为是金子在哪里都会发光。

    ②“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声①”,一个具有高尚品德的人,在任何领域都能展现自我,演绎生命的精彩。“躬耕陇亩”的诸葛亮,无需周游于群雄,将自己的品行节操寄予清风,即可闻名遐迩。“采菊东篱下”的陶渊明,无需巴结权贵,将自己的理想人格托与南山,亦在文坛称杰。他们没有必要改变自己的本真,却凭本真在历史上留下绚丽篇章。

    ③“酒香不怕巷子深”,一个具有真才实学的人,在何处都能发挥本领,造福苍生。不管是一贬再贬的苏轼,还是背井离乡的林则徐,他们都能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不管是在水患肆虐的江南,还是在风沙肆虐的边疆,只要有真才实学的人在,总会有苏堤,总会有水利,总会有黎民百姓苍生的福祉,因此,金子般的人才无论身处何方,都会被百姓所尊重,都会被历史所记载。

    ④“是金子在哪里都会发光”,这是在人们心中视同真理的思想,于是便有了“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的说法。诚然如此。“蓝领专家”孔祥瑞,在平凡的岗位上绽放出了不平凡的光彩,用技术创新为国家作出突出贡献;“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亲身下到稻田,研制出举世无双的超级水稻,为中国以及世界解决了难题;中国的“导弹之父”钱学森,五年归国路,十年两弹成,为我国航天事业奠定了坚实基础。他们是金子,他们在自己的岗位上实现了价值,他们没有因环境的艰难、工作的艰苦而放弃本真,他们是最璀璨夺目的明星。

    ⑤反之,一味地掩饰和造作,只能使自己堕入虚伪的深渊,对人、对己、对社会都不利。邯郸学步、东施效颦,不都是盲目借鉴、不懂得珍惜自我价值的典型吗?

    ⑥坚守本真,用实力打造人生,用智慧充实人生。不要羡慕“高床暖枕”的舒适,不要奢求“飞黄腾达”的富贵;而是做一个本分、踏实、勤勉的人。坚守住本真,脚踏实地、默默耕耘,让自我的舞台上绽放出生命至纯至真的光彩!(文/明晓磊,选自《微素材革命·1000则》,有删改。)

【注释】①诗句出自唐朝虞世南的诗《蝉》,意思是:蝉餐清风饮晓露,栖于梧桐树上,声因高而远,而非是依靠秋风,寓意君子应象蝉一样居高而声远,而不必凭借、受制于它物。

返回首页

试题篮